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翻译的作品达34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B.傅雷告诉儿子“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告诫孩子想着过去的艰难,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一句话。D.保尔的初恋对象是丽达,她是个林务官的女儿,曾把《牛虻》一书介绍给保尔,她没有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再故弄玄虚了,快把实情告诉我吧。B.张老师眼睛一瞪,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谁也不说话,等着听他的批评。C.这个女生受了一点委屈就饮泣吞声,真叫人受不了。D.爸爸为了这个家,整天在外辛苦工作,花天酒地,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爸爸。3、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是()A.《呐喊》 B.《朝花夕拾》 C.《彷徨》 D.《故事新编》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缥缈亢奋晦暗戛然而止B.震撼缅怀帷幕轻歌慢舞C.污蔑迁徙抉择名副其实D.狡辩浮躁寒噤川流不息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C.峡谷里的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是火山爆发造成的。D.国庆节期间,铜钹山、嵩峰山迎来了一批批游客。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柱端做成莲蕾形的垂珠,垂珠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如风摆柳和雕花的方形等,但以垂莲形为最正规。①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②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③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④它之所以叫做垂花门,是因为他有垂莲柱——由前檐下垂不落地的短柱。⑤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A.①②⑤③④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④②⑤ D.③⑤②④①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B.这类朋友,多半是才气纵横,或有奇癖,或不修边幅。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D.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8、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和精神力量。A.体会怨天尤人关怀信心B.体会游手好闲关怀决心C.体验游手好闲关注决心D.体验怨天尤人关注信心9、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或词语。(1)选贤与能,讲信_________。(《大道之行》)(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无意苦争春,_________。(陆游《卜算子·泳梅》)(5)《北冥有鱼》一文中,引用《齐谐》使用了两个夸大的数字展现大鹏“徙于南冥”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6)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借鱼来烘托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枝叶黑绿,树体高大,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①______出来的。它qi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②______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③______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强悍()qiú()劲(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3)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吸取”“强化”“搏斗”分别填入①②③处的横线上。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纪念白求恩(节选)毛泽东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疔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选文第①②段是从哪两个方面纪念白求恩的?2.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两个“极端”有什么好处?3.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强调“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假如春天可以留住①当我要去美国留学时,母亲显得非常兴奋。我是村里第一个走出国门留学的人,她觉得脸上很有光彩。②离开的那天,一大早我们吃完早餐,围坐在一起,聊起一些家常,可是话刚起了个头,却又撂了下来。于是,一家人决定干坐着,等村里进城的汽车。母亲似乎有什么想和我说,但又欲言又止。她再次拉开我行箱的拉链,简单地查看了一下,又合上了,然后走进厨房,倒出一杯温水,递给了我。我摇了摇头,告诉她我已经喝饱了水。“你就不用瞎忙活了,干吗不坐着?”言语里,我其实在抱怨。村里的汽车站很简单,只是在路边上竖了一块牌子,牌子的旁边是条很深的水渠,初秋时候,由于上一季水田的泥巴渗入,现在已经灌满了泥土。菱角在这个季节恰好成熟,深绿的菱角叶上沾着早晨的露水,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看起来十分漂亮。一家人在家里等得不耐烦了,便提着行李到了汽车站旁。几个乡亲背着锄头在田埂上除草,看着我们一家人都提着行李,就顺便问问谁要远行。③“我的大儿子。”母亲口吻里充满了自豪。她告诉农夫,她的儿子要去美国,那个只在电视新闻里听说过的国家。④很快地,一辆汽车拖着扬起的灰尘,驶入村中的公路。我朝汽车看了看,而母亲在此刻却将视线移到了我的身上。她想笑,毕竟这次远行能够给我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作为母亲,她应该为儿子的未来祝福。可是,母亲又意识到这破来的汽车将把她儿子送到一个地不熟悉的地方,在未来你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见不到儿子,她又有点伤感。⑤母亲并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些动情的离别赠言,她只在电视剧里看过,在现实中,她什么也说不出来。她笨拙地握住我的手,尽管这个动作显得那么的不自然。我显然也感到了这份不自然,故意说要去提包,顺手甩开了她的手。