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双台子区六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双台子区六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双台子区六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双台子区六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双台子区六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冬天的长春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B.听到革命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后,使我受益匪浅。C.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D.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调到北京去了。2.(2分)下面相关内容的赏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文章开头写鹏的神奇变化,鲲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鲲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意境壮阔。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这一句以声写静,更突出了山林古寺的幽静。C.“挥手自兹去”一句描写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萧萧班马鸣”一句中“班马”是指离群的马,作者借班马悲鸣不已,衬托出双方难舍难分的情谊,婉转含蓄。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一句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愁苦的心境,为下文的叙述、描写和抒情作了铺垫。3.(2分)下列句子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B.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C.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呐。D.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暄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4.(2分)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蛮横héng彷páng徨强qiǎng词夺理接踵zhǒng而来B.寒噤jìn演绎yì霓lí裳羽衣戛jiá然而止C.翌yì日恬tián静纷至沓tà来目眩xuán神迷D.出殡bìn冗rǒng杂挑拨离间jiàn怒不可遏è5.(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马说》可以说是他的一篇“不平则鸣”之作。B.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C.《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类比;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如《蒹葭》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D.即席讲话要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什么和怎么说,以取得较佳的讲话效果。有经验的讲话者常常能就地取材,以当时的人、事、景、物、情作为切入点,这样不仅能让自己的讲话妥当、得体,还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6.(2分)根据你的阅读体验,选出下面对名著描述有错误的一项()A.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B.《傅雷家书》可谓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傅雷反复告诫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C.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的形式探讨了很多关于中学生的话题。虽然讨论的重点不同,但隐隐有一个基本理念贯串其中,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去发现、去创造,又要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D.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过茅盾文学奖。小说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只是两个平凡的农民,都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孙少安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孙少平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2.[甲]文中的“进”是指________,“退”是指__________。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甲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4.乙文第一段衍生出一个现在常常使用的成语是:__________。5.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3分)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①不分:嫌恶的意思;“分”也作忿;②生憎:最憎恶。1.下列对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前四句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它本身有个时间的层次。B.诗的后四句写景,似乎颔联毫无相干。但其实,这景物描写,是从上文的“别筵”生发出来的。C.“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是诗人对景伤情的缘故。D.尾联中的“剑南春色”,是诗人“别筵”的眼前风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2.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单单抒发离别之情。结合诗歌的首联和颔联,分析作者所抒发的丰富情感。9、(7分)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延河滚滚喊“前进”!(贺敬之《回延安》)(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3)蒹葭萋萋,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4)青青子佩,__________。_________,子宁不来?(《诗经•子衿》)(5)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8)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尾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日子①在灾区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背着包裹从各安置点返回自己的家园,这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与安置点吃喝不愁相比,返回家园的生活有着太多的艰辛,然而,这似乎并不能阻止那如鸟归巢般的渴望。②我们在陈家坝乡安置点遇到一位叫赵义富的老汉,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他的家在大山另一边的青林村,这个村也叫“红军村”,当年村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跟着红军闹革命去了,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汉,从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家园有朝一日会毁于一旦。地震后,从废墟上爬起来的他,拉起老伴,踏着仍在垮塌的山体,一路跌跌撞撞向山下冲去,身后,他喂养了6年的大红马仰天长啸,哭一般地嘶鸣着,老汉心里疼得直发抖。③在乡里的安置点上住了两天,这一辈子不懂什么叫失眠的赵老汉,两天两夜合不上眼。他的大红马,还有3头牛、20多头猪、16只羊……像走马灯似的在他眼前转个不停。赶到第3天,天蒙蒙亮,老汉再也待不住了,腾地从地铺上站起身,对老伴说了句:“不行,我得回去给牲口们放生,让它们自己找点东西吃。”④老伴哭了:“没了路,你咋得回去?”⑤我爬也得爬回去!⑥说到做到的赵老汉真的是爬回去了。⑦大面积垮塌的山体,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所有通往村子的路全没有了,到处是塌陷,随处是深不见底的裂缝,踩在松垮的碎石上,根本站不住,走两步就要退一步。老汉一路几乎是匍匐在地,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尖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刮出一道道伤口,手指磨出了血,一只鞋在攀爬中掉进了裂缝,整整3个小时,他终于爬回了青林村。⑧“地震把房震塌了,大石头把田卷了。我养的猪、牛、羊、马还在。”②他走到家畜跟前,由于饥饿和恐惧它们已极度虚弱,那匹大红马悲哀地望着他,挣扎着站起来,舔着他的手,他落泪了。他松开马缰,解开牛鼻子,把猪和羊向一起拢了拢……又在废墟下翻出一口袋胡豆,洒在地上。然后,找出已经砸扁的水桶,用石头敲了敲,到半山腰的小河沟里取回两桶水,蹲在地上,挨着个看着它们喝饱了,又回到半山腰,再取回两桶水放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他才恋恋不含地起身,离开这个已经成为一堆瓦砾的家,依然匍匐在地手脚并用,跋涉整整3个小时,回到山下。⑩从这天起,每隔3天,赵义富老汉都要像这样每天山上山下来回爬6个小时回到青林村,给家畜们喂一次水。⑪老汉一回去,它们就围着老汉嗷嗷叫,他背不起太多东西,只能喂点水,保住它们。他心里反复念叨的只有一句话:“保住它们!”⑫望着老汉,我们惊异地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仲出手,一五一十地数叨起来:“马喂起来要运输,猪牛羊价格好了,年底能卖3万块钱。虽说家都毁了,可日子总要过下去!”⑬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啊!(摘自《光明日报》)1.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2.第①段文字在文章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作者作了哪些交代?这有什么用意?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4.请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标题“日子”的理解。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记忆对于人类,是一种kuì()赠。心胸宽广的人,用它来甲(A.记录B.抒写)人生的美好,借此慰藉()自己;狭隘计较的人,用它来埋怨人间的仇恨,以此惩罚自己。记忆的真谛就在于记住美好的,忘记丑恶的;在于宽恕与忘却,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铭记的东西。生活的垃圾尚且需要我们及时清理,情感与心情的垃圾更无需乙(A.墨守成规B.抱残守缺)。归根结底,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心若明朗,生活处处皆暖阳。(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kuì(_______)赠慰藉(______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原句: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班级开展“读名著,话英雄”主题阅读活动,请你按要求作答。“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的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林出版社)(1)“我的病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尔为了重新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他选择的“这条道路”是指_______________。(2)人民爱英雄,敬英雄,因为他们身上的“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请你结合全书简要概括保尔的“英雄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英雄受人敬仰,但其成为英雄的历程往往曲折而又艰辛。请你从下面三位英雄人物中选出一位,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述其“英雄成长史”。A.贝多芬(《名人传》)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C.简·爱(《简·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5分)读书分享会上,读到《上海文学》中《出境》一文时,班里一部分同学很赞成文中所提的“自媒体时代,形象是资本,一言一行、表情、音调以及种种肢体语言远比渊博的知识重要。”的说法;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内在的知识远远胜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双方争执不下。请你从“和而不同”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劝导双方学会求同存异。(不少于80字)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作文。鼓励是一种力量,批评也是一种力量;被理解是一种力量,受抱怨也是一种力量;开怀大笑是一种力量,痛哭流涕也是一种力量……请以“___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析】

