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深度案例_第1页
财务会计深度案例_第2页
财务会计深度案例_第3页
财务会计深度案例_第4页
财务会计深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11(以下内容加在《前言》中“特点”之后)

本书由毛洪涛、万云编著,钱棣、何浩、严整参加了部分章节的资料收集和初稿撰写工作,已列入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目。限于时间和视野的局限,疏漏与不足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ﻫ一、会计前提ﻫ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语言,就会有语法规则。会计制度是会计的语法规则,其中,会计前提和原则是最基本的语法规则。

前面说过,会计最终通过财务报告向我们展示一个经营中的企业的财务图像。然而,由于实践中经济活动的纷繁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会计必须首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加以限制,将自己的叙述建立在一个确定的前提基础上,以免因基础的摇摆而导致图像的模糊不清。ﻫ会计界将这些前提条件称作会计假设,如同牛顿力学和原子物理的前提基础不同一样,不同的假设将构成财务会计体系的不同.

从历史上看,会计前提假设并非天然就是会计语言体系的基础,而是一种在会计危机出现后的自我保护。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许多企业在没有任何预警性信息的情况下突然倒闭,引致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作用产生疑问,会计信息产生了信任危机。为此,会计界提出了会计信息的编制是有一定前提的,即是在特定经济环境条件下,按照通常的原则编制的。一旦这些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原有的会计信息就失去了意义,会计必须改变通常的会计确认或者计量方法。

因此,会计假设在会计语言规则中的明确是会计界针对会计信息受到公众置疑的信任危机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当然,这也反映了会计界本身对会计功能认识的深化。

《企业会计制度》认定的会计假设有四项: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人民币计量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ﻫ会计主体假设又称为会计个体假设.它的基本含义是:整套财务报表是用来说明特定个体的营业活动的,对该特定个体的营业活动的记录应当与其所有者的活动、债权人的活动以及交易对方的活动相分离。《企业会计制度》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ﻫ有了会计主体假设,就确定了特定会计报表反映的对象,而这是会计核算的立场问题。会计是对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的反映,而资金运动有一个来龙去脉的轨迹,从不同的对象角度对资金运动进行表述,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主体假设也明确了会计主体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一套财务报表应反映会计主体整体的财务状况。会计主体整体的经营成果是通过一个会计主体与外界的交易而实现的,如企业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这也是为什么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要消除内部交易造成的资产、负债、收益或者损失的虚增部分,从而准确地反映该会计核算主体在与外界经济环境进行的交易中取得的成果.ﻫ

ﻫ2、持续经营假设ﻫ《企业会计制度》第六条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这就是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个体的经营活动将按照现在的形式和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不会进行清算,它所持有的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让,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

持续经营假设是整个权责发生制会计大厦所赖以建立的基础。例如,资产的计量尺度有历史成本(购买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变现价值等多种形式。在一份财务报表中究竟采用哪一种计量尺度,就与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经营下去这个前提有密切的关系。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拥有的资产是过去交易的结果,应按照历史成本而不是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同时,由于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用途加以使用,不会在近期出售,因此不能用变现价值来记录。又如,由于企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的投资就不必在固定资产购买的当期作为一笔费用计入企业的经营成本中,而是可以资本化,在以后的经营期内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分期地、逐步地计入成本中,这也导致了“折旧"的概念和相关的会计处理.ﻫ在负债方面,由于企业持续经营下去,对他人的负债会按期偿还,因此,将企业的负债区分为流动负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并在财务报表上按照流动性以及到期时间来排列,这些会计信息就是有意义的。ﻫ持续经营假设的反面就是清算。如果企业破产、被他人兼并或者与他人合并,企业必须进行清算.此时,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存在了,它导致原来的资产计价、债务清偿、收益确定、费用递延、折旧、摊销等一系列的会计方法都必须发生改变,财务报表也必须重新编制。例如,在破产的前提下,企业要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负债不必再按照长期与短期分类排列,因为所有的债务都必须马上偿还。资产也没有必要保持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分类,因为所有的资产都要立即变卖,用于偿还债务。而且,既然资产是用来偿还债务,它就必须按照清算时能够变卖的价值来进行估价、记录,原先账面记录的价值——即资产的历史成本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又如,在企业被他人收购或者兼并其他企业的前提下,为了合理确定购并价格,计算新企业股东的权益份额,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资产都要进行评估,按照当时的重置成本而不是账面成本(即历史成本)对资产进行计价,并编制新的资产负债表。因此,改变“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会计信息的内容,从而描绘出完全不同的企业图像。ﻫ

案例:可持续经营假设与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列报》(征求意见稿)规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应当对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估计。如果已决定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或者已确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则不应再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如果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产生重大怀疑时,则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不确定因素。如果会计报表不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则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此应当首先予以披露,并进一步披露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企业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的原因。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摩托车及其配件的生产销售。由于经营环境恶化以及关联包袱沉重等原因,持续出现亏损。2001年的年度报告因为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而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ﻫ审计报告

ﻫ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贵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和合并资产负债表、2001年度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以及2001年度现金流量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这些会计报表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ﻫ截至2001年12月31日贵公司应收其母公司中国轻骑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往来款净额257,978万元(扣减已计提坏账准备22,976万元)。目前中国轻骑集团有限公司正与一境外合作者重组,上述款项的收回将依赖于该重组的成功实现。由于该重组的成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无法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上述应收款项的可收回程度作出判断。

截至2001年12月31日贵公司为其母公司中国轻骑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和其他第三方的银行借款总计约人民币73,986。91万元提供担保.上述借款中已逾期金额总计约人民币42,072。70万元,其中贵公司将对中国轻骑集团济南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的逾期担保借款人民币10,408.28万元的或有损失,计入本期损益。由于我们无法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被担保人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从而解除贵公司的担保责任作出判断,所以对上述担保借款可能导致的担保责任对贵公司的影响无法作出判断。ﻫ如附注十、重大事项所述,在审计中我们仅知晓了该笔事项,无法确认是否还存在类似事项.同时,贵公司2001年度亏损约人民币69,978。27万元,现金净流量为人民币-8,763.29万元。

以上事实会对贵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影响.贵公司会计报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基础上编制的,并未对资产、负债的数额和分类作出在无法持续经营情况下所必须的调整。

我们认为,由于上述事项的不确定性和对贵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疑问,从而不能确定其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的影响程度,我们无法对上述会计报表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2001年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发表审计意见。ﻫ

