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和政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临夏和政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临夏和政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临夏和政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临夏和政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怠慢(dài)糜子(méi)褶皱(zhé)挑拨离间(jiàn)B.垂髫(táo)翕忽(xī)缅怀(miǎn)安营扎寨(zài)C.堕落(duò)拙劣(zhuō)虔诚(qián)纷至沓来(tà)D.翌日(yì)北冥(míng)叱责(chì)教学相长(cháng)2.(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把4G比喻成一条普通的道路,5G就是立体的高速公路②5G在时延性和连接密度这两个关键指标上也都有“跨栏式”的突破③而其峰值速率可达20bps,是4G的20倍④5G,即5th-Generation,指的是第五代移动电话通讯标准,是现有4G通讯技术的延伸⑤5G的下载速率将达到10Gbps,相当于4G的10倍⑥相较于2G/3G/4G,5G的速度更快,信道带宽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A.④①⑥⑤③② B.④⑥⑤③①② C.①⑥⑤③②④ D.①④②③⑤⑥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官方测算,今年春节最少将有28亿人次以上奔波在城乡之间。B.今天的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一道数学题还没算出答案。C.记者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D.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现已进入蓄水阶段。4.(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看到手机经销店搞让利促销,我特意去垂询几款智能手机价格,发现并不便宜多少。B.校园羽毛球冠军争霸赛选手宋老师赛前表示,希望上届冠军孟老师在决赛中能够承让。C.老师和我们初一时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D.昨日,几位老艺术家下乡采风时,举行了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5.(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zhě)翌日(yù)龟裂(ɡuī)挑拨离间(jiān)B.归省(shěnɡ)锵然(qiānɡ)雾霭(ǎi)暴风骤雨(chòu)C.斡旋(wò)拾级(shí)蛮横(hénɡ)怒不可遏(è)D.羁绊(jī)巉峻(chán)撺掇(duo)霓裳羽衣(ní)6.(2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C.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D.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③代乎?正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其他的④正:只。1.解释加点的词。(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2)岂借才于异代乎(_______)(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4)安可诬一世之人(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3.翻译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4.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_______________。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5.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8、(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野老歌(唐)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倚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①。西江贾客②珠百斛③,船中养犬长食肉。(注释)①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②贾客:商人。③斛:hú,容量单位。这首诗刻画了老农怎样的形象?请结合画线句中的具体词语简要分析。9、(7分)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1)关关雎鸠,__________。(2)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3)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4)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5)__________,悠悠我心。(6)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8)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气象武器或将掀起“战场风暴”悠然①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从太平洋深处生成以来,短短几天就快速发展成为破坏力极强的超强台风,登陆广东沿海时中心风力高达14级。气象学家估计,一次中等强度的台风,在几小时内就可携带25亿吨水移动数千公里,它从海洋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10亿吨TNT当量,要是把台风做成“武器”,战场威力可想而知。随着气象控制技术的发展,如今气象武器已经具备升级为“末日武器”的潜力,或将带来一场不可小觑的“战场风暴”。②气象武器是利用气象控制技术,人为制造出各种特殊气象,用以干扰、破坏或直接摧毁敌人的一系列武器平台的总称。历史上,借助气象武器开展“气象战”早有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为掩护军队过河,曾在意大利的河边制造了一条浓雾带;德国为防止盟军轰炸,也曾喷洒过大量人工造雾剂来覆盖保护区。③相比于常规武器,气象武器确实有着“非比寻常”的“作战之道”。天气的任何变化,事实上都蕴含着巨大能量,即便是一次普通的强雷暴天气,其内部所包含的能量也相当于一枚250万吨TNT当量核弹的爆炸。同时,气象武器隐藏性强,使用起来往往出其不意。