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05月中国矿业大学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16人(江苏)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I卷一.客观题库(共350题)1.假设“如果张楠和林枫不是志愿者,那么杨梅是志愿者”是前提,“林枫是志愿者”为结论。
若要以上结论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张楠是志愿者
B.杨梅不是志愿者
C.杨梅和张楠都是志愿者
D.杨梅和张楠都不是志愿者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其涉及“如果……那么……”这一关联词,则可以结合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进行解题。题干的前提:张楠和林枫不是志愿者→杨梅是志愿者。题干的结论:林枫是志愿者。
要得出“林枫是志愿者”的结论,需要满足“杨梅不是志愿者”,则根据“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的推理规则,可以得出“或者张楠是志愿者,或者林枫是志愿者”。
要得出“林枫是志愿者”,也就是要肯定上面的相容选言命题中的一个选言肢,则需要否定另外的选言肢,即需要满足“张楠不是志愿者”。
对比选项,可知D项是需要补充的前提。其他三项均不能确保题干结论必然成立。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林枫是志愿者。
论据:如果张楠和林枫不是志愿者,那么杨梅是志愿者。可以翻译为:¬张楠且¬林枫→杨梅。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张楠是志愿者是对论据“且关系”的否定,否定“且关系”一支,不能得到另一支为真,因此不能得到林枫是不是志愿者,不属于前提。
B项:不明确项。杨梅不是志愿者是对论据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杨梅→张楠或林枫,能得到张楠是志愿者或林枫是志愿者,但是不确定林枫一定是志愿者,不属于前提。
C项:不明确项。张楠是志愿者是对论据的否前,根据“否前得不出必然结论”,不能得到林枫是志愿者;同时杨梅是志愿者是对论据的肯后,根据“肯后得不出必然结论”,得不出林枫是志愿者,不属于前提。
D项:建立联系。杨梅不是志愿者是对论据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张楠或林枫是志愿者,同时张楠不是志愿者,根据“否定肯定式”,否定“或关系”的一支,必然得到另一支,可得林枫一定是志愿者,属于前提。
因此,选择D选项。2.自1999年,人类在哥伦比亚西南部发现彩毛腿蜂鸟不久之后,彩毛腿蜂鸟的数量急剧减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入极危级别。所以人类的捕杀导致彩毛腿蜂鸟濒临灭绝。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对上述结论提出最大的质疑?(
)
A.由于人类的砍伐,每年平均有适合彩毛腿蜂鸟的栖息地消失掉
B.彩毛腿蜂鸟的翅膀微黑,脚呈粉红色,非常可爱
C.人类在发现彩毛腿蜂鸟后,向其栖息地引进了其他物种
D.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记载的都是濒临灭绝的生物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类的捕杀导致彩毛腿蜂鸟濒临灭绝;
论据:人类在哥伦比亚西南部发现彩毛腿蜂鸟不久后,彩毛腿蜂鸟的数量急剧减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入极危级别。
本题论点说的是彩毛腿蜂鸟灭绝的原因,优先考虑因果导致和他因削弱。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讨论的是人类的砍伐导致彩毛腿蜂鸟栖息地的消失,会影响彩毛腿蜂鸟的生存,说明不是人类的捕杀导致彩毛腿蜂鸟的濒临灭绝,而是有其他的原因,属于他因削弱,可以削弱,当选;
B项:该项说的是彩毛腿蜂鸟的外形特点,与其濒临灭绝的原因无关,属于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人类发现彩毛腿蜂鸟后,向其栖息地引进了其他物种,没有明确说明其他物种对彩毛腿蜂鸟的影响,属于不明确选项,无法削弱,排除;
D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记载都是濒临灭绝的生物,这是已经成立的事实,与彩毛腿蜂鸟濒临灭绝的原因无关,属于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内,使其具有一定的规律。(
)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观察发现,第一组图中,前两个图形去同存异得到图三;第二组图遵循此规律,?处图形由前两个图形去同存异得到,只有C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4.为了降低春运期间的票贩子和买票难现象,铁路部门从2011年开始试点推行火车票实名购买,但是春运买票难现象依然存在,火车票实名制并不能给购买者增加一张火车票,因而推行火车票实名制购买没太大意义。
下列哪个选项能反驳上述观点?
