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第五章-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分析_第1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五章-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分析_第2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五章-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分析_第3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五章-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分析_第4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五章-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社会工作过程模式2013-2014第一学期吴蓓蓓一、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简介二、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五个阶段三、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应用内容提要察觉发生问题1.处理问题的自然过程很多人都有解决问题的实力,但有些人却会在上述过程中脱轨,因而须要他人的帮忙。一、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简介产生危机感寻求补救考虑解决问题的代价权衡利弊得失选择行动方案情感干扰解决问题?脱轨??2.为何要用助人过程模式?人的问题千变万化,社工须要有一个好用的助人模式,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当事人。这包括:如何善用助人过程模式的具体阶段有系统地帮助当事人?应做些什么来帮助当事人?如何帮助当事人发展未善用的资源和机会?不同阶段应用些什么技巧来帮助当事人?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简介3.什么是社会工作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是社会工作一个助人的历程,过程中的工作有前后次序、有逻辑上的联系,而每个阶段都有其必需完成的重要任务。KurtLewin把助人历程分为解冻、行动及冻结三个阶段。Pincus&Minahan则分为接触、订立契约和结束三个阶段。Shulman描述为初步接触、起先接案、落实工作和终结四个阶段。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简介4.什么是通用的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综合各种助人模式,可归纳出一套通用的过程模式,吸取了各个助人模式的共同特点,供应了助人的地图与指南针。通用的过程模式一般分五个阶段:(1)初步接触阶段(2)评估阶段(3)支配和订立契约阶段(4)介入阶段(5)检讨与终结阶段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简介社会工作过程是螺旋式的工作模式因问题会随着时间变更,助人过程是螺旋式而不是直线式的。虽是整体向前推动,也可能要回头做些前阶段尚待完成的工作。二、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五个阶段1.1接触期的作用及重要性接触期是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的第一个阶段,目的是为助人历程供应指导的方向。这阶段的作用主要是: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2)建立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3)识别变更的四个基本系统4)了解服务对象的须要1.接触阶段1.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1)主动求助/自荐:指服务对象自己干脆上门寻求服务,福利系统的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这样来的2)转介:由机构正式转介,也可以由相识服务对象的人赐予非正式的转介3)外展:向潜在的服务对象推销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者必需擅长推销服务,并消退潜在服务对象对生疏人的不信任和怀疑1.接触阶段1.3建立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建立专业的关系是助人历程重要的第一步!六个主要任务包括: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性质2)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3)初步评估问题、须要和任务4)与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订立关系5)起先专业关系6)确定如何推展工作1.接触阶段1.3建立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续)建立关系的要点:1)澄清服务对象的目标2)澄清彼此的期望3)澄清双方的角色1.