由于气象武器主要是施放某些化学战剂或特殊物质,不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和其他作战物资,因而日益得到各军事强国的青睐。④据美国《科学家》杂志报道,目前人们已拥有制造出台风、地震、海啸、火山等各种灾难的实力。气象武器虽然没有跻身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行列,但它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与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相比毫不逊色。同时,气象武器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使用失误极有可能对作战双方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影响。因此,已经有一些国际和平组织发出呼吁,希望气象武器更多地用于威慑而不是实战,更多地服务于防灾、抗灾、救灾等领域,以防止“世界末日”的到来。——选自《北京日报》1.简要说明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阅读第③④自然段,简要概括气象武器具有哪些特征?11、(15分)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材料一)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表演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其唱腔华丽婉转,其念白儒雅典致,其表演细腻、舞蹈飘逸,歌唱与身段的结合再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使昆曲在戏曲表演历史上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都受过昆曲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如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材料二)(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选自《牡丹亭》)一曲中的每一句,都是阴阳结合,暗含着中国古典的思维方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低沉缓慢地起头,直表这花园之美;而“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唱时在“断”字、“颓”字上吐字行腔,“断”井,“颓”垣,井栏都断了,墙都倒了,不美了。下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良辰美景”,“奈何天”——时间多么令人无可奈何,如宋词“无何奈何花落去”的意境。这里在“何”字上行腔,天指时间。上半句是好事,下半句立刻又转折了。同样“赏心乐事谁家院”,“赏心乐事”,“谁家院”——在谁家的院子里发生呢?这两句话化自谢灵运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如此鲜明的转折和A(填修辞手法),表达了杜丽娘面对春色美景时内心的B(四个字)。(材料三)某中学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有关“昆曲”的调查,有如下调查发现:对昆曲兴趣及占比例无兴趣的原因及占比例了解渠道及占比例关注点及占比例深厚1%娱乐综艺节目更有意思78%学校课堂56%服饰唱腔6%一般10%缺少相关的专业性知识85%剧院演出5%名角表演3%无兴趣89%缺少时间56%其他39%剧本内容15%(材料四)“对我来说,《牡丹亭》跟我不只是半生缘,而是一生缘份。”从少年时在民国余晖的上海第一次听到梅兰芳的杜丽娘,到青年时遥望故土写下小说《游园惊梦》,再到年近古稀殚精竭虑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流传300年的梨园雅部已化为白先勇的血脉,斩割不断。四季轮回,又是一年春来到,5月6日,白先勇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将在重庆市南岸区烟雨路施光南大剧院上演。春色令人如此沉醉,它是否能唤醒国民对昆曲的迷醉?1.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昆曲表演抒情性强的原因。2.结合前后语境,在材料二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A.B.3.研读材料三,探究学生在昆曲的传承上存在怎样的问题?4.主办方将为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设计宣传文案——《烟雨牡丹,非看不可》,请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内容,为主办方提供几条“非看不可”的理由。5.下列说法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清曲”、“昆腔”、“昆剧”同指昆曲。B.“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中“这”指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都是美好景物的描绘,十六个字,一个字一首歌,一个字一幅画。D.学校教学对昆曲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读下面这个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推开房门,看到阿尔焦姆的同事罗曼坐在桌子旁边,另外还有一个陌生人。“你叫我吗?”保尔问。阿尔焦姆向保尔点了点头,然后对那个陌生人说:“他就是我的弟弟。”陌生人向保尔伸出了一只粗大的手。“是这么回事,保尔。”阿尔焦姆对弟弟说,“你不是说你们发电厂的电工病了吗?明天你打听一下,他们要不要雇一个内行人替他。要的话,你回来告诉一声。”.那个人插嘴说:“不用了,我跟他一块儿去。我自己跟老板谈吧。”“当然要雇人啦。”保尔说,“因为电工斯坦科维奇生病,今天机器都停了。老板跑来两趟,要找个替工,就是没找到。单靠一个锅炉工就发电,他又不敢。我们的电工得的是伤寒病。”“这么说,事情就算妥了。”陌生人说。“明天我来找你,咱俩一块儿去。”他对保尔说。“好吧。”保尔看到他那双安详的灰眼睛正在仔细观察他。那坚定的凝视的目光使保尔有点不好意思。灰色的短上衣从上到下都扣着纽扣,紧紧箍在结实的宽肩膀上,显得太瘦了。他的脖子跟牛脖子一样粗,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壮的老柞树,浑身充满力量。(1)片段中“那个陌生人”是谁?请选择正确的一项()A.维克托B.朱赫来C.帕托什金D.阿基姆(2)“那个陌生人”的出现,对保尔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和保尔之间又发生怎样的事情?请概括其中一事。13、(5分)实验中学八(2)班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为了烘托气氛,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某班同学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和他们一起解读。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材料二“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①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②请写出两句“以和为贵”的名言。(3)6月20日上午,学生会主席来邀请你们班的陈老师第二天下午两点到学校第二会议室参加“以和为贵”的座谈会,但是陈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是怎样对陈老师说的?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析】