3、会计期间假设ﻫﻫ会计期间假设的基本含义是: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划分为相等的时间单位,以便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及时的、连续的反映。这种为了会计核算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相等时间单位,就称为会计期间。会计人员通过计算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支出,确定财务成果,编制财务报表,便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以及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会计期间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修正.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时间上是持续不断的.分析一个企业的经营是否成功,最精确的方法只能是等到企业最终歇业时,将企业的净资产与投资人原来投入的资本进行比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企业的股东需要评价投资效果,管理层要对经营决策进行评价和修正,国家要征税,银行以及其他债权人需要评估企业风险与偿债能力。因此,不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或者决策,都要求会计系统提供“现时有用”的信息,定期编制、披露财务报告。因此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必然的。同时,会计期间能够提供企业期初与期末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本期与以前各期的经营成果的对比性信息,向企业内部管理层提示了改善经营、持续发展的途径,也为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方揭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ﻫ由于财务报表按期编制,经营成果就必须按期核算,从而产生“当期”与“非当期”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期间假设直接导致了会计确认、特别是时间确认问题的产生。实践中,企业取得的收入或者支出的费用可能是与几个会计期间有关的。什么时间确认收入、什么时间确认费用,对于特定会计期间的利润水平影响很大。ﻫ《企业会计制度》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本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会计分期的密度由年向半年、季度的发展产生了特殊的中期报告编制,形成了现代会计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ﻫ

4、人民币计量假设ﻫﻫ人民币计量假设就是货币计量的具体化.货币之所以成为会计信息的基本工具,是因为其所具有的下列功能:(1)货币是价值尺度,无论实物、劳动还是其他财富形式,大多可以用货币来表示;(2)货币是交易媒介,是对经济交易从价值方面进行记录的最好的单位;(3)货币可以作为信用的衡量尺度和延期支付的标准,因此它是借贷合同或者其他长期性契约赖以产生和顺利履行的基础;(4)货币作为财富的一种标志,是企业组织投入与产出的最终形式。因此,以货币为工具来记录、计量、描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是一种必然选择.

当然,货币计量也有其局限性,它意味着财务报表的内容只限于那些能够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活动。对于那些只能用文字描述的信息,如管理层的水平、雇员的品质、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等等,不论是好是坏,货币计量都无能为力。上述非货币计量信息可能恰恰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对此也是极为关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会计数字对企业图像的描绘是不全面的,因此,现在的会计规则更加注重要求文字对任何可能影响理解企业真实财务图象的因素进行充分披露。ﻫ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所以,《企业会计制度》第八条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原则ﻫ

和会计假设不同的,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的规则,只是,原则作为规则的一种是普遍性的,是制订会计具体规则和选择特定会计处理程序的必要依据.我国会计规则中首次出现会计原则是在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它确立了12条基本原则。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基本原则作了修订,新修订的原则深刻、全面地贯彻了新会计思想。下文将就此重点阐述。

1、实质重于形式ﻫ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规定可以认为是我国会计规则中首次确立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为什么要在原则中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其法律形式,这要从会计核算的流程进行分析。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将会有相应的法律形式对其进行表达,如销售发生后会有合同或发票,这个法律形式,就成为会计核算时的原始凭证,是核算的依据。如果法律形式能够较准确的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则按照法律形式进行核算而得出的财务图象就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态势,如果法律形式本身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则按照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得到的财务图象就会失真.因此,这条会计原则的要求可以理解为当法律形式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的时候,应穿越法律形式,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

从另一个角度,这条原则也可以理解为,税法等法律法规对相应的会计核算作出了规定,如坏帐准备的计提比率等,但这并不表示以真实再现企业财务图象为目标的会计报表也要遵从此类法规而违背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这种认识是对会计功能的观念性改变,为推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走向全面的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奠定了思想基础.

ﻫ2、历史成本原则ﻫ根据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是确认一切取得的货币、资产和服务发生的费用、负债与权益的基础。或者说,财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都要以取得、发生或形成时的交易价格来计量。发生时的实际成本为依据进行。

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的优越性在于其以实际交易或其他经济计项作为记录依据,数据的取得比较容易,有现成的外购发票、付款单据或者内部的支出凭证作为依据,这些证据作为记录依据,也为日后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检查、核实奠定了基础.这种可验证性正是财务会计产生的直接动力.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报告会计,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形下,财产受托管理人对委托人(即所有人)准确报告其履行财产保管责任情况的需要,而检验管理人履行管理职责的客观依据就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与业务凭证。不论是所有人自己进行的审查验证,还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由独立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审计监督,历史成本计量都是会计监督得以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受托责任人解除其法律义务或者责任的一个必要的技术手段。因此,不论是从会计客观如实反映的要求出发,还是从会计控制的角度来看,历史成本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ﻫ此外,历史成本计量的选择与持续经营假设有直接关系。由于资产都按照所购入时的目的正常地、持续地使用下去,不考虑因清算而出售变现,或者因意外损失而重置资产等例外情形,因此,原始成本成为计量的价值尺度。同时,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尺度比较客观可靠。历史成本通常是会计主体实际交易的结果,有相关的交易凭证为佐证,其金额是惟一的,价值确定不依赖当多人的主观判断,当事人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而用重置成本或者清算价值对资产进行计量,都需要人们根据市场同类或者近似物品的价格加以估计,主观判断的色彩较浓。

但应该看到,正是因为持续经营这个假设在现代动荡的经济社会中随时面临着瓦解的境地,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相关还是可靠,成本抑或价值,这种选择的冲突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之前的会计规则的差异中可以明见端倪。ﻫ制度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总的来说,历史成本计量仍然是《企业会计制度》所确立的基本计量原则,但是其应用范围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以资产减值确认为代表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则日益扩展。ﻫﻫﻫﻫ3、权责发生制ﻫ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原则",即会计上对收入和费用应根据实际影响期间来计量,而不是根据其发生现金收付时间来计量.虽然,企业的资源及其变动都会引起现金流动,但由于存在会计分期,现金实际收付的期间可能不一致。这样,在确认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时,就可能出现两种时间选择,一是现金收付制,按照期间内实际收付的现金加以确认、计量和记录;二是应计制,按照资源及其变动的发生期间来确认、计量和记录。ﻫ权责发生制长期以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确认原则,也被认为是会计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但是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实际的现金流动几乎完全不相关,更多地体现为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这不仅给管理当局操纵企业经营成果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忽略了现金流动的重要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业绩良好的企业频频出现流动性危机,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这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关注,也认识到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现金及其等价物如同企业的血脉,它是一个会计主体维系正常、持续经营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企业销售很旺,但是销售款长期收不回来,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长期被人占用,就会给企业按期偿付债务、支付股利以及进入下一轮生产循环带来很大困难,更逞论进行投资或者扩大经营范围.权责发生制不反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流出以及增减变化的情况,无法为管理当局以及投资人了解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提供这方面的重要信息。ﻫ而现金制则恰恰相反,它单纯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反映来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尽管现金制用来反映经营成果可能有失偏颇,但是它仍然是对权责发生制的一个有益的补充。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在现金制基础上编制现金流量表,它与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损益表一起构成了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完整揭示。目前,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损益表,被誉为“第一财务报表”。