接触阶段1.为了尽快与案主建立互信的关系,我应当参与案主的私人聚会(例如:婚宴或生日联欢会)。2.我应当与案主共享我对他/她的境况的看法。3.我应当与案主共享我工作上及私人生活上的感受。4.为了使案主得到实时的帮助,我应当把自己的私人电话及家中的地址告知他。5.假如案主自愿替我做一些私人的事务,例如:修理家中的电器用品、购买实惠的产品,我应当接受。练习:社会工作专业关系6.为了帮助案主最快解决他经济上的困难,我应当借钱给他。7.我当案主感到伤感的时候,我可以轻拍他的肩膀,表示劝慰。8.我可以和案主谈恋爱。9.当案主感到特别哀伤的时候,我可以拥抱他,表示劝慰。10.我可以向案主推介我的信仰和信念。练习:社会工作专业关系1.接触阶段个人社区家庭组织群体预期受益人服务供应者服务机构参与行动者工作契约合作协议服务对象家人其他相关的人1.5了解服务对象的须要1)从服务对象的位置及立场界定须要2)作出初步评估,识别服务对象最关切的事3)Bradshaw(1972)指出有四种不同的须要:规范性须要:由专家界定特定状况下的须要感觉的须要:依个人欲望所感觉的须要表达的须要:将欲望转化为要求的须要比较的须要:人有我有的须要1.接触阶段1)3-5人一组。2)尝试界定本系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即你们自身)的须要。3)探讨各人的看法。4)总结小组看法。练习:界定须要1.5了解服务对象的须要(续)4)了解个人须要1.接触阶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须要层次1.5了解服务对象的须要(续)5)须要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只是表征,反映服务对象背后有未满足的须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须要将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复原生活功能。须要分析须关注:服务对象最想要的是什么?缺乏什么须要对服务对象的影响最大?服务对象的问题与什么须要有关?须了解服务对象须要的优先次序1.接触阶段2.1社会工作评估的目的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3)识别造成和持续服务对象问题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其环境主动的一面5)确定合适的服务类型2.评估阶段2.2社会工作评估的原则1)评估应当是个别化的2)评估是一个合作过程3)避开收集资料中带有偏见4)避开对问题归因过于简洁5)评估的重点要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和特长6)评估渗透了专业推断2.评估阶段2.评估阶段2.4评估范围1)确保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确定供应的服务是否可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须要,或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2)确定须紧急介入的问题相识问题的迫切性是首要的任务以人身平安为介入的大前题2.评估阶段2.4评估范围(续)3)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以服务对象的倾向为优先次序致力于较简洁实现的目标查看各个问题之间是否有逻辑上的联系,前提性问题必先处理先解决假如不处理睬使受助人情境困难化的问题4)确定社会工作者是否有实力处理估量自己是否有足够实力供应特定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2.评估阶段假设你是一个青少服务中心的社工,请评估个案以下各方面:1.案主面对的问题是否属于你的服务范围?2.案主现有什么迫切的须要?3.试订定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4.你是否有实力解决案主的问题?5.介入的策略?个案研讨3.1了解工作支配的组成1)变更的范围:期望改善的境况2)短期和长期目标:在限期内获得较为具体、近期的结果及在最终阶段获得较长远、深化的结果。3)关注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小区)4)策略:整体介入行动和方法3.支配和订立契约阶段3.2制定支配的策略1)了解目前状况2)拟定较志向状况3)策划具体方案3.支配和订立契约阶段3.3拟定具体的支配SMART支配:能显示介入达到预期的成果Specific拟定具体变更效果Measurable可量度的具体行动Achievable可达至性高的结果Realistic符合现实的要求Time—based订定时限3.支配和订立契约阶段3.4社会工作契约的特点与服务对象定立工作的协议或服务契约,可与制定支配同时进行。契约的特点如下:1)内容应当包括介入目标、策略、以及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各自担当的角色2)社会工作契约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3)不能履行社会工作契约的后果通常不那么严峻,不像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4)契约的内容必需经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同意才能修改。3.