A.褶皱(zhé)—(zhě)B.髫(táo)—(tiáo),寨(zài)—(zhài)D.长(cháng)—(zhǎnɡ)故选C。2、A【解析】

阅读文本,这是一段介绍5G的说明性文字。④句介绍了什么是5G,开启话题,放在首句;①句紧承④形象化介绍5G快速的特点;⑥⑤③句用具体的数据来介绍5G快速的特点;最后②句时延性和连接密度的特点。据此,正确的排序为:④①⑥⑤③②。故答案为A。3、D【解析】

A.语意矛盾。去掉“最少”或“以上”。B.不合逻辑。“全做完了”与“只剩下一道数学题还没算出答案”冲突。C.语序不当。改为“记者到学校采访了张老师的许多事迹”。故选D。【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4、D【解析】

A.“垂询”为敬辞,多用于他人,用于自己不当。B.“承让”是谦辞,承蒙谦让的意思,多为赛后优胜者谦虚客气话语。C.“惠存”为敬辞,指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故选D。5、D【解析】

A.翌(yù)-(yì)、龟(ɡuī)-(jūn)、间(jiān)-(jiàn)。B.省(shěnɡ)-(xǐng)、骤(chòu)-(zhòu)。C.拾(shí)-(shè)、横(hénɡ)-(hèng)。故选D。6、C【解析】试题分析:C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贬义词。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通“饲”,喂(2)难道(3)用鞭子打,驱赶(4)怎么2.B3.(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4.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5.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解析】甲:选自《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年代:唐乙:选自《典故纪闻》作者:余继登年代:明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惭愧地退下了。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策”在这里是一个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安”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怎么”的意思。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吃/喂养;B: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C:在/向;D:它的/表示反问语气。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且”“等”“安”“但”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辨析以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马说》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意思是: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这句话表明了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此题应该围绕“知人善用”“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来回答。8、劳苦,“岁暮”是冬天,本该休息还要劳作;贫困,辛苦一年,赢得的却是“空室”,没有粮食,只能以“橡实”充饥;老迈,“呼儿”体现出老农身体衰老,只能让儿子帮忙。【解析】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诗文看,诗句“岁暮锄犁倚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的意思是辛苦一年的农具可以傍墙休息,可辛苦一年的人却不得休息。粮食难收,只能登山“收橡实”。从“岁暮”“空室”“呼儿”“收橡实”等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年老体弱、生活穷困、凉鞋劳作的农民。据此理解概括作答。9、(1)在河之洲(2)气蒸云梦泽(3)拣尽寒枝不肯栖(4)孤蓬万里征(5)青青子衿(6)零落成泥碾作尘(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词的能力。复习古诗词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词名篇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默写时,要注意洲、拣、衿、蓬、栖、碾、庇、抟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介绍台风“山竹”破坏力极强的特点;引出说明对象:气象武器或将掀起“战场风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举例子,列举了二战期间,美军、德军使用“气象战”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历史上借助气象武器开展“气象战”早有先例。3.作战能量巨大;隐蔽性强;物资消耗比较少;杀伤力和破坏力巨大;具有“双刃”性的特点。【解析】1.本题考查语段作用的赏析。本段位于文章开头,结构上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本段引出了“气象武器或将掀起‘战场风暴’”这一说明对象,介绍台风“山竹”开头,富有趣味性,便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本段主要绍台风“山竹”破坏力极强的特点。据此作答。