4、谨慎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表述是“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会计理论史上,谨慎性原则曾被表述为:“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但是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一表述规则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过度谨慎.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作出了新的定义,对可能的过度谨慎,明确规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ﻫ一般认为,谨慎性原则是财务会计为合理界定财产受托管理人的经营责任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会计人员对他所承担的责任所秉持的一种态度,这种谨慎、保守的态度被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管理当局通常持有的过于乐观的态度所可能导致的危险。

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会计报表的数据非常保守、稳健,一般不会存在夸大利润、虚增资产等舞弊问题。但是,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也可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即过度谨慎,通过会计方法压低资产价值,或者人为扩大对损失的估计,从而形成秘密准备。ﻫ秘密准备指在资产计价过程中形成的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企业实际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秘密准备金的“释放”将直接形成企业利润.

会计上,通过低估资产和高估负债两种手段都可以形成秘密准备。ﻫ(1)低估资产价值。可以利用高估折旧率(如加速折旧)、可以利用较低的制造成本(对自制设备、产成品、在制品等)、可以利用特定的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后进先出、高价先出法等)来低估资产价值;

(2)不反映某些特定资产的价值。利用商、税法中一些计价选择权,可以将某些资产直接作为费用处理而不反映为年终报表上的资产价值。ﻫ(3)成本与市价孰低。当价值上涨使资产的重置成本高于取得成本时,根据不确认未实现利润的原则,不能对资产价值作出相应的橱整,自然形成了秘密准备金。

(4)高估负债。如有意无意地过高估计养老准备金、过高估计可能招致的损失等。ﻫﻫ从理论上讲,只要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只要存在价值估计,就有可能存在秘密准备金。然而,长期以来,鉴于我国的国情,我国企业往往是“虚盈实亏",而不是“秘密准备”,因此,秘密准备金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并没有引起足够得重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也会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稳健”,秘密准备金问题终将“浮出水面”。事实上,我国企业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虚盈实亏”问题,而另一方面也同时存在秘密准备金.例如,帐面价值已经等于零的仍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市价已经远高于帐面成本的股票投资、采用一次摊销法的各种低值易耗品等等.而且,“过分稳健"从而形成“不适当”秘密准备金的事件也已经出现,我国上市公司在1999年度计提“四项准备”时,已经有企业“顺便”“计提”了秘密准备金。ﻫ秘密准备的存在对保护债权人利益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对股东权益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实践中,秘密准备往往也成为管理当局修匀利润的手段,特别是在公司效益不好的年份,将秘密准备转回与不计折旧一起成为管理当局改善财务报表图像的主要途径,这很容易误导投资人。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秘密准备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ﻫﻫ5、配比原则

该原则对于会计分析而言致关重要,其基本观点是费用必须联系收入在相同期间予以确认。这就是说,收入一旦确认,为取得该收入而发生的费用也必须予以确认。《企业会计制度》对此的表述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ﻫ配比原则所要表现的是收入与费用之间的联系。一般来看,费用和收入存在着性质上的因果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

从因果性角度来看,应予配比的费用和已确认的收入在经济内容上要有因果关系.费用应当是为了获取收入而发生的。不过这种因果关系可能有直接或间接的程度之分.从时间的一致性来看,费用必须与同一期间的收入相配比,即本期已经确认收入应和本期费用配比.如果收入要待到未来期间实现,相应的费用或已耗成本就要递延于未来的实际受益期间,这就延伸出了另一项重要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企业会计制度》表述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ﻫ此外,某些支出与未来的收入有关,但未来收入项目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无法让费用和收入保持绝对一致的时间对应关系,因此,对此类已耗成本将作为期间费用处理。ﻫﻫ

6、一致性原则ﻫ不同的会计方法程序可能导致不同的计量和报告结果。由于会计期间的存在,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或者减少财务报表的误解,自然需要会计政策能够保持一致。因此,《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ﻫ但是,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对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策略的会计表达。如果环境和策略发生了变化,刚性的会计政策将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会计政策应当保持一定的弹性,即如制度所要求的,“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ﻫ

一、资产

(一)货币资金

ﻫ货币资金是企业存量资产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企业会计制度》中货币资金包括三个类别: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1.现金是存放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并由出纳保管,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作为零星支付的手段;ﻫ2.银行存款帐户核算企业存放在本地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帐户上的货币资金;

3.其他货币资金包括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各种状态的货币资金.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银行汇票存款和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或本票而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保证金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ﻫﻫ在所有的资产类别中,货币资金具有最高的流动性,但同时,其收益性也最低,通常情况下只能获得银行存款的利息收益。而这,显然无法满足有进取心的管理者,因此,企业总存在一个现金存量的最优上界.存储过量现金的企业会被认为过于保守,同时,企业又必须保留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因为现金是经营活动的血液,它使得日常的支付交易得以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现金储备使企业具备了财务灵活性,可以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的需要,在遇到未预期的投资机会有能力去把握,对意外事故也能避免被动恶化的困境。ﻫ货币资金安全性的风险天然高,这是由货币资金作为最具支付能力的金融工具的特性决定的,所以,国家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支付范围作了严格的规定,企业内部良好的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对于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银行存款是企业对于吸收存款机构的债权,同样的,会有信用风险存在。

货币资金分析

对存量现金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结构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现金存量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应力作出评价.如果是现金存量显著超过满足正常交易的比例,则企业可能的行为将是要么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要么进行现金分配或是股份回购,而如果企业有强烈的扩张动机而现金存量不足以支撑,则企业往往会进行新的融资以获得发展资金.而这个“满足正常交易的比例”的存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决定。

