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甘地被刺本课话题——大爱一、从课本中积累“甘地当即摔倒在地。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二、从历史中积累19世纪中叶,护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门的南丁格尔决心以身作则,改变这一现状,自愿当了一名护士。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她替伤员清洗、消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带血的衣裤。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为此,她经常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发都掉光了。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0.3%。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回国后,她又把英国人民为奖励她而募捐的5万英镑悉数拿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她还著书立说,为现代护理学的创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鉴于此,国际红十字会在她逝世后,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提灯女郎”南丁格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三、从名言中积累1.爱,可以创造奇迹。——莎士比亚2.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席勒3.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4.所有的爱都是甜蜜的,无论是给予还是回报。爱就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他那熟悉的嗓音永远不会消沉。——雪莱一、作者简介詹姆士·马可,美国人,主要作品是《甘地被刺》。二、背景回放“圣雄”不会倒下甘地是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1948年在印度的教派纠纷中,甘地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刺死。作者詹姆士·马可在当天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甘地被刺》。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噩耗(è) (2)悲恸(tòng)(3)骚乱(sāo) (4)不堪(kān)(5)拯救(zhěng) (6)瞻仰(zhān)(7)褐色(hè) (8)弥合(mí)(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号eq\b\lc\{\rc\(\a\vs4\al\co1(号啕háo,称号hào)) (2)血eq\b\lc\{\rc\(\a\vs4\al\co1(血迹xuè,血淋淋xiě))(3)分eq\b\lc\{\rc\(\a\vs4\al\co1(分歧fēn,分量fèn))2.语境辨析法(4)邢根新回忆,那一刹(chà)那连油门和刹(shā)车都搞不清楚,加上他的制动本来就有点不太灵光,一路连撞了多辆车,最终冲进了人群。二、写准字形(1)eq\b\lc\{\rc\(\a\vs4\al\co1(摩肩接zhǒng踵,chōng憧憬,碰zhuànɡ撞,一zhuàng幢楼)) (2)eq\b\lc\{\rc\(\a\vs4\al\co1(号táo啕,táo淘汰,táo陶瓷,葡táo萄))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悲恸欲绝:形容非常悲痛。(2)惊惶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不知所措。(3)摩肩接踵:踵,脚跟。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辨析正误]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此时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了,摩肩接踵,各式各样,真是热闹极了。辨析:“摩肩接踵”是形容人多,拥挤。不能用来形容风筝。此处为词语误用。可改为“高高低低”。(二)易混辨析1.典型vs典范填一填①成都、杭州、宁波收获本次评选的最高荣誉——“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最高荣誉奖”。②近日,由南通崇川区法院一审、中院二审审理的一起校园伤害案,入选全省法院防治校园暴力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典型案例。辨一辨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物。典型:指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件。2.企图vs妄图填一填①对于那些别有用心妄图分裂祖国的行径,要坚决予以打击,绝不能姑息忍让。②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的根就在中国,任何企图把西藏分裂出去的言行都是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相违背的。辨一辨企图:图谋,打算。妄图:狂妄地谋划。eq\a\vs4\al([明大意])这则消息报道了甘地被刺身亡的经过及这一噩耗使印度举国悲恸欲绝、惊恐不安的事实,表现了甘地在当时印度人民心中的地位无人替代,表达了印度人民失去“伟大灵魂”后的忧伤、悲痛和深深的哀悼之情。eq\a\vs4\al([理脉络])一、阅读课文第1段至第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课文中的导语包含了哪些要素?“刚”“就”两字说明了什么?这个导语的作用是什么?eq\a\vs4\al([对应考点:分析新闻导语作用])答:参考答案:人物:甘地。时间:今天。事件、经过: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地点、结果: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孟买爆发了骚乱。“刚”“就”表明甘地在世对印度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他的被刺对印度社会和印度人民都是巨大的损失。作用: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读者迅速及时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读者进一步读完全篇。导语是全文的纲,统领了全文。2.“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换成“全国上下”“悲痛欲绝”,哪种效果好?