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序号专业名称导师姓名导师级别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余贻鑫"余贻鑫博导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王成山"王成山博导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房大中"房大中博导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李永丽"李永丽博导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李林川"李林川博导6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王海风"王海风博导7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张艳霞"张艳霞博导8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葛少云"葛少云博导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贾宏杰"贾宏杰博导10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周雪松"周雪松博导1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张炳达"张炳达硕导1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姜惠兰"姜惠兰硕导1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刘怀东"刘怀东硕导1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王守相"王守相硕导1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林济铿"林济铿硕导16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肖峻"肖峻硕导17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李斌"李斌硕导18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吴建中"吴建中硕导1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o"张庆超"张庆超硕导
博士生导师:(以姓氏笔划为序)
丁先春教授万健如教授王成山教授王海风教授王化祥教授王江教授王萍教授尹武良教授李德生教授李林川教授李永丽教授刘正光教授许跟起教授闫勇教授杜伯学教授孟庆浩教授吴爱国教授吴志新研究员余贻鑫教授张国山教授张涛教授张艳霞教授房大中教授金宁德教授周雪松教授宗群教授高志伟教授贾宏杰教授唐晨教授夏长亮教授夏超英教授董峰教授葛少云教授鲜斌教授魏克新教授
硕士生导师:(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超教授王萍教授王守相教授王晓远教授李冬辉教授沈建国教授宋学军教授张炳达教授周跃庆教授么莉副教授车延博副教授王继东副教授王一晶副教授石季英副教授史婷娜副教授孙宏军副教授孙立军副教授左志强副教授李斌副教授刘怀东副教授刘迎澍副教授吕伟杰副教授陈益广副教授吴建中副教授肖峻副教授杨正瓴副教授张庆超副教授林济铿副教授岳士弘副教授姜惠兰副教授贾贵玺副教授徐英副教授程泽副教授路志英副教授姜印平高级工程师
Copyright©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07届毕业生统计表学院专业人数就业情况其他工作人数上研人数
合计本校本专业本校外专业外
校合计公务员国企合资企业出国保研人数考研人数考研
人数保送
人数考研
人数保送
人数考研
人数保送
人数
电气一班26120111086170051
电气二班281601240642510112电气三班2714092367530023
电气四班27200136125420010
电气五班26160142046510013
自动化一班29190118037511012
自动化二班29160412058520033
自动化三班3011083031410210312自动化四班28180162037520021
自动化五班271401040663600301自动化六班29140842782400630小计306170
116486537847353028185总计306170131(其中53人保送)5总就业率98%上研究生比例42%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及人数去单位工作情况天津市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天津国有企业2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2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三资企业2加拿大金泰公司天津代表处天津三资企业2蓝星石化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三资企业3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3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天津三资企业1天津渤油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陈塘热电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2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2天津大港发电厂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福恒纸业商贸公司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港保税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浩杨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环渤海钢铁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军粮城发电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2天津开发区中电达通工贸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科达动力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1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天津三资企业4天津三星电子显示器有限公司天津三资企业1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资企业1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资企业1天津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天津三资企业1天津市爱加倍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市渤海规划设计院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天津国有企业2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国有企业7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市金大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1天津市津康达华喷绘设计制作中心天津其他企业1天津市巨通通信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2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4天津市卫光医用设备贸易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1天津市中力防雷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资企业6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2天津双利劳动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1天津天安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1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1天津万事达商贸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1天津药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1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1天津中商网佳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3天津中信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其他企业2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天津三资企业1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其他企业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国有企业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国有企业1中国铁路物资天津公司天津国有企业1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天津国有企业1中盐天津市长芦盐业有限公司天津国有企业1
北京市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北京东方圣赛达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其他企业1北京送变电公司北京国有企业1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其他企业1施耐德(北京)中压电器有限公司北京三资企业2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北京国有企业1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北京国有企业1