支配和订立契约阶段3.5订立社会工作契约透过面谈协商契约的内容,以增加彼此工作的默契,包括:社会工作会谈的目的及次数处理有待解决的问题介入目标介入策略和行动3.支配和订立契约阶段1.两个人一组,一人做A,另一人做B。2.A先拿着拳头,B用完方法令A放开拳头。3.完成后,AB角色对调,重做一次。4.汇报有什么方法能成功令对方放开拳头。小测试:力的表现4.1社会工作介入的性质和特点1)社会工作介入是有支配、有目的活动,以改善案主的社会功能为核心,经过社会工作者细致周密的支配,为的是实现服务契约中各方赞同的介入目标。2)社会工作介入可以是实行行动的,也可以是不实行行动的。虽然大多数社会工作介入都会实行确定的行动,但有时社会工作者刻意不实行任何行动也是一种介入,例如:运用缄默。4.介入阶段社会工作介入是助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有支配及有目标的行动,藉以落实变更工作,达至预期成效。以下是否社会工作介入?1.一位社区服务社工组织居民改善邻舍关系。2.一位社工激励流浪少年保持良好行为。3.一位学校社工为学生举办社交技巧学习小组。介入思索练习4.1社会工作介入的性质和特点(续)3)社会工作可以实质的,也可以是非实质的。实质是指具体的社会服务,如经济救济。非实质是指心情支持、解决问题、技巧训练等4)社会工作可以是干脆实践,也可以是间接实践。干脆实践: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实行行动,以助解决其问题。间接实践:代表案主实行行动,以助其解决问题。4.介入阶段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以下个案应实行实质还是非实质介入?用干脆还是间接实践较好?国才是一个19岁的男孩。3个月前,他出现突发性的精神分裂症,随后在精神病院接受了两个月的治疗。他现在住在中途宿舍,已渐渐康复,正等待回家。社工发觉目前有两个有利与他将来康复的重要因素,第一是能在庇护工场就业,其次是强化家庭的支持。社会工作介入案例4.2社会工作介入的焦点分析人与情境的构成状态:1)假如评估的结果显示,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案主自身,案主就应当成为干脆介入焦点2)假如问题的起因主要在于环境,环境就应当成为变更的目标(目标系统),可考虑用间接实践的方法处理。3)假如问题有多重缘由,就要筹划把干脆实践和间接实践结合到一起运用,以改善当事人的境况。4.介入阶段4.3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1)经济效益:投入最少的人力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2)案主自决:敬重案主的选择3)个别化:敬重案主的独特须要4)案主系统的发展阶段:不同系统、不同阶段须要不同类型的帮助5)与案主相互依靠:应与案主携手合作及互补6)瞄准服务目的:选择介入行动应与目标相关4.介入阶段4.4介入的策略1)响应案主的须要帮助案主复原个人功能支持案主作出变更运用专业学问与技巧促进案主的自助实力2)了解现有资源:促使案主善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案主可用的资源来自两个重要系统:自然形成的助人系统(如家庭、挚友)正规服务传递系统4.介入阶段4.4介入的策略(续)3)转介把案主和识别出的资源联结起来的过程先征得案主的同意把某些资料介绍给要转介的机构4)牵线搭桥和做提倡确定案主得到资源,并善用资源让案主醒悟到自己得到服务的权利识别阻挡案主运用机构的服务的障碍4.介入阶段4.4介入的策略(续)5)增权使案主具备某些实力以使他们能与环境有更有利的互动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须要,用来处理无力感、无助感和自尊感低的案主。常用策略有:帮助案主识别和运用自己的特长,用主动的自我形象代替消极的自我形象提高案主的自我意识,教他们有关权力的动力,了解他们的须要有关的资源系统缔结联盟,从事改革行动,克服组织性的障碍4.介入阶段5.1终结的作用终结是社会工作过程中最终一个阶段,指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终止接触,标记着介入的完结。终结须要时间来做情感上的共享,回忆工作目标,总结阅历,检讨工作进程和取得的成就。是澄清终结的缘由和支配结束的时机。5.终结及检讨阶段5.2终结的意义社会工作关系的一个特点是它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终结的时间和具体步骤早在支配阶段就已定妥。服务对象不再须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介入的目标已经实现。问题已经解决,服务对象的须要得到了满足。5.终结及检讨阶段5.3终结的缘由1)目标已达,服务对象能独立地面对生活困难。2)因服务对象猛烈抗拒,不情愿接着下去3)未能实现目标,例如:超出了社会工作者实力所及4)服务对象的身分发生了变更,例如:戒毒社工必需在案主治疗结束时结案5)社会工作者自己的身分有变更,例如:前线社会工被调到行政或督导职位上5.终结及检讨阶段5.4开展检讨的目的检讨是终结阶段众多任务之一,用以确定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否有成效。开展检讨的目的如下:监督工作所带来的变更学习阅历交代对服务对象交代对社会交代对专业交代5.终结及检讨阶段5.5检讨的原则5.终结及检讨阶段1)服务对象参与检讨能巩固服务对象的变更努力,供应一个学习的机会落实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工作交待2)保密应当确定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