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变化的年味”时评精选_第1页
2020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变化的年味”时评精选_第2页
2020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变化的年味”时评精选_第3页
2020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变化的年味”时评精选_第4页
2020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变化的年味”时评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磕头即使是老传统,也不是非继承不可的老传统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1月21日

版次:GA02

作者:周俊生河北邯郸一位村干部近日向村民提出取消春节拜年时晚辈向长辈磕头的习俗,他在村广播里说,春节期间除了不许放鞭炮外,还要取消拜年磕头这个习俗。这个要求在村里引起了不同意见,有的村民说,磕头是老风俗,应该传承;也有的村民则认为,这个老传统应该改一改。春节拜年时,长辈端坐其上,晚辈依次向长辈跪拜磕头,这在一些农村地区比较流行,而且源远流长。说磕头是一种传统习俗,这话并不假,如果翻开古书看看,关于各色人等磕头的规矩应该是不少的,在一个家族里面,晚辈向长辈磕头有一套程式,在宫廷里面,各级官员向皇帝三磕九拜更是一门必修的功课,搞错了的话,杀头都是有可能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以后,官场上的磕头基本绝迹,但磕头仪式仍然在民间保存了下来。时至今日,在一些家庭里,逢年过节,晚辈向长者以磕头来表示敬意,仍然是一个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看一些反映旧时生活的电视剧,那些大宅门里每逢春节,不仅家族晚辈要依次向长者磕头,就是本无血缘关系的佣人也要排着队向主人磕头,而那长者被磕得高兴了,便大手一挥,来一声“赏!”这种豪气干云的场面,在今天已经不可重见了。而今天的老人面对众多后辈向他磕头的时候,虽然满心欢喜,但要掏出去的红包也是会让他们承受巨大压力的。在古代,磕头作为一种仪式,确实承载了一定的文化信息,但并不是只要沾上了一个“古”字,就是宝贵的东西。磕头虽然代表着磕者向被磕者的一种敬意,但也承载着磕者所不得不承受的一种人格屈辱,这在官场上表现得尤为刺目,让人难以接受。当然,家庭不同于官场,如果小辈愿磕,长辈也乐于接受,那就让他们尽情地磕吧。尽管如此,一个对晚辈持有慈爱心肠的长者,是不应该把晚辈对自己弯下身子叩拜作为快乐来享受的,说实话,现代社会的老人如果要以此来在晚辈面前建立尊严,只会造成晚辈与自己的亲情淡薄。磕头这种仪式,如果说是一种文化传统,那也只是一种不健康的旧传统。实际上,中国是个大国,各地风俗习惯有所不同,这种拜年磕头的仪式主要流行于北方部分农村地区,而在现代化生活观念输入以后,即使是在北方家庭,这种仪式也在衰微,那位村干部要求取消磕头,其实也是顺水推舟。现在,我国的人口迁徙已经常态化,大量北方人进入南方城市工作和生活,原来流行于北方的一些风俗习惯也被带到南方。比如北方人当作大事的冬至日吃饺子和春节前过小年的风俗,随着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已经开始进入上海、广州等南方大城市,尽管土著的上海人、广州人对此颇不以为然,但也无可奈何,有的甚至咸与同乐了。但是,尽管饺子在南方表现出攻城略地的进取姿态,磕头却未能同时在南方获得推广。在看到了这个现实后,回过头来再看河北那位村干部的提议,即使难以在村里获得百分百的响应,也可以视为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声音。过年方式在变新年俗赢在“走心”2020年01月22日星期三北京青年报

