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杀倾向_第1页
研究生自杀倾向_第2页
研究生自杀倾向_第3页
研究生自杀倾向_第4页
研究生自杀倾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讨生的自杀倾向调查---以福州高校探讨生为例小组成员:简秋梅喻晓娇王变云一、选题背景及其现实意义2010年高校生自杀统计(不断更新中)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而自杀未遂者至少是自杀者的10倍。最近的探讨发觉,每年中国有28.7万人自杀,250万至500万人因自杀未遂而接受治疗。Ⅲ自杀已经成为了特别严峻的社会问题。上世纪90年头末,各高校起先大批量扩招,针对探讨型高校的须要,近几年又起先大规模扩大探讨生与博士生的规模。在表面上,中国高校一片旺盛,但在这旺盛景象下,难以掩藏的深层问题已经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忧虑。近年来,在国内各高校中,探讨生自杀事务不断出现,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带来特别严峻的后果和创伤。对探讨生自杀现象的探讨也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探讨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拥有广博的学问,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但是,在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却在未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时就以自杀的形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背后的缘由正是学者们所探寻的。二、文献综述(一)迪尔凯姆自杀理论的主要观点《自杀论》一书的探讨重点是对自杀现象进行因果分析,即找寻导致自杀现象的缘由。迪尔凯姆认为,自杀虽然是个人现象,但主要是社会造成的。引起自杀的真正缘由是社会力气。他依据社会缘由将自杀分为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和动乱型自杀三种类型。※利己型自杀是从自杀率与起合成作用的社会背景、宗教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来进行分析的,家庭是从婚姻和孩子状况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男人或女人,当他们只想到自己,当他们为曾与社会团体合群,当激励他们的私欲不能被团体的权威或由一个严格有力的中心提出的强制力气引导到可以与人类命运相一样时,更倾向于轻生。※利他主义的自杀。在迪尔凯姆看来是由个人完全消逝在团体之中造成的。个人依据社会的指令赴死,甚至连生命的权力也不考虑。利他主义到了极点的人,他们与自己所属的团体如此休戚与共,以致抵抗不住命运的打击。※由社会混乱而引起的自杀,这种自杀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方面的缘由打击着个人。在这些社会里,社会生活并非由习惯所支配;个人始终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之中;他们对生活充溢希望,要求很多,因此,他们常常感到因欲望和满足问的不协调而产生苦痛。(二)国内对于探讨生自杀的探讨※刘元元与苏芳芳在《探讨生自杀的缘由分析与应对策略》中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对探讨生自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探讨生自身特点,从高校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她们认为,探讨生自杀的内因主要有:人格因素、认知问题、精神疾病;探讨生自杀的外因主要有: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婚恋家庭压力。※王玲等在《探讨生新生自杀看法与影响因素调查》中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男性、农村生源、消极应对方式、社会客观支持程度高、家庭收入和家庭亲密度高的探讨生新生对自杀的态度更倾向予理解支持。探讨生新生对自杀的看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颜剑雄与李路荣在《探讨生自杀看法的调查》中通过从湖南省3所高校中,随机抽取350名硕士探讨生,进行测试。从自杀态度的总体状况和性别差异、自杀看法的专业差异、自杀看法的年级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四个方面对探讨生自杀看法进行了分析。三、探讨方法本次调查接受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问卷法接受的是一种滚雪球抽样的非随机抽样方法。问卷是通过网上发放的,首先在校探讨生会的618实践团的QQ群,从电气、化工、机械、法学、公管、八方、材料、物信、土木学院中各选取一名填写问卷,再让他们帮我们发10份问卷给他们四周的同学,在我们学院是接受偶遇抽样也发了10份,一共发出200份,回收问卷也是153份,回收率为76.5%。问卷由25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我们学校探讨生在自杀倾向上如他们的心情、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度、心理健康状况等状况。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四、数据分析(一)调查问卷(二)调查数据分析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本次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共153人(男生90人,女生63人);其中独生子女83人,非独生子女70人;来自城市108人,城市45人。2.调查对象生活满足度分析※从图表可以看出,有多达138人(即90.2%)的调查对象认为探讨生生活和他们想象中的探讨生生活存在差距,可见调查对象的生活满足度普遍偏低。

调查对象的压力来源,主要来自学业、自身、人际和家庭。3.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调查对象中有125人(即81.7%)认为自己心理健康,有28人(即19.3%)认为自己存在心理疾病调查对象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心情。※调查对象中109人(71.2)从来没有过自杀念头,仅有2人常常有自杀的念头。当调查对象出现心理偏差时,125人(即81.7%)会选择找挚友同学闲聊,其次是选择家人、生疏人倾诉,也有31.4%的人会选择自己憋在心里。4.调查对象对自杀的看法分析调查对象四周的自杀状况。72.5%的调查对象四周没有出现过自杀状况。当调查对象四周出现有自杀倾向的人时,83.7%的调查对象会选择为他做心理辅导,驱除他的自杀邪念,同时30.7%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受到四周人自杀心情的影响。调查对象对探讨生自杀缘由的看法。调查对象认为探讨生自杀缘由主要是学习压力大、失恋、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人际关系差。调查对象对自杀探讨生的看法。90.2%的调查对象认为生命很珍贵,应当珍惜生命。五、个案调查结合本次问卷调查,我们选取了两个同学进行了个案访谈,并进行了具体分析。个案访谈实行非结构式访谈形式访谈记录——AB六、调查结果分析迪尔凯姆认为,越是处于社会上层、文化程度越高、越有教养的人群自杀率越高。我国探讨生自杀率高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这并不是说教化本身能够增加自杀,而是因为探讨生受教化过程是科学探讨的过程,也是他们追求自由思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确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常常在对待个人、家庭、传媒、就业和人际关系等问题时表现出来。假如不加以良好的引导与干预,就可能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探讨生都心理健康,不存在自杀倾向,对生命抱着主动的看法,在四周人有自杀心情的时候还会予以劝阻。让探讨生产生自杀倾向可能来自于以下几点缘由:1.探讨生教化成本加大,对自身、他人、环境的期望值也相对较高,当现实远远低于期望值时,便会产生负面心情,假如这种心情没有得到有效限制和疏导,很有可能就会造成探讨生的自杀。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到,有90.2%的调查对象认为探讨生生活和他们想象中的探讨生生活存在差距。

2.相比较本科生而言,探讨生对老师、家长的依靠程度小得多。当出现负面心情或心理偏差时,他们会选择挚友倾诉,或者是自己憋在心里,而不是向家长、老师寻求帮助。这种单一渠道的选择,会让一些缺乏自我调整实力的探讨生在不能成功疏导心情后产生自杀倾向。

3.由于学历、年龄等差异,探讨生的压力远远大于一般的本科生,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婚恋家庭压力是探讨生的主要压力。因此,为了有效遏制探讨生自杀现象,高校应建立针对探讨生的心理询问系统和危机干预机制。在高校建立危机干预中心、生命热线、希望热线等危机干预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