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决择浩劫子衿漫不经心亭台楼阁B.湎怀膏药挚爱震耳欲聋安营扎寨C.寒噤扶植儒动抬级而上招摇撞骗D.彷徨狡辩枷锁接踵而至分崩离析2.(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憎恨(zèng)趿拉(tā)自诩(xǔ)气势磅礴(pāng)B.尺牍(dú)朱熹(xī)鬈曲(juǎn)门框(kuāng)C.审视(shěn)载客(zǎi)挨打(āi)崭露头角(lòu)D.玄虚(xuán)嫉妒(jí)热忱(chén)冠冕堂皇(guān)3.(2分)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zhě)雾霭(ǎi)缄默(jiān)戛然而止(gá)B.迁徙(xǐ)蛮横(hèng)俨然(yǎn)随声附和(hè)C.争讼(sòng)幽悄(qiāo)眼眶(kuāng)暴风骤雨(zhòu)D.欺侮(wǔ)连翘(qiào)蠕动(rǔ)脍炙人口(kuài)4.(2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B.姚明精湛的球技,使与他同场竞技的球星们都黯然失色。C.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D.林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保持缄默。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C.可怜他的父母都在这次地震中命丧黄泉,只留得他孤苦伶仃度日。D.一年前失败的痛苦仍刻骨铭心,一年后他带着十足的信心周而复始。6.(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小石潭记》)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居:居住。(《小石潭记》)C.教学相长也长:促进。《虽有嘉肴》)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花源记》)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③代乎?正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其他的④正:只。1.解释加点的词。(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2)岂借才于异代乎(_______)(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4)安可诬一世之人(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3.翻译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4.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_______________。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5.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8、(3分)古诗词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冒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歌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感情?2.“俄顷风定云墨色……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节主要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9、(7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芳。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美池、良田、桑竹之属。E.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F.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①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②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④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⑥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①古代诗歌中讲究色彩的运用,如李贺《雁太门守行》中的“塞上燕脂凝夜紫”,《木兰诗》中的“当户理红妆”,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这些句子不难看出,“诗中有画”主要是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形成色彩感和色调鲜明的意境美。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被酸雨毁容的古建筑物①你应该听说过酸雨吧!它并不是味道酸酸的雨,而是酸性很强的雨。或许你不明白,酸性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家发现酸性的大小和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关,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就越小。而酸雨就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那酸雨究竟有多可怕?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吧!②近40年来,工业飞速发展,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希腊帕提侬神庙原本秀美绝伦的女神像现已个个变得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据统计,雅典损失的珍贵文物,比过去40年的总和还要多;意大利罗马的古文物特拉扬石柱上面雕刻了2500个形态各异的人像,如今也变得模糊难辨;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原本清晰分明的轮廓也变得难以辨认。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柬埔寨吴哥寺、意大利威尼斯城、英国圣保罗大教堂等历史悠久的建筑也都纷纷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③然而,被严格保护、没有遭受人为破坏的古建筑是怎么损坏的呢?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建筑物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常年暴露在户外。这样的损坏与空气中的酸雨有很大的关系。原来,人们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氢化合物及酸性颗粒,它们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从而生成了酸性的小雨滴。许多古迹都是以大理石为建筑材料建成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酸雨降落时,建筑表层的碳酸钙会与硫酸发生反应形成硫酸钙或硝酸钙,致使建筑脆裂剥落,变得模糊不堪。1.阅读选文第①段,简明解释什么是“酸雨”。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析其表达作用。3.简明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11、(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跪拜乡土刘志坚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不到一年,这位滞留海外的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莹,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血脉相系相迹。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溫馨的眷恋。乡土乡情,总是难忘。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顶礼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1.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3.赏析下面的语句。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4.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小石潭记》。B.《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篇。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常有奇特的药引。D.共产党员“好事情”与知识分子朱赫来分别是对成长中的阿廖沙和保尔有着正面影响的人物。(2)走进名著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13、(5分)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小红:初中四年我们学习了不少孔子、孟子的作品。儒家思想时至今日对我们的生活仍有着不少影响。小明:是呀,《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小红:这个我张口就能来,温故知新、舍生取义、愚公移山、则善恶从、任重道远、诲人不倦、一鼓作气、见贤思齐。小明:你刚才说得成语里,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小红:哎,班门弄斧了。小明:孔、孟及其弟子还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小红:这个我知道,还有、小明:这次都说对了。1.小红说的的一组成语中有哪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___、____A温故知新B舍生取义C愚公移山D则善恶从E任重道远F诲人不倦G一鼓作气H见贤思齐2.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3.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请以“__________让我如此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微笑、勤学、他(她,它)……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④字数不得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D【解析】
A.“决”应为“抉”。B.“湎”应为“缅”。C.“儒”应为“蠕”,“抬”应为“拾”。故选D。2、D【解析】
A项,憎恨(zēng),气势磅礴(páng)。B项,鬈曲(quán),门框(kuàng)。C项,载客(zài),挨打(ái),崭露头角(lù)。3、B【解析】
A.“戛”应为“jiá”;C.“悄”应为“qiǎo”,“眶”应为“kuàng”;D.“翘”应为“qiáo”,蠕应为“rú”。故选B。4、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A.“默默无闻”比喻人或事物没有名气,句中指人们不知道海啸的来临,不合语境;B.正确;C.“指日可待”是不久就可以实现的意思,与前面的“多年“相矛盾;D.“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句中指的是不加标点符号,该成语使用不当。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5、D【解析】
D项“周而复始”意思是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不合语境,应用“卷土重来”。故选D。6、B【解析】