母亲大概明白我的意思,于是,她也弯腰去帮我提包。⑥母亲和我就这样,相互提着本可以放在地上的包,静静地等着汽车到站。⑦“儿子,你还记得菱角是什么味道吗?现在正是采菱角的时候。”母亲指着水渠的菱角。⑧“当然记得呀。这是小时候我们经常吃的零食,怎会忘了呢?”我笑了笑,“我上次吃菱角的时候还是上大学之前,一转眼已经过去四年多了。”⑨“你想不想吃几个菱角?美国吃不到。”⑩我点了点头,但感觉来不及了。⑪“你等等我,我这就去弄几只来。”话音还没有落,母亲放下行李,朝附近的水渠边跑去。她趴到地上,想用手抓住靠近岸边的菱角叶,可她的手不够长,怎么也够不着。我看了便想阻止:“我下次回来再吃吧。”⑫母亲根本听不进我的话。⑬乘客已经陆续上了到站的汽车,我一个人站在车门边,看着母亲正努力拔菱角的背影,“妈,算了吧,我上车了。”⑭母亲急了,她站了起来,脱掉鞋子,抓住水渠旁边的草,一点点漫进了水渠。⑮“哗啦!”母亲踩进了水渠的深泥巴里。我听到响声,惊讶地回头,只见母亲在齐胸的泥巴水里走着,碰到水渠里长熟了的菱角便抓进手里,扯掉菱角叶,在水渠里洗了洗,便朝着岸上扔了过来。⑯“儿子,快捡几个大的赶紧上车去。这司机也真是性急,又在按喇叭了。别看我,朝我看干啥?我待会儿回家换身衣就好了,你快点捡几个菱角,上车去。”⑰我满眼泪水地站在车旁,看着还在水渠中笑着的母亲。⑱我想告诉母亲自己是多么爱她,可是,乡里孩子很少会用“爱”这个字,即便是母子之间。我不知该和母亲说些什么,我捡起菱角,在裤脚擦掉了沾在菱角上的泥巴,用牙齿咬掉了硬壳,把菱角掰成两半,立即跑到母亲身边,递了一半给地。母亲站在水里接过去咬了一口,我站在岸上咬着带汁的另一半。⑲……⑳如今,我已离开家很多年。可每到春天,我总会想起那条公路旁水渠里新鲜的菱角,和那个跳入水中为我摘菱角的母亲。(作者:何江。有删改)1.根据提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母亲和“我”之间的另外两件事。①在家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等车时,母亲拉住“我”的手。③车快来时,“我”不白然挣脱她的手时,她帮“我”提包。④车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菱角在这个季节恰好成熟,深绿的菱角叶上沾着早晨的露水,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看起来十分漂亮。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母亲急了,她站了起来,脱掉鞋子,抓住水渠旁边的草,一点点滑进了水渠。4.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5.本文以“假如春天可以留住”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字。(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译文:(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3.读本文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答:14、文言文阅读。(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东海有鳌①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于重泉。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月余日,鳌潜未出。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海水沸,地雷震。群蚁曰:此将鳌之作也。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概②天,或游而西,或游而东。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也。此乃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注释)①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②概:原指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义为平、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怒而飞(_____)(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____)(3)此将鳌之作也(_____)(4)群蚁将反(_____)2.下列每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B.鹏之徙于南冥也/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C.其真无马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游而西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5.两文除了写鲲鹏和大鳌外,(甲)文还写到野马、尘埃的运动,(乙)文还写到群蚁,其目的分别是什么?四、作文(40分)15、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1)材料: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2)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_____要求:①题目不完整的,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D【解析】
保尔的初恋对象是冬妮娅,故选D。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B项“万籁俱寂”意思是非常安静,一般形容大的环境,用法不正确;C项“饮泣吞声”形容悲哀到了极点,用法不恰当;D项“花天酒地”是贬义词,用法不正确。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A【解析】
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故选A。4、B【解析】
B.有错别字。“轻歌慢舞”改为:轻歌曼舞。5、D【解析】
A.搭配不当。将“增加了”改为“激发了”。B.句子不完整。在句末加“的需求”。C.用词重复。删去“的原因”或“造成的”。故选D。6、B【解析】
在横线前面的句子,介绍了内宅和外宅,也就是说,下面的几个句子,它们的顺序应该是先外宅再内宅,我们可以确定介绍外宅的“③”一句为第一句;而“①”一句介绍的是内外宅的联系,所以为第二句;“②”是对垂花门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同时引出“二门”的概念,所以排在第三句;而“⑤”中的“二门”,是联系我们的俗语,指出此处即为垂花门,和②是一个顺承关系,所以这一句应排在②之后.④句解释“垂花门”得名的原因。所以正确的语序应为:③①②⑤④。故选B。7、B【解析】
A.络绎不绝: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行人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使用语境明显错误。B.不修边幅: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C.泛指家庭的乐趣。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使用对象有误。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使用有误。故选B。【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8、D【解析】