杨国英这是一个年味“在线”的时代。从最早的网络红包,到今年热度高涨的网上年货节,网络对传统文化日渐深入的影响,在春节场景下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少人感慨,一些“硬核”的传统年俗正在淡出,比如祭灶王、舞龙舞狮、燃放烟花爆竹等,而与此同时,旅游过年、进城过年这些时尚、轻快的过年方式,正在成为反映美好生活的新年俗。在过年方式的变化中,网络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满足了社会对轻快生活方式的追求。当然,我们可以看到,新年俗的内核仍然是传统文化,新年俗的吸引力,仍然体现在围绕传统文化营造出来的玩乐性、话题性、仪式感、参与感,这些可称之为“新年味”。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大互联网平台公布的红包总金额超过百亿元,其中支付宝“集五福”上线两天,就有3亿人参与。“集五福”事实上超越了“红包大战”的规模之争:从“富强福号”火箭这样的国之重器,到杭州的五福公交,从市民为公益捐敬业福,到亿万网友加入“扫福”,如此现象级活动足以表明,由于在文化传承中日渐凸显的开放性和影响力,“集五福”已成为新民俗的大IP。年味“在线”时代,过年方式在变,而新年俗仍然赢在“走心”——用一套创新的工具和思维,为年俗文化和春节流量“量体裁衣”。传统年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些极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这其中,“福”字不仅直观,而且是内涵性的,这也是“集五福”能够成为新民俗IP的前提。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传统年俗文化的传承并不容易。而围绕年俗文化“祈福”的内核,“集五福”开枝散叶的一整套玩法,不仅延伸了年俗文化应有的玩乐性、话题性、仪式感、参与感,而且让年俗文化充满了时代感,同时具有持续创新、为传统年俗文化注入新内涵的空间。而一直以来,传承与创新的兼容和统一,正是传统文化延续中最大的难题。传统文化元素日益受追捧,是近些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比如在90后、00后群体的“汉服热”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明显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类似的现象,已经预示了用时代语言重新演绎传统文化的潜力。同样,“集五福”在90后、00后中的火爆,也表明被重新演绎的年俗文化,让年轻人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与体认。对传统年俗得当的重新演绎,让“集五福”等新年俗超越群体、超越地域、进入各行各业,并且还在产生持续的内涵重构,成为互联网科技让年俗文化和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典范和例证。今年,富强福与“国之重器”相连,全家福和国家倡导的家风建设相承,蚂蚁森林可以“浇水”得福……“五福”内涵的日渐丰富和各种变化,体现了新经济下年轻人对年俗文化的理解与创新,这也是新年俗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网络对年俗文化的影响,必然会在变化中深入、在深入中迭代。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新年俗是“走心”的,只有抓住年俗文化中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文化内核,给与科技和时代内涵的赋能,才能完成新年俗、新民俗的再造。年味慢慢改变,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来源:红网

作者:杨蔚

编辑:陈乘

2020-01-1823:22:53“过了腊八就是年。”无论是气氛紧张的全国春运,还是红红火火办置年货的小店,一切无不告诉我们,年来了,年味渐浓。然而每到此时,总会有一些人感叹年味淡了、年味变了。细细品来,年味是浓是淡,实际上要看人们如何感受。年味在慢慢改变,不变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受。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乡愁,团聚是不变的主题。以前每到春节,团聚是一道单选题。不管山高路远,一定要回家过年。现在团聚是一道多选题,自己可以回家、父母可以进城、全家可以旅行,只要全家团圆,在哪里过年、怎么过年,这都不是事儿。以前为了回家,彻夜在火车站、汽车站买票。现在可以自驾回家,开着私家车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心里装的是幸福。可以通过网络买火车票、飞机票,坐在舒适的高铁和飞机里,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速度”。春节,是中华美食的碰撞,“吃”是不变的主题。“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儿歌里唱出了以前人们对春节向往的原因之一,春节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舍不得吃的美食,可以稍微满足一下匮乏一年的味蕾。现在想吃什么都能随时买到,能在不同的中国菜中吃出不同地方的气质。人们对吃的追求已从吃饱吃好向健康科学发展,不是操心怎么才能吃饱,而是操心怎么吃才有特色、有品位。春节,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文化是不变的主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以前过年,放烟花、给家人添置新衣服是“必选动作”,去为数不多拥有电视机的邻居家看春晚是一道文化大餐。现在过年,为了保护环境,很多地方已经禁鞭。但是各种文艺演出、文化庙会、民俗体验让人们目不暇接,甚至去别的城市体验特色生活,文化大餐遍神州。尽管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春节传统习俗也有所不同,但祈求平安、庆贺盛世,祥和文明、幸福安康过春节的文化意味却是相同的。真的,年味不是淡了,而是丰富了。老传统变新习俗,春节正是以其仪式感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这种温暖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涵养家国情怀、创造美好生活、珍惜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

