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七年级第6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_第1页
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七年级第6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_第2页
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七年级第6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_第3页
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七年级第6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_第4页
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七年级第6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重难点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2.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像修改神话。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1.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要点填空知识要点1.袁珂,四川新都人。学家。著述颇丰。1950年,他的第一部神话专著《》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2.文体知识神话是。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的想像和对的幻想。它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不仅如此,神话还具有丰富的价值与价值,与远古的和有密切关系。(答案详见“知识要点”)1.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述颇丰。1950年,他的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2.文体知识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想象进行解释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传说的故事是由人们幻想中的古今生物如:神、鬼、人、仙、佛、妖、精、魔鬼、上帝、天使、龙、凤动植物等从而编造出来的故事。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幻想。它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不仅如此,神话还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本文是一篇神话,根据古代神话的记载,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进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扩充而成。女娲造人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候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解释。而人类又想掌握自身的起源,就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开天辟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单寂寞,她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喜欢,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叫做人。接着又造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开辟()女娲()揉()崛起()澄澈()掺和()莽莽榛榛()2.形似字区别①蓬勃()乌篷船()②枯藤()腾空()③延伸()朝廷()3.解释词语。澄澈:灵敏:绵延:神通:莽莽榛榛:生气蓬勃:兴高采烈:疲倦不堪: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5.给课文分段,并概况段意eq\a\vs4\al\co1(女娲造人)eq\b\lc\{\rc\}(\a\vs4\al\co1(造人的原因:寂寞荒凉,添点生气,造人的过程、方法\b\lc\{(\a\vs4\al\co1(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繁衍生存:男女配合))勤劳智慧伟大女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造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大功。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3.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4.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5.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6.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7.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8.作者为什么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9.跳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10.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大家比较一下,两则神话故事有哪些相同之处?11.你还知道哪些神话版的“人类的起源”呢?(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知识(15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女娲(wō)寂寞(mò)蓬勃(péng)莽莽(máng)B.澄澈(dèng)崛起(jué)掺和(cān)揉团(róu)C.气概(kài)幽光(yōu)藤条(téng)不堪(kān)D.溅落(jiàn)挥洒(sǎ)泥潭(tán)省事(shěng)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B.接着一阵兴高彩烈地跳跃和欢呼.C.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慨.D.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湛了.3.下列神话人物都源于中国的是()A.伏羲女娲嫦娥B.宙斯赫拉雅典娜C.潘多拉普罗米修斯丘比特D.夸父阿波罗亚当4.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1分)A.捏了一些同自己相仿的“泥娃娃”。相仿:大致相同,相差不多B.盘古开辟了天地。开辟:建立,创立C.捏累了,就索性用树枝蘸满泥巴在地上甩来甩去。索性:干脆。D.女娲又把男人和女人相配,让他们繁衍子孙。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5.选词填空。(1分)①人的身体虽然小,但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据说听说传说)②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了。(苦不堪言疲倦不堪心生厌倦)③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留传连绵绵延)6.文中方框处依次应填的标点符号是()(1分)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A.,。,。——B.,;,。——C.,。,。:D.,;,。: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3分)(1)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__________)(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____________)(3)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___________)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B.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C.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于人类由来的原始想象。D.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10.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追寻人类起源”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3分)(1)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策划两项活动项目。(1分)项目一:搜索神话资料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欣赏下面两幅神话故事图,请你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名。(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人类进化论,人类将越来越神奇,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描述一下未来地球人的形象。(1分)二、课内精读(15分)①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②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A下一条枯藤,B入一个泥潭里,C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D,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E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④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11.解释文中加点字。(2分)略睡一睡(________)疲倦不堪(________)绝妙(________)幽光(________)12.选词填入文中的空白处。(填序号即可)(2分)①捏②搅③伸④挥洒⑤拉13.第①段画线句属于______描写,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3分)14.