A.火车票实名制购买,不增加购票费用
B.火车票实名制购买有利于社会治安
C.每年的春运旅客人数都呈增长的趋势
D.火车票实名制购买,可以保证车票资源的分配公平,公正,公开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推行火车票实名制购买没太大意义。
论据:铁路部门从2011年开始试点推行火车票实名购买,但是春运买票难现象依然存在,火车票实名制并不能给购买者增加一张火车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实名制购买不会增加购票费用,与推行实名制是否有意义,是否能解决买票难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实名制购买有利于社会治安,与推行实名制是否有意义,是否能解决买票难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不明确项。该项说的是春运旅客人数都呈增长趋势,但旅客人数增长是否是因为实名制后都能够买到火车票引起的并不明确,不具有削弱作用。
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火车票实名制购买,可以保证车票资源的分配公平,说明推行火车票实名制购买是有意义的,可以解决买票难的问题,质疑了论点,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5.20世纪90年代,有人________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________,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坦言
并驾齐驱
B.预言
并行不悖
C.断言
相向而行
D.妄言
背道而驰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后文的“将”可知,文段强调是对未来发展情况的一种预测性言论。A项“坦言”指坦率地说,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预言”指对未来事件的预测;C项“断言”指十分肯定地说,均符合文意。D项“妄言”指谎言、谬说,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前文讲新兴的通讯方式可能取代传统书信,然后用“然而”转折,故该空强调的是传统书信事实上没有被取代,即二者同时发展。B项“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符合文意。C项“相向而行”指迎面行走,面对面地走,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找到对确定答案有帮助的提示信息。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表推断,可首先排除A、D。第三步,辨析第二空成语含义,选择与句意最契合的一项。第一空,由“20世纪90年代”“将”可知,应填入一个表推测、预估的词语。“坦言”指坦率地说,词义不符合,排除A。“妄言”指随便地说,乱说。贬义色彩过重,20世纪90年代的预测是依据当时人的判断,并非随口乱说,排除D。B项“预言”、C项“断言”都可表推测,符合文意。
第二空,“并行不悖”指同时实行,并不冲突;“相向而行”一般指两人面对面地走。根据文段可知,纸质书信与电子通信两种方式是同时存在的,“并行不悖”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转折关联词“然而”可知前后语义相反,前文提到“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可知横线处表达传统书信不会被取代,两者可以同时存在,C项“相向而行”表示面对面的朝对方方向行进,D项“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这两项均与文段表示的两者共存的意思不相符,排除。
第一空,根据文段中“将”可知,横线处表达对于未来事件发表言论,B项“预言”指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测,填入文段语义合适;A项“坦言”则不能准确表示出是对将来事情的预测,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学语文试题6.以下关于我国科技史,不正确的是(
)。
A.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B.世界上首次作出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的是《春秋》
C.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
D.“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日食现象作出的科学解释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我国科技。
A项正确,结晶牛胰岛素是牛的胰岛素结晶。我国科学家于1958年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最终在1965年9月17日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B项正确,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C项正确,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又称为抄筹、策、算子等。它最初是小竹棍一类的自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它是我国古代最早采用的计算工具。
D项错误,“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出自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灵宪》,这是他对月食做出的科学解释。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7.下列事件排序比较合理的一项是(
)。
①她走过来问:“你是通过王阿姨的介绍来相亲的吗?”
②她笑着说:“没人安排相亲,我只是找个借口和你搭讪。”
③他一个人坐在咖啡店,一边看书一边等着约好的朋友。
④他抬头打量一下她,正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忙说:“是的。”
⑤他和她恋爱了,结婚那天,他坦白当时自己不是去相亲的。
A.①-③-④-⑤-②
B.③-①-④-②-⑤
C.③-①-④-⑤-②
D.①-③-②-④-⑤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时间顺序。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着“一对新婚恋人认识”的过程。逻辑先后顺序比较明显的是事件②和⑤,一个是解释,一个是应对解释,故事件⑤在②之前,排除B项、D项。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
根据第一步得到的结果可以判断只有A、C项符合,事件①和事件④应该是紧挨着,一问一答,①在④之前,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C。8.与“一鸣惊人”这一成语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楚怀王
B.齐宣王
C.梁惠王
D.楚庄王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国历史。
D项正确,楚庄王少年即位,朝政混乱,为了稳定形势,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辨识忠奸,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楚庄王选贤任能,在邲之战中战胜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故正确答案为D。9.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成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③④,②⑤⑥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题干均由多个图形组合而成,结构存在共性,优先考虑静态位置。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观察题干,图形①②⑤中圆与直线图形相交;图形③④⑥中圆与直线图形相切,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C选项。
10.读书∶知识
A.锻炼∶健康
B.恋爱∶伴侣
C.工作∶报酬
D.天赋∶能力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通过“读书”获取“知识”,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读书”是动词,“知识”是抽象的。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通过“锻炼”获得“健康”,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锻炼”是动词,“健康”是抽象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恋爱”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伴侣”是具象的名词,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通过“工作”获得“报酬”,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报酬”是具象的名词,排除;
D项:“天赋”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1.下列关于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单色光可以分解为红、绿、黄三种基色光
B.夏天穿深色衣服觉得热,是因为深色布料透气性差
C.红光的波长大于绿光,因而红光的穿透性更强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塑料盒废纸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
