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下半年武汉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二轮练习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咬文嚼字》一文的作者是()
A.闻一多B.朱光潜C.徐志摩D.蔡元培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王朝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A.伶官B.天命C.人事D.佞人
3.《长恨歌》六宫粉黛无颜色一句中的无颜色是指()
A.没有颜色B.感到没有脸面C.脸色难看D.显得容貌不美
4.下列文种中属于下行文的是()
A.报告B.议案C.通告D.函
5.《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抒情方法是()
A.借事抒情B.直抒胸臆C.借比喻抒情D.借景抒情
6.《风波》的主要社会意义在于()
A.暴露民众的愚昧落后B.揭露帝制余孽的阴谋复辟C.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D.昭示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唤醒民众
7.下列作家中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是()
A.高适B.韩愈C.李商隐D.孟浩然
8.《赵氏孤儿》讲述的是_____时期的故事()
A.春秋B.三国C.南北朝D.战国
9.在《灯下漫笔》中,作者用钞票折价兑换银元的叙述是为了引出()
A.袁世凯的倒台B.鲁迅经济的拮据C.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叙述D.银行即将倒台
10.《史记》的史学价值在于首创了()
A.国别体B.编年体C.纪传体D.语录体
11.后人评价其词风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的作者是()
A.苏东坡B.张孝祥C.辛弃疾D.陆游
12.《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结构手法是()
A.铺张扬厉B.夸饰渲染C.主客问答D.骈俪对偶
13.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的是()
A.《听听那冷雨》B.《我与地坛》C.《废墟》D.《咬文嚼字》
14.在先秦诸子中,主张自然无为的是()
A.孔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
15.的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A.孟子B.孔子C.韩非子D.老子
16.下列作者中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白居易B.柳宗元C.刘禹锡D.元稹
17.汉乐府民歌中大多数为()
A.叙事诗B.抒情诗C.讽喻诗D.归隐诗
18.《秦晋殽之战》选自()
A.《左传》B.《诗经》C.《史记》D.《汉书》
19.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象征、比喻B.象征、拟人C.双关、比喻D.拟人、比喻
20.《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中梨园弟子是指()
A.侍官名B.太监C.乐工声伎D.侍卫
二、阅读理解(10题)21.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照花林皆似霰中霰宇注音和注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霰(xiàn),细密的雪珠B.霰(sàn),月光C.霰(xiān),月光D.霰(sǎn),细密的雪珠
22.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拔三川之地
②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23.文中程伊川指
24.本文在说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对此加以分析
25.所欲画者指的是什么?
26.莫泊桑的《米龙老爹》描写了一位()
A.自觉的医生形象B.落后的农民形象C.由不自觉到觉醒的农民英雄形象D.商人形象
2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宗璞《哭小弟》节选)
请回答
文段选自《哭小弟》,但除了小弟外作者为什么要哭蒋筑英和罗健夫?
28.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姪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在《先妣事略》中作者()
A.悲伤母亲短暂而艰辛的一生B.歌颂母亲朴实而崇高的品德C.夸赞母亲大义灭亲的正气D.怜悯母亲疾病缠身的一生
29.阅读鲁迅《风波》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文中张大帅指的是谁?最后一段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30.结合全文,概括本文所表现的主题
三、解释划线词(10题)31.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会
3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抢
33.姜氏何厌之有?
厌
34.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35.城隍以所告无据,颇不直席。
不直
3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如
37.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子
38.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
39.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于
40.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感激
四、现代文阅读(2题)41.阅读下文,完成第27—29题。
悲悯生命
科技发展了,现代人读的是电子读物,乘的是波音飞机。作家,比以前不好当。你能看到的书,他人也能看到。你能参观的自然景点异域风光,别人也许去过得更早更多。从前的诗人,骑一小毛驴,走啊走,四蹄就踏出一首千古绝唱。现代你就是跨着登月火箭,也是干抓一把火山灰阑珊归来。
也许是不自信,我基本上不写游记,不写历史,不写我的时代以外的故事。我将笔触更多地剖向我所生长的土壤,目光关注危机四伏的世界。
写作长篇小说,是一个作家的光荣与梦想(绝无贬低专写短篇小说的大师的意思)。几年前,当我决定开始写作生平第一部长篇小说的时候,具体写什么内容,一时拿不定主意。经过多年储备,很有几份材料,是可以写成长篇小说的。它们像一些元宵的胚芽,小而很有棱角地站在我的糯米面箩里,召唤着我,期待着我均匀地摇动它们。让它们身上包裹更丰富的米粉,缓缓地膨胀起来,丰满起来,变得洁白而蓬松,渐渐趋近成品。
委实有些决定不下。想写这个,那个又在诱惑。放下这个,又觉得于心不忍。后来我很坚决地对自己说,既然对我来说,哪个都敝帚自珍,就想一想更广大的人更迫切需要什么。我是一个视责任为天职的人。这样一比较,对于毒品的痛恨和有关生命的哲学思考,就凸现出来。也许是我做过多年医生的经历,同病人携手与死亡斗争,我无法容忍任何一丝对生命的漠视与欺骗。也许是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当兵的十几年生涯,使我痛感生命是那样宝贵与短暂,发誓永远珍爱保卫这单向的航程。
一位屡戒屡吸的女孩对我说,她是因为好奇加无知,才染上毒瘾的。我说,报上不是经常宣传吗,你为何置若罔闻?她说,我们不看报,看了也不信。如果你能写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让更多的人早点读到,也许可以救命。
我不相信文学有那么大的效力,就像我当医生的时候,不相信医学可以战胜死亡。但生命本身,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过程。我要用我手中的笔,与生命对话。
整个《红处方》的写作,是离开北京,在我母亲家完成的。有朋友问,你写作此书的时候,是否非常痛苦与沉重?我说,不是。当我做好准备进入写作状态时,基本上心平气和。我知道要走到哪里去,何地迂回,何地直插,胸中大体有数。长篇小说是马拉松跑,如果边设计边施工,顿挫无序,是无法完成整体设计的。
