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测试_第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测试_第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测试_第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测试_第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页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具有民主思想色彩,“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是()A.

朱熹

B.

李贽

C.

王夫之

D.

黄宗羲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那么用其死,安平那么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属于〔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3.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梦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

社会变革是历史开展的潮流

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4.南宋学者金履祥说:“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以下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A.

陆九渊

B.

顾炎武

C.

王守仁

D.

黄宗羲5.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

1937年的七七事变

B.

1912年的清朝建立

C.

1927年,北洋军阀根本被消灭

D.

1644年的明朝灭亡6.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马克思称中国的这种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创造之一〞。这种位值制是A.

二进位值制

B.

五进位值制

C.

八进位值制

D.

十进位值制7.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那么事异’。〞这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

墨子的“兼爱〞思想

D.

荀子的“王道〞观点8.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屡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A.

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

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

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根本内容

D.

汉武帝是儒学教育的开创者9.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根底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町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根底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战囤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

唯物论思想

B.

唯心主义思想

C.

民本思想

D.

辩证法思想11.钱穆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材料所述的“转变〞〔

〕A.源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B.奠定儒学“独尊〞的政治根底

C.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

D.促成了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的建立12.“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人心也,人者,政之本也,身者,人之本也,心者,身之本也,不造其本而从事其末,末不可得而治矣。〞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为政根本在于得民心

B.

修身正心方能国治

C.

事功为本,修身为末

D.

内心反省可明天理13.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B.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14.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据此推知〔

〕A.

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

B.

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C.

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D.

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15.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革命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拟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16.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那么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说明荀子〔

〕A.

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

继承开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C.

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17.以下古代思想家生活在同一性质的社会的是

①孔子

②老子

③荀子

④苏格拉底

⑤普罗泰戈拉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18.以下主张表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19.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答复:“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A.

顾炎武

B.

李贽

C.

黄宗羲

D.

王夫之20.郑和“宝船〞和“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时,判断自己所处位置采用的方法可能分别是(

)A.

指南针和卫星导航

B.

北斗星和罗盘针

C.

牵星术和电磁波

D.

牵星术和卫星导航21.点击“天文〞进入网站的相关页面,我们惊喜地发现〔

①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②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齐民要术?

③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

④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22.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那么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3.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A.

春秋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2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且法变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

〕A.

以法治国

B.

禁止各家思想传播

C.

独尊儒术

D.

以思想统一稳固政治的统一25.以下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

“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

B.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C.

“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

D.

“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6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标准。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朱熹进一步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的关键是“节〞,它用于标准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竭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现。

——据徐广东?三纲五常的形成和确立?等整编

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那么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自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忠、孝、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三纲之说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不彻底除“三纲〞之说,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陈独秀?青年杂志?〔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开展历程。〔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三纲〞之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你对“三纲〞之说的认识。27.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

——隋·王通?中说·问易篇?

材料二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授佛入儒〞的思想历程。2请答复:〔1〕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开展出现了危机。根据材料一指出“危机〞的主要表现。〔2〕材料一、二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开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3〕宋代的儒学者是怎样应对“危机的〞?28.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奉献。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请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开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明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一一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那么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做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一一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答复:〔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的建议。据材料一,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2〕材料二中的“新儒学〞是指哪—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儒学〞的集大成者。〔3〕据材料三,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概括阳明学说的特色。〔4〕综合上述材料,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奉献表现在哪些方面?29.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中板的开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它富含传统文化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材料一: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材料二: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假设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假设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那么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材料三:从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北宋政府和私人都编辑和刊印了医药学或医方的书籍:属于医药学方面的有几次增订的?本草?等,属于医方的有?太平圣惠方?等。从唐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通贸易日益频繁,外国的香药如乳香、龙脑、蔷薇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因而在宋代官私编刻的医药学书籍当中,新药品种得以不断增加,至北宋末年所编刻的?政和经史证类本草?新增药品628种。北宋初年的医书都是辗转传抄的,其中所载经络俞穴部位很紊乱,仁宗初年,医官王惟一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刻画经穴,标注名称,铜人的铸造是北宋医生在医学上的一大奉献。此外,膏丹丸散等熟药的大量制作和应用,也是从北宋初年开始的,熟药的应用较汤药大为便利,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一大进步。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灰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材料二表达了哪些传统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具体观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得到开展的有利因素。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分析】明清具有现代色彩的民主思想主要表达为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而在此方面黄宗羲最为鲜明,他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而且提出了一些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黄宗羲限制君权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2.【答案】D【解析】【分析】D“君〞上之于民等字眼说明材料反映的是法家的君主专制思想,选D是符合题意的;

