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黛玉葬花”说起_第1页
从“黛玉葬花”说起_第2页
从“黛玉葬花”说起_第3页
从“黛玉葬花”说起_第4页
从“黛玉葬花”说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从“黛玉葬花”说起黛玉说起

“黛玉葬花”人人皆知,大量绘画作品,往往表现《红楼梦》里的这样两个场景,一个是黛玉拿着花锄葬花,一个是宝钗拿着扇子扑蝶。这都是分外好的作品,我绝无品论上下之意。我只是觉得这两个主题很少变换,有点太俗、太落套了,完全可以画点新的主题。但我们也可以反问,为什么画家一提笔会先想起“黛玉葬花”?这里面还是有理由的,你不能怪人家就是落套,一个新主题也想不起来――我给他们想过好多新主题,但他们从来也不画。

第一次葬花不是黛玉,而是宝玉,事在全书其次十三回。入了大观园之后,某日“正值三月中浣”,宝玉坐在桃花底下一块石头上,开展《西厢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一阵风吹过来,桃花落了满身满书满地都是。那个小小少年不忍心踩踏花瓣,他觉得花瓣太怅然、心爱、可怜了,那个花瓣是什么?代表少女啊。他把花瓣兜了放到水里,花瓣顺水融融扬扬、飘飘荡荡流出闸去。――担着花锄的黛玉是后来才来的,看了《西厢记》,然后两人一起拾掇落花,合理掩埋。假设你真是想看小说,而又挑上了《红楼梦》,那么我们要想一想,大观园真是为了元春省亲而建立的吗?非也。大观园是为了表现“葬花”,这个葬花是象征性的――这里第一次就点出来,这就是《西厢记》里面说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第一次葬花,不是埋在土里,而是“花落水流红”,让它随水漂去,主角是贾宝玉。整个《红楼梦》真正葬花的不是林黛玉,而是贾宝玉,明白这一点特别重要。

到了二十七回,是饯花会。“饯”是什么?饯别。两个人非分别不成了,设一点酒席,作为临别纪念,那是吃不下去的,含着眼泪,那叫饯别。这一回真正的主题是饯花,整个大观园里全体的少女集中在一起举行饯花会,跟春天的百花道别,然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这个饯花会更加点出来是四月二十六,连时辰都很切当:未时。“未”是下午一点到三点,是午后正热的时候,太阳过了未时才一步一步地往西坠落了。

饯花会是一隆重、深刻的大象征,象征着整部《红楼梦》的大主题、大意志。跟花道别了,跟花道别就是跟这些女儿的命运做一次……古今没有先例,所以我这里没有适当的名词。但是我又要指点诸位,曹雪芹的艺术是孤立的吗?不。前有首,后有尾,这是中间片面。曹雪芹最大的才干、最高明的艺术是“伏脉千里”,一笔伏在千里之前,精神贯注到千里之后。这一笔法在我们中华文学艺术上至关重要。

更加点出饯花会是四月二十六未时这个时辰,在哪里有伏笔?请听我说来。

此书怎么开头的?甄士隐闲坐看书,看着看着,午倦了,把书搁在一边,朦胧睡去。一闭上眼就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什么故事呢?怪啊,古今从没有这么一桩奇事,有两个情鬼,就是大家知道的神瑛、绛珠,要下世去,一个是“凡心偶炽”,一个是要用眼泪来报恩。这个时候又听到要紧的话,他们这两个主角下世,还有个“蠢物”夹在里面,一块儿到警幻仙子案前挂个号,也下世去享受享受。甄士隐问,方才所云“蠢物”不知是什么,或可一见否?两位大仙说,这倒与你有一面之缘,便将此物递给他。接到手里,原来是块晶莹鲜洁的美玉――正是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所变,上面镌刻着“通灵宝玉”四字,还有几行小字。刚要细看,天崩地裂,一声巨响,醒了。醒了之后,大家留神,有八个大字:“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未时,一点到三点;四月二十六,正是热时候。这八个大字说的正是石头下世投胎的时间。

到了二十七回的饯花会,以暗笔点明,这就是宝玉的生日,以探春与宝玉说做鞋的事为明证。古代人生日送礼是要送一双新鞋,连张道士给贾宝玉送生日礼也是一双新鞋。这个饯花会是宝玉的生日,宝玉生来所为何故?就是为了饯花,他是饯花的主角,我们要抓住这一点。还有佐证吗?有。到了隔了好久的六十三回,这回明点给宝玉做生日了。怡红院大开夜宴,把大观园里众女子,包括主子和丫鬟都集中在一起。众人饮酒行令,行的是什么酒令?掣花名签。黛玉掣的是芙蓉,宝钗掣的是牡丹,探春掣的是红杏,湘云掣的是海棠,袭人掣的是桃花,麝月掣的是荼。所掣花名签上的诗文,各含深意,都是预言人物后来的命运,又用的是古人诗词,高明极了。麝月问宝玉,她签上的“开到荼花事了”是怎么回事。宝玉忙用话岔开,不给她解释。为什么?原来这句话就是说,花开到荼,百花俱谢。所以这场生日夜宴又是一场饯花会,形式不同,本质没有两样。饯花的仆人是谁?贾宝玉。

整个一部《红楼梦》,我周汝昌心目中的《红楼梦》,假设用几句话简要归结,我会说,贾宝玉是全书主角,是全部书的中心;一百零八个女儿,他心心念念,死了的悼念,活着的憧憬――不知她现在落入了什么境界。贾宝玉是大主角,一百零八个女儿围着他而产生,而进展,而感慨,而流泪。

我们看《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姑报告宝玉,那个茶是“千红一窟(哭)”,那个酒是“万艳同杯(悲)”:和一千个女儿一同哭,和一万个女儿一同悲。这种宏大的心胸,古今中外找不到其次例。假设这么说稍嫌浮夸,那么我们可以依旧回到咱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