安徽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有企业1合肥ABB变压器有限公司合肥其他企业1
重庆市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国有企业1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重庆其他企业1
内蒙古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赤峰国有企业1
江西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江西省教育厅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南昌国有企业1
福建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厦门卷烟厂厦门其他企业1
甘薯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甘肃省人事厅大中专毕业生择业指导中心兰州国有企业1兰州石化公司兰州国有企业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敦煌国有企业1
云南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玉溪其他企业1
河南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郑州飞机设备公司郑州国有企业1
贵州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061基地贵州航天电器公司贵阳国有企业1
广东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东莞生益电子有限公司东莞三资企业1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其他企业1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其他企业1富士康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其他企业1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深圳国有企业1广东电网公司阳江供电局阳江国有企业2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中山国有企业1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佛山其他企业1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三资企业1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广州国有企业1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国有企业2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广州国有企业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其他企业1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汕头其他企业3联发软件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其他企业1阳江市人事局阳江国有企业1
河北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沧州供电公司沧州国有企业1河北国华定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定洲国有企业2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国有企业2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廊坊国有企业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任丘国有企业1衡水供电公司衡水国有企业1
吉林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春民营企业3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国有企业2
湖北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武汉凯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其他企业1
江苏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其他企业5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杭州其他企业1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其他企业1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民营企业4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安其他企业1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苏州国有企业1
辽宁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本钢集团公司本溪国有企业1大连市人才服务中心大连国有企业1国际商业机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大连其他企业1
山东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海尔集团青岛国有企业1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国有企业1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青岛国有企业1
陕西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国有企业1
湖南省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长沙华能中电控制设备有限公司长沙其他企业2湖南省教育厅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长沙国有企业1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株洲其他企业1
上海市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其他企业1联合证券上海威海路营业部上海其他企业1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上海国有企业1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其他企业2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三资企业1
考研生去向及人数单位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人数录取研究生(天津大学)天津市升学80录取研究生(南开大学)天津市升学3录取研究生(清华大学)北京市升学2录取研究生(北京大学)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东南大学)江苏省南京市升学2录取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升学3录取研究生(山东大学)山东省济南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中科院沈阳所)辽宁省沈阳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西安市升学2录取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升学10录取研究生(浙江大学)浙江省杭州市升学5录取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成都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东北大学)辽宁省沈阳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广州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武汉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西安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信息产业部十五所)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冶金自动化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中国民航大学)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中科院)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中科院)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中科院电工所)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重庆大学)重庆市升学1录取研究生(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长沙市升学1Copyright©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06届硕士、博士毕业去向毕业去向(单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国内攻读博士1723.3%00%大学和科研院所1520.5%1368.4%企业单位3446.6%315.8%出国45.5%00%博士后00%315.8%其他34.1%00%合计73100%19100%