在可见光中红光的频率比绿光小,波长长,更容易绕过云层等物体发生衍射现象,所以红光比绿光的穿透性强。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三基色是指红、绿、蓝三色,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不是红、绿、黄。A项错误。
B项:从物理上讲黑色吸收太阳光线,而白色反射太阳光线,夏天穿深色衣服比较吸热,而不是因为深色布料透气性差。B项错误。
D项:“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不包括废纸。D项错误。
12.桶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液体体积为桶容量的40%,现向桶中继续加入16升同一液体后,液体体积为原来的1.5倍,则该桶的容量为(
)升。
A.20
B.40
C.60
D.80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设桶中最初装有的液体量为x升,根据题意列等式:x+16=1.5x,解得:x=32升。由于液体体积为桶容量的40%,则该桶的容量为升。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液体原来体积为2x升,那么可列方程:2x+16=2x×1.5,解得x=16,你那么液体原来体积为32,桶的容积为32÷40%=80(升)。
因此,选择D选项。13.死缓是介于无期徒刑与死刑立即执行之间的一种独立刑种。(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死刑分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和死刑立即执行,是最为严厉的主刑。死缓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
故表述错误。14.一个团队研究了从年轻老鼠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因子CDF11,其已被证实可让心脏再生。他们发现,该因子还能增强年迈老鼠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并促进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生长。另一小组则报道称,年轻血液甚至是无细胞的血浆会增强正在衰老中的老鼠的空间记忆。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测:
A.血液决定了心脏的再生
B.血液或许真能让人返老还童
C.再生血液与人关系密切
D.因子CDF11具有再生功能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将选项和原文对应即可。
A项,“决定”表述太绝对,原文只是说“……,其已被证实可让心脏再生”,而且“血液”一词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因子CDF11”,排除。
B项,血液中的因子CDF11可以让心脏再生,还能增强年迈老鼠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并促进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生长。年轻血液甚至使无细胞的血浆会增强正在衰老中的老鼠的空间记忆。故血液或许真能让人返老还童,B项可以推测出。
C项,“再生血液”、“人”在原文中均未出现,应排除。
D项,不是因子CDF11具有再生功能,而是因子CDF11可让心脏再生,故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出处】中国科学报《2014,这些科技成就举世瞩目》15.我国民法是调整(
)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特定主体
B.一般主体
C.平等主体
D.财产主体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因此,选择C选项。
①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包括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②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分成营利法人(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非营利法人(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特别法人第九十六条(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
③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16.国际经济大环境如此_____,贸然进行投资选择,风险不言而喻。巴菲特说过:“钱就如同呼吸一样,需24小时运作。”在资产价格出现泡沫、政策方向不甚明朗、经济结构面临剧烈转变的时候,都应该让钱来次_____,以控制风险,静观趋势走向。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扑朔迷离深呼吸
B.形势险峻急转弯
C.虚无缥缈稳着陆
D.凶多吉少硬着陆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环境”。C
项“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体现出若有若无、比较虚幻之意,如虚无缥缈的传说,但国际大环境不是虚幻的,而是现实存在的,故搭配不当,排除;D
项“凶多吉少”多指根据某种迹象估计到事态的发展趋势极为不妙,不能用来形容环境,搭配不当,排除C、D
两项。
第二空,搭配“钱”,对应前文“钱就如同呼吸一样”,可知A
项“深呼吸”符合“呼吸”语境,当选。B
项“急转弯”与“开车”形成对应,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7.下列常见的心理现象与成语对应错误的是:
A.晕轮效应——爱屋及乌
B.首因效应——一鼓作气
C.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D.从众效应——人云亦云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熟悉基本的心理学常识。行测考试中的常识判断涉及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但都是考纲要求的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重在考查考生的平时积累和广泛涉猎。常考的心理现象还有鲶鱼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刻板效应、破窗效应、投射效应、墨菲定律等。A项对应正确。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B项对应错误。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一鼓作气”指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显然,首因效应和一鼓作气的意思不对应。
C项对应正确。门槛效应是指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得寸进尺指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满足。
D项对应正确。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人云亦云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
故本题选B。18.公路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依法(
)的要求。
A.保护环境
B.保护文物古迹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防止水土流失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其他。
根据《公路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依法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ABD。19.0,1,1,2,3,6,9,18,(
),63
A.18
B.24
C.36
D.54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多重数列。
第二步,数列有八项,考虑两两分组。(0,1)、(1,2)、(3,6)、(9,18)、【(
),63】,组内加和得1、3、9、27、(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27×3=81,则所求项为81-63=18。
因此,选择A选项。
20.指南针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计时
A.磁针;农历
B.沙漏;方位
C.航海;钟表
D.磁场;星相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磁针”是“指南针”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农历”是一种历法,历法是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和“计时”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指南针”和“沙漏”都是工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方位”和“计时”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指南针”可以用于“航海”,“钟表”可以用于“计时”,二者均是工具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指南针”依靠“磁场”发挥作用,而“星相”和“计时”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故表述错误。22.所有工作都是有报酬的,而任何有报酬的工作都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因此,公益劳动不是工作。
如果上述论证的成立,必须以下列哪项为前提?
A.公益劳动不可以用金钱衡量
B.有报酬的工作不是公益劳动
C.公益劳动是没有报酬的工作
D.一切有报酬的工作都是工作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公益劳动不是工作。