B.居:停留。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通“饲”,喂(2)难道(3)用鞭子打,驱赶(4)怎么2.B3.(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4.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5.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解析】甲:选自《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年代:唐乙:选自《典故纪闻》作者:余继登年代:明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惭愧地退下了。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策”在这里是一个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安”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怎么”的意思。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吃/喂养;B: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C:在/向;D:它的/表示反问语气。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且”“等”“安”“但”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辨析以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马说》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意思是: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这句话表明了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此题应该围绕“知人善用”“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来回答。8、1.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2.这一节主要写秋雨屋漏无法入睡的凄惨景象,突出了诗人个人的悲苦遭遇,与后面写其济世情怀形成对照,更能突出诗人的宽广胸襟。【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根据最后一节的意思“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可知最后一节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诗人的博大胸襟。点睛: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理解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诗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作用。根据“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知这一节主要写秋雨屋漏无法入睡的凄惨景象。这一节突出了诗人个人的悲苦遭遇,与最后一节所写的济世情怀形成对比,更能突出诗人的博大胸襟。9、EF君子好逑萧萧班马鸣零落成泥碾作尘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城阙辅三秦但余钟磬音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解析】
(1)A.芳-方。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后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C.岐路-歧路。D.“有美池、良田”应该是“有良田、美池”。故选EF。(2)(3)小题是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逑、萧萧、班马、碾、抟、城阙、磬、鬓、俄顷”等字词容易写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酸雨就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答出两种给);具体说明近40年来,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3.被严格保护、没有遭受人为破坏的古建筑受损坏的原因。【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给名词下定义时要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总结。结合“而是酸性很强的雨。或许你不明白”“而酸雨就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可概括:酸雨就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1)手法判断。结合“2500个”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结合“雅典损失的珍贵文物,比过去40年的总和还要多”可知运用作比较,结合“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原本清晰分明的轮廓也变得难以辨认”可知运用举例子。2)分析。列出具体数字,举出雅典、意大利、埃及等文物受损的具体例子,把现在和过去雅典珍贵文物受损情况对比,结合“近40年来,工业飞速发展,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可知,它们具体突出说明了近40年来,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第三段首句提出了疑问,“被严格保护、没有遭受人为破坏的古建筑是怎么损坏的呢?”,后文则针对这个问题具体分析损坏的原因,“这样的损坏与空气中的酸雨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概括:被严格保护、没有遭受人为破坏的古建筑受损坏的原因。11、1.既是跪拜大地,又是跪拜一份沉甸甸的乡情、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挚爱、一份纯净温馨的春恋、一份永不褪色的回忆。2.“沉甸甸”一词表现了人们听老人说回来看望乡亲和感恩土地时,心中的感动与心情的沉重。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老人对故乡的依赖和眷恋,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浓厚的恋乡情结。4.内容上:开头的诗句引出老人的乡愁,文末的诗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抒发了老人对故乡的春恋之情。语言上:引用诗句使文章语言更富有文采,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结构上:开头与结尾的诗句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解析】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本文内容来看,题目的表层含义指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深层含义指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溫馨的眷恋。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沉甸甸”本义指物因重量过甚而下坠的样子。这里的含义有二:一是老人的声音低沉,吐字较重,听起来给人沉郁之感。二是它给说到了作者心里,引起了作者的共鸣,启发了作者的同样哀愁的乡思。3.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题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角度,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的人物描写方法等角度。三个“是……”的短句,构成排比,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将海外游子对故乡的依赖和眷恋渲染的淋漓尽致,强烈地抒发割舍不了的情怀和恋乡情结。4.考查对引用诗句的作用。内容上,开头的诗句强调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浓烈,引起下文对思乡之情的书写。结尾的诗句点明主题、升华情感,并给人一种余韵悠长的阅读感觉,给文章增添诗意,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加深了情感的深度。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D(2)傅聪书信【解析】
(1)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D项有误,应该改为:知识分子“好事情”与共产党员朱赫来分别是对成长中的阿廖沙和保尔有着正面影响的人物。(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的家信,据此可作答。13、1.CG2.孟母断织、韦编三绝3.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况且更多的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而已。(或者: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或者兼说二者。)【解析】1.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理解成语,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知道出处。只有正确理解成语意思才能准确作答。CG项不是出自《论语》《孟子》,C项出自《列子》,G项出自《左传》。2.本题考查古代名人故事积累。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选择人物并写出与之有关的故事名称即可。如与孔子有关的故事有:韦编三绝、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孟子的五十步笑百步、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3.本题考查观点评述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然后阐明理由。有理有据,语言简洁、流畅,能自圆其说即可。如果反对应说明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对待。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自信让我如此美丽!自信让我如此美丽!自信让我如此美丽!从我懂事起,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命运的弃儿。妈妈生我的时候,我已经有两个姐姐了。看到我的第一眼时,爸爸就摔门而去,妈妈一边忍着疼痛,一边抹眼泪:又是女娃,命苦呀!为了能再偷生个男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厂房地面地坪施工方案
- 河流管道引水施工方案
- 搅拌桩双钻施工方案
- 工程项目车棚施工方案
- 北京水利工程第三方巡检施工方案
- 停车厂地面油漆施工方案
- 注浆堵路施工方案及流程
- 乌海广场照明施工方案设计
- 后浇带清理施工方案
- 农村水泥浇梁施工方案
- 2025-2030兽用药物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政府法律顾问知识培训课件
- 生鲜蔬菜冷链物流配送方案
- 化工化验室安全培训案例课件
- 珠宝IP跨界设计探索-洞察与解读
- 2026陕西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学文印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
- 局麻药过敏反应课件
- 邮件流量分析-洞察及研究
- 《流体机械》课件第5章叶片式气体机械
- 医院骨科主任竞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