毕业去向(地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京1419.2%526.3%天津3041.1%526.3%上海34.1%15.3%深圳1317.8%210.5%广州00%210.5%其它1317.8%421.1%合计73100%19100%导师概况余贻鑫(1936.11.6-)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首席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教授。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中域的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在世界上首次把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在城市电网优化规划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论、模型与算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完整和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城市电网规划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这一技术领域工作的科学化。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3项。在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SCI收录和EI检索的计110篇。出版《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理论与方法》等著作4部。所培养的博士生中,一人已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人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1962年11月生,天津市人,198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92年、1996年被天津大学聘为副教授、教授;1994年-1996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作博士后研究,2001年-2002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做访问教授;2005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电力系统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届、第十一届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安全性分析、城市电力系统规划、分布式发电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1部,获美国专利2项,发表Ei和Sci检索论文70余篇。。基本信息:博士研究生导师姓名:房大中性别:男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天津大学所在院系: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职称:教授行政职务:招生专业: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领域: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控制是否兼职:否指导博士生总数:指导硕士生总数:目前博士生数:目前硕士生数:个人简介1970年北京机械学院自动化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毕业,本科;1981年天津大学自动化系毕业,硕士;1995年香港理工大学电机系毕业,博士;1997-1998年香港理工大学电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研究员);1995-1999年天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至今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2004年受聘于香港理工大学电机系担任高级研究员。目前在天津大学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所从事的研究包括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安全预防控制、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设计。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构造新概念暂态能量函数开发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新算法”(2000-2002),项目编号:59977015。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基于系统轨迹灵敏度的电力市场下最佳安全运行算法研究”(2004-2006),项目编号:50377028。近几年来承担完成的项目参看下文简表。申请人主持开发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安全软件已用于河南省、华北、天津市电网和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的运行方式安全计算,并在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川渝电网上获得充分的计算检验,获得了200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天津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2年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人目前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天津市电力协会理事、高级会员;受聘为国际学术刊物“IEEETransactionsonPowerSystems”论文评审人;“IEEProceedings-Generation,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论文评审人;“ElectricPowerSystemResearch”论文评审人;第13、14、15届国际大电力系统计算会议(PowerSystemComputationConference)论文评审人;香港2000及2003年APSCOM国际会议顾问及专题会议主持人等职务。申请人和香港理工大学电机系的K.P.Wong和T.S.Chung教授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在电力系统稳定性算法、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优化及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等诸方面进行合作研究,彼此交流学术信息,联合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奖项200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天津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生导师详细查询基本信息:博士研究生导师姓名:李林川性别:男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天津大学所在院系: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职称:教授行政职务:招生专业: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领域:电力系统优化、电力市场、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是否兼职:否指导博士生总数:指导硕士生总数:目前博士生数:目前硕士生数:个人简介主要经历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
硕士
主要社会兼职: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力及自动化工程研究所所长;
天津电力学会理事、电力系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编委。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优化;电力市场;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获得奖项曾被评为天津市九·五立功受奖人员。著作及论文著作
编写出版了“电力系统最优运行”著作一本
代表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的越为20余篇。
代表论文:
[1]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优化规划.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无功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3]分段竟价电力市场的出清算法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
[4]基于停电区域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一种新模型,电网技术
[5]基于统一边际电价结算的电力市场下考虑消除阻塞费用最小的竟价算法,电网技术
[6]基于实际报价结算的电力市场下考虑消除阻塞费用最小的竞价算法,电网技术
[7]基于暂态能量裕度灵敏度计及暂态稳定约束的优化潮流计算电网技术;25(15);2005;28-33;EI:05369341580.
[8]考虑联络线暂态稳定性约束的最优潮流计算;李林川等;电网技术;29(11);2005;25-29EI:05269186069承担项目近年承担和完成了各类科研项目十多项,完成了国家基金项目“交流柔性输电稳定性与保护系统的研究”,目前主持在研的项目有“考虑暂态稳定约束的电力市场下优化运行算法研究”(基金项目)和天津、河北、内蒙等电力公司的横向项目。研究生导师详细查询基本信息:博士研究生导师姓名:张艳霞性别:女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天津大学所在院系: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职称:教授行政职务:招生专业: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领域:电力系统是否兼职:否指导博士生总数:指导硕士生总数:目前博士生数:目前硕士生数:个人简介主要经历
1979,9-1983,6
华北电力大学读本科
1983,9-1986,3
天津大学读硕士研究生
1986,4-今
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任教
1996,10-1998,3
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1998,9-2003,3
天津大学在职博士生
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自适应算法、暂态特征量算法的研究。
