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素材-每日一诗精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日一诗-1满庭芳徐君宝妻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找到一片仙境访问神仙,越往深处走越没有一丝灰尘。刚行走到竹林里只有马通行,直到花间的时候才开始看见有人,四面的云彩与山川谁来做主,多个家庭的烟火自然就是邻居,有什么必要去问路边的过客呢?这里早就不是退避战乱的地方了。【】[注]①隐沦:泛指神仙,也指隐者。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中“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惟妙惟肖地传达出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B.颈联巧用设问,紧密呼应。“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C.尾联标举承平而隐的风尚。韦九山人为了逃避世俗烦恼,隐居山林,实为避祸之举。D.全诗通过对隐者所在的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送唐明府赴溧水韦应物三为百里宰,已过十余年。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多次被任命百里宰,已经有十余年了。才叹惜官职一直是老样子,不久又听说还是去当县官。鱼和盐是沿海的牟利之物,姜和蔗在湖边田里处处可见。去后可让当地百姓安于习俗,使县衙里安静闲适天泰民安。[注]①百里宰:古时一县的辖区约有百里,后称一县为“百里”,县令则称“百里宰”。②琴堂:官署。《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遂称州、府、县署为琴堂。琴堂,指琴室;古代掌管乐器的官职;③氓俗:民俗。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三:“自氓俗浇弛,法令滋彰。”【作者介绍】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鸣琴而治,后用“鸣琴而治”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或指咏官吏善于管理。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送”字表明了事件,“明府”点明朋友身份,“溧水”则是朋友所赴之地。C.颔联的“只”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久不升迁的同情,“屡”表现朋友官职调动频率高。D.虽然尾联不是对作者自己为官情况的叙写,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在为官方面的态度。江心寺柴望寺北金焦彻夜开,一山却似小蓬莱。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北方的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而今门户却彻夜开放,江防而被敌军占领,产生深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东流滚滚的瓯江沉浸过多少英雄的泪水,而今也只能使山寺里的高僧在入定之后,增加些哀思罢了,暗示复国的希望却已渺茫。由此可见,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心忧国难、思念故国、感慨今昔的南宋遗民形象。[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②金焦:指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③三门:寺院大门,也称山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二句写此处的小山,像海中的小蓬莱一样,“安然”立在江中。B.第三句写塔,塔势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周围环境一片静透。C.第四句写潮水,潮涨时,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可见此处的荒寂。D.最后句以景结情,表达兴亡之痛,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了。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处身在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那就是独自望远,登上这边城的城楼。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雁飞向南走,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郡州。听几声塞上号角,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冻成冰再不能东流。你作异乡贫穷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悠长难收。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为诗中重要的意象,北雁南归,加之地僻荒寒从而引起作者滞留边疆的深沉乡愁。B.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表现边地特有的景物,雁归故乡、泾河不流、塞角高咽,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的边塞风光图。C.诗歌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写二人久别难聚,思念深切,与开头的“牵愁”形成照应,点明思友的主旨。(是写自己身处异乡的愁苦之情)D.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边塞诗歌的昂扬向上的格调有较大差异。陶公旧宅刘眘虚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陶渊明效法昔日的隐士,把柳树栽种在长江边。“种柳”、“白衣”,化用典故,分别写出陶渊明的隐居之志和归隐时间之长,诗人抒写了向往归隐的情怀。之后两句通过霁云、孤岭、秋水、寒天等意象,描绘了陶渊明旧宅明丽、澄澈的环境。“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这两句诗在内容上写出景物明丽、澄澈的特点,直接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在结构上,既是承接上文,对前面的景物描进行总结,又引出下文,为下文进一步抒发情感作铺垫。