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划线句列举了二战期间,美军利用浓雾,德军则人工造雾,打起“气象战”的事例,这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该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具体准确,本句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历史上借助气象武器开展“气象战”早有先例。3.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答此题,要通读文章,逐段概括每段段意,注意把意思相同的段落合并到一起,从而概括出文章内容,概括是要注意完整性,不能有遗漏。依据第③自然段“其内部所包含的能量也相当于一枚250万吨TNT当量核弹的爆炸。同时,气象武器隐藏性强,使用起来往往出其不意。由于气象武器主要是施放某些化学战剂或特殊物质,不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和其他作战物资”可知,气象武器具有作战能量巨大,隐蔽性强,物资消耗比较少等特点;据第④段“但它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与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相比毫不逊色气象武器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可知,气象武器具有杀伤力和破坏力巨大,具有“双刃”性的特点。11、1.其唱腔华丽婉转,其念白儒雅典致,其表演细腻、舞蹈飘逸,歌唱与身段的结合再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使昆曲表演抒情性强。2.对比哀怨悲愁(只要写的是哀怨的情感即可,但不能出现“乐”“喜”之类的字眼)3.绝大多数学生对昆曲无兴趣;相比而言,大部分学生更喜欢娱乐类综艺节目;学生大部分学生缺乏欣赏昆曲的专业知识;只有极少数学生愿意零距离地去剧院观看昆曲表演;只有少数学生对昆曲的服饰唱腔、名角表演和剧本内容感兴趣。4.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昆曲表演的抒情性强,其唱腔华丽婉转,其念白儒雅典致,其表演细腻、舞蹈飘逸;《牡丹亭》剧本经典,杜丽娘情感细腻;学生甚至广大群众传承经典文化的需要;青春版《牡丹亭》是白先勇先生的殚精竭虑之作。5.A【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材料一第2段的“昆曲表演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其唱腔华丽婉转,其念白儒雅典致,其表演细腻、舞蹈飘逸,歌唱与身段的结合再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使昆曲在戏曲表演历史上达到了最高境界”作为答案。2.试题分析:一空,填修辞手法。上文是“上半句是好事,下半句立刻又转折了”,所以要填“对比”。二空,填四个字。从上文的分析看,杜丽娘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对古板的教书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此时是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表达了杜丽娘的无奈,所以应选带有哀怨的四字词语即可。3.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某中学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有关昆曲的调查”为陈述对象。找到“兴趣”“无兴趣”“了解渠道”等项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出绝大多数学生对昆曲无兴趣,大部分学生更喜欢娱乐类综艺节目,学生大部分学生缺乏欣赏昆曲的专业知识等结论。4.试题分析:提取关键信息。首先要通读材料,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关键句。如可提取材料一的“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昆曲表演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其唱腔华丽婉转,其念白儒雅典致,其表演细腻、舞蹈飘逸,歌唱与身段的结合再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使昆曲在戏曲表演历史上达到了最高境界”,材料四的“殚精竭虑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流传300年的梨园雅部已化为白先勇的血脉,斩割不断”等。5.试题分析:A项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A项讲的是昆曲的别称,这与昆曲的传承和传播没有关系。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B(2)朱赫来让保尔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他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从“那双安详的灰眼睛”“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壮的老柞树,浑身充满力量”可知,“陌生人”指的是朱赫来。故选B。(2)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任选一件朱赫来和保尔交往的事情即可,如: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著名的布琼尼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十七次冲锋。点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3、(1)示例一:亲仁善邻,社会和谐。示例二:建设和谐社会,共享幸福人生。(2)示例:礼之用,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3)陈老师,上午学生会主席来找您,刚好您不在,他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二会议室参加“以和为贵的座谈会。【解析】

(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以和为贵”的主题。如“和为贵,诚为本,善为先”等。(2)①根据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可提取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如可分析材料二“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一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②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名人文化,多积累名言警句,多记忆箴言俗语,特别是多背诵有关“以和为贵”的名言,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