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教学反思_第1页
《报任安书》教学反思_第2页
《报任安书》教学反思_第3页
《报任安书》教学反思_第4页
《报任安书》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任安书》教学反思精编

我是这样教的:

课时:3节

第一课时

1.介绍相关背景(李陵之祸)

2.小声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3.讲解一、二段

(1)自由诵读,结合解释理解

(2)小组争论,明确段落大意

(3)请学生讲自己对各段的理解,教师明确。

其次课时

1.回忆上节课内容,解决文言字词

2.讲解三、四、五段

第三课时

1.自由诵读全文

2.争论:

(1)司马迁在患病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2)司马迁忍辱苟活写《史记》是为了什么?

(3)《报任安书》和《陈情表》在“陈情”上有什么不同?

(4)说说你读完这篇文章的感想。

3.给学生拓展阅读,提示学生查找原文阅读。

从学生的反响来看,由于文字造成的理解上的难度,使比拟多的学生仍旧不能很好的进入状态。学生在答复1、2、3题时耗时较多,使得第4题的争论无法进展。从学生的答复来看,学生对文章中司马迁的遭受反响比拟安静,甚至冷淡。这可能跟学生现在生活的时代有关,距离司马迁的`时代太遥远了。但是,我又觉得,即使这样,人类的感情应当是相通的,学生应当会有所感悟才对。是不是我没有给时机给他们表达呢?假如让他们完成第4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发觉。究竟,光从表情来推断,可能会失之谬误。我还是应当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比方,是不是可以把1、2个问题在课文讲解中解决呢?

《报任安书》教学反思其次篇

目标:(一)学问与力量:

1积存文言根底学问,重点把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2培育学生借助工具书与课文解释独立翻译文言文的力量。

3理解司马迁的主要人生经受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比拟精确地理解在文中表达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习本文叙事、谈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司马迁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在文中表达出来的曲折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他忍辱负重并发愤著书的巨大动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熟悉不幸的遭受对人生的意义。

2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高尚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教学重点:

1把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及其重要句式。

2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揣摩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苦痛和发愤著书的坚韧意志。

2本文行文特点:借答复友人书信,排解胸中郁结,情感迂回曲折,但行文脉络清楚。

教学设想: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罕有的书信。此书信正是他高洁人格、宏大精神的表于后世的力作。通过读本文,我们要对司马迁忍辱负重、择生践志的选择深深的思索。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步骤:

早自习预习一课时,了解相关背景,朗读全文。

第一课时朗读整体把握

教学要点:了解相关背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研习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生存还是消灭,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表达出人生有时必需苦痛地面对生死的选择,而早在两千多前司马迁就对生死的选择作出了洪亮的答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来朗读《报任安书》,走近司马迁的精神世界。

二学生回忆司马迁的相关背景资料

三解题:报......书是答复友人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书信一般都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有报|答|与|上|寄......书。

四回忆写作背景:

1李陵兵败投降,司马迁替其辩护,触怒武帝,受到“腐刑”的惩处。

2任安殷切期望,司马迁无法答复;任安重罪入狱,将不久于人世,司马迁一抒心中积愤,写就《报任安书》。

五整体把握(朗读并把握大意)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准时回信的缘由。

其次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缘由。

第三段:表达由于李陵大事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六详细研习局部:学生对比解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查指导,帮忙扫除字词障碍。

理解:牛马走,辱赐书,义气勤勤恳恳,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思索:1司马迁复信的缘由是什么?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

其次节课:研习二至五自然段:

主要方式:每段先朗读,再自行疏通文字,最终探究问题。

其次自然段:直接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缘由是什么?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

第三自然段:列举的这些先贤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要列举这些事例?

点拨:受辱后心中有所郁结,发愤著书。说明自己以先贤为楷模,自己崇高信念的来源,说明写作《史记》的思想动力,进一步说明隐忍苟活的缘由。

第四段:三四段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第三段写古代先贤受辱处困,退而著书。第四段写自己著《史记》以偿前辱之债。第三自然段中的人物是自己的典范,两者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缘由。向好友诉述个人情怀很合情合理。

第五段:此段在构造上有什么作用?

这段在内容上又回到自己的现实境况上来了,描写自己精神上的无限苦痛,与第一段相照顾。

本文借答复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受和苦痛的精神。表达自己发愤著书坚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