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体验的意思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会的意思是指体验领会,也用于人对某种境界或事物的感受。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关怀表示“在意,操心”;关注表示“重视”。决心:坚定不移的意志,信心,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实现的心里。所以选D。9、修睦俱欢颜曲径通幽处一任群芳妒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解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睦”“颜”“幽”“妒”“抟扶摇”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10、(1)hàn虬(2)决不绝不(3)强化-搏斗-吸取【解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强悍”:强有力,勇猛。读“qiánghàn”,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虬劲”:盘曲而有力。注意据义定形。(2)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决不”表示一定不、决心不、坚决不(表示坚决否定的主观愿望)。“绝不”表示完全不(强调客观上的完全不可能)。当强调客观上否定的绝对性时,应该用“绝不”而不用“决不”。注意据义定形。(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如一空,陈述“这绝壁之松”是怎么来的,自然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而来,其它两个词语不符语境。二空,强调的是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怎么来的,自然是长期与风雨“搏斗”而来。由此答案已出。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1)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2.“极端”是达到顶点的意思,从程度上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3.对比论证;突出地论证了“白求恩对精益求精的精神”的观点,更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这种精神的必要性。4.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白求恩所有精神的核心,最适合作为学习白求恩的着眼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虽然第一段与第二段都提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但侧重点是不同的,第一段主要表现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二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极端: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在这里从程度上强调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通过比喻进行证明,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结合划线句分析,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作者将白求恩与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作对比,强调了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重要性。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上下文分析,“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所以,强调。12、1.①在家时,母亲帮“我”检查行李,给“我”倒水。④车来时,母亲下水为“我”摘菱角。(意对即可)2.用景物描写,交代“我”离乡的时间、季节;同时,用菱角的成熟,为下文母亲在分别前要给“我”摘菱角埋下了伏笔(或做铺垫)。3.用动作描写,“站”“脱”“抓”“滑”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母亲想让“我”临走前吃上家乡菱角的急切心理,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4.①不善言辞:从母亲想跟“我”说话,但又什么也说不出来可以看出。②疼爱孩子:从母亲下水去给儿子菱角可以看出。5.①点明母亲为“我”摘菱角发生的时间。②是对春天儿时美好事件的回忆。③写出了对家乡、对母亲深深的思念。④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能写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提示“在家时”,找到相关的句子“她再次拉开我行箱的拉链,简单地查看了一下,又合上了,然后走进厨房,倒出一杯温水,递给了我。我摇了摇头,告诉她我已经喝饱了水”概括得出:母亲帮“我”检查行李,给“我”倒水。根据“车来时”,找到相关的句子“母亲踩进了水渠的深泥巴里。我听到响声,惊讶地回头,只见母亲在齐胸的泥巴水里走着,碰到水渠里长熟了的菱角便抓进手里,扯掉菱角叶,在水渠里洗了洗,便朝着岸上扔了过来”概括得出:母亲下水为“我”摘菱角。2.要求学生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结合“菱角在这个季节恰好成熟,深绿的菱角叶上沾着早晨的露水,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看起来十分漂亮”分析,“早晨的露水,在清晨的微弱”交代“我”离乡的时间、季节;同时,用菱角的成熟,为下文车来时,母亲下水为“我”摘菱角做铺垫。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站、脱,抓住、滑”等一系列动词分析,采用了动作描写。然后结合动作描写的作用(形象、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如: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想让“我”临走前吃上家乡菱角的急切心理,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4.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结合“母亲并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些动情的离别赠言,她只在电视剧里看过,在现实中,她什么也说不出来。她笨拙地握住我的手,尽管这个动作显得那么的不自然”得出:不善言辞;结合“儿子,快捡几个大的赶紧上车去。这司机也真是性急,又在按喇叭了。别看我,朝我看干啥?我待会儿回家换身衣就好了,你快点捡几个菱角,上车去”得出:疼爱孩子。5.