“年味”越来越淡是时代进步使然来源:红网

作者:田楚楚

编辑:张瑜

2020-01-1910:09:48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慨,如今的“年味”真是一年比一年寡淡了。于是,每到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新老媒体都为增加节日的气氛操碎了心,各种“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宣传策划,充斥报端及网络之上。尽管如此,可是并没消除一些人对“年味淡”的忧虑,反倒增加了更多的惆怅。其实,觉得过年没味道,也不是今年独有的社会心理。在以往物质尚不丰富的年代,一进腊月都在开始准备过年的用品了。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吃饺子……人们起早贪黑、东奔西走,就是为了把好东西、好心情都留给过年。那年头,过年那个热闹啊,那真是年味十足。按理说,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年味应该越来越浓才是,可为什么许多人却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淡貌似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坏事,反而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使然。传统春节主要表现在“吃、穿、玩”上,就是人们攒够了钱、攒足了劲,等到春节来临痛痛快快地玩乐一场,然后好开始新的一年。人们之所以觉得过去的“年味”浓,是人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匮乏的结果;同时,也有一种怀旧心理的作祟。而今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不论是精神还有物质财富都极大地丰富,反而对在新年里吃喝玩乐失去了兴趣。若不信,且听我慢慢道来。民以食为天,吃是传统新年的重头戏,就先说说吃吧。往年物质不丰的时候,平时人们难得吃一回鱼啊肉啊,只有逢年过节才敢“奢侈”一回。“羊肉饺子就大蒜”还得等到大年夜才能享用,还担心孩子们撑坏了肚皮。现在,平里平常几乎家家户户都不缺这些,基本上是想早吃就早吃,想晚吃就晚吃,根本无需等到过年过节来犒劳自己。有不少人还吃腻了大鱼大肉,反过来想吃一点粗茶淡饭。吃,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已不是个什么问题了,所以攒足劲等到过年来大快朵颐的想法,在不少人的心中已荡然无存了。人靠衣裳马靠鞍,说完了吃再说穿。往年人们省吃俭用,到过年才舍得置办一身新衣服。《白毛女》中的杨白劳,也仅仅是到过年才舍得扯上二尺红头绳给喜儿扎上。如今人们早不这样了,现在的人们穿衣服已不讲究暖和不暖和,而是讲究牌子、款式、质地、造型搭配……基本上是流行什么穿什么,只要看着上眼穿上如意,随时随地都可以买来穿上。跟过去相比,可谓天天穿得赛过年。如今,过年时人们倒乐意穿得随意、休闲,这样也不使自己显得过于拘谨,好衣裳过年穿的观念也有些不合时宜了。吃穿说完再说玩乐了。传统的过年一个重要玩意儿——烟花爆竹,因其产生噪音、制造污染已被许多地方禁止了,仅此一项就少了许多喧嚣。其实,这样未尝不好,这还是文明过节的一种体现。以往过年的主要活动是舞狮子、耍旱船、扭秧歌等,偶尔来场电影就算是高级享受了。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安于在家看头条、刷抖音、发快手,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还可以秀一秀才艺、各朋友分享各种生活乐趣……有谁愿意筒着袖子站在冷风里看杂耍呢?以往的年大多追求喜庆浓郁,现在更崇尚闲适恬淡。关于“年味”的淡薄,说实在的,并不是“年味”消散了,而是“年味”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改变了模样,以另一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只是我们身在其中没有觉察而已。火辣浓烈的并不一定是好酒,平和绵长的一定是好日子。“年味”浓也罢淡也罢,都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使然,它从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传统的过年观念也该与时俱进了。一年一度的清零时刻“亲自”让年富有层次感王钟的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年01月22日

02版)临近过年,时间就变得慢下来。原本1分钟“秒接单”的网约车,现在得排大半个小时队;原本半个小时可以送到的外卖,现在可能要花一个小时;以往“次晨达”的快递,如今就算超时送到,你最好还是陪一个笑脸;更让人糟心的是,楼下的点心店、早点铺,早早地宣告了他们停止营业的时间,有的从“小年”就开始歇业,直到农历正月初九才重新开张。过年期间,以往习惯由他人代劳的城市生活,注定启动清零模式。对于习惯于由城市提供各种便利的年轻人来说,这才有机会看清:离开了他人的服务,自己是多么手足无措。一段时间以来,视频博主李子柒大红大紫。作为以码字为生的人,看到李子柒视频的海量传播数据,难免自惭形秽。其实,视频提供的就是一种在场感。乡村文化并不高深莫测,人们好奇的只是那种凡事亲力亲为的沉浸感。从作物的播种、滋长、收获,到牲畜的宰杀,乡村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分工,轮到你干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干。尽管现在人们早已习惯了高度分工的现代生活,平常衣食住行都有专业服务者替你操心,但到了过年的时候,到了一年一度最神圣的“清零”时刻,你还是不得不回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时代。最近,杭州一位老人赤脚踩腌菜的视频在网上引发讨论。老人把菜整齐地码在瓮里,然后脱掉鞋子和袜子,光着脚反复踩,还不断地撒盐进去。看到这种杭州人过年必备的冬腌菜的传统工艺,不少网友惊掉了下巴,很多人也许会因此没了胃口,但也有人想起,小时候家里也是这么做腌菜的。除却“不卫生”的争论,这幅赤脚踩腌菜的画面,却是中国人过年的典型景象。在现代眼光中,传统的过年方式似乎来得粗糙,来得不那么美观。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相比李子柒那种精心雕饰、符合现代审美的“乡村生活”,踩腌菜老人所体现的传统,更加真实,也更加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