1.行业特征。不同的行业对于支付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存量货币资金的比例会有差异。如金融业,作为偿付能力的来源,对于货币资金有着特殊的需要,在正常情况下其存量比例会高于一般的制造业企业。

2。企业规模。尽管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相应的货币资金的规模也就越大,但这个规模并非是同比例放大的,因为企业规模的差异将影响到企业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能力。ﻫ3.企业财务战略.当企业具有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的时候,其会为战略方针的落实进行财务准备,这样,存量货币资金的规模会因为分析时点的不同而处于企业不同的财务战略阶段。这时,货币资金结构的差异反映的是融资行为的结果,而非经营活动的经济后果。

案例

现金充裕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申能股份完成国有股定向回购

申能股份(600642)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在上海、浙江地区投资经营电厂和天然气管网等能源类项目,拥有稳定和充沛的现金流量.从公司1998年中期报告中我们看到现金和短期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4%,这个数字在1998年增加到了34%,1999年中期突破了35%而达到了36%,总量有38亿之多。大量的资产以货币的形式存在,为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12月,申能股份向申能集团定向协议回购10亿股国有法人股,回购股数占申能股份总股本的37。98%,回购单价为每股净资产2。51元,共计25亿的回购资金来源全部为公司自有资金。

通过对回购前后的股本对比和收益变化,我们发现回购给企业带来许多好处,货币资金占比得到了大幅下降,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货币资金进行的股份回购降低了国有股权的比重,为改善公司治理提供了逻辑。

ﻫ1998-1999回购前后申能股份存量现金状况ﻫ百万1998中报占总资产比1998年报占总资产比1999中报占总资产比1999年报占总资产比ﻫ流动资产ﻫ货币资金5966%147814%140413%9247%ﻫ短期投资182918%210620%241622%8877%ﻫ合计242524%225334%382036%181114%

ﻫ申能股份回购前后股本变动比照表ﻫ总股本

(亿元)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社会公众股(%)99年每股收益(元)ﻫ回购前26.3380。2510.229。530。31ﻫ回购后16.3368.1616.4715。370.51ﻫ

ﻫ(二)短期投资

ﻫ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其他投资等。此外,企业的委托贷款,也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

短期投资和货币资金形态较为接近,其流动性和安全性弱于现金,但收益性高于现金.从理论上看这种差异并不大,所以短期投资才被视为现金的第一后备来源,其中那些期限在三个月内的可以转化为金额确知的现金的短期投资还被称为“现金等价物”。但短期投资受到投资市场的直接影响,市场的波动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市价可能小于企业的投资成本,《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要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ﻫ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ﻫ跌价准备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从而给企业利润造成冲击。当然,短期投资市价上升带来的增值由于并不在报表中直接反映,则会形成隐性资产.

ﻫ短期投资分析

对短期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总量分析、收益率分析、风险分析等。ﻫ1、总量分析。企业持有短期投资的原因之一是资金管理的需要,即将暂时闲置的现金浮存转化为收益性较高的短期投资,以获取高于存款利息的收益。企业富余的现金往往也是以短期投资的形式存在。较高的短期投资比例,可以是表明企业拥有的现金已经超过经营活动的需要,转而从事投资活动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但分析者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短期投资占用资金过多,可能会导致挤占正常经营用现金,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更具有风险警示意义的情况是企业拥有现金却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得不将资金用于短期投资,期望以投资活动来掩盖经营活动的困境,这样的公司风险很大,因为投资活动的收益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可预知的。如果对存量投资性资产的结构分析还不足以洞悉企业的真实意图,则需要进而采用趋势分析可以找到下一步的线索。如果企业需要依靠投资收益来填补核心经营活动收益的红字,则其有强烈的动机增加短期投资的头寸,如此,分析企业的短期投资增长幅度便可以为分析者的假设提供证明.ﻫ

案例:哪些公司短期投资比重最大

毫无疑问,即期有大量现金流的公司会存在相对大量的短期投资。提供现金流的可以是股权,比如当年新股发行。在2001年年末短期投资占总资产比重最大的十家公司中,当年新股占了相当部分,如潜江制药、太太药业、用友软件、中商股份、金山股份等。二是经营现金流较好的公司。如东海股份、中技贸易等,经营不错,于是产生上亿元“闲置资金"用作短期投资.当然,短期投资比重大的公司还有一些是主业平平,依靠短期投资“过活"的.

ﻫ股票简称2001年短期投资2001年资产总计短期投资占总资产比重

潜江制药202,177,102.90460,314,776.9243。92%ﻫ东海股份389,684,488。621,241,634,669。5931.38%ﻫ太太药业639,930,530.002,327,350,377.6327.50%

用友软件279,476,049.001,167,865,248.0023。93%ﻫ中商股份145,000,000.00607,172,956.8623。88%

北大高科42,652,098.00222,008,804.7919。21%ﻫ金山股份100,248,575.50563,880,864.5717.78%ﻫ深天马A150,568,270.46857,071,330.3417。57%

中技贸易200,000,000。001,205,250,421。2316。59%

粤富华213,663,459.821,306,539,779.9216.35%

2、收益率分析。短期投资是以股票、债券、基金等资产形态存在的,所以投资收益率受到资产市场价值波动的直接作用,通过对历史收益率的分析和对企业现有投资资产存量的测度,可以大致估计企业预期的短期投资收益。

3、短期投资的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品种的价格波动的风险,还有一个是因为委托投资等方式将资金交由其他机构甚至个人操作而产生的信用风险。不管是哪种风险,只要其很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就应当计提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所以,可以用短期投资风险系数,即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比上还原的短期投资帐面价值,来评价企业所持有短期投资头寸的风险程度.

