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六中学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六中学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六中学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六中学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六中学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归省(xǐng)晦暗(huì)黧黑(lí)阳奉阴违(wéi)B.幽悄(qiǎo)骨骼(gé)漂移(piāo)应急措施(yìng)C.悬殊(xián)推搡(sāng)蠕动(rú)接踵而至(zhǒng)D.致密(zhì)驰骋(chěng)演绎(yì)目空一切(kōng)2.(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龟裂(guī)拙劣(zhuó)怒不可遏(è)轻歌慢舞(màn)B.雾霭(ǎi)驰骋(chěng)不修边幅(fú)强词夺理(qiǎng)C.浮燥(zào)缅怀(miǎn)挑拨离间(jiān)拾级而上(shè)D.维幕(wéi)瞭望(liáo)五彩斑斓(lán)目眩神迷(xuàn)3.(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嵇康吕安是朋友,俩人一看乐了。嵇康说,跟我学打铁;吕安说,跟我学种菜。②向秀就先进竹林学打铁,偷空到竹林外学种菜。③这是个至今也没人敢动的学术难关,不注《庄子》还在,一注《庄子》就死,谁敢?④向秀像个大学生,他选择到竹林来完成毕业论文,他的选题是写《庄子》。⑤向秀敢,他知难而上,拿着自己的《庄子注》请教竹林里的嵇康,还有一个竹林外的吕安。A.④⑤③①② B.②④⑤①③ C.④③⑤①② D.③⑤①②④4.(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继续描写,也可以事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5.(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草长莺飞五彩斑斓人情世故风云变幻B.不知所措张灯结彩川流不息相辅相承C.踱来踱去大彻大悟多多亦善如丝如缕D.厉厉在目叹为观止衰草连天震耳欲聋6.(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怅惘赋予人情事故怡然自乐 B.浮燥虔诚接踵而至阳风阴违C.拙劣苍劲不修边幅自圆其说 D.恭顺驰聘招摇撞骗嘎然而止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文言文阅读。读《小石潭记》,完成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画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B.以其境过清能以径寸之木C.乃记之而去见渔人,乃大惊D.为坻、为屿通计一舟,为人五2.请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起初游小石潭“心乐之”,游览结束时“悄怆幽邃”,如何理解作者这样的情感变化?8、(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论诗(南宋)戴复古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1.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_________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2.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9、(7分)(1)补写古诗文名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苟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禅院》)③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④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⑤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盂浩然《望洞庭湖时张丞相》)⑥虽有佳肴,弗食,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名句。①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北冥有鱼》中描述大鹏迁徙南冥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通水,以南方充盈之水①(滋润滋养)北方干渴大地的梦想已经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中线一期工程为例,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每年可输送的调水量达9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1/6,直接受益人口达6000万。根据需要,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减少地下水开采,使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以缓解。随着受水区水资源生态的改善,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将逐步消除,从而为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材料二)2014年12月27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年均为北京送水12.4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达6000平方公里,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城市供水保证率将由75%提高到95%。此外,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不仅减少北京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出水量,还可以将富余来水调入密云水库存蓄,大大加强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通过天然和人工②(回填回补),有效遏制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同时,部分来水还可向首都的河湖补充清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材料三)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全国节水办公室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在1000多份设计方案中,下图得到专家评审和有关部门认定。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_____。2.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3.下列三个选项,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A.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B.南水北调工程未来将产生更好效益C.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4.请说出(材料三)中“国家节水标志”的寓意。5.请书写一条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语。11、(15分)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故乡的芦花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棱棱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蔑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竟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1.