论据:①工作→报酬,②报酬→金钱衡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建立联系。①②递推可得③“工作→金钱衡量”,“¬金钱衡量”是对③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工作”,即“公益劳动不是工作”,建立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B项:增加论据。“有报酬的工作不是公益劳动”换位可得“公益劳动不是有报酬工作”,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公益劳动不是工作”,具有加强作用。
C项:增加论据。“公益劳动不是有报酬的工作”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公益劳动不是工作”,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未提到公益劳动,论题不一致,排除。
第四步,强度比较。
A项的推理将题干的论据和论点串联起来,而B、C项没有涉及“金钱衡量”这一论据,故选择A更合理。
因此,选择A选项。
2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
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属性类或数量类。图2是常考的一笔画图形,考虑笔画数。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所给图形均为一笔画图形,故问号处需延续此规律,填入一个一笔画图形,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24.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
),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甘石星经》
D.《永乐大典》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项错误。
C项:《甘石星经》是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经、石经各八卷,共十六卷,大致成书于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两书的合称,作者为当时的齐国人甘德和魏国人石申。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著有《天文》八卷,两书合称《甘石星经》。C项错误。
D项:《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先后命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后皇帝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这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D项错误。
25.最新研究发现,几千万年前一支长有罕见怪异特征的哺乳动物家族移居地下生活,并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Necrolestes。一直以来,这个绰号为“坟墓强盗”的生物被认为是有袋类动物。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它其实属于生物进化树上完全出人意料的某哺乳动物分支,后者被认为是在Necrolestes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这便是“拉扎勒斯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该效应描述了一组生物体生活的时间远比原本预料的长得多。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Necrolestes是1亿多年前某哺乳动物的孑遗
B.一直以来人类对Necrolestes的存在均不知情
C.Necrolestes的实际生活时间出人意料的长久
D.被认定为已经灭绝的物种可能被“重新发现”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它其实属于生物进化树上完全出人意料的某哺乳动物分支,后者被认为是在Necrolestes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可知,说法正确。
B项,由“一直以来,这个绰号为‘坟墓强盗’的生物被认为是有袋类动物”可知,人类对Necrolestes是有一定认识的,说法错误。
C项,由“该效应描述了一组生物体生活的时间远比原本预料的长得多”可知,说法正确。
D项,Necrolestes是某种被认为灭绝的生物的孑遗,由此可知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读原文,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D项均对应“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Necrolestes”以及“它其实属于生物进化树上……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可知,Necrolestes是至少生活在1亿年前的哺乳动物并且又被发现,A项、D项说法均符合文意。B项对应“最新研究发现……”“一直以来这个绰号为‘坟墓强盗’的生物被认为是有袋……它其实属于生物进化树上完全出人意料的某哺乳动物分支……”,说明人类对Necrolestes的存在是知情的,B项“均不知情”不符合文意。C项对应最后一句话“该效应描述了一组生物体生活的时间远比原本预料的长得多”,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根据文中“一直以来,这个绰号为‘坟墓强盗’的生物被认为是有袋类动物”一句可知,人们已经知道该生物的存在,只是认知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A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原文可知,Necrolestes是“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且“Necrolestes其实属于生物进化树上完全出人意料的某哺乳动物分支,后者被认为早在Necrolestes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可见这种“某哺乳动物”至少生活于1亿多年前,Necrolestes是这种哺乳动物的孑遗;C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这便是‘拉扎勒斯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该效应描述了一组生物体生活的时间远比原本预料的长得多”一句可知;D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原文,“某哺乳动物”原本被认定已经完全灭绝,而现在发现Necrolestes是其孑遗且仍旧存活,故被认定为已经灭绝的物种可能被重新发现。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出处】《罕见史前哺乳动物地下存活4500万年》26.5b66c
A.d77r8
B.8p99t
C.6ebbf
D.s74qq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给出一串数字和字母混合的字符,可以寻找相同字符的位置关系,明确其排列规律,再和选项对比得出答案。根据题干第三位、第四位是相同数字,可排除A、C、D。故本题选B。27.隋唐时期的三彩陶器,标志着彩釉陶器的横空出世,同时也开启了中国陶器与西域的交流。襟怀宽广的大唐盛世,借鉴了中亚、南亚诸国的金银器造型及工艺,丰富了中国壶具的型制与装饰语言。长沙窑的盘口壶、广口壶,还有更具代表性的执壶等名声显赫的中国陶瓷,则通过陆上、海上两条途径实现了西至阿拉伯与欧洲、非洲,东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的商品与文化输出,并深刻影响了这些国家民众的生活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唐代文化艺术交流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B.陶器发展的历程闪现着文化交流的光辉
C.唐代陶器吸收国外工艺并向全世界输出
D.陶制壶具的输出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列结构,介绍了我国陶器在发展过程中与他国的文化交流,正确答案必须包含“陶器”“交流”这两个关键词。文段首先指出唐三彩开启了中国陶器与西域的交流,唐代陶器借鉴了中亚、南亚诸国的金银器造型及工艺,丰富了中国壶具的型制与装饰语言。然后介绍了长沙窑的盘口壶、广口壶等中国陶器,通过陆上、海上两条途径对其他国家进行了商品与文化输出。由此可知,文段论述了中国陶器对他国文化的吸收和文化的输出,即文化交流。只有B项体现了这种相互的文化交流,当选。
A项脱离“陶器”这一关键词。C项局限于“唐代陶器”,文段说的是“中国陶器”。D项只体现了文化的输出,没有体现对他国文化的吸收。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隋唐的三彩陶器开启了中国陶器与西域的交流,接着阐述大唐盛世在陶器方面与外国交流的情况:一方面借鉴中亚、南亚诸国的金银器造型及工艺,丰富中国壶具的型制与装饰语言;一方面通过“长沙窑的盘口壶、广口壶,还有更具代表性的执壶等名声显赫的中国陶瓷”对外进行“商品与文化输出”,对外国民众生活方式产生影响。文段结构为“分—分”,文段的关键信息有“陶器”“交流”“借鉴”“输出”,概括起来就是陶器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交流。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为并列结构,介绍了我国陶瓷在发展过程中与他国的文化交流。首句介绍了隋唐时期的陶器,开启了中国陶器与西域的交流,后文阐述了长沙陶瓷通过不同方式实现文化输出。B项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主要意思;A项没有提到“陶器”,偏离文段重点;C项未体现出“文化交流”这层含义,且“唐代”只是文段提及的一个朝代,范围缩小,“向全世界输出”表述过于绝对,文段只是提到了几个国家;D项只体现了陶器输出带来的一个影响,不是文段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壶,优雅的历史弧度》28.