案例:短期投资风险无常

ﻫ短期投资的风险往往是由管理层的资金使用权限决定的.比如短期投向的资金是否应该由董事会批准,股东大会是否应该有权利管辖,中小投资者是否有表决权等。对于短期投资是否应该透明、公开,尚无定论,而现实中,因为上市公司故意隐瞒等诸多问题,使短期投资缺乏透明度,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ﻫ由于短期投资一般是在一个会计年度或经营周期内投入并收回的投资,上市公司往往并没有经股东大会审议,而由董事会直接予以通过,在信息披露上也经常采用“先斩后奏”。由于草率决策导致短期投资所暴露的问题可谓层出不穷。

由于短期投资一般是采取的委托的形式,因此,受托人的信用风险便成为短期投资风险的直接来源.如铜峰电子2001年8月1日将5000万元资金存入在安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中山北路证券营业部用于购买国债.该营业部向铜峰电子出具了先后购入200000手和297870手99国债(5)的成交报告单,合计使用金额49999266.44元.国债投资成为公司近两年利润的主要来源,2001年公司投资国债共创投资理财收益1491万元,占全部税前利润的30%.从公司原拟购买的99国债(5)的走势来看,从去年8月底到今年4月中,该国债的价格由100元附近上升到106元之上,涨幅可达6%左右,预计将使本年投资收益增加近300万元。2002年4月中旬,经查询公司账户从未进行过国债购买交易,账户上的资金已被该营业部挪用。如今此项资金被非法挪用,不仅300万元投资收益打了水漂,而且5000万元本金能否立即收回都还是个未知数,由此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另外,正所谓“投资有风险”,证券市场的风云变幻更使得短期投资面临巨大的价值损失压力。最近的例子来自于2001年的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财务欺诈案件银广夏事件使得上海金陵蒙受了16963万元的直接损失,银鸽投资的1。2亿元的委托理财资金中9974万元付之东流,等等。ﻫ

(三)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票据的法律约束力和兑付力强于一般的商业信用,在结算中为企业广泛使用.ﻫ从2001年应收票据占总资产比重最大的十家企业可以看出,钢铁、电子电器等行业的公司应收票据规模较大,这和其产业销售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股票简称2001年应收票据2001年资产总计应收票据占总资产比重%ﻫ格力电器2,933,211,865.696,922,276,525.5442

沪昌特钢390,054,610。021,329,611,232。3629

浦东不锈317,524,851。361,170,732,183.7827ﻫ东风汽车1,234,754,201。854,948,382,387.0725

鞍钢新轧2,423,349,000。0010,237,888,000.0024

杭钢股份739,865,372.283,147,764,200。0124

TCL通讯374,745,179.001,863,914,316。0020

赛格三星434,443,827.492,784,401,557.1816

钱江摩托255,795,413.051,880,595,119.9614ﻫ金牛能源320,465,600.002,393,067,461.0913ﻫ彩虹股份336,100,121.992,626,950,965。8813ﻫﻫ

(四)应收股利ﻫﻫ这是企业因股权投资应收的现金股利,以及采用其他投资形式时应收被投资单位的利润。这也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体现,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投资方企业便拥有了一项收取属于自己的现金股利的权利。一般情况下,采取现金利润分配的企业都具备较好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并且经过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具备真实的法律效力,因此,应收股利的风险较小,其预期现金流较为确定。ﻫﻫ(五)应收利息

ﻫ应收利息是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的计算来自于票面利率和票面金额,可见,企业在预计利息收入的时候并不需要考虑发债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利息支付能力,这样,就会给投资方企业造成帐面应收利息无法真实收入现金的风险.因此,如果应收利息项下余额较大,则需要结合被投资单位的现金流量状况,充分考虑其可收回性。ﻫ该科目在以利息收入为核心业务收入的金融类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信息含量,以公式“(本年利息收入-本年应收利息新增额)/本年利息收入”计算的利息回收率是衡量金融利息资产风险度的监管指标之一。ﻫ

(六)应收帐款

应收款项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信用交易及事项所形成的获取相应资源的权利。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可能是最能体现“应计”原则特点的项目。ﻫ从一般意义上说,应收款项涵盖了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帐款等内容。应收帐款是应收款项中最主要的项目,定义为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内由于经营活动的交易行为而形成的向其他企业或个人取得货币、商品或劳务的要求权。

应收账款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尽管人人都喜欢现金。正是因为信用的发展才促成了交易的繁荣,从这个角度讲,应收账款对于企业的价值在于支撑销售规模的扩大。一般说来,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规模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当企业放宽信用限制时,往往会刺激销售,但同时也增加了应收账款,而企业紧缩信用,在减少应收账款时又会影响到销售.但例外的情况也经常性的出现,这可能意味着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出现了异常。

应收账款形成了企业资产方一个极大的风险点,因为,只有最终能够转化为现金的应收账款才是有价值的,而那些预期将无法转化为现金的部分就成为一纸空文。在会计上,对预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通过提取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方式来反映。

ﻫ1、坏帐准备ﻫ对应收账款计提坏帐准备是一项传统的会计政策,但在观念上,《企业会计制度》所确立的新的坏帐准备计提方法却树立了一种与传统截然不同的会计观念.

我国行业财务制度规定,坏帐准备的计提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制度规定的坏账率得到当期坏帐准备余额,如《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按照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3~5‰计提坏帐准备金,《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该行业企业的坏帐计提率为1%,等等。这些规则对坏帐核算的限制性规定体现了典型的计划经济色彩,其背后是国家要求会计活动对税收利益的维护更甚于反映经济现实。

坏帐相关问题本质上属于企业对商业风险的管理范畴.不同的企业,债权风险的性质和程度都是不同的,法律上采用整齐划一的坏帐准备计提标准是脱离现实的,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对这一会计思想和核算方法的桎梏的突破是从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开始的,并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得到彻底的贯彻,树立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本来的逻辑.ﻫ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ﻫ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一)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ﻫ(二)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ﻫ(三)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四)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ﻫ

在上面的规定文字中,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可收回性”这个词语。可收回性说明了坏帐准备与应收账款的勾稽关系。应收账款的价值在于其能转化为现金,但在转化的价值上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可收回性表达的是应收账款的风险性质,坏帐准备是应收账款的风险拨备.公司管理层确立的坏帐准备计提比例,实质是对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认识,因此,在对坏帐准备的分析中,就不再仅仅停留在比较计提比率数字的高低,而是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评价企业选择的坏帐计提比率是否表达了企业资产所承担的真实风险程度。

2、应收账款分析ﻫ应收账款分析的核心是对应收账款的流动性的分析,分析过程是从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中找出应收账款的变动,然后对有异常变化的应收账款的经济实质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资产的真实风险状况进行评价。ﻫ应收账款与企业的经济环境和内部管理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应收账款的结构分析,对应收账款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重进行测度,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管理、经营策略方面的变化线索。ﻫ趋势分析也是同样重要,不断增加的应收账款,特别是当其增幅显著高于营业收入的时候,则往往意味着其产品的销售已经钝化,需要依靠提供过量的信用来维持。

ﻫ案例:吉林化工迅猛增加的应收账款预示着业绩风险

ﻫ吉林化工的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石油产品、石化及有机化工产品、合成橡胶、染料及染料中间体、化肥及无机化工产品等。2000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9亿元,与1999年同期相比上升26%,但净利润却为负的8。4亿元。公司年报业绩的巨大风险在2000年中期已经有征兆,在2000年1至6月实现销售额与1999年同比上升16%的同时,应收账款却同比上升了66%,是资产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项目,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相比,吉林化工2000年中期的应收账款总量和增速均为最高.ﻫ从2000年全年来看,吉林化工的应收账款增加额达14。93亿元,是所有上市公司中增速最为陡峭的公司。由于应收账款对流动资金的占用,为了克服现金流入不足的压力,该公司只有增加有息负债,从而使有息负债规模从年初的35。81亿元扩大到年末75.55亿元,净增40亿元,当期负担的财务费用则达到6亿元.