A材料未涉及儒家的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B材料未涉及道家的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C材料未涉及墨家的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君上之于民也,有难那么用其死,安平那么尽其力是关键信息。3.【答案】B【解析】【分析】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A项错误;材料中“克已复礼〞,老子梦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说明社会的进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充分说明当时社会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表达的是对三代时期的向往,并未表达出作者认为社会变革是历史开展潮流的观点,C项错误;材料表达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并没有表达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D项错误。所以选B4.【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末清初思想。从材料“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反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又从“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可以反映与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相似。应选D。AC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B项是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5.【答案】A【解析】【分析】按照顾炎武的说法,国属于一家一姓,天下属于百姓。明清灭亡属于顾炎武说得“亡国〞,即朝代更替;1931年九一八事变还没开展到亡天下的地步,1937年的七七事变那么使中华民族面临重大民族危机。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开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6.【答案】D【解析】【分析】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的著作是?九章算术?,A、B、C三项排除,故B项正确。

【点评】此题以数学成就为切入点,考查识记能力层次,难度小。7.【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句为“世异那么事异〞,意为,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材料中说文王施行仁政而得天下,西周偃王施行仁政而失天下,强调仁政在不同的时期不一定能够适用,要有所革新,这与法家韩非子“今必胜古〞的变法观相符,应选B。材料中“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不符合AD观点,C项兼爱思想材料未表达。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8.【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根本内容,这两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D.汉武帝是儒学教育的开创者,儒家教育开创者是孔子,而非汉武帝,故错误。故此题应选B项。9.【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荀子既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培养也推崇法家在标准人行为方面的巨大作用,这能够反映出荀子思想中儒法融合的特点,所以B项符合史实,A项说法错误,法家的开创者不是荀子,C项出现在汉代以后,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战国时期儒法两派并无结盟的现象。10.【答案】D【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老子认为弱能克强,表达的是相互转化的辩证法的思想。应选D。A项错误,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源,是唯心主义的;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方法论内容;C项是儒家思想最为强调。

【点评】道家思想是百家争鸣的重要的派别,主张政治上无为而治,辩证的看问题。庄子那么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根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11.【答案】B【解析】【分析】A汉初“无为而治〞的道家治国理念已经不适应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需要,故A项错误;

B根据材料“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可知是指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从而使得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正确;

C秦始皇时期中央与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已经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故C项错误;

D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的建立于秦朝,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武帝后,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说明儒家思想受到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统治的正统思想,难度一般。12.【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材料提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人心也,人者,政之本也,身者,人之本也,心者,身之本也,不造其本而从事其末,末不可得而治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修身正心方能国治的主张,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13.【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提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14.【答案】A【解析】【分析】A“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说明纸在制作过程中有丝的成分;

B中国最早纸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是改良造纸术,故B项错误;

C材料没有说明纸张的价格和价值,故C项错误;

D材料中介绍的是纸张制作,没有提及使用情况,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可以看出纸的原料与丝有关,难度较小。15.【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明孔子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开展变迁而发生改变,这是因为人们总是从时代社会开展的需要出发不断重新解读和构造孔子的思想体系,它凸显了文化的时代性特征,所以备选项中只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强调是历史学的时代性特点,答案选A,BCD三项与上述特征不符。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高考对儒家思想考查比拟频繁,近年来,随着中国内地国学热的兴起和世界各地相继设立孔子学院,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产生了越发重要的作用。今后高考的命题方向可能会朝此方向集中。16.【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中阐释的荀子对传统儒家礼治思想的继承,不存在全面解释,故A项排除;依据材料中“礼义生而制法度〞等信息可得出以上言论说明荀子主张礼法并用,继承开展了传统儒家礼治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形成君主专制,故C项排除;材料中是对礼治思想的继承而不是背离,故D项排除。17.【答案】B【解析】【分析】中国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社会性质属于奴隶社会;古希腊的思想家苏格拉底和普罗泰戈拉也生活在奴隶社会时期。荀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故排除③,选B。18.【答案】A【解析】【分析】A项“仁者爱人,民贵君轻〞是儒家思想,正确;“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道家思想,排除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是墨家思想,排除C;“法不阿贵,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排除D。所以选A19.【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表达了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代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这些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根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因此此题选B。