之后写冷冷清清地在山中赏月,能以光明主宰天下并非偶然。这两句诗人进一步肯定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诗歌的最后两句“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反映出政治的清明、生活富足的盛唐之风,也表现了诗人想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本诗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陶氏先祖隐居在明丽、登澈、清旷的生活环境中的艳羡。[注]白衣,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给陶潜的故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紧承题目中的“陶公旧宅”而来,写陶渊明效法昔日的隐士,把柳树栽种在长江边。B.“种柳长江边”“白衣来几年?”采用用典的手法,分别写出了陶渊明的隐居之志和归隐时间之长。C.诗歌第五、六句,通过霁云、孤岭、秋水、寒天等意象,描绘了陶公旧宅明丽、澄澈的环境。D.“明宰非徒然”肯定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也暗示了官场黑暗,诗人想要逃离的心理。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杨慎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在烟波朦胧的锦江码头星桥旁边,送行的船儿正泊在那里,朋友感伤我的离去,惆怅地折柳相赠。带着故土芬芳、朋友情谊的杨柳颜色尚青,而故乡的影子就越来越遥远,前途茫茫的征人去往那荒凉之地了。苏武被匈奴拘禁了十九年得以放还,又有谁从皇帝的身边为我带来赦免的诏书!胡马越鸟尚且怀恋故士,自己此刻聆听乡音、对筵道别,又怎能不肠断心碎!【北风】“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此处借喻自己遭遇还不如鸟兽。【谁传】传汉昭帝索求苏武不得,乃遗使者谓单于天子射雁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泽,乃得放还。此处言“上林无书”,指自己还期渺茫,遭遇比苏武还坏。[注]①嘉靖三年,作者因上疏议“大礼”,谪戍于云南。后多次往返于四川、云南,终老于戍所。②大荒:边远荒凉的地方。此处代指云南戍所。③蜀国弦:乐府歌辞,内容多状写蜀道之艰险。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诗题,点明了刘善充为自己置酒送行的地点以及折柳赠别的深情厚谊。B.颈联用典自寓,说自己虽遭外贬,但一定有人替他传信于朝廷,最终得以回朝。C.“北风”一句化用《古诗十九首》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鸟兽自比。D.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深沉,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体,层层相转,真挚自然。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其二)①杜甫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英妙时。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首联“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夸赞终明府年龄不大,但治政有方。颔联“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这两句分承一二句,叙写终明府继承了终军的节操,善于治政,政绩斐然,而且水楼宴宾,风流倜傥,不让宓子。颈联写了我这五十六岁为客他乡的老翁,还有什么兴致呢?以老翁赋诗与席上名士故交相比,已见出客愁。尾联正见出情怀郁结愁思缕缕,而观棋于清簟疏帘的水楼内,则正是为客之情和随遇而安的自慰之情。[注]①这首诗写于诗人携家居夔州时,原诗自注“终明府,功曹也,兼摄奉节令”。②宓子:孔子弟子。“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③终军:汉人,年十八赴长安,入关时关吏付与(出入关卡要道的凭证),终军认为大丈夫西游,当不复还,弃而去,后果然有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字面上题水楼,实际上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滞留他乡的飘零之感。B.诗人借用宓子贱鸣琴治单父的典故,意在夸赞终明府在夔州善于理政。C.诗人借用终军过关而弃符信的典故,意在勉励终明府应有高远的志向。(赞美其年少有为)D.首联先说宓子再说终军,颔联先说终军再说宓子,交相对应,错落有致。2.有人评价诗歌的尾联,赞其“光景绝妙,寄情无限”,请结合尾联内涵谈谈你的理解。(6分)[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辛弃疾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金汤生气象,珠玉霏谭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莫惜金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你守边有功,塞垣年年平安无事。你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决胜尊俎之间”的才能。你使金陵城防固若金汤,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且谈笑风生,言如珠玉。春天就要到了,梅花有衰老的时候,而人并不像梅花那样易老。尽情饮酒吧,你很快便会应诏入朝。你是治国之才,在江东地方千里,难以施展才华。回到朝廷,运筹帷幄,整顿乾坤,收复中原地区,把国家治理好。这样你将和唐代郭子仪一样,从今至老,永为贤相,千古流芳。[注]①本词写于1169年,作者时任建康通判,金陵,即建康,今南京。史致道,时知建康府兼沿江水军置使。版筑役,指修建城墙,加强防卫的工程。②得似:怎似。③凤诏:皇帝的诏书。④中书考:唐朝郭子仪任中书令,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用以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报平安好”一句意味深长,写出了边境暂时的安宁,为赞美史致道营造氛围。B.词中“珠玉”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异曲同工,都表达对儒将风范的赞扬。C.作者以梅写人,用语别出心裁,表面上说梅易凋谢,实际上是赞颂史致道品质高洁。D.作为寿词,本词和一般寿词同以祝寿立意,但其中豪迈的情怀使它有了不凡的格调。2.