吉林化工2000年的业绩可谓险象环生,不仅是要承担高额的财务费用,而高达30亿元的应收账款,其坏帐准备的计提将给业绩造成巨大的压力。

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变动分析ﻫ项目2000年6月30日1999年12月31日增减(%)

总资产16,935,758,95515,876,352,9436.7

应收帐款净值2,107,978,9101,264,740,20366。7

存货净值1,811,179,0761,575,183,40515.0

长期投资212,628,245207,653,2542。4ﻫ固定资产净值9,835,195,09910,155,551,413—3.2

长期负债5,273,077,1756,077,075,065-13.2

股东权益6,619,114,0276,088,921,3338。7ﻫ资料来源:公司报告ﻫﻫﻫ

更进一步的分析是找出应收账款的风险驱动因素,也就是对应收账款的时间和对象两大方面的分析。

先来看时间分析,即应收账款在一个经营周期中要经过多长的时间才能转化为现金,以及存量应收账款的账龄。ﻫ公司的信用政策可以成为效率的驱动器。恰当的信用周期将应收账款的回笼时点与企业的经营周期相配合,在支撑信用销售的同时通过应收账款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现金,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输送血液,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则在一个期间内可以提供越多的现金,从而企业的运营也就越富有效率.如果应收账款长期滞留在资产负债表上,则企业就会出现经营性现金断流.ﻫ测量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一段时期内的信用销售额,除以同期内流通在外的平均应收账款净额.ﻫ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ﻫ用一年的天数365除以这个周转率,就得到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期,把这个平均回收天数与惯常的商业信用期限相比较,就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的信用管理能力,那些资产项下总是装满回收遥遥无期的应收账款的企业应当受到足够的怀疑。从风险的角度,应收账款停留在企业帐簿上的时间越短,也表明其流动性风险越小,在认识这一点上,我们将要借助于静态的账龄分析。ﻫ应收帐款的帐龄,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帐款从销售实现、产生应收帐款之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所经历的时间,简而言之,就是应收帐款在帐面上未收回的时间。帐龄分析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其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价值在于通过对销售绩效的测控,加快货款回笼,减少坏帐损失;对外部分析师来说,则有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公司应收帐款的周转情况、分析应收帐款的质量状况、评价坏帐损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ﻫ我国目前对应收账款账龄划分的规则见于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将应收帐款的帐龄划分为四段,即1年以内、1—2年、2-3年和3年以上.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也是按照这个时间标准进行的应收账款管理和披露。一般来说,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在企业信用期限范围,1-2年的应收账款有一定逾期,但仍属正常,2-3年的应收账款风险较大,而3年以上的因经营活动形成的应收账款已经与企业的信用状态无关,其可回收性极小,可能的解决方法只能是债务重组。

ﻫ案例:高龄应收账款风险大ﻫ

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省杭州市经营百货、餐饮服务、旅游等产业。公司2000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847。95万元,实现利润7,256。30万元。坏账准备按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的5%计提。其2000年末应收账款总额为33591671元,根据报表附注,应收账款的账龄构成为:

账龄期末数期初数

金额比例坏帐准备金额比例(%)坏帐准备

1年以内2,966,2638。83148,3133,041,0107。97152,050ﻫ1—2年95,4030.284,7701,039,5972.7351,979

2—3年17,577,61946.09878,880ﻫ3年以上30,530,00490。891,526,50016,481,42143。211,415,336ﻫ合计33,591,670100167958338,139,6471002,498,245

资料来源:公司报告ﻫﻫ从应收账款的期初和期末数对比中可以看出,公司2000年初2—3年账龄的应收账款存量几乎没有收回,在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上成了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这类高龄应收账款长期停滞在资产负债表上,形成坏帐的风险很大。而公司对这些账龄在3年以上的应收帐款仍按照5%计提坏帐准备,风险储备明显不足,2001年,公司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变更,将3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坏帐计提比例改为20%,以反映这部分应收账款的风险性,并且全额核销掉账龄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4,269,031元,两项因素直接导致2001年减少利润500万左右.ﻫﻫ对象分析也是应收账款分析的重点,甚至可以说,“对象决定一切”,因为,交易对方的信用程度是决定应收账款风险性的根本原因。所以,当我们在分析应收账款时,在对会计数字面上的结构和趋势了解后,一定要找到报表后的附注,把是谁欠了公司的钱看个清楚。可以进行评价的因素包括如下:

债务人的区域性。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法制环境以及特定的经济状况等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其信用状况会不同。

案例:应收帐款不良状况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ﻫ

我国企业不良应收帐款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例如在东北三省三角债情况比较严重,分布在该区域的应收账款不良率较高;在浙江和上海经济活跃,分布在该区域的应收账款不良率比较低;而以广东为代表的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不良应收账款率也较高。ﻫ可见,应收账款状况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经济环境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企业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企业产权不是简单地孤立存在的,其界定清晰程度特别依赖于其所处社会对保护产权的努力。其中,政府如何角色定位就是首当其冲。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重要作用不是直接参与企业创立和管理,而是保护产权,维护信用。在经济信用环境中,除了企业的产权结构之外,就是该地区的传统、文化、执法力度和对产权保护的有效程度;而所有这些都与政府有关。ﻫ

债务人的财务实力。评价债务人的财务实力,需要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简单的方法是查阅债务人单位的资本实力和交易记录,用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出一些皮包公司,或者,根本就是虚构的公司。ﻫ

案例:银广夏公司的神奇客户之谜

----

银广夏被称为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报表欺诈事件。该公司主要经营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动植物养殖、种植等业务,其1999、2000年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超临界萃取产品,该类产品主要销售给了德国的诚信公司,在银广夏2000年的资产负债表上,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有4亿多元,其中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欠款为26769万,占应收账款总额的一半多.ﻫ在2001年8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中,描述了记者探询该银广夏最大债务人的过程,事实证明,这个神奇的大客户系子虚乌有。

“为银广夏1999年、2000年利润做出巨大贡献的德国诚信公司的英文全称为:FidelityTradingGmbH。这家公司,尽管按银广夏的说法有着巨额对华贸易,但在中国居然没有办事处,在互联网上也查不到丝毫信息.