为什么?eq\a\vs4\al([对应考点: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参考答案:“举国”是书面语;“恸”有“大哭”的意思,表明很悲伤;书面语的运用,行文更典雅、凝练、简洁、准确。“悲恸”程度更深,感染力更强,更准确。3.第2段对甘地去世时间报道为何如此精确?eq\a\vs4\al([对应考点: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答:参考答案:如此精确的报道甘地被刺的时间,一方面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表明他的重要性。4.甘地在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却说“你来晚了”。怎样理解“你来晚了”的含意?eq\a\vs4\al([对应考点:理解句子含意])答:参考答案:①甘地很早就将绝食付诸行动,走向死神的意愿在凶手行刺之前就有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说“你来晚了”。②在宗教中有生死轮回之说,死不足为惧。二、阅读“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至文末,回答下面的问题。5.本部分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eq\a\vs4\al([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答:参考答案:描写。“走上”“迈着”“离开”“会合”“抽泣”“号啕大哭”等动词的准确运用强化了场景的描写,同时,把“夜”比作“幕”更沉更重;“忧伤”“堆积”,抽象变为具体、形象。6.“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那里,有的小声抽泣,有的号啕大哭,有人设法从高墙上爬过去……”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eq\a\vs4\al([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答:参考答案:“有的……有的……有人……”排比句式,句式整齐,写出了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对甘地进行悼念,表达了人们的悲伤的情感。7.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心情?eq\a\vs4\al([对应考点:评价文本的观点])答:参考答案:甘地之死可以暂时弥合种族分子的分歧,但也带给了未来不确定的因素。作者隐约地表达了他的担心。eq\a\vs4\al([写法归纳])1.客观性与倾向性相结合这篇消息报道的是当年的一个重要政治事件,其真实性、客观性毋庸置疑。它通过客观的叙述,让人们感受到作者的主观情感。如“噩耗”“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印度的伟大灵魂”“你来晚了”“春风野火”“忧伤”“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血迹斑斑”等等,虽然没有直接抒情或议论的语句,但从这些用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报道这一突发事件时那种震惊、惋惜的态度。2.倒金字塔结构这篇消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倒叙的方式。其特点是把最重要、最新鲜的、最能吸引人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然后放次重要的信息,相对来说最不重要的信息放在结尾。eq\a\vs4\al([运用指导])如何拟写新闻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一般在开头,要点是要用精练的语言将消息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必须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除此之外还要有新闻背景,即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或简明扼要的评价。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如: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这句话是新闻的导语,简明扼要地交代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的经过,把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陈述出来,表达出作者哀伤的情绪。这是全文纲领性语句,摄取了最为关键的事,来抒发难以抑制的情感。在拟写新闻导语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不能把很多的单位名称、专门术语、人物、头衔写进导语。2.不要把导语写成全篇事实目录,导语只写主要的、又能引出全文的事实。3.导语要少写细节和附属事实,确实需要细节,但只能用一个细节,而且要有典型性。4.导语不要求新闻五要素俱全,有时只写两三个要素就可以,其他要素可在后文交代。5.导语里不要堆满数字,数字太多,新闻一开头就给人枯燥感,导语也被拉长了。eq\a\vs4\al([针对练笔])请将下面的消息的导语补写完整。印度总统拒绝赦免刺杀前总理甘地的3名死刑罪犯中新网8月11日电综合报道,印度总统发言人8月11日通告说,据报道,帕蒂尔于上周拒绝了被判处死刑的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刺杀案3名被告的赦免请求。如此,这3名男性将被执行死刑。报道介绍说,1991年5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竞选活动中,被一名女性自杀式袭击者引爆炸弹炸死。上述3名被告属于斯里兰卡叛乱组织“泰米尔伊斯兰解放之虎”游击队,因参与策划此次谋杀行动被判处死刑。印度最高法院于1999年核准了该项判决。参考答案:(示例)印度总统帕蒂尔拒绝了协助刺杀该国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的3名主谋免于死刑的赦免请求。3人将被执行死刑。离开新德里前,我想了却一桩多年的心愿,去拜谒圣雄甘地的墓。顺道经过庄严的印度门,停下,抬头仰望。因为我知道,这个建筑与甘地墓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印度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英国参战而牺牲的九万印度士兵,仅仅这个说法还不足以引起我对印度门的长时间仰望,因为在世界各地,这样的战死纪念碑太多了。牵动我感情的是这样一个历史记载:这九万士兵牺牲前都以为,这样死命地为英国打仗,战争结束后英国一定会让他们的印度独立,而战场上的英国军官也信誓旦旦。但等到战争结束,根本没那回事,全都白死了。这不能不深刻地刺痛印度人民的心,其中一个就是甘地。在这么一个心理背景下,这九万印度士兵的亡灵就不仅仅是去诉说某种勇敢精神,而是集体的愤怒呼喊。甘地就是在英国不讲信义之后,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的。