2.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理论以及方法的研究。
3.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研制和开发。
4.电力系统复故障计算和继电保护的数字仿真的研究。获得奖项1.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2.获天津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3.获华东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西安交通大学院长:邱爱慈电话:84765024e-mail:qiuac@常务副院长:荣命哲电话:82667981e-mail:mzrong@书记:彭宗仁电话:82667956e-mail:zrpeng@院办:东一楼电话:82668621e-mail:xueping@系、所实验室研究中心进入电气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其前身创建于1908年,是我国高校电工学科创建最早、电工二级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学院和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的电气工程学院之一。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贯保持“重视基础,要求严格,注重实践”的传统学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方面处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领先地位。先后培养出许多全国乃至世界的杰出人物和著名的专家学者,历届毕业生中有28位成为我国两院院士。电气工程学院下设4个系:电机电器及其控制工程系、工业自动化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1个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并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电气技术创新实验室。学院是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所在单位。学院按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培养研究生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电气工程学科首批按一级学科培养和授予博士学位,并建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学院长期以来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教授,现有教职工190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46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2人、“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4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29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74人,另有双聘院士3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651名,各类研究生1523名。学院在教学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材4部、国家精品课程4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4项、省部级优秀教材11部,编写出版各类教材27部。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4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南方电网公司有关特高压输电项目15项。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750kV系统用主设备技术规范Q/GDW103-2003至Q/GDW108-2003等6项标准,为世界第一套高海拔750kV输变电主设备技术规范;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1000kV交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试验规范,为国际首创。近三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3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EI收录论文600余篇。在电工学科领域已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共2次,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院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瑞典、荷兰、波兰、韩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近6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在国际上已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系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工业自动化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电力工程系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陕西省智能化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
其它科研机构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研究生电气技术创新实验室进入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电机教研室、电器研究室)(一)电机教研室1、概况电机教研室是“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机电器国家重点学科”组成单位,是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是博士学位点,也是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单位。电机教研室有一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的科研队伍。现有教授2人(博导1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直线电机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电机、小功率电机、永磁电机、微特电机、超导电工、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单位。承担专业基础课《电机学》的本科生教学工作,建有设施先进的钟兆琳电机实验室。多年来在电机及电磁装置集成设计、特种电机理论与控制、精密运动控制与磁悬浮技术、电机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在直线电机方面,获国家发明奖1项。目前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军工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各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编写出版教材10余本,每年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2、研究方向(1)电磁装置计算机数值分析与集成CAD系统在该方向开发出电抗器、变压器、牵引电机、变频电机等CAD集成软件,并获得大量的工程应用。目前积极努力拓宽研究领域,重视对强磁场技术、高温超导磁体应用、等离子溅射场以及特高压输电系统中的换流变压器、可控电抗器等的研究。(2)特种电机理论、运行与控制该方向是国内最早开展直线电机研究的单位之一,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目前针对各类特种电机展开研究,特别重视对各种新概念、新原理、新材料、复杂运行环境下电机的理论、模型、控制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如正在开展高速电机、航空电源、电磁发射、电磁推进、新能源发电等的研究。(3)电机控制技术与运动控制该方向是传统电机学科,结合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而获得极大发展的研究方向。曾研制成功各种电子运行类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如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开关磁阻电机及其驱动系统、音圈电机驱动的高精密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等。目前正在电动汽车、机车牵引、舰船推进等高品质电气驱动系统、全数字智能伺服系统、先进发电技术及其控制等方面展开研究。(4)磁悬浮技术与无轴承电机该方向是较为新颖的研究领域,曾研制成功磁悬浮工作台、磁悬浮人工心脏、磁悬浮轴承等项目。目前正在结合已有研究基础,积极开展无轴承电机、高速、超高速电机、磁悬浮驱动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5)电机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该方向是国内电机专业具有特色的研究领域,曾完成大电机参数自动测试系统、导弹壳体应力测试系统、电动汽车用电机自动测试平台、等离子溅射场自动测量系统等项目。目前正积极拓宽研究领域,在电机及其系统的监控、保护、故障诊断与可靠性、及系统的在线监控与状态检修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电器教研室电器教研室是国家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原电器(二级)学科第一个重点学科单位,属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中的电机与电器专业,是“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学科之一和陕西省电器智能化与CAD工程中心设置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与开关电器相关的5个专委会有3个专委会主任委员由本学科点教师担任。