-—--银广夏在2001年3月股东大会上分发的材料称,"德国的FidelityTradingGmbH是在德国本地注册的一家著名的贸易公司,系德国西•伊利斯的子公司,成立已160余年历史。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物制药、食品和医用原料的贸易公司,在欧洲是一家信誉和口碑均很好的公司。"

——--德国西•伊利斯公司的确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贸易公司,德国伍德公司制造的二氧化碳萃取设备正是通过西•伊利斯出售给银广夏的。但诚信公司是否是其子公司呢?

---—记者曾多次向德国西•伊力斯驻华机构捷高公司核实此事,但该公司接待人员的态度十分含混,一时说诚信是德国公司,一时说诚信和西•伊利斯有关系,一时说诚信是其子公司。最后竟然是一再要求记者去问银广夏!诚信和西•伊利斯的关系怎么能由银广夏来证实呢?ﻫ——-—在7月16日的一次电话采访中,捷高的有关业务关键人物陶鹏明确地告诉记者:诚信只是一家在德国注册的公司,与西•伊利斯有着业务往来,但并非西•伊利斯的子公司。ﻫ———-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据知,2001年5月,在《中国证券报》一次例行的编前会上,其总编辑提到,既然银广夏引起了那么多疑问,为什么不可以借助新华社驻德分社的力量去调查一下它的背景呢?此后,该报是否果真去德国调查不得而知,但确有新华社驻外记者在德国当地查询查号台,但该公司并未有电话号码登记。

-记者了解到,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通过其海外分行对诚信公司进行了调查,在德国汉堡商会查到如下记录:

----”FidelityTradingGMBH公司于1990年在该会注册,注册资本51129.19欧元(约10万马克左右),负责人为KiausLandry,主要经营范围是机械产品和技术咨询。”

—---注册资金几万马克,对于贸易公司而言并不算离谱,但毕竟其与银广夏签下的是年度金额达20亿元人民币、总金额达60亿元的合同,对比过于悬殊.此次调查之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没有恢复对银广夏的贷款。工商银行总行曾与银广夏于1999年12月29日签订流动资金贷款合同,借款金额为2亿元,期限定为自1999年12月29日起至2001年10月28日止。今年四五月间,工总行提前中止了贷款。"

ﻫ资料来源:《财经》2001年8月号,《银广夏陷阱》

债务人的集中度.对于应收账款,同样存在集中度风险,即由于某一个主要债务人支付困难而导致较大比例的债权面临回收风险。只与有限的客户交易,也为销售分析提供了一些线索。ﻫ

案例:沪东重机因为大客户破产而被特别处理

沪东重机(600150)2001年1月19日公布预亏公告:随着船舶市场的复苏,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已走出低谷,2000年度主导产品柴油机产量比1999年度有较大幅度增加,经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已初步改善了亏损面貌。但由于公司债务人天津造船公司于2000年11月17日宣告破产,对公司本年度利润带来很大影响。经初步审查,公司预计2000年度会出现重大亏损。具体亏损金额将有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在年度报告和年报摘要中具体披露。公司董事会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正如预亏公告提及,2000年度沪东重机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天津造船公司破产所致,根据破产程序未得到清偿的债权将不再清偿。而天津造船公司在购买沪东重机柴油机的交易中,共欠货款50224615.20元.沪东重机也因为连续两年亏损,将被ST处理。ﻫ

(七)其他应收款ﻫ

其他应收款属于应收款项,其与应收账款的区别在于其他应收款是非交易形成的,商品、产品以及劳务的销售和购买交易形成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核算除此之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备用金;存出保证金;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事实上,非经营性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几乎不具备价值,风险性较高,主要是在于超经济性关系的存在会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判断;存量其他应收款形成的资金占用会挤压经营资金的空间,甚至对企业经营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其他应收款被称为“抽血管”,资金被源源不断的从企业内部抽出,转移到其他利益主体身上.ﻫ当然,其他应收款也有产生收益的可能。其他应收款所产生的收益在报表系统里反映为资金占用费,分析者要非常关注其他应收款和资金占用费之间的勾稽关系。

ﻫ其他应收款分析ﻫ在对其他应收款的分析中,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是提供线索,重点是进一步的账龄分析和对象分析。年代久远的其他应收款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这往往表明企业在与债务人的谈判中处于劣势,或者,根本就表明企业不具备债权管理的能力.对象分析可以为分析者提供深入洞悉企业其他应收款风险的机会,如果关联方大量占用企业的资金,则其他应收款的回收风险极高。此外,从资产与负债勾稽的角度看,大量其他应收款的存在或新增加,意味着企业要为这部分资产进行融资,如果这种融资是有息负债,则企业还面临较大的财务费用的压力.

案例:致命的其他应收款——特别处理公司的命门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畸高的其他应收款已经成了那些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普遍特征,如已退市的PT粤金曼公司中,截止2000年末的其它应收账款高达12.76亿元,其中主要是控股方和关联方的占用,而该公司净资产的亏空也不过是10。6亿元.显然,来自其它应收款的风险是该公司难以重组而最终退市的主要原因;ST猴王2000年末其它应收款高达9。61亿元,其中猴王集团占用9.30亿元,而集团公司的破产给上市公司带来沉重的打击,等等。其他应收款成为特别处理公司的命门,从鞍一工2000年的报表数据和审计报告中,我们可以对其他应收款的风险性作深入的探讨。

鞍一工是1992年由鞍山红旗拖拉机制造厂为独家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转为向社会募集公司和向社会公开发行普通股5000万股,并于1994年1月1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由于连续亏损,公司在2002年退市。造成鞍一工连年亏损的原因很多,庞大的其他应收款是其中主要的一条。ﻫ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中)

其它应收款余额12,33522,35627,96327,23339,64262,04163,75861,87562,014ﻫ增长率47。34%81。24%25.08%-2.61%45.57%56.50%2.77%-2.95%0。22%