他把以前英国政府授予他的勋章交还给殖民政府,发起一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不合作运动”来对抗英国。但是,人民喜欢暴力,甚至对不同意见、不同宗教的人也施行暴力,尤其是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更是暴力不断,甘地便以长时间的绝食来呼吁停止暴力、争取和平。他的这种态度势必受到多方面的攻击,有些极端分子几次要杀害他,政府也要判他的刑,而他则绝不抵抗和报复。他说:“如果我们用残暴来对付腐败,那么残暴所带来的也只能是腐败。如果印度想通过残暴来取得自由,那么我对印度的自由将不感兴趣。”终于,人民渐渐地懂得了他,殖民者也为他这种柔弱中的不屈所震惊,他成功了,印度也取得了独立。没想到不久之后,他还是被宗教极端分子所杀害。甘地墓在新德里东北部的朱木拿河畔,占地开阔,但真正的墓园却不大。我按印度人的习惯,赤脚进入,手上捧着花。墓体为黑色大理石,约十六平方米,四周有矮墙,矮墙外面是草地,草地延伸到二十米远的地方,有一圈黄石高台,把整个墓园围住。我们把花轻轻地放在墓体大理石上,然后绕墓一周。墓尾有一具玻璃罩的长明灯,墓首有几个不锈钢雕的字,是印度文,我不认识,但我已猜出来,那不是甘地的名字,而是甘地遇刺后的最后遗言:“嗨,罗摩!”一问,果然是。记得前些天我在介绍印度的宗教恩怨时曾经说过,罗摩是印度教的大神,喊一声“嗨,罗摩”,相当于我们叫一声:“哦,天啊!”那么,这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墓碑了。说是最后遗言,其实是最后的呼叫。生命最后发出的声音最响亮又最含糊,可以无数遍地解读又无数遍地否定,镌刻在墓碑上让后人一遍遍地去重复。甘地思考过“不杀生、不报复”的宗教观念与民族独立斗争之间的关系,精彩的思考变成了胜利的行动;他也思考过现代工业文明与土俗古老文明的关系,忧郁的思考变成了坚定的行动。胜负成败综合在一起,胜利占了上风,但又立即为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面对自己关爱过的暴徒只能喊一声:“哦,天啊!”这样一个墓碑在今天更加意味深长。甘地一直认为人口问题是印度的第一灾难,说过“我们只是在生育奴隶和病夫”的至理名言。现在他在墓园向外张望,只需看到一小角,就足以让他惊叫一声:“哦,天啊!”离开甘地墓后,我心中一直回荡着甘地的声音,那么,还是让他用印度语来发音吧:“嗨,罗摩!”[佳作赏析]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尊称圣雄甘地,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反抗”的主张,也就是他说的“nonviolentprotest”,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作者写顺道经过庄严的印度门来到甘地墓,通过对印度门纪念对象及印度人民思想变化的介绍,巧妙地把交代行程与叙说甘地走上民族独立运动之路的原因结合起来。文章内蕴对圣雄甘地的崇拜之情,赞颂了甘地“柔弱中的不屈”精神,但又以“没想到不久之后,他还是被宗教极端分子所杀害”的悲剧,对甘地非暴力思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时间:40分钟满分:35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对于这次中国海军西太平洋军演,日本自卫队惊惶失措。虽然紧急升空,但鉴于中国海空军太强大,没法靠近。②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③邪教往往具有伪装性和隐蔽性,依靠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和种种神秘力量的渲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④船儿随波逐流,江面上时而惊涛拍浪,时而豁然开朗。当清凉的水花出其不意地扑面而来,清凉舒爽的感觉呼之欲出。⑤消防队员们的献身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可眼下的人们却因他们的永逝悲恸欲绝。⑥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②④⑥解析:选D①惊惶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形容因害怕慌张而没有了办法。合乎语境。②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不合语境。③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合乎语境。④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不合语境。⑤悲恸欲绝:形容非常悲恸。合乎语境。⑥反弹琵琶: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不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位被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B.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向甘地用左轮手枪连开三枪。C.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D.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解析:选BB项,语序不当,“向甘地用左轮手枪连开三枪”应改为“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3.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序被打乱,请重新为之排序。(4分)①他面对自己关爱过的暴徒只能喊一声:“哦,天啊!”②他也思考过现代工业文明与土俗古老文明的关系,忧郁的思考变成了坚定的行动。③胜负成败综合在一起,胜利占了上风,但又立即为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④甘地思考过“不杀生、不报复”的宗教观念与民族独立斗争之间的关系,精彩的思考变成了胜利的行动。答:解析:由②中的“他也思考”可推知②紧接在④的后面,由③中的“为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推知③接在②的后面,①是甘地死前的感叹。答案:④②③①4.仿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语意前后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甘地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原文的句式、表述的内容、前后句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然后再根据要求仿写句子。此外还要注意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内容构成对比,句子之间内容要衔接。参考答案:(示例一)与其痛恨荒漠,不如播种一片绿茵;与其抱怨寒冬,不如燃起一堆篝火。(示例二)与其憎恶风雨,不如欣赏一道彩虹;与其抱怨山高,不如搭起一架云梯。