作者突出描写了水乡女子哪些动人的生活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请分析“芦苇”在本文中的作用。3.你对水乡女人产生了怎样的印象?4.文章结尾说故乡的芦花“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饱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保尔翻过第七道栅栏,停了下来。他已经没有力气再往前跑了。在闷死人的仓库里饿了这么多天,他一点劲也没有了。回家去不行,到谢廖沙家去也不行——要是被人发现了,他们全家都得遭殃。上哪儿去呢?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得继续往前跑,越过一个又一个菜园子和庄园后院。直到撞在一道栅栏上,他才冷静下来。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部小说?保尔为什么“在闷死人的仓库里饿了这么多天”?2.下列选项是与本部小说相关的内容,其中两项有错误,请你找出来。()A.这部长篇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B.书中的故事取材于俄罗斯作家尼古拉·舆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小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C.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D.小说中有一个精彩片段,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保尔战胜软弱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13、(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2019年6月5日是第48个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我国的浙江杭州举行,今年的环境日主题聚焦空气污染防治,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让我们响应号召,共同完成下面的任务。1.任务一:请你写出一句环保宣传语。2.任务二:以下的所提到的自然景观从前是何面貌?请选择任意两处用古诗名句进行表达。(1)庐山近年来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瀑布水量锐减,早已没了当年气势,即使雨水季节,也只剩下“一根线”。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对杭州西湖的评价结果为:“2002年度城市内湖水质较差,除北京昆明湖水质达到三类水质外,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水质均为劣五类。”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06年9月以来,湖南省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水位骤降至30多年来历史最低点,湖水自净能力降低,再加上湖区大大小小上百家造纸、化工企业的违规排放,造成洞庭湖污染严重。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务三:在我们的身边,还存在着很多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请你对这些环保意识淡薄的人说几句话,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当中来。(不少于50字)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作文。在成长的道路上,你有过“珍爱”的感受吗?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其实很多时候,珍爱就是尊重情感的具体表现。相信大家有许多宝贵的经历,等着与他人分享。请以“珍爱”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析】

“悬”应读“xuán”;“搡”应读“sǎng”。故选C。2、B【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项错误,龟裂(guī)—jūn,拙劣(zhuó)--zhuō,轻歌慢舞—轻歌曼舞;B项正确;C项错误,浮燥-浮躁,挑拨离间(jiān)--jiàn;D项错误,维幕—帷幕,瞭望(liáo)-liào。故选B。3、C【解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④总起,写向秀要完成《庄子》毕业论文;③承接上文,交待没人敢动《庄子》这门学术;⑤向秀敢动《庄子》这门学术;①介绍向秀的两个朋友的“手艺”;②向秀分别向朋友学习“手艺”,兼收并蓄。因此选C。4、A【解析】试题分析:A项“唐朝诗人”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陶渊明是东晋诗人。5、A【解析】

B.相辅相成。C.多多益善。D.历历在目。故选A。6、C【解析】

A.人情事故——人情世故。B.浮燥——浮躁,阳风阴违——阳奉阴违。D.驰聘——驰骋,嘎然而止——戛然而止。故选C。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C2.(1)(鱼)呆呆地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2)十分寂静,没有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清冷得使人忧伤悲哀极了。3.作者被贬永州,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愤懑的心情。初见小谭和观鱼时获得的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解析】1.试题分析:C项加点字意义相同。都是“于是”之意。A前者“由,自”,后者“跟随”。C前者“因为”,后者“用”。D前者“成为”,后者“雕刻”。点睛: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佁然”“俶尔”“翕忽”“凄”“寒”“悄怆”等字词的翻译。3.试题分析:考查作者的情感变化。要注意对所描写的景物的分析,并注意直接描写心情的词语。如“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总体上讲是先乐后忧。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心情不同,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8、1.忧国伤时2.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对比鲜明,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诗歌大意,根据诗中的关键词来分析判断。这首诗评诗人,感叹当时诗坛寥落。在内忧外患交逼之日,诗人们没有如杜甫、陈子昂那样发出时代的最强音来鼓舞人民,挽救危局,而一些流连光景之作,却还能传诵一时。诗的前两句表达对“杜甫”“陈子昂”的赞美,可以看出作者坚忧国伤时诗的推崇。2.此题考查学生结合重点诗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结合对前两句的理解,不难看出,作者后两句用“鹤鸣”暗喻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用“蝉鸣”来暗喻那些“流连光景之作”,这样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作者对前者的喜爱与赞美,又表现诗人对后类诗的厌恶。9、城阙辅三秦曲径通幽处萧箫班马鸣白露未晞欲济无舟楫不知其旨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践愿天寒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阙、幽、萧、晞、愿、抟”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①滋润②回补2.①中线一期输送距离长1277千米(公里)②中线一期流经范围广,沿线经过丹江口、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天津、北京等15个大中城市。3.B4.“国家节水标志”:①由水滴、人手和地球演变而成。