A.2
B.4
C.6
D.8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观察数阵前两项可知,,,所以。
故正确答案为D。29.一些太空专家指出,太空站和探测飞船很可能带回太空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孤立的空间内可能已经变种变形,如果它们回到地球并逃过被销毁的命运,肯定会对人类构成威胁。有报道说,和平号太空站就曾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变种真菌,它们若与地球泥土中可以分解的金属、玻璃和塑胶的细菌混合,足以对人类构成致命的威胁。
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环境正处于太空变种真菌的威胁之下
B.人类的太空活动可能导致太空微生物传至地球
C.随着人类太空活动的增多,太空垃圾已影响人类生活
D.太空变种真菌将是人类最致命的威胁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太空站和探测飞船很可能……如果它们回到球……肯定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缺少前提条件“如果它们回到地球”,排除A项。B项对应“太空站和探测飞船很可能带回太空微生物”,符合文意且都为不确定表述,正确。C项“太空垃圾”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D项“将是人类最致命的威胁”对应“足以对人类构成致命的威胁”,加重语气,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30.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作用也有一定局限性,可能会伴随着资源的浪费。(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知识。
第二步,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1)商品生产者根据商品价格的变动来调整资源配置,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分别自发进行的,不能恰好地达到供求平衡,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2)价值规律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会资源的浪费。(3)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往往使商品生产者从追逐私人局部利益的短期行为出发,只愿意生产价高利大和见效快的产品,不愿意投资于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等项目,因而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中长期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因此,本题正确。
31.小辉想除去卫生间瓷砖上的铁锈痕迹,在用清水洗涤之前,她从家中选择了一种最合适的物质对铁锈进行处理,这种物质是:
A.食盐水
B.汽油
C.米酒
D.白醋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铁锈的主要成因是铁金属在杂质碳的存在下,与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铁金属便会生锈,即氧化铁。氧化铁具有稳定性,溶于盐酸、稀硫酸生成铁盐。家庭中去铁锈一般最好选择白醋,原理是白醋中的醋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Fe3+和水。并且有色醋因其含有比白醋更多的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而这些食品添加剂则很有可能在溶液中产生大量离子,根据电化学原理可知:富含离子的溶液能促进铁制品的吸氧腐蚀,加速铁制品的氧化(生锈)。
因此,选择D选项。
32.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
不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式。
A.改善公共卫生
B.接种有效疫苗
C.控制人口数量
D.革新工业饲养方式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第一段“通过公共卫生、疫苗接种和抗菌治疗”可知,A项“改善公共卫生”、B项“接种有效疫苗”均为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式,排除。
根据篇章最后一段“很多病毒学家呼吁……一种新的饲养动物的方法”可知,D项“革新工业饲养方式”为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式,排除。
C项“控制人口数量”文段未提及,不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和B项对应文章首段“人类寿命的延长,完全是因为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通过公共卫生、疫苗接种和抗菌治疗”,由此可知“改善公共卫生”“接种有效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式,排除A项和B项。D项对应文章最后一段“事实上,很多病毒学家呼吁必须找到一种新的饲养动物的方法,而不是如此拥挤地放置于巨大的工业化农场”,由此可知“革新工业饲养方式”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式,排除D项。C项“控制人口数量”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内容的判断。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我们快速浏览选项,找到本题的出题点——第1段、最后1段,然后通过对照原文与选项得出答案。由文章第1段的“完全是因为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通过公共卫生、疫苗接种和抗菌治疗”可知,A、B两项均属于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式。C项“控制人口数量”在文中并未提及。由文章最后一段“事实上,很多病毒学家呼吁必须找到一种新的饲养动物的方法,而不是将其放置于如此拥挤的巨大工业化农场”可知,D项属于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式。故本题选C。33.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监督越来越直接、有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越来越透明,这说明我国公民(
)。
A.管理国家大事的方式越来越直接
B.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趋于多样化
C.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越来越多
D.可以通过政治参与制约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A项错误,我国公民并非直接参与国家管理,而是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参与政府决策,从而管理国家。
B项错误,民主决策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题干中强调的是民主监督,而非民主决策,与题干无关。
C项错误,虽然互联网的出现带来的网络监督是一种新的民主监督的渠道,但题干强调的并非网络监督方式的出现,而是网络监督的方式越来越有力,故该说法错误。
D项正确,政治参与指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和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手段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互联网监督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公民可以通过政治参与影响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
故正确答案为D。34.按照调查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调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
)是为领导部门了解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全面系统的数据资料而进行的调查。
A.定性调查
B.基础调查
C.深度调查
D.专项调查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关键词法作答。根据题干“领导部门了解……基本情况”“掌握全面系统的数据资料”可知该调查应该属于基础调查。A项错误。定性调查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取得有关定性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比如用来考察消费者的态度、感觉、动机、反应,或者用来了解问题的性质以及发展的方向。
B项正确。基础调查是为领导部门了解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全面、系统的数据资料而进行的调查。