A.搭配不当。改为“长春的冬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或“冬天的长春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地方”。B.残缺主语。去掉“后”或“使”。D.语序错误。改为“我们学校有一位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语文老师,调到北京去了”。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2、A【解析】

A.表述不准确。《北冥有鱼》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意境壮阔。故选A。3、D【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D项改为:喧腾。4、D【解析】

A.蛮横hèng。B.霓ní裳羽衣。C.目眩xuàn神迷。故选D。5、C【解析】

C.解说不明确,应是《蒹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故选C。6、D【解析】

D.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过茅盾文学奖。小说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只是两个平凡的农民,都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孙少平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故D错误,选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D2.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3.答到壮阔、浩渺这类词语均可给分4.醉翁之意不在酒/峰回路转(其一均可给分)5.参考: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1.试题分析:D中二者都是“不同”;A:断/与世隔绝;B:日光/景色;C:怀念/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能力,结合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总结洞庭湖的景色特征,总结合理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学生根据积累的具体要求,积累正确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1.D2.首先有表现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第二句写出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第三、四句写出了当故交叙旧之日,相见的欢愉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名句的能力。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D项表述错误,这句诗并没有使用比喻修辞。尾联“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别筵”的眼前风光。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相见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诗歌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有动乱里朋友间失联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还有故交叙旧之日,相见的欢愉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9、(1)枣园的灯光照人心(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白露未晞(4)悠悠我思纵我不往(5)欲济无舟楫(6)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8)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9)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0)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园”“窈窕”“逑”“晞”“楫”“翼”“籁”“磬”“贱”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A.想念家畜B.返回家园C.感悟生活2.为下文作铺垫。点明人、事的特殊背景。①暗示老人是农民的代表和缩影。②表明灾民不靠国家、千方百计自救的精神。③表现灾区农民对家园的依恋、不弃与热爱。3.这里运用肖像描写的手法,写出了老汉平凡普通而又顽强刚毅。(意对即可)4.指生活,指敢于面对挫折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敢于正面人生的气概;是心怀希望,永不放弃的追求。(意对即可)【解析】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四字短语)概括出其它情节。如A处,第3、4、5段写想念家畜。B处,第6、7段写返回家园。C处,第12段写感悟生活。2.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的作用。从内容上看,点明事件背景,同时还表明两个意义:灾民不靠国家的自救的精神与对家园的热爱。所以说开头一段就暗示出文章的主题。3.考查肖像描写的作用,写“他今年61 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表明老人年高瘦小,平凡普通,说明他完全有理由安享救助;说他“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说明老人顽强刚毅,“非凡伟大”,表现出他不善罢甘休的决心。4.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同时,也可抓住文章中对有关“日子”议论抒情的语句进行分析,如“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等,即可知标题“日子”既指生活,又指敢于面对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直面人生的气概和心怀希望等。也就是说,一个是字面意思,一个是深层含意。这两点都要答出来,不能偏废其一。【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仅仅围绕标题,是事件集中,详略得当,从突出传主的品质的角度分析,突出传主的某种精神品质,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如相关、以小见大等手法。11、(1)馈jiè(2)甲:A乙:B(3)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的本能)(或: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解析】试题分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慰藉”的“藉”不要读成“jí”。