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_第1页
《守护生命》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_第2页
《守护生命》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_第3页
《守护生命》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_第4页
《守护生命》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爱护身体”。教材通过讨论、反思、探究、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进而懂得怎样爱护身体。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二,生命至上,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要更加关注自救的内在感受,不做出过激行为。其三,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第二目“养护精神”。教材通过两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进而懂得怎样养护精神。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养护精神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其二,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二、教学目标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3.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怎样爱护身体;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教学难点:怎样养护精神。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整体了解所学内容。。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环节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视频教师播放情境视频:《小伟摔倒了》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讨论视频中小伟为什么会摔倒以及对学生的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首先要爱护身体,为学习本课时知识作铺垫。2.合作探究教师提问:熬夜让小伟摔倒了对你有什么启示?(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具体问题指引)学生分组讨论:(方向)(1)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2)这种经历给自己造成过什么困扰?(3)这种经历你认为健康常态吗?概括明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会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环节三探究新知——爱护身体探究1:健康与长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展示:人的健康与长寿的影响因素占比图学生分析该图得出结论。分析点:(1)占比最大的是哪项?(2)占比图提醒自己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展示数据图、健康生活方式图,以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身体就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教师展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图示对比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感悟教师提问——讨论一同学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哪些健康生活方式呢?教师总结学生踊跃讨论或回答自己的生活规律。。概括明确: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做到规律作息和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卫生和用眼习惯、远离有害物质、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过渡:同时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探究2:生活实际——关注自己内在感受,经受挫折时,不做出过激行为教师展示:图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生了解该理论基本内容即可。通过展示图片以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身体还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做出过激行为。教师提问——讨论二当你的内心某些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你的反应是什么?会怎么做?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回答。概括明确:成长中的我们,爱护身体需要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不要做出过激行为,爱惜自己的身体。但是,我们遇到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探究3:遇到非人力可抗拒怎么办?——增强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教师展示: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的图片学生直观感受灾害。通过展示图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面对灾害时的自救自护方法。教师提问:遇到这些灾害时,同学们该怎么做?教师总结做法①火灾②地震③交通事故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交流。概括明确:爱护身体还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过渡:那我们仅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就可以了吗?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养护精神。环节四探究新知——养护精神探究1:特莱津纳粹集中营里的儿童画作——养护精神不完全受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教师展示:特莱津纳粹集中营里的四幅儿童画作。学生跟着老师欣赏画作。通过具体分析二战时期特莱津的儿童画作,引导学生养护精神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需要守住自己的心灵,不过度关注物质生活条件。教师提问:(1)在集中营里,费利德为什么要鼓励孩子们去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而不是集中营地狱般的生活?(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教师总结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概括明确: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过渡:除此之外,养护精神还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探究2探究生活活动——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教师展示:“诵读经典”“走进‘非遗’”“参观博物馆”“祭奠英烈”的相关图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精神的滋养。通过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图片的分类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里都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教师提问:你参加过这些或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概括明确: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有关,但不是全部,我们可以守住心灵。养护精神,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五、课堂练习1.生活中,学会紧急避险十分重要。发生下列险情时,避险正确的是(B)A.打雷时,站在大树下B.火灾时,及时拨打“ll9”C.地震时,乘电梯逃生D.水灾时,先救财物2.“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社会”这一温馨浪漫的词汇“亮相”政府工作报告,点亮了无数人的眼睛,目前全国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类活动的开展(A)①有助于养护精神,充盈个人的精神世界②有助于培养我们高雅的生活情趣③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④表明我国已成为文化强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关注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因此(B)①守护生命就是要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②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③守护生命要守护精神家园④守护生命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2018年我国报告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4.9万例,其中性传播比例超过90%。2011——2018年,报告青年学生感染者人数占全部青年人群(15-24岁)感染者人数的比例由10.4%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