D项错误。专项调查是一种统计调查,它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种搜集特定资料的统计调查。其形式主要是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媒介调查、走访调查、发表调查、座谈等。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调查类型。
第二步,“了解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全面系统的数据资料的调查”是基础性的调查。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定性调查是指从定性的角度进行的调查。深度调查是在完成了基础的调查后,进行的深化的调查。专项调查是具有目的性的、专项性的调查。根据题目,了解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全面系统的数据资料的调查是基础性的调查。
故正确答案为B。35.夹心层是指游离在政府保障和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的群体,即不符合廉租房条件但又没有钱买经济适用房的群体,以及没资格买经济适用房但又买不起商品房的群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有可能属于夹心层的是(
)。
A.小胡的母亲想买一处跃层房,而老婆却想买另一处景观房,小胡夹在中间受气
B.张教授没买过房,他认为买房不如租房,租房不如借房
C.小程认为与其将钱拿去买房不如用来创业,因此他虽然创业赚了钱,仍然租房住
D.公司刚招进来的小李、小王和小刘为了节省房租,合住在公司的一间临时仓库里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游离在政府保障和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的群体”、“不符合廉租房条件但又没有钱买经济适用房的群体”、“没资格买经济适用房但又买不起商品房的群体”。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小胡一家是在犹豫买什么样的房子,具有购房能力,不符合“游离在政府保障和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的群体”,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张教授只是表达了对于买房的看法,并没提到他是否具有能力购房,不符合“游离在政府保障和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的群体”,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小程认为有钱买房不如创业,他有钱仍选择租房,是具有能力购房但不想买房,不符合“游离在政府保障和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的群体”,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小李、小王和小刘为了节省房租合住在临时仓库,符合“游离在政府保障和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的群体”,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36.下列情形在北宋时期的汴梁不可能发生的是:
A.有来自波斯的商人经商
B.民众在绸缎庄买彩绸锦帛
C.蹴鞠运动深受民众欢迎
D.民众的餐桌上出现了花生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唐宋时期来华的外商众多,其中阿拉伯商人最为活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与中国相邻近的波斯的“胡商”,他们从陆上丝路携带着香料和珍宝来到凉州、长安,然后深入到洛阳、成都以及长江流域。
B项正确,北宋时期商业发达,民众是有可能在绸缎庄购买彩绸锦帛的。
C项正确,“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
D项错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引发了欧洲人对这块所谓“新大陆”的注意。在美洲成功殖民后,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进而在南亚的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中国。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故北宋时期民众的餐桌上不可能出现花生。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7.某公司现有6箱不同的水果,安排三个配送员送到A、B、C三个不同的仓储点,其中A地1箱,B地2箱,C地3箱,问配送方式有:
A.60种
B.180种
C.360种
D.420种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
第二步,A地1箱,有=6(种)方式,B地2箱,有=10(种)方式,C地3箱有=1(种)方式,三个配送员分别去三个不同的仓储点,有=6(种)方式,那么一共有6×10×1×6=360(种)方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6箱不同的水果由三名配送员分别送到A、B、C三地,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先分6箱水果,从6箱水果中选择1箱送到A地,从剩余5箱水果中选择2箱送到B地,剩余3箱送到C地;第二步,将三名配送员安排到A、B、C三地。6箱不同的水果由三名配送员分别送到A、B、C三地,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将6箱不同的水果分到三地,从6箱水果中选择1箱送到A地,有种;从剩余5箱水果中选择2箱送到B地,有种;剩余3箱送到C地,有1种。第二步,将三名配送员安排到A、B、C三地,共有种安排方式。
分步用乘法原理,则共有××1×=360种配送方式。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根据分步原理,选择一个配送员给A地送1箱的情况数为:种;选择一个剩下的配送员给B地送2箱的情况数为:种;最后剩下的一个配送员将剩下的3箱送给C地,情况数为1种,分步用乘法,则所求情况数为种。
故正确答案为C。38.京沪铁路线路呈南北走向,是中国铁路网中南北走向的大动脉之一,其跨越的水系不包括(
)。
A.松花江
B.黄河
C.淮河
D.长江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京沪铁路纵贯了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京沪铁路连接了京津唐工业基地和沪宁杭工业基地。它途径的主要地形区有华北平原、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不包括松花江。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39.如该企业按方案(1)一次性购买4本书,则可能出现的付款金额数有多少种?
A.4
B.6
C.8
D.1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杂题中的策略制定。
第二步,分类讨论:
(1)4本甲书:3本原价购买、1本7折购买,即6×3+6×0.7,有1种付款金额;
(2)3本甲书、1本乙书:①3本甲书原价购买,1本乙书7折购买,即6×3+4.5×0.7;②2本甲书、1本乙书原价购买,1本甲书7折购买,即6×2+4.5+6×0.7,有2种付款金额;
(3)2本甲书、2本乙书:①2本甲书、1本乙书原价购买,1本乙书7折购买,即6×2+4.5+4.5×0.7;②1本甲书、2本乙书原价购买,1本甲书7折购买,即6+4.5×2+6×0.7,有2种付款金额;
(4)1本甲书、3本乙书:①1本甲书、2本乙书原价购买,1本乙书7折购买,即6+4.5×2+4.5×0.7;②3本乙书原价购买,1本甲书7折购买,即4.5×3+6×0.7,有2种付款金额;
(5)4本乙书:3本原价购买、1本7折购买,即4.5×3+4.5×0.7,有1种付款金额。
第三步,分类用加法,且每种付款方式金额互不相同,所以共有1+2+2+2+1=8(种)。
因此,选择C选项。
40.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
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食品”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
D.“白色污染”是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A项正确,用完后的废电池如果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所以应该集中回收处理。
B项错误,任何物质都是由一定的化学物质构成的,天然果汁中也会含有一定的化学物质。
C项错误,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当然,有一些颜色为绿色的食品(如蔬菜类)也是绿色食品。
D项错误,“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
故正确答案为A。41.两工厂各加工480件产品,甲工厂每天比乙工厂多加工4件,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比乙工厂少10天。设甲工厂每天加工产品x件,则x满足的方程为:
A.
B.
C.