【点评】通过学习,要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开展脉络。20.【答案】D【解析】【分析】注意题目关键词:“判断所处位置〞。郑和宝船采用牵星术确定位置,“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可采用最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应选D。

【点评】考查中国的科技成就,类似的题目如: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D〕

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

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

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21.【答案】B【解析】【分析】?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故带②的选项不正确,排除AC两项,③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比欧洲早800多年,此项正确,所以选择B项。

【点评】岳麓版教材上没有讲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记录,但是每个选项都有①。关于月食的记录: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那么光盈,就日那么光尽。〞这是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B.王充反对“天人感应〞的论据

C.张仲景注重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D.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22.【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应选C。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开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根源,表达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创造本心致良知,宋明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注重气节、使命感和责任感。宋明理学虽然扼杀了人性,但是对培养民族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23.【答案】B【解析】【分析】西汉时,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了正统思想,兴办教育,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应选B。A项儒家思想尚未被重用;CD项都是在西汉之后。

【点评】在汉代儒学开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开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24.【答案】D【解析】【分析】从材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且法变可明,民知所从矣〞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用思想领域里的统一来稳固政治上的统一。应选D。A项明显错误,古代并未出现过依法治国的时期;B项明显错误,是独尊儒术,而不是各家都抑制;C项是手段,不是目的。25.【答案】A【解析】【分析】A项的大意是法令严苛可以使人民谨言慎行,杜绝奸邪之事,B项大意是法令能使人受到惩罚但不能使人懂得仁义廉耻,C项大意是法令是惩治恶行的工具,但不是到达和平兴盛的手段,D项大意是贤明之王倡导德教而放宽刑罚,所以只有A项是在倡导严刑峻法。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古文材料和比拟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古文材料,抓住主旨。二、材料分析题26.【答案】〔1〕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的主张奠定了“三纲〞之说的根底;汉代,董仲舒正式提出“三纲〞之说,确立了君臣、父子、夫妇的主从关系;宋代,朱熹将“三纲〞进一步阐释为“忠、孝悌、节〞,并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2〕看法:“三纲〞之说不利于独立自主人格的形成〔或“三纲〞之说铸就奴隶道德〕;不利于实现民主共和,应该彻底废除。

影响:有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或为新思想的开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或有利于解放民众思想〕;对“三纲〞的彻底批判,易导致片面看待传统文化。

〔3〕认识:“三纲〞之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局部;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社会,可将“三纲〞阐发为领导、父亲、丈夫分别是职员、子女、妻子的典范。【解析】【分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标准〞“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现〞等信息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汉代董仲舒、宋代朱熹等三个阶段说明中国古代“三纲〞的开展历程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看法,根据材料二“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三纲之说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不彻底除‘三纲’之说,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可知是“三纲〞之说不利于独立自主人格的形成(或“三纲〞之说铸就奴隶道德);不利于实现民主共和,应该彻底废除。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对“三纲〞之说的认识,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一方面肯定其精华内容,另一方否认其糟粕局部;还可以从现代社会关系的角度考虑,如可将“三纲〞阐发为领导、父亲、丈夫分别是职员、子女、妻子的典范。

故答案为:〔1〕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的主张奠定了“三纲〞之说的根底;汉代,董仲舒正式提出“三纲〞之说,确立了君臣、父子、夫妇的主从关系;宋代,朱熹将“三纲〞进一步阐释为“忠、孝悌、节〞,并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2〕看法:“三纲〞之说不利于独立自主人格的形成〔或“三纲〞之说铸就奴隶道德〕;不利于实现民主共和,应该彻底废除。

影响:有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或为新思想的开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或有利于解放民众思想〕;对“三纲〞的彻底批判,易导致片面看待传统文化。

〔3〕认识:“三纲〞之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局部;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社会,可将“三纲〞阐发为领导、父亲、丈夫分别是职员、子女、妻子的典范。

【点评】〔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