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馈”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记录: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抒写:抒发描写。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注意形容的是记忆,当然用“记录”为好。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情感与心情的垃圾”是无用的东西,那么柳宗这些东西,自然是“抱残守缺”了。(3)“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残缺“是”的宾语。改为“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等即可。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①双目失明②开展文学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2)有崇高的革命理想,钢铁般坚定的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无私献身的精神。(3)开放型试题。能结合相关情节,反映出作品人物的英雄成长过程即可。示例A:贝多芬26岁时,他就开始发现自己的听力渐渐衰退,到了45岁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了。但是,倔强的贝多芬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创作,成功地指挥他在双耳失聪后创作的不朽作品《第九交响曲》。他终于以顽强的意志和信心战胜了命运,并成为人民的尊敬和敬仰的英雄。示例B:孙少平生在农村,,他一直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勤奋学习,辛苦工作;他不但不会责怪那些曾经为难他的人,他甚至是感激他们,骄傲地将此称作“苦难的学说”,他最终完成了平凡向伟大的蜕变,成为英雄。示例C:简·爱从小变成孤儿的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白由与尊严,坚持自我,她敢于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最终获得了幸福,她也成长为人们心目中的女英雄。【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得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弹片伤及了右眼,后来左眼(健眼)也被感染,最后双目失明。以为参加卫国战争,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据此作答。(2)本题考查保尔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此题,要通读原著,把握保尔的人物形象。保尔既是一名革命斗士,又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保尔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缩影。他的个人命运与十月革命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保尔精神的主要之点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也做过傻事`错事,犯过军纪,在生活中、爱情上也有过失望和悔恨,在陷入绝境的时候,他也曾一度动摇绝望。但正如保尔自己所说,“这都是由于缺乏经验,由于年轻,然而多半是由于无知造成的。”保尔.柯察金这一形象可敬而尤可亲。他既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革命英雄,又是一个超越时空局限的人性英雄,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永恒强者。据此理解作答。(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经历。解答此题,要通读原著,把握名著中与主人公的相关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概括作答。A.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1792年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他受到了世人瞩目,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但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创作,成功地指挥他在双耳失聪后创作的不朽作品《第九交响曲》。B.孙少平是一个陕北农家的一个穷小子,他背负的沉重的家庭负担来到当地县城念高中,一开始他由于自己贫苦的家境、穿只能尚且遮羞的衣服和下等的吃食而在同学的面前充满了自卑,随后和同班的郝红梅由于相似的境遇惺惺相惜,少平在“初恋”失败后初步成熟,随后随着出生大县城,见多识广,敢爱敢恨的田晓霞慢慢走近他的世界,他的视野逐步开放,高中毕业的少平不甘心在家务农而独自来到异地的煤矿当矿工,同时和田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工作、感情生活不断地锻造着他,最后凭自己努力成为矿工组长的少平在晓霞意外死亡后经历了巨大的打击,惠英贴心的关怀让他在自己的感觉和外界的看法上左右为难,故事最后少平因为矿难而毁容,在养伤期间他进一步成熟;他拒绝了脱离苦难矿工生活、拒绝了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回到惠英身边,完成了平凡向伟大的蜕变.C.在小说中,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并且在生活中受尽了凌辱,然而,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她学会了用自己的努力去挑战命运的不公。她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勇敢地追求真爱并最终收获幸福。她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只经过艰苦的磨炼而破茧的蝴蝶。任选一个理解作答。13、同学们,大家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一个人想要在芸芸众生中崭露头角,必须以扎实的学识为基础。有了丰厚的内存,我们才能游刃有余的发挥。毕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即便是在自媒体时代,它的重要性也不可否认。但外在表现形式的新颖,表情、音调等细节的处理,往往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秉承“和而不同”的原则,保留自己的观点,尊重对方的意见,求同存异。不是更好吗?【解析】

题干要求请你从“和而不同”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劝导双方学会求同存异。注意先要弄清楚题干“和而不同”的含义: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然后再弄清楚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一是“形象是资本,一言一行、表情、音调以及种种肢体语言远比渊博的知识重要”,其二是“内在的知识远远胜过外在的表现形式”。以“和而不同”为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