5.在甘地遇刺身亡60周年的盛大集会上,印度的社会各界纷纷发表演说,以此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请你以一位印度平民百姓的身份,来表达对他的哀悼之情。150字以内。(5分)答:解析:解答此题注意分析题干要求,明确以下几点:①明确题干要求,主要是“以一位印度平民百姓的身份”,表达“哀悼之情”;②根据题干来看,所写内容属于演讲片段,所以语言要有一定的感召力;③根据字数限制来看,答题时要做到言简意赅。解答时,可适当参考课文内容、图片和其他参考资料。参考答案:(示例一)简单就是朴素,是一种人生追求。甘地以白布裹身,赤脚行走在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让自己的灵魂感受到土地的冷暖干湿。临终前,他面对穷凶极恶的凶手,没有痛苦,没有仇恨,只说了这么一句:“你来晚了。”甘地,您是一个道德至上主义者,哪怕是您的敌人,也不得不在您崇高的品德面前感到羞愧。您将永垂不朽!(示例二)他貌不惊人,总是赤着脚,系着土织腰布,他的高贵和庄严的风度,他那从容不迫表现出来的谦逊的风采,形成了他的力量和权威,使别人不得不对他表示尊重和敬仰。他是一个道德至上主义者,哪怕是他的敌人,也不得不在他崇高的品德面前感到羞愧。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6.在语段的开头加上一个总领性的句子。(4分)________。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回国后,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并到全国旅行,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虽然屡遭挫折,他还是坚持用绝食等手段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时,甘地再次绝食,使秩序得以恢复。但此后不久,甘地却遇刺身亡。答:参考答案:《甘地传》这部史诗性传记大片叙述了圣雄甘地伟大的一生。二、阅读理解专练(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身亡1948年1月30日,78岁高龄的印度人民独立的精神领袖甘地还在为平息宗教冲突而奔波,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名印度极端分子杀害。甘地的遇害震惊了这个刚刚独立的国家。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向全国宣布甘地被害消息的广播讲话中说:“甘地离我们而去了,黑暗笼罩了一切……我们的‘国父’不复存在了。我们再也不能够在他那里听取建议和获得安慰了。”甘地1869年10月2日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波尔班土邦,他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著作,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1887年,他进入萨马达尔斯学院,同年到伦敦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孟买、拉杰科特担任律师。1893年4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梭罗、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展开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但最终迫使官方做出让步,非暴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1919年,面对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这一运动的开创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1922年2月,乔里乔拉发生农民暴力反抗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他所规定的范围,因而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但英国殖民政府还是逮捕了他,并判了6年徒刑。他在狱中写了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两年后因病提前获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的更多支持,于1942年3月派使节同甘地等人商谈战后自治问题。甘地明确要求英国退出印度,并于8月8日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第二天,他与国大党执委会全体成员一起被逮捕,由此触发了全国性大骚动。活动遭到当局的暴力镇压。为抗议政府暴行,1943年2月10日起,甘地绝食三周,终于使被捕者获释。1947年8月15日,在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特意向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此刻,这位伟人却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自己未能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当时他已78岁。距此5个多月之后,这位老人遇刺身亡,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血液科再生障碍性贫血康复训练计划
- 中耳炎预防控制措施培训
- 医院感染风险排查与防控流程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案护理
-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十六课力量素质测试 - 俯卧撑 - 引体向上 - 仰卧起坐备课教案
- 肺栓塞紧急溶栓护理流程
- 绿色科技政策创新-洞察与解读
- 感染科肺炎患者治疗流程
- 老年人营养医学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3课开元盛世备课教案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专题讲座
- 对外汉语教学的测试和评估教学课件
-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环境保护税课件
- 课本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剧本
-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案
- NY 623-2002内蒙古白绒山羊
- 12YJ4-1 常用门窗标准图集
- 甲状腺微创消融治疗手术知情同意书
-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九年级上册 文明与家园九年级道法导学案《构筑中国价值》
- 箱式变电站技术规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