D.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由甲每天比乙多加工4件可知,乙每天加工(x-4)件。由各加工480个,甲比乙少10天得。
因此,选择C选项。42.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某市决定自2018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本市所有天然水城实施禁渔。为将该信息广而告之、并让广大市民遵守,该市政府应使用的文种是(
)。
A.通告
B.决定
C.通知
D.意见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A项正确,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B项错误,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重在处置,奖功罚过。通常涉及到给予荣誉称号;给予处分等。
C项错误,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D项错误,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的行文具有多样性。
故正确答案为A。43.下列有关需求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最大的是消费者的偏好
B.奢侈品的需求较富有弹性,而低档商品的需求较缺乏弹性
C.替代商品的价格越高,数量越少,消费者对本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
D.互补商品的价格越高,数量越少,消费者购买本商品的数量就越少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错误,消费者的偏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需求量,但并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对消费者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价格。A项说法错误。
B项正确,需求弹性是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该物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根据经验,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有相似替代品的物品往往富有弹性。
C项正确,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一般来说,相互替代的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D项正确,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比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等。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故正确答案为A。44.①凡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便是很好的教科书
②能培育人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人的精神素养,净化人的灵魂,给人以力量、智慧和愉悦
③早在先秦时代就有《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尔后不断发展出各种体裁,到五四时期出现自由诗
④我国有“诗国”的美称,诗歌起源之早,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对社会生活影响之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
⑤无论是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还是言志诗、爱情诗、哲理诗
⑥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①⑤②④③
B.④③⑥⑤①②
C.④③⑤②⑥①
D.⑥③④①⑤②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排序。从选项所给的首句入手不能破题,观察题干语句,由④和③暗含的时间顺序可知,④③相连,排除D;然后从②所缺的主语入手,确定①②相连,排除A、C。首先观察题干语句,由④“我国有‘诗国’的美称,诗歌起源之早”和③“早在先秦时代……到五四时期出现……”暗含的时间顺序可知,两句的顺序为④③,排除D。然后分析其他语句,分析发现②的“能培育人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是对①“教科书”的进一步阐释,故①②应相连,排除A、C。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判断首句。④指出我国有“诗国”之称,并说明我国诗歌在多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⑥指出诗歌在我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难以确定首句。观察原文信息,⑤中有周遍条件关联词“无论”,表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与①中的“……便是”逻辑关系一致,⑤①适合捆绑。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B项。④③⑥对我国诗歌的影响和历史渊源进行说明;⑤①指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诗歌,只要具有人文精神,都是好的教科书;②补充说明作为“很好的教科书”,诗歌带来的积极作用。全文语义通顺连贯。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从选项入手,判断首句。分析④⑥两句,④句在论述我国诗歌的情况,⑥句指出诗歌在我国的地位。不好确定首句。观察可知,⑤句提到“无论”,即可以通过关联词捆绑解题。结合选项观察,⑤句后接①句或者②句,①句出现“凡是······便是”相当于“都”,因此⑤①可以捆绑。锁定答案为B。
将B项代入验证,逻辑通顺。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充满人文精神的“诗经”》45.本案中,M县人民政府为了张某的利益,要求强行将甲公司“收编”到Q公司的行为,从行政诉讼法的角度,最适宜认定为()。
A.超越职权
B.违反法定程序
C.滥用职权
D.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滥用职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随意干预和控制他人及法人、组织,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超越职权是指超越权限或权力范围。可见,本题中M县人民政府的强行收编行为应属于滥用职权。所以,C项正确,AB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46.最近,一直偏好于“中国制造”的西方消费者也面临着物美价廉时代的终结。路透社报道,一个美国零售业高管表示,人民币升值、初级商品价格提高以及中国工人薪资上涨,都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制造成本。由于中国基础设施和就业队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以不会有大批企业撤出中国,而这将导致西方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服装和电子商品等。
以上文字主要分析的是:
A.西方消费者喜欢中国产品的原因
B.中国产品成本大幅增加的原因
C.中国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原因
D.西方消费者必须接受中国产品涨价的原因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总分结构,提出观点—原因1—原因2。文段主要分析了西方消费者必须接受中国产品涨价的两个原因:一方面,中国产品的制造成本上涨,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中国基础设施和就业队伍已有一定规模,不会有大批企业撤出中国。D项表述符合文段主旨,当选。
A、C两项在文中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B项只是文段的一部分内容,比较片面。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阐明“一直偏好于‘中国制造’的西方消费者也面临着物美价廉时代的终结”,第二句分析了原因,最后一句用结论词“导致”引出“西方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服装和电子商品等”,重申了第一句话的观点。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需要综合首尾句得出文段重点,即西方消费者需要接受中国商品涨价的事实。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47.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法律事实是(
)。
A.合法行为
B.合法行为与事件
C.事件
D.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理学。
劳动法律事实是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劳动法律事实主要包括行为和事件两种。劳动法律行为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做出的具有法律后果的行为,因此,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行为只能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B。48.为什么你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你听过那么多心理学原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年?新年计划总是失败的死穴在哪?________,复杂问题的终极答案往往简单,我把答案总结为四个字:承诺行动!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化繁为简
B.知行合一
C.知易行难
D.大道至简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说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空格后面紧接着说到复杂的问题往往很简单。那么空格处应该体现的意思是很多大的道理往往可以很简单。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化繁为简”指越是复杂的事情越是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去化解,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体现不出道理这一层含义,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知行合一”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要合一,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知易行难”指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大道至简”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49.变道∶超车
A.爬坡∶换档
B.停车∶缓行
C.提速∶加油
D.刹车∶避险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变道”可能是为了“超车”,二者属于或然目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换档”可能是为了“爬坡”,二者属于或然目的对应,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B项:“停车”与“缓行”是车辆行驶的两种状态,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C项:“加油”可能是为了“提速”,二者属于或然目的对应,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D项:“刹车”可能是为了“避险”,二者属于或然目的对应,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50.教育:方法
A.重力:向下
B.公文:格式
C.回声:悠长
D.太阳:光明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教育与方法之间为偏正结构,教育的方法。可造句示例:用教育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重力与向下非偏正结构,而是主谓结构,重力是向下的,排除;
B项:公文的格式,二词之间为偏正结构。可造句示例:用公文的格式来写这篇文章,当选;
C项:回声是悠长的,二者为主谓结构,排除;
D项:太阳是光明的,二者为主谓结构,或者是属性的对应关系,与题干关系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51.甲、乙两列直达高铁同时从C、D两站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驶120千米,相遇后甲车经过96分钟到达D站,乙车经过150分钟到达C站。问C、D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A.400
B.450
C.540
D.1080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
第二步,两车相遇甲乙两车所走的时间相等,整个过程中甲、乙速度不变,所以它们的时间比也不变,设相遇时甲、乙走了t分钟,甲96分钟走过的路程和乙t分钟走过的路程相等,则甲乙的速度比=t∶96①,乙150分钟走过的路程和甲t分钟走过的路程相等,则甲乙的速度比=150∶t②,根据①②可得t=120分钟,则甲乙的速度比=5∶4,可设甲的速度为5x,乙的速度为4x,可列方程:(5x-4x)×120=120,解得x=1(千米/分钟),甲的速度为5千米/分钟,乙的速度为4千米/分钟,则C、D两站相距=(5+4)×120=1080(千米)。
因此,选择D选项。
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52.某公司有五个销售部门,甲、乙、丙、丁、戊,他们的年销售额之间的关系为:丙没有丁高,甲没有乙高,戊高于丁,而乙不如丙高。
请问,哪个部门的年销售额最高?