目前电器教研室有5位教授在国际会议学术组织中任职。老一代著名专家王季梅、王其平等教授对我国电器学科主要研究领域的形成做出了奠基和开创性的贡献,使电器学科在我国该学科的发展进程中,学术上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电器教研室是我国电机与电器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电器电弧与电接触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在电弧数学模型、电接触表面动力学、电器的CAD及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在电器智能化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为适应学科和电力事业发展的要求,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已拓展了在电器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和环保与材料科学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近年的努力,学科点的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另有外聘国外兼职教授2人。培养博士生百余名。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建成以电磁兼容测试与仿真和专用集成电路开发系统为标志性设备的智能化电器研究基地,建成以高压大电流合成回路及电弧等离子体测试与仿真设备为标志的开关电弧研究基地,其设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电器教研室学术交流活跃,在国内外享有重要影响。曾多次举办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中,2000年主办IEEE系列真空放电与绝缘国际会议,2006年通过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竞争成功主办“第16届气体放电及其应用国际会议”;近期主办国内学术会议及研讨会15次;本学科点每年均有10余人次教师出国培训和出席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并多次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本学科点讲学。近年来,电器教研室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计委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电网公司有关特高压输电和重大电力设备安全运行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优秀年青教师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防研究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近5年,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出版重要学术专著、教材12本,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EI收录150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8项,出版国家十五规划教材1部。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进入工业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教研室、测控技术教研室)(一)工业自动化教研室工业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该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国内知名学者沈尚贤教授、严晙教授等曾是该专业的创始人或执教于该专业。严晙教授曾长期担任全国高校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创建5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毕业生,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蒋新松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郑南宁院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电力电子集成技术、风力发电逆变技术和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近年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一项,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项,面上项目多项,并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项目等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的教材《电力电子技术》累计发行量已近90万册,并于2002年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在全国影响很大。现在校博士生近50名,硕士生近150名,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教学、实验中心。该专业王兆安教授于2006年获国家教学名师称号,目前还担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教学分指导委员会主任。使该专业在教学、科研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面继续走在国内同专业前列。
(二)测控技术教研室测控技术教研室是国内最早从事智能仪器设计、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单位之一,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通过教育部、陕西省和学校教改项目的建设,已建成“研究生电气技术创新实验室”和远程网络测控实验室,拥有能覆盖电气、生命、能动、机械、环化等各学科领域和科学工程具有共性内容的60个实验平台,为实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了条件。教研室现有4个研究方向:智能传感器系统、电气设备参数在线检测及故障诊断、光电检测与光纤传感技术、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近年来出版教材十余本,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20余篇,教学论文20余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研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项,申请专利近20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高电压技术教研室、电气绝缘教研室)(一)高电压技术教研室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1956年春成立于上海,成立之初就定位为学科性专业。1980年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成为国内第一批硕士生培养点,1986年起成为博士生培养点和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一部分。1993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高电压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合并为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我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现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现在的高电压技术专业主要由高电压技术教研室组成,属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设备绝缘结构设计与优化、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力设备绝缘诊断与状态评估技术、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等。随着学科的发展,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研究内容不仅涵盖电力与电工部门,而在环境、能源、国防、电磁兼容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高电压技术教研室一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省部委基金、企业合作及国际合作项目。近几年来,共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奖励8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电力系统过电压》为全国研究生指定教材,《高电压绝缘》为“九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奥地利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多名教授在国际学术组织、会议及刊物担任职务。自高电压技术专业成立以来,已培养了邱爱慈院士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毕业生遍布在我国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制造、高能核物理、高等院校等部门,并成为很多单位的技术核心力量,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高电压技术教研室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博士学位指导教师)4人、教授级高工2人、副教授5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6-8人,硕士研究生25-30人。