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太原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模拟【带答案】_第1页
2023上半年太原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模拟【带答案】_第2页
2023上半年太原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模拟【带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上半年太原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模拟【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的代表作有()

A.《故都的秋》B.《爱尔克的灯光》C.《风波》D.《断魂枪》

2.《风波》中常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A.赵七爷B.七斤嫂C.七斤D.九斤老太

3.下列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辛弃疾B.陆游C.苏轼D.柳永

4.《大同》中大同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A.选贤与能B.天下为公C.讲信修睦D.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下列诗人中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是()

A.王维B.欧阳修C.陆游D.陶渊明

6.为颂汉德而奉旨写史的文学家是汉赋四大家中的()

A.司马相如B.扬雄C.班固D.张衡

7.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体裁属于()

A.七言古诗B.七言绝句C.七言歌行D.七言律诗

8.下列作家中,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

A.荀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

9.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是()

A.左拉B.福楼拜C.莫泊桑D.都德

10.元杂剧《梧桐雨》写的是()的故事

A.唐明皇与杨贵妃B.崔莺莺与张生C.杜丽娘与柳梦梅D.汉元帝与王昭君

11.成语羞见江东父老出自()

A.《先妣事略》B.《垓下之围》C.《张中丞传后叙》D.《冯谖客孟尝君》

1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列举缪公用由余、百里奚,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比较法D.类比法

13.《米龙老爹》所运用的记叙方法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D.平叙

14.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是()

A.顾炎武B.王士祯C.钱谦益D.袁枚

15.在文书分类中,感谢信、慰问信通常属于()

A.法定文书B.规章文书C.事务文书D.专用文书

16.下列作家中主要以知青生活和残疾人命运心态为创作题材的是()

A.张洁B.余光中C.舒婷D.史铁生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不是象征着历史中国负重缓行的意象是()

A.雪被下古莲的胚芽B.破旧的老水车C.干瘪的稻穗D.淤滩上的驳船

18.下列属于初唐四杰之一的是()

A.薛道衡B.骆宾王C.张九龄D.贺知章

19.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战国四君子的是()

A.春申君B.信陵君C.孟尝君D.冯谖君

20.《黛玉葬花》出自()

A.《红楼梦》B.《西游记》C.《桃花扇》D.《西厢记》

二、阅读理解(10题)21.①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②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2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一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工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有删改)

本文文笔有何特点?第二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感情?

23.2.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24.这首诗最后四句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25.本段中马伶学艺的具体举措是什么?

26.头脑中的旅行

彭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是和冒险联系在一起的,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但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黏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其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光。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孙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碜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土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或许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有删改)

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7.该选段中有哪几个新生?

28.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A.类比推理法B.引证法C.对比法D.演绎法

2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约取而实得

张尔岐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①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③,略得影响④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有删改)

【注】①札录:摘录。②笥:竹箱。③泛滥:指多而杂乱。④影响:印象

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30.阅读下面的文字: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

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车夫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契诃夫《苦恼》节选)

请回答

以上文字主要是用什么描写手法塑造人物的?

三、解释划线词(10题)3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

32.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泫然

33.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34.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35.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36.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

3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8.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39.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40.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四、现代文阅读(2题)41.作者为什么说有输有赢,才是多彩的人生啊!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2.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说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这里的自我整容的含义是什么?

五、作文题(1题)43.阅读下列材料: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作菲希特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请结合材料中对于信心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CC《风波》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最初发表于1920年9月《新青年》月刊第八卷第一号。《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游记散文,《爱尔克的灯光》是巴金的作品,《断魂枪》是老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DD一代不如一代是鲁迅小说《风波》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

3.CC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我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4.BB根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可知,儒家向往的大同社会的最主要特征是天下为公。其他三项都是天下为公的表现

5.D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6.CC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班固为颂汉德而奉旨写史,其所著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7.D《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李商隐的一首七言律诗

8.CC《孟子》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9.C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10.A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梧桐雨》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的代表作,杂剧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杂剧题目则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杂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大致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不就起兵谋反,唐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往西蜀去的路上,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崔莺莺与张生是《西厢记》中的主人公。《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杜丽娘与柳梦梅是明代传奇作家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人物,三十五篇中有《游园》一课,这个考生比较熟,这里不细说。汉元帝与王昭君是代杂剧作家马致远的历史剧《汉宫秋》中的人物。《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元朝四大悲剧之一。杂剧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自汉以来,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都经常提及昭君的故事。其中,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昭君故事时,增加了画工图形及毛延寿、陈敞、刘白等画工多人,因受贿作弊而同日弃市等情节。此后的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不仅采用这一传说,而且还把受贿作弊的画工,集中到毛延寿一个人的身上。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重大发展,它把元帝时代的民族矛盾的形势描绘为匈奴强大一汉朝虚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是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现。其中,叙述了画工图形,单于按图求索,以及昭君到匈奴后,因思念乡国,愁肠百结,终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等情节。马致远的《汉宫秋》就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写成的

11.B羞见江东父老出自《垓下之围》,原文为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2.A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列举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最后得出此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运用的是归纳法

13.BB《米龙老爹》先写米龙老爹的殉难之处和后人对其缅怀之情,接着追忆他表面热情接待普军,而暗中杀敌,最后失手被捕的情节,采用了倒叙的记叙方法

14.AA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15.CC感谢性、慰问信属于常见的事务文书

16.DD史铁生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描写残疾人的心态与命运,平淡质朴,意蕴深沉,有独特的风格

17.AA雪被下古莲的胚芽象征着新时期中国正在兴起的意象

18.BB初唐四杰是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19.D战国四君子指的是的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冯谖是孟尝君的门客

20.AA《黛玉葬花》出自《红楼梦》

21.(3)①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②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