每天早晨按时起床,稍许锻炼后,开始劳作,像一个赶早拾粪的老农。母亲为我做好了饭,我不吃,她也不吃。在这样的督促下,我顿顿准时吃得盆光碗净,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大约三个月后,初稿完成了。我把它养在电脑里,不去看,也不去想。又大约三个月后,最初的痕迹渐渐稀薄,再把初稿调出。陌生使人严格。看自己的东西,好像是看别人的东西,眼光沉冷起来,发现了许多破绽。能补的补,能缝的缝,当然最主要的是删节。删节真是个好帮手,能使弱处藏匿,主旨分明。
书出版后,很多电视台来联系改编电视剧的事,前后大约有几十家吧。天津电视台的导演和制片人,往返多次,同我谈他们对小说的理解,我被他们的诚意所感动。说,那我就把《红处方》托付给你们了,希望你们郑重地把这件事做好。我想表达对生命的悲悯与救赎
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悲悯生命一词的理解
42.短文一: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到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以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朗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注】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
A.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预存标准评判作品美丑
B.根据派别的不同来对文学进行批评
C.遇见一个作品,说出好的理由
D.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作文题(1题)4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后世对此一般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朋友比不上自己;其二,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两种理解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交往观、人生价值观。
对于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专论
2.CC《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在开头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即一个国家政权的兴盛和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的因素,而不是天命
3.DD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意为:杨玉环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无颜色意为:相形之下,显得不漂亮了
4.CC议案和函属于平行文,通告属于下行文,报告属于上行文
5.D
6.DD《风波》一文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广大民众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能唤醒民众,是难以成功的,昭示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唤醒民众
7.D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都是山水田园派的杰出代表诗人
8.A《赵氏孤儿》讲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
9.CC在《灯下漫笔》一文中,作者用钞票折价兑换银元的叙述是为了引出——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论述
10.CC《史记》的史学价值在于首创了纪传体,是一种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11.CC《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辛弃疾的词风: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12.CC《赤壁赋》一文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赋体主客问答的结构手法
13.AA《听听那冷雨》抒发了一个远离大陆多年的游子对久别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切眷恋之情
14.BB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15.BB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16.BB唐宋八大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17.A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8.AA
《殽之战》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叙述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举兵袭郑,晋秦两国作战于殽的经过
19.D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句首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献愁供恨把沦于敌手的祖国河山拟人化。接着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远山比喻为美人的玉簪螺髻
20.C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中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亲自调教的乐工声伎
21.A
22.①拔:攻占。②以:凭借
23.程颐;苏洵
24.全文紧扣居和静的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
25.指的不是实物,而是映现在创作者头脑中的鲜活完整的形象
26.CC《米龙老爹》描述了普法战争中一个法国普通农民米龙老爹机智勇敢、为国杀敌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米龙老爹这个大义凛然的农民英雄形象,表现出法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27.因为蒋筑英和罗健夫是跟小弟一样为国无私奉献的人,作者对他们的去世也同样感到痛惜,同时作者在这里哭的是一整代人,蒋、罗二人就起了过渡的作用,作者从小弟这里,通过他们二人,哭了整整的一代人
28.ABAB《先妣事略》是一篇记叙文,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悼念之情:悲伤母亲短暂而艰辛的一生,歌颂母亲朴实而崇高的品德。C、D两项的内容文中不曾涉及,属于无中生有
29.张大帅指的是张勋。它的深刻寓意在于:农村仍然被封建势力统治着,农民依然愚昧、迷信、麻木、贫穷,告诫人们要想取得革命的真正胜利,必须教育农民、唤醒民众
30.本文记叙了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的一场斗争,通过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为争权夺利而钩心斗角,以致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
31.会:恰逢
32.抢:突过,穿越
33.厌:通餍,满足
34.难:把……看作难事。意动用法
35.不直:不以为然
36.如:往
37.子:以……为子,视……为子
38.就:居,担任
39.于:自;从
40.感激:因感动而情绪激动
41.作者对普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活非常关注,充分展现了作者悲天悯人、宽广深厚的人文情怀,是作者对生命的悲悯和救赎,对生命本体的哲学思考
42.DD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握现身说法一词的本义以及其前后文的意思,特别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等。现身说法比喻用自己的经历、经验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现身说法前文讲述的是作者在国外读莎士比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