高电压技术教研室在“211”重点学科建设、振兴教育行动计划以及“985”支持下,科研及研究生培养能力大大增强,现有1800kV、6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各一台,500kV工频变压器及150kV/4A污秽变压器各一台、±600kV直流高压发生器及±200kV直流高压污秽试验装置各一台、以及各种高性能数字示波器5台、任意波形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等等,并建成人工气候室,可进行低温、低气压、雾及淋雨等环境条件电力设备外绝缘特性的研究。(二)电气绝缘教研室电气绝缘研究中心(电气绝缘教研室)源于原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专业,现涵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材料物理化学两个二级学科。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专业成立于1953年,同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63年成立电气绝缘研究室,为当时教育部直属18个研究室之一;1982年批准为全国电工材料及绝缘技术学科惟一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与高电压技术专业合并成为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通过国家验收,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通过国家评估。近年来,获“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及振兴教育“行动计划”重大项目资助,进一步完善了研究工作条件,并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介质理论及应用,电气功能材料与特种绝缘技术,电力设备绝缘结构与绝缘配合,电力设备试验检测与状态评估技术,脉冲功率及放电等离子技术。包含了数十个研究课题,涉及到电力能源、电气工程、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等各个领域。现有教授8人、研究院2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5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4人。现有在读博士、硕士、工程硕士研究生近200,本科生130人。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用于绝缘材料介电性能研究的宽带介电谱测量系统,固、液介质空间电荷测量系统,数字化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用于材料理化性能分析的热分析(DSC,TG,DMA)系统,组成结构(红外光谱,气相色谱,显微观测)分析系统;用于无机材料工艺和特性研究的粒度分析仪,喷雾干燥仪,超细粉碎机等;用于绝缘材料工艺性能研究的流变仪,密炼机,硫化机,挤塑机等;用于绝缘材料和结构击穿特性研究的工频试验电源,冲击电流发生器,冲击电压发生器,直流发生器等;以及与网络相连的100多个PC终端。近5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973、国家863、国家支撑计划、省部委基金、校企合作及国际合作项目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及EI收录300余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与英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和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自本学科成立以来,已先后培养了3000余名大学本科生,400多名硕士和100余名博士。校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已成为各相关领域的骨干和领军人物,如姚熹院士,雷清泉院士等。近年来,从本中心毕业的本科生主要去向有: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科研院所,电力制造行业,电力运行部门,通信,材料等领域以及出国留学等。
电力工程系主任:王秀丽电话:82668625e-mail:xiuliw@电力工程系是全国首批硕士点、博士点(1982年)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单位,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我系现有教职工18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导师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为本学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近年来在国家级211工程、教育部“振兴教育行动计划”的资助下,学科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目前我系科研条件良好,具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电力市场模拟仿真实验室、柔性输电实验室、新型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RTDS)实验室等设施完善的实验基地。与海外多所著名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本学科在电力系统分析与规划、电力市场、电力系统安全控制、新型继电保护及综合自动化、谐波分析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许多独具特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结合三峡工程的论证,开发了大型电源优化软件包JASP1。提出的随机生产模拟等效电量函数理论被广泛应用。建立了分析发电系统可靠性的统一模型与理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电力市场的电价体系、交易机制及其模拟系统研究。主持了国家973项目“电力市场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研究”。提出并开展了分频输电系统的研究,2005年统过了教育部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新型输电研究方面开创了分频输电新领域,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方向:主编了在国内影响巨大并获得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的著作《电力系统计算》。80年代初在国际上首创电力系统谐波潮流的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近年来在铁路机车谐波,直流输电谐波的研究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在小干扰及暂态稳定性方面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研究方向:在新型继电保护原理及其实现技术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理论成果并开发了相应的产品;首创了基于小波理论的行波测距原理与装置。率先提出了同步稳定性破坏的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开展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实时控制理论与装置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成果。1999年来,电力工程系共荣获国家科研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5项,出版专著、教材28部,其中英文著作4部。最近出版的教材《现代电力系统分析》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研究生教材,《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为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表期刊论文1000余篇,SCI及EI检索400余篇。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8项,教育部“振兴教育行动计划”项目2项及大量的横向研究课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0余项。今后预期在以下方面取得成果:电力市场理论及运营的模拟系统;新型远距离输电方式的实验研究;谐波综合治理和电能质量改善;基于GPS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实时监控,复杂电力系统连锁故障反应对策研究;行波保护、同杆双回线保护的实用化;利用单端暂态量全线速动保护的理论和实现;配电网的高速载波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结合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在1000kV电压等级的实现和西北电网750kV输电工程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电力工程系每年招收博士生6-10名、硕士生35-40名,本科生70名,工程硕士生40-60名,是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学科的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国家电力公司、网和省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实验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烟台东方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华能、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它国内、国外、合资企业或大型集团公司。
姓名:
刘晔职称:
副教授学位:
博士单位:
三电中心电话:
liuye@研究方向:
1.测控技术及自动化
2.光纤传感的理论与技术