A.甲
B.乙
C.丁
D.戊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具有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题干已知信息,可将五个销售部门的年销售额做如下排列:丙≤丁,甲≤乙,戊>丁,乙≤丙,根据大于的传递性得到,甲≤乙≤丙≤丁<戊。故年销售额最高的是戊。
因此,选择D选项。
53.歌唱∶艺术(
)
A.抢劫∶犯罪
B.六小龄童∶孙悟空
C.历史∶世界史
D.升职∶权力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歌唱是一种艺术形式,二者为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抢劫是一种犯罪形式,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六小龄童扮演过孙悟空,二者是演员与角色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世界史是历史的一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升职之后可能拥有权力,二者是一种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54.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下列属于以弱胜强战役的是(
)。
A.邯郸之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官渡之战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邯郸之战是秦国与魏、赵、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双方兵力相当,均为六十万,此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
B项错误,长平之战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当时秦军约六十万兵力,赵军约四十五万,最后以赵军的失败告终,故长平之战是一次以多胜少的战役。
C项错误,涿鹿之战相传是中国远古时代黄帝与炎帝两部族联合同蚩尤部族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双方兵力相当,最终以炎黄华夏团结的胜利而告终。
D项正确,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故正确答案为D。55.根据所给图形的既有规律,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优先考虑位置类。但黑块无明显位置变化规律,考虑数黑块的个数。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所给四幅图形整体观察,第一行黑块之和为7,第二行黑块之和为7,第三行黑块之和为6,问号处填入D项之后可使每行黑块总个数一致,都为8。
因此,选择D选项。
56.直升机的起飞原理是:
A.垂直起飞
B.短距离滑行
C.长距离滑行
D.垂直与滑行均可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直升机起飞原理为:直升机发动机驱动旋翼提供升力(和风扇的原理一样),把直升机举托在空中,主发动机同时也输出动力至尾部的小螺旋桨,通过调整小螺旋桨的螺距可以抵消大螺旋桨产生的不同转速下的反作用力。通过称为“倾斜盘”的机构可以改变直升飞机的旋翼的桨叶角,从而实现旋翼周期变距,以此改变旋翼旋转平面不同位置的升力来实现改变直升机的飞行姿态,再以升力方向变化改变飞行方向。同时,直升机升空后发动机是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转速下,控制直升机的上升和下降是通过调整旋翼的总距来得到不同的总升力的,因此直升机实现了垂直起飞及降落。所以,直升机的起飞原理是垂直起飞。A项正确,BCD项属于干扰项,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一般来说,民航飞机和战斗机都采用滑行起降。飞机多大速度都可以滑行,超过抬轮速度也可以滑行。不过,我国民航一般执行下列政策:(最大滑行速度)直线滑行:30海里每小时,约等于55公里每小时。转弯及拥挤停机坪:10海里每小时,约等于19公里每小时。
57.专家:军人
A.冠军:学生
B.鼓手:键盘手
C.社会:自然
D.蔬菜:种植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有的专家是军人,有的专家不是军人,有的军人是专家,有的军人不是专家,二者为交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有的冠军是学生,有的冠军不是学生,有的学生是冠军,有的学生不是冠军,二者为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鼓手和键盘手都是乐队成员,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社会和自然属于不同的范畴,二者不是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种植蔬菜为动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58.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科普传播与推广,应避免力道不足和用力过猛
B.给科研成果恰当的通俗化解读,有可能也有必要
C.癌症治疗的新发现,都会引来公众的热切关注
D.抢得舆论传播的先机,才能避免真相被“变形”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横线处所填句子位于该段首句,是对后文内容的总结概括。后文提出观点,道理可能简单但发现的过程艰难,接着提出科学研究要向公众讲清楚,最后由反证强调科研成果通俗解读力度要适当,对应B项。A、C、D三项均没有提到科研成果解读这一文段谈论的核心话题,与后文衔接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科学传播别走样》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意料之外的巨大反响”指上文“……研究成果,经由‘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通俗解读,被普通人广泛知晓,反响强烈,如石击水”,也就是研究成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产品检测技术标准2025:无损检测技术规范制定报告
- 广告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学答题题目及答案
- 自律公约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晋城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科技成果转化: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 2025年天天挑战题库及答案
- erp原理与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 TCT和HPV筛查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秋八年级开学主题班会第一课课件(初二正青春拼搏向暖阳)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课件】1.1.1 《疆域》
- GB/T 45355-2025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 四级育婴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大班我爱你祖国教案
- 供应商索赔单
- 常用导线的连接方法.ppt
- 绍兴文理学院基建处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网络计划技术
- 详解农村死人后的习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