选段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4分)15.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你能否从选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4分)三、课外精练(15分)女娲补天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是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擎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擎天的柱子被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撞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只脚,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堵住了洪水。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16.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3分)17.天是被谁弄破的?他为什么要撞天?(4分)18.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用文中的语句回答。(4分)19.选文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4分)【参考答案】第一阶段1.开辟(pì)女娲(wā)揉(róu)崛起(jué)澄澈(chéngChè)掺和(chān)莽莽榛榛(zhēn)2.①蓬勃(péng)乌篷船(péng)②枯藤(téng)腾空(téng)③延伸(yán)朝廷(tíng)3.澄澈:清澈透明。灵敏:反应快。绵延:延续不断。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蓬勃,旺盛的样子。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采,神采,神色。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堪,忍受。4.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开天辟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单寂寞,她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喜欢,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叫做人。接着又造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5.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起因。开天辟地后,万物具备,世界上没有人类。第二部分(2——12):写女娲造人的过程。第二部分(13——15):写人类广泛出现在世界上。第二部分(16——17):写女娲把人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创造后代,使人类代代延续。第二阶段1.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2.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b.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3.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掺和水揉团成人。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4.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5.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6.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7.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还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8.作者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广阔的天地,莽莽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象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9.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课文中有关语句,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对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10.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无论东方西方,古人早都思考过人类起源问题。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有创造人的神,不过一则设想为女娲,一则设想为上帝罢了。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的差别。11.生甲: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中描述阿热和阿味两位大神造人时说:“称八钱白泥,称九钱黄泥,白泥做女人,黄泥做男人……”然后向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就活了。生乙:罗马神话中以泥土和泉水捏出人类的是普罗米修斯,他还从各种动物中摄取善和恶,放在人的胸腔里。生丙: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变的,它说天神欧丁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优美,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第三阶段一、1.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应为女娲(wā),莽莽(mǎng);B项应为澄澈(chéng),掺和(chān);C项应为气概(gài)。2.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书写汉字时,要注意形近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A正确;B有误,兴高彩烈-兴高采烈;C有误,气慨-气概;D有误,疲倦不湛-疲倦不堪。据此,答案为A。3.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B项三个是古希腊神;C项前两个是古希腊神,“丘比特”是罗马神;D项“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阿波罗”是希腊神,“亚当”是圣经中的欧洲之神。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识记。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CD三项正确。B项“开辟”:1.指宇宙的开始。古代神话,谓盘古氏开天辟地。3.开发;开拓。4.开创;创立。5.开启。6.打开通路。结合语境分析。这里应该解释为:指宇宙的开始。5.①据说②疲倦不堪③绵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据说:意思是根据别人说。表达此信息的来源并非发言人,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苦不堪言”指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连绵”形容山脉、河流等不间断,连为一体;“绵延”指一个连着一个,接连不断。结合语境选择即可。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①第一个方框处是在“她在”后,表示一般性停顿。应填逗号。②第二个方框处是处于“她笑……也……”和“她假装生气……也……”中间,表示前后的两个句子构成并列的关系。应填分号。③第三个方框处是在“她假装生气”后,表示一般性停顿。应填逗号。④第四个方框处是处于两个并列句的结束处,表示此句话终结。应填句号。⑤第五个方框处是对她“灵机一动”的进一步说明,表示提起下文。应填冒号。故选D。7.(1)不能删去。“刚一”与“就”呼应搭配,表示两件事是紧接着发生的,说明人类生命力旺盛,生长迅速,若删去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2)不能删去。“赶紧”写女娲毫不拖延,表明女娲造人心切,塑造了一个勤劳热情的人类母亲形象,若删去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解析】考查词语的表现力。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刚一……就……”成套搭配使用。作用可从人类生命力旺盛的角度来答。“赶紧”写女娲忙碌而毫不拖延。作用可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答。8.(1)心理描写(2)动作描写(3)神态描写【解析】考查对描写的类型的把握。(1)前文是“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2)“掘起”“掺和”“揉团”是动作描写。(3)“眉开眼笑”是神态描写。9.D【解析】D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本文不是对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10.(1)项目二:填写人类进化表项目三:探讨人类起源新学说;编写想象故事(2)女娲造人盘古开天(3)示例:未来人的脑门特别大,思维能力强;双耳张开,能听到宇宙外的声音,脸部会有三只眼,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物,两肩会长出双翅,能边跑边飞。【解析】(1)活动方案的主题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切忌脱离“追寻人类起源”的主题。策划的活动项目要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2)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而此题要求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名。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看看所画人物的长相、穿戴、以及人物背景的事物或人物,在根据自己掌握的神话故事内容,即可推断出两个成语“女娲造人”和“盘古开天”。二、11.(1)大致、简单(2)忍受,能支持(3)极、极端的(4)幽暗12.A⑤B③C②D④E①13.(1)景物(2)表现出女娲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