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ppt分析_第1页
登幽州台歌-ppt分析_第2页
登幽州台歌-ppt分析_第3页
登幽州台歌-ppt分析_第4页
登幽州台歌-ppt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唐诗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唐诗盛美并臻,千古流传,喜闻乐见,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挚友的宠爱。唐诗精华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2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选自《陈伯玉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许。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接受,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3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溢,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4登幽州台歌5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失意人生,狭路相逢这是一个失意人的故事。故事起先于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故事的主子公仪表堂堂,大有作为,然遇人不淑以及直言不讳,惹来诸多猜忌之音:首先在谏言期间,不受重视,深陷囹圄;其次在参谋期间,自告奋勇,饱受株连;幸而在忧愤之间,奋笔疾书,得有佳诗;在走投无路,报国无门后,陈子昂忧愤万分,悲从心出,最终站在幽州登楼台前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登幽州台歌》78【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2、悠悠:渺远的样子。3、怆然:哀痛凄凉。4、涕:古时指眼泪。5、前——向前看。6、念——想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朗读指导10内容解析:11诗歌大意前两句:(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后两句: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孤独,悲从中来,怅然泪下.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意译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悲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12这首诗,是古今一样公认的名篇。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照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前不见古人”一句五个字,但却包括了燕昭王在内的很多古代贤王,他们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大约怎么也不会任用像武攸宜这样的无能之人;至于作者自己,如有像燕昭王这样的统治者,才能确定会得到施展,志向终会实现。但这一切不过是感慨而已,因为前代的贤王已成过去,是见不着的。“后不见来者”,后代的贤君也将会有的,但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自己又怎么能见得着呢!前代的贤王见不着,后代的贤君等不到,空有治国安民的志向,终一生不得实现,这该是多么令人愁闷的事情啊!诗的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子公的孤独。"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wěi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明珠暗投,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登幽州台歌——鉴赏15诗歌的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子公的孤独。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宽阔。第四句描绘了在广袤无垠的背景中,诗人孤寂孤独哀苦痛闷的心情,两相映照,特别动人。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孤独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登幽州台歌——鉴赏16内容解析:古人、来者见前、后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时空概念统一的时空结构无限虚空{{客观所见主观所感空旷苍凉{悠悠往古遥遥将来莽莽旷野抒情主体念}:17内容解析:陈子昂压卷之作。创建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明珠暗投、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登幽州台歌——总结18天地人——孤独内容解析: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20内容解析:古来圣贤皆孤独—李白《将进酒》21内容解析:独立苍茫自咏诗

—杜甫《乐游园歌》

22内容解析:孤独1、人类摆脱不了的命运23内容解析:古人今人来者……1、孤独

生之短促2、24内容解析:岁月无情时不我待1、孤独

生之短促2、25内容解析:1、孤独2、生之短促}人类摆脱不了的命运26内容解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慧的,你告知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忙》朱自清27内容解析: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28内容解析: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余光中《乡愁》余光中29内容解析:这无限空间的永恒孤独使我恐惊——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

30登幽州台歌——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忽视。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接受他的看法,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间或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3132内容解析: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禾木,昭王安在哉?—陈子昂《燕昭王》33内容解析: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陈子昂《郭隗》34内容解析:宝马老死于厩中良弓朽断于壁上内容解析:1、孤独

2、生之短促明珠暗投封建士子共同的命运人类摆脱不了的命运3、}35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的现代意义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3、明珠暗投的哀伤36内容解析:1、景藏情中

藏于情中的“景”是一种“虚景”,它来自诗人的情思,但它反过来又进行负载和寄予。诗人的直抒之情、“虚景”所载之情与景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种孤寂、幽深、寥廓的意境。37内容解析:

诗人旷视四野,思接千载,把悠悠之天地、古今之贤人统笼于笔下,然后直抒胸臆,径吐块垒。哀而不伤,悲中有壮。

2、沉郁悲壮38内容解析:

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

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39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的现代意义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3、明珠暗投的哀伤1、景藏情中2、沉郁悲壮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40内容解析:承认人生哀痛,力求超越哀痛。41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2.“独”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行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3.赏析第一句和其次句诗。

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