净利润465141121609-4483-17513144-2,562-12,739-7301ﻫ

公司2000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其他应收款前5名:ﻫ序号单位名称金额欠款时间欠款原因ﻫ1鞍山万荣铸轧有限公司375,893,65097年关联交易

2鞍山红拖产业公司125,562,98998年往来款

3鞍山锅炉辅机厂20,803,43099年设备欠款

4鞍山鞋革厂15,889,51394年帮扶企业款ﻫ5鞍山市财政局7,171,77199年国家股红利承担

资料来源:公司报告ﻫﻫ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公司1998年实现净利润144万是1996年至2001年6年的时间中唯一的一次盈利记录,而在这144万中,具审计报告揭示,还有来自于其他应收款的贡献。在当年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解释说明段中提到,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62041万元中应收关联企业鞍山万荣铸轧有限公司36712万元,因为这项资金占用,公司在1998年确认了对鞍山万荣铸轧有限公司的资金占用费3599万元和鞍山红拖产业公司占用费1833万元,上述资金占用费均在其他应收款中挂帐,并且冲减了财务费用,直接增加当期盈利.ﻫ但是,在1998年贡献了资金占用费的其他应收款的风险性十分巨大,所以在2000年的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解释性说明段中揭示: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61874万元中应收关联企业鞍山市万荣铸轧有限公司37589万元;应收鞍山红拖产业公司12556万元,该等债权的可收回性无法确定。ﻫ鞍一工的其他应收款可以说是道尽了上市的心痛之事,一是巨额资金被占用,2000年的其他应收款余额6亿2千万,占总资产的近一半;二是其他应收款账龄极长,账龄三年以上的占比27%,两年以上的占比58%,其中前五名欠款单位欠款时间均在两年以上;三是关联方欠款回收风险巨大,主要债务人系公司关联方,早已经几乎不具备偿债能力;四是风险准备极不充分,鞍一工按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余额13%计提坏账准备,可以认为坏账准备严重低提。

由于内外交困,积重难返,鞍一工在经历多次重组努力后仍然无法摆脱困境,其股票终因公司连年亏损而停止了交易。

ﻫ(八)预付账款ﻫﻫ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按照权责发生制,预付款虽已付出,但交易对方尚未提供相应的商品或劳务,要求对方履行义务仍是企业的权益,因此,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一样,都是企业的债权.二者的差别在于,应收账款是企业销货引起的,是应向购货方收取的款项;而预付账款是企业购货引起的,是预先支付给供货方的款项。ﻫ预付账款的规模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及市场环境。一般的说,在卖方市场环境中,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处于持续的上升之中,企业就倾向于预先支付给供应商货款,以锁定所采购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而在买方经济下,多数商品供过于求,存货积压严重,价格指数不断走低,这时,聪明的管理者当然不会预先支付.所以,分析预付账款的结构和趋势时如能和所采购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供求动态相结合,对深入认识预付账款的价值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预付账款的主要风险仍是债务人的信用问题。通常预付账款的账龄是在一年以内,实务中的预付账款一般在3月以内,超过一年的预付账款就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存在异常,因为预付账款的性质就决定了其不会是长期的,那么发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存在超过1年的预付账款就应当警惕,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表示公司的资金以预付的名义而被占用转移,企业资产面临减损的风险.

ﻫ案例:哈高科预付账款的秘密

哈高科2002年1—3月净利润为负5559。73万元,中期继续预亏。哈高科称,发生较大亏损是由于继续计提了坏账准备.人们不由得感到纳闷,哈高科去年不是已经对历年的应收账款计提了巨额的坏账准备了吗,怎么老是计提不完呢?

2001年中期哈高科还报了1355万元净利润,年底却亏损了12495万元,据称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按照证监会巡检整改通知的要求调整了应收账款账龄计算的方法,以及按照国家计提8项减值准备会计政策的规定计提坏账、减值准备而导致的财务亏损.4。4亿元应收款,经调整账龄,三年以上的竟高达2.1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2。50%,于是一下子计提坏账准备1.42亿元,使管理费用剧增。

我们注意到,哈高科在2002年第一季度季报中称:“经过对公司现有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以及公司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账龄和余额的分析,公司认为2002年中期将会继续出现亏损."其实,只要具体了解一下其财务状况,就不难发现,与其说当前影响2002年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主要威胁主要来自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不如说预付账款更说明问题.

哈高科历年披露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均无持有本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单位的欠款,但总是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哈尔滨高新集团实业发展公司、哈尔滨高新房屋开发总公司、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哈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名义出现的一、二年期不等的借款,其利用牛头不对马嘴的账龄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秘密已为中国证监会调查发现。但更深的秘密其实隐藏在预付账款之中。

预付账款问题是哈高科的一个特殊问题,也可以说是哈高科问题症结的秘密所在.哈高科董事会在2001年报中就1999年12月以公司名义向国家开发行贷款4。77亿元所作的解释性说明,其实已经初步托出了这一秘密.这笔巨额贷款,实际上完全为开发区基础设施公司所占用,后者主要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煤、路等)。董事会承认,“公司在贷款的具体使用中,按照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根据开发项目的进度情况,分期、分批地向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支付开发费用.公司一直以‘预付货款'方式进行账务处理,负债表现为‘长期借款'。"公司在2001年度调整应收款项账龄时,将9525万元预付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而计提坏账准备.即使如此,年末预付款余额仍高达50081.41万元。ﻫ哈高科计提坏账,从会计制度来看并无不合,但从其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尤其是预付账款形成的实际状况来看,值得关注的是,其计提坏账是否意味着替大股东赖账?ﻫ根据有关会计政策,坏账准备只能逐年按比例计提,一次性全部计提坏账准备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合理的。而坏账准备的增加将随账龄的不同而呈不等量的递增,欠款时间每增加一年,坏账准备可能增加40%-50%。哈高科2001年调整应收款项账龄以后,其应收账款余额为10474万元,今年第一季度已减少到8191.66万元;其他应收款19325万元,今年一季度有无减少不详。即使按保守估算,依目前的账龄,2002年预计将计提坏账准备约7000万元。而今年一季度预付账款则比2001年末又增加了7%,达到53587.03万元,假如按2001年将预付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而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则估计因此而将增提坏账准备约4700万元。更严重的是,假如来年继续如法炮制,预计2003年将因数额最大的预付账款账龄分别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