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职业防护_第1页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_第2页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_第3页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_第4页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感控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46

医护人员因为职业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被其服务对象感染性体液、血液、排泄物和飞沫等感染机率很大,其职业风险与职业防护问题必须加以充分重视。

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培训,普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办法,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降低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感染无须要操作,是防止医院感染,躲避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有效路径。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46主要学习内容1.医护人员面临职业风险2.职业防护办法3.职业暴露后处理4.职业防护体会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46一、医护人员职业风险1职业危害原因2职业暴露原因医护人员职业防护4/461、医务人员面临职业危害原因感性认识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数字显示:截至9月30日,全国共汇报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3.4万例。中国全人群感染率大致为0.058%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人口10%梅毒在中国感染率比艾滋病高得多,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医院就诊患者总体丙肝病毒阳性率为3.15%至10.5%医护人员职业防护5/46医务人员面临职业危害原因我国医院现实状况医院医务人员接诊这类患者逐步增多。医院内医务工作者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尤其是职业暴露预防相关知识掌握度不够。医院中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高危人群。医护人员职业防护6/46医务人员面临职业危害原因你们世界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收静脉输液治疗和各种侵入性手术治疗。可能你就是这项技术执行者。伴随各项技术执行,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源暴露引发血源性疾病感染机会。每年你所接触大量病人,以及你以数百次可能被血液感染潜在危险,其严重后果是什么?你想过没有?医护人员职业防护7/46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1、针刺因为操作不妥造成污染针头或锐器伤害。2、切割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缝合中。医护人员职业防护8/46职业暴露原因3、抽血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拔出针头时或患者躁动造成针头弹出。4、直接接触收拾手术污物;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它人员突然移动时;分离输液器时。医护人员职业防护9/46二、职业防护办法遵照标准预防标准洗手或手消毒手套面罩、护目镜和口罩隔离衣、防护鞋消毒与灭菌正确处置利器环境卫生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0/46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全部病人使用一个预防,将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含汗液)均视为含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对应隔离办法。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1/46标准预防三个基本特点手卫生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安全注射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2/46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必须戴上手套若有可能会溅出血液、体液必须戴上口罩、眼罩及穿上防护衣切勿套回已使用针头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或取下手套后应马上洗手正确穿脱隔离衣标准预防主要办法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3/46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办法是:认真、规范、适时洗手!严格实施正确洗手可降低医院感染20~30%!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4/46速干手消毒剂使用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5/46口罩帽子面罩手套鞋套靴子护目镜N95口罩隔离衣防护面罩防护服惯用防护用具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6/46口罩正确戴法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2、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及颈后;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分压成鼻梁形状;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7/461、按面型选择普通/细码型号,拉松头带。金属软条向上,将手穿过头带。2、戴上口罩,头带分别置于头顶后及颈后。3、将双手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压金属软条。4、检验妥当。正确检验:以双手轻按口罩,然后刻意呼吸,空气应该不会从口罩边缘泄漏。负压检验:以双手轻按口罩,然后刻意呼吸,口罩中央会稍凹陷。N95口罩正确佩戴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8/46医护人员在检验治疗中必须保持配戴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污染,应马上更换新口罩治疗过程中不能够用手套触摸口罩;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能够悬挂于颈脖上;先洗手戴口罩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再摘口罩;戴口罩注意事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19/46

有研究表明假如一个被血液污染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血量少50%以上。一副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一副手套也不能用于不一样患者,操作中如手套破损要马上更换,脱手套后仍需马上彻底洗手。手套作用:屏障,预防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病人、其它人进行以下操作时应戴手套:接触病人体液、污物、处理污物。戴手套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0/46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评定被体液污染危险程度,根据情况选择适当防护用具。如传染科等应穿隔离衣;急诊科、外科等处理大出血患者时要考虑戴防水围裙,气管插管和吸痰时则应戴护目镜和面罩;妇产科护理人员辅助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以及防护面罩,防止羊水喷溅造成污染等。正确评定防护工具使用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1/46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安全注射及处置锐利器具要求:

1、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器具传递给他人。

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确保足够光线,尽可能降低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尤其注意降低意外刺伤。

5、把用过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桶(盒)中、统一处理。

6、如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能够接触到地方。

安全注射以及处置锐利器具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2/46

尤其提醒护士在清洗消毒器械工作中,针刺损伤是最常见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但限于针刺本身,还能够传输感染性疾病,所以护士除了在消毒过程中戴手套外,还养成用钳子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习惯,降低刺伤皮肤机会。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3/46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注意预防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禁止用手回套使用后针头、刀片等锐器特别警示处置输液、注射用物禁止用手分离针头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4/46工作中增加感染危险性原因受损伤口较深接触污染血液量多空心针头刺伤比实心针头危险性大造成伤口器械上有能够见到血液器械曾置于患者动、静脉血管内体液离开身体时间越短,危险性越大无保护接触患者血液时间较长晚期患者或患者病毒载量较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5/46

1、对病区空气污染本身防护:戴好口罩,须注意是正确使用和保留口罩。

2、对接触性细菌传染防护: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规范方法。

3、对血液、体液传染防护:切记,只需少许带各项乙肝、丙肝等病毒血液就足以致感染。所以在操作中应牢靠树主自我保护意识。4、注意饮食结构,保持乐观情绪,加强锻炼,增强本身抵抗力,并按要求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高危环境下自我防护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6/46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7/46四、职业暴露后处理汇报登记2评定3预防性治疗41追踪随访5局部处理11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8/46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及时汇报相关部门

,必要时需预防性用药。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9/46一、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置锐器伤抢救(现场处理)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防止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皮肤5-10分钟,(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粘膜)。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该用消毒液,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粘膜,应该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洁净。因为短时间内采取适当补救办法能够降低职业感染几率。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0/46眼睛溅入液体:

眼睛溅人液体,马上用大量水冲洗,必须快速。防止磨擦眼睛。冲洗最少10分钟。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1/46其它处置程序1、汇报带教老师或科室责任人,网上填写登记表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必要时报人事科公伤)2、进行暴露评定:患者、自己3、第一时间血清学检测:HBV、HCV、HIV4、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和医生进行诊疗:必要时采取阻断感染办法:注射疫苗、药品治疗、追踪随访等5、追踪观察、及时检测、上交复检单(记住自己复检时间)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2/4612345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记录表上报用肥皂在流动水下冲洗5-10分钟碘酒、酒精消毒伤口马上挤出伤口部位血现场评定患者、自己(血清学监测)处理流程6请相关教授评定并指导处理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3/46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4/46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5/46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6/46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7/46乙肝暴露后预防和随访7.5.1

乙型肝炎病毒

接触后预防办法与接种疫苗状态紧密相关:

7.5.1.1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肝疫苗办法;

7.5.1.2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反应者,无需处理;

7.5.1.3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反应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办法;

7.5.1.4

抗体反应未知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如检测结果不充分,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办法。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8/46乙肝暴露后预防和随访注意: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应以二十四小时内(最好不超出7天)接收注射。提议:暴露后HBV感染监测:1,3,6个月内查肝功能、乙肝三对,必要时9个月或者1年医护人员职业防护39/46丙肝暴露后预防和随访

7.5.2

丙型肝炎病毒

没有推荐采取接触后预防办法。提议:暴露后HCV感染监测:1,3,6个月内查肝功能、丙肝抗体,必要时9个月或者1年医护人员职业防护40/46艾滋病暴露后预防和随访

7.5.3

艾滋病病毒

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办法,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出24小时。但即使超出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对全部不知是否怀孕育龄妇女应防止或终止妊娠。

7.5.3.3

在接触者可耐受前提下,给予4周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41/46艾滋病暴露后预防和随访7.6.4.1

接触后应于六个月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包含在接触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品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统计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症状等。医护人员职业防护42/46梅毒暴露后预防和随访可预防性注射长期有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暴露后三个月追踪医护人员职业防护43/46

总而言之,为了维护医务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