要求学生牢记题目的一般作用: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然后“假如春天可以留住”分析,“春天”点明母亲为“我”摘菱角发生的时间;“假如春天可以留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春天儿时美好事件的回忆;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写出了对家乡、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假如春天可以留住”,题目新颖,能够吸引读者兴趣。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2.(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2)《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3.(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要认真掌握。虽:一词多义,可以译为“即使”,也可以译为“虽然”。要根据语境加以区别。注意:学:一词多义,教。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困(困惑、不理解)”“强(勉励)”,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3.要学会抓关键句,“教学相长”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围绕此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或启发,语言通顺即可。参考译文: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14、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用兴起同“返”,返回2.D3.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4.(1)大鹏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2)他头顶(戴)着山,跟我们头顶(戴)着饭粒有什么不一样吗。5.【甲】文写野马、尘埃的运动,是为了说明万物皆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乙】文写群蚁,是为了告诉人们,做人需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要多一点不断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满自足的惰性。【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怒而飞”翻译为“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意思是“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翻译为“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以”意思是“用”。“此将鳌之作也”翻译为“这表示鳌马上要出来了”,“作”意思是“兴起”。“群蚁将反”翻译为“众蚂蚁准备返回”,“反”同“返”,意思是“返回”。2.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A:到/在。B:用在主谓之间/代词。C:加强反问语气/代词。D:都是“有时”的意思。故选D。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翻译为“有种红蚂蚁听说了很高兴,(便)和众多蚂蚁相邀来到海边,想观看鳌”。据此断句为: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水击三千里”正常的语序应为“击水三千里”,“抟”意思是“盘旋而上”。据此翻译。(2)“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句中“彼”意思思“他”,“冠”意思是“戴着”,“何异”意思是“有什么区别”。据此翻译。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提到“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乙文中蚂蚁们竟然把大鳌惊天动地的壮举和它们微不足道的行为相提并论,实在是有眼不识泰山。故事讽刺了自欺欺人、自高自大(导读上有)、自以为是、目空无人的人。我们做人,需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多一点不断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满自足的惰性。要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据此作答。译文:(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乙)东海有鳌,头戴着蓬莱在大海里遨游,腾跃起来就可以碰到云,淹没下潜就能到极深的水底。有种红蚂蚁听说了很高兴,(便)和众多蚂蚁相邀来到海边,想观看鳌。
一个多月过去了,鳌潜伏水底没有出来。众蚂蚁准备返回,却见狂风激浪,巨浪有万仞高,海水沸腾,地底雷声震动。众蚂蚁说:“这表示鳌马上要出来了。”
几天过后,风停了,雷声也寂静了,海里隐约像座山,它高和天齐了,有时候向东边飘移,有时候又向西边飘移。众蚂蚁说:“它头戴山,跟我们戴饭粒有什么不一样,逍遥自在地在小土包上,回家趴在蚁穴中。这就是万物在自然中自得其所,自然而然,我们何必跑几百里劳神来观看它呢?”四、作文(40分)15、那一股暖流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因为您的凝视,若一股暖流,永远流淌在我的心田,令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警告的眼神“嘻嘻……”我低着头看着书桌里的书,心里正得意老师没有发现我。忽而耳边传来阵阵笑声,咦,怎么会回事呢?我抬起头,看看看周围……有些纳闷,同学们为啥都在看着我笑呢?心底直敲小鼓,直觉是不好的兆头。果然,我看向您,您正在严肃地看着我,您的眼神好像对我说:“这是课上时间,怎么能看课外书呢?”我面红耳赤,尴尬地笑了笑,放下课外书,收回心思,立刻回到了课堂上。鼓励的眼神看着手中那满是红叉的试卷,我的心里难受极了,心想:我明明每天都认真听课,回家认真复习,付出了那么多,可成绩为什么总是上不去呢?我仔细看了看试卷,才发现:我做错了许多不该错的题,整张试卷几乎全是马虎错。这可怎么办呢?我正在苦恼时,您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望着您,您那明亮的眼睛好像在对我说:“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克服粗心的毛病,一定能战胜自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的!”我看着您,会心地笑了,身上仿佛注入了无穷的力量,激励我奋发向上。表扬的眼神试卷发下来了,激动都捧着手中那100分的试卷,心里乐开了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这时,您又来到我身边,您那美丽的眼睛好像对我说:“这次你真棒,不过不要骄傲呦!就像这样努力下去,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坚定地向您点了点头,心里默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