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②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③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④手接着水珠,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⑤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珍惜每一滴水!5.公益广告语: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不要让地球的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流水是大自然不息的血液,破坏水源等于污染自己的鲜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义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滋润:增加水分,使不干涸,与后面的“干渴”意思相连。回填:将土重新填入,这里指水,所以用“回补”。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依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首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材料中的图(图的标题;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示意图;图例;图中的文字信息)其次,根据图中的信息,阅读【材料一】,筛选跟图中相关的信息“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最后,分条进行说明。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首先观察三个选项,提取三个选项的关键点:A经济效益;B未来效益;C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材料一】提及了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材料二】整体都在说南水北调动地北京城市供水、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地下水补给及水资源的净化等,没有提及“经济效益”因此排除A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根据需要,后期半进一眯扩大调水规模”“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由此可见南水北效益还未全部提前实现,所以排除C,答案为B.4.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将图标中所有的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可结合题干中的活动主题,联系社会现实,从图标创作意图的角度答出题意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撰写公益广告的能力。公益广告是一种真诚善意的,无个人功利的一种宣传形式。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求美。结构要匀称,能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第二,求精。广告要简洁醒目,通俗易懂。第三,求巧。构思要新颖巧妙,善于应用修辞手法创造出惊人的广告。比如: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11、1.织网,洗濯,摘菱,采莲,编织。2.①以芦苇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②以芦苇的生长过程为叙述的线索。3.勤劳、心灵手巧、乐观开朗、热爱美好生活等等。4.①对故乡自然纯朴、宁静淡泊生活的怀念②对母亲及水乡女子勤劳品格的赞美③对水乡人们之间那种纯朴、自由、恣意的感情的赞美。④也有对芦苇减少流露出的淡淡忧虑。【解析】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第④段“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的场景可概括为:织网、洗发。第⑤段“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的场景可概括为:采菱。第⑥段“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的场景可概括为:摘莲。第⑦段“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的场景可概括为:编织。2.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文章从头到尾都围绕“芦苇”来写,“芦苇”贯穿全文,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第⑤⑥段“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女人也忙碌起来”,“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文章对女子美丽和勤劳的描写都是在关于芦花的景物描写的背景下,可以说芦苇是人物活动的背景。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女人也忙碌起来”可看出水乡女人勤劳、心灵手巧;从“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可看出水乡女人乐观开朗;从“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蔑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可看出水乡女人热爱美好生活。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由“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等语句可见,作者抒发了对故乡宁静淡泊生活的怀念之情。由关于劳动场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母亲及水乡女子勤劳品格的赞美和对人们纯朴、自由感情的欣赏。由“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表达了对芦苇减少的忧虑之情。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因救朱赫来而被抓,关进了这个仓库。2.BC【解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的文学常识和情节。2.B.错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不是俄罗斯作家,而是前苏联作家;C.错误;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而不是科托夫斯基。13、1.示例:保护环境,人人有则;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2.示例:(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角低;(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3.示例:现在你不懂得珍惜身边的美好环境,将来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若每个人都关注环保,我们的世界将成为绿水清山永驻,鸟语花香常伴的桃花源!【解析】1.环保宣传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环保”的主题。如“保护蓝天碧水,共建绿色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等。2.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诗歌文化,多记忆有关描写“庐山”“西湖”“洞庭湖”的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理解性默写。学生所写诗句符合题干要求即可。3.考查对材料的个性化解读或知识迁移能力。开放性试题,只要所提建议合理即可。如:我们应增强环保意识,不要再随处乱丢垃圾,将垃圾进行再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