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灯看剑)》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北风刘子梁顾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范来。紫色蛙声真倔强,翠华龙哀暂徘徊。庙堂此日无遗策,可是忧时独草菜。大雁从平缓的沙地上飞起,傍晚时的号角声响起,令人哀伤,呼啸的北风也难以承载我心中的遗憾。淮山的山地已经阻隔了金兵战事的尘霾,但是汴京的水仍然穿流而过,流到从前的亭苑中来。两位傀儡皇帝真是倔强,穿着君王礼服的皇帝还在徘徊不前。朝廷没有什么失策,也许只有我一个人在为国家时事忧虑吧!作者认为朝廷虽然没有什么失策,也许只有他一个人在为国家时事忧虑,但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面对外敌侵略不思抵抗、屈辱投降的痛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人民疾苦的忧虑。[注]①紫色蛙声,代指金人于靖康二年所立的张邦昌和建炎四年所立的刘豫两个傀儡皇帝。②衮(gun):古代君王等的礼服。③遗策:失误,失策。④草菜:指布衣,平民。这里指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飞雁、平沙、晚角、北风等意象营造了悲凉的意境,“恨”字领起全篇。B.颔联说淮河一带山地已经阻断金兵战尘,局势暂且和平稳定,流露出欣喜之情。C.颈联“紫色蛙声“与“翠华龙衮”构成对比,字里行间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态度。D.前两联写景,景中融情;后两联叙事、议论、抒情:全诗语言浑厚沉郁,感慨良深。2.尾联有何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汉水】发源于今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功名富贵如果能够长在,汉水恐怕就要向西北倒流了。分析: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以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示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前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后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结尾四句,承前发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活画出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又从反面说明功名富贵不会长在,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注】①枻,同“楫”,船桨。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B.五、六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没有拿神仙自比)C.七、八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做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D.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15.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钟鼎】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山林,指隐居乡野。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何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皆要宠辱不惊).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冰雪之诗句,以此悠闲过一生.犹记得小时候,窗外风雨,两人同宿夜语的手足情谊.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注】①祐之:指辛助,辛弃疾同族兄弟。②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钟鼎”代指做官,“山林”代指归隐,在朝在野都是幻梦,就该宠辱不惊。B.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构思新巧的诗句,如此悠闲过一生,生活依然惬意。C.下阕前两句写别后场景:风雨之夜,兄弟二人挑灯夜话,对床不寐,手足情深。(此处为回忆过往)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晓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15.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词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学阮公体三首(其二)【注】刘禹锡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鹫禽。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飒飒秋风感奋了伏枥的老骥,冷冷秋霜激励着在冓的鸷禽。老骥要驰骋,哪怕路途遥远;鸷禽想翱翔,何惧天空层阴。奔驰的老骥消失在边塞尽头,奋飞的鸷禽掠过彤红的枫林。若不是有感于衰节的到来呵,我怎么能够激动起壮志雄心?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这首诗一反传统的“悲秋”主题,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B.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这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C.“驰”和“拂”精于炼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鸯禽展翅迅飞的形象。D.全诗描写和议论相结合,脉络清晰,尾联骨力雄健,感情激荡,饱含哲理。2.“老骥”和“鸯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诗人借“老骥”和“鸷禽”的形象自况(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壮心不已”的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