3.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4.航空电源技术简介:
一、学习工作简历
1986年、1991年和2001年于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1998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
二、学术及社会兼职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高等学校电工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挂职)。
三、研究领域或方向
1.测控技术及自动化
2.光纤传感的理论与技术
3.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4.航空电源技术
四、学术及科研成果
1.论文:在传感技术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高电压技术、激光与红外、应用光学、仪表技术与传感器、传感器技术、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计算机测量与控制、ACTAPHOTONICASINICA、InternationalJournalonEngineering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9篇被EI收录。
2.论著:主编和参编教材和专著8部。主编《电气工程师手册》(第3版)第23篇家用电器和民用电动车辆(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工电子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技术(电工学Ⅰ)要点与解题》(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参编《电气工程师手册》(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工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电工电子技术重点难点详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电工电子技术导论CAI》(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技术(电工学Ⅱ)要点与解题》(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获奖:
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先进个人,西安交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西安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先进工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等。
4.国家专利:三相光学电流互感器。
五、已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
1.行动计划项目:光纤传感技术与数据处理系统。
2.国家电力公司:750kV输电工程关键设备技术参数及验收试验方法。
3.国家电网公司:1000kV输电工程关键设备技术参数及验收试验方法。
4.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基于数字补偿的光学电流互感器的理论研究。
5.西安三林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
6.西安交通大学在职博士基金:光电互感器。
7.特高压电子式互感器研究。
8.直流电源控制器和控制盒开环试验台计算机系统。
9.交流电源系统控制器。
六、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情况
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共16名,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每年可招收硕士研究生2~4名。2000年以来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共19名,每年可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3~4名。
七、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710049
电话:(029)82668630,82668671-111(办公室)
E-mail:liuye@姓名:
罗先觉职称:
教授(博导)学位:
博士单位:
三电中心电话:
luoxj@研究方向:
(1)复杂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和控制、规划、可靠性的理论及应用
(2)电能质量与电磁兼容
(3)模拟数字混合电路系统的分析、诊断、CAD
(4)神经网络、模糊理论、小波分析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5)光电子技术应用简介:
1982年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200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1994-1995担任教研室副主任,1995年10月-1997年1月担任西安交大电气学院副院长。2002年7月-2003年1月在加拿大阿伯塔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访问。2006年12月至今担任西安交大电气学院副院长。
一、学习工作简历:
男,1957年8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至198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1982至1984年任机械工业部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84年至199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读研究生,并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0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任教,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7月至2003年1月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为访问教授。
二、学术及社会兼职:
现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三、研究领域或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城市电网规划优化算法与辅助决策软件系统,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与故障诊断,通信与多媒体技术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
四、学术及科研成果:
编写《电路(第4版)》(“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现代电路理论》(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教学用书)、《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计算》等教材5部,其中《电路(第4版)》获2002年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2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博士点基金1项和横向科研项目多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五、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
城市电网规划优化算法与辅助决策软件系统,变电站接地网的故障诊断。
六、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情况:
目前指导博士生4人,硕士生9人。平均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硕士生3-4人。
七、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710049
电话214(O)
E-mail::luoxj@
(1)“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
践”,1999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名)。
(2)“)“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
践”,2002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名)。”
(3)“全集成滤波器和开关电容网络的研究”,1991年西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标注实训(初级)》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6届四川省甘孜市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无人机应用技术》赛项理论试题库(附答案)
- 施工现场安全员培训课件
- 刘少波证券投资学课件
- 我的家乡新余650字(7篇)
- 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网站编辑师文案编辑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网页设计师实践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 2024年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学》题库及完整答案(全优)
- 2023年HSE法律法规清单
- 糖尿病运动疗法讲座医学课件
- 《体育科研方法》课件
- 2023年汽车装调工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772题)
- 员工自我评价表
- 多发性硬化症诊治护理
- 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直播电商行业:直播电商供应链研究报告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