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江苏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
专题17神经调节
高频考点
考点1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反射和反射弧、人脑的高级功能等,重难、综合部分为对反射弧模型的分析和各成分判断与探究
等,考查知识的运用、获得信息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基础
1.(2022湖南,4,2分)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
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答案A
2.(2019海南,15,2分)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好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答案D
3.(2019北京理综,2,6分)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
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L5倍,靠学习记忆
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乳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B
第1页共22页
重难
4.(2021浙江1月选考,23,2分)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
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图,“+”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甲'丁是
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
A.+、-、+、+B.+、
C.-、+、二+D.+、+、-
答案A
5.(2018浙江4月选考,27,2分)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
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答案A
6.(2022南通质检一,⑵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背根、腹根、
由背根及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经,如图)。已知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收缩。若利用上述实验
材料设计实验,以世正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都正确的T眼()
实验操作预期结果
A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不
第2页共22页
段、外周段发生反应
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不
B
段、外周段发生反应
C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蛙后肢均不收缩
D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收缩
答案A
7.(2022南通海门二诊,10)图为排尿反射神经调节示意图,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均可引起排尿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事故导致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就会消失
B.脊椎胸椎段(d、e处)损毁,会引起无意识排尿
C.用微电极刺激膀胱传入神经b,可弓|起尿液排出
D.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损,尿液可能无法排出
答案A
综合
8.(2022海门中学期末,21)俗话说“苦尽甘来”,但吃苦药时即使加糖,仍感觉很苦。甜味和苦味分子先被舌面和上颗表皮上
专门的味细胞(TRC)识别,经突触处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核吻侧(rNST)中的神
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的甜味区域(CeA)和苦味区域(GCbt),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页共22页
注:浅色TRC感应苦味;深色TRC感应甜味
(1)味细胞上识别甜味和苦味分子的关键物质是.
(2)兴奋在①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在②上传导方向是(“单向”或“双向”)的,最终传到并产生
甜味和苦味感觉,该过程是否发生了反射?.
(3)根据题图信息解释“甜不压苦”和“苦尽甘来”的生物学机制: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时,能在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
(填“能”或“不能”)传至苦味中枢GCbt,所以“甜不压苦”;但当摄入苦味物质时,在GCbt产生苦的感觉,会(填“正”
或“负”)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感觉更苦;同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
⑷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具有“甜不压苦”的现象。科学家们给实验小鼠分别喂养甜味剂K、苦味剂Q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然后
测定小鼠在5秒钟内的舔食次数,以反映小鼠对“甜”和“苦”的感觉。下列各图能支持该现象的是
舔
舔
食
食
次
次
数
数
A
KQK+QB
舔
舔
食
食
次
次
数
数
I~~I
QK+QcQK+QD
(5)甜味通常属于能促进营养物质摄入的“好”味;而苦味属于警示食物有毒的“坏”味。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进化出“甜
不压苦”的现象,该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最可能是
A.警示生物不要因为过多摄入苦味物质而中毒
B.对苦味敏感的生物存野外更容易生存
C.摄入苦味“危险物”时不被甜味所遮盖,在野外更容易生存
D.在食物紧张的情况下,摄入少量糖类的个体更容易生存
答案(1)糖蛋白(或相应的受体)(2)化学信号-电信号单向大脑皮层否(3)不能正抑制(4)A(5)C
考点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神经元的结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处的传递,以及膜电位测定
与指针的偏转方向的推断等知识。重难、综合部分重在考查知识的应用、模型分析及对具体情境的分析与探讨等。
第4页共22页
基础
1.(2022全国乙,3,6分)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
的是()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2.(2021浙江6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者阱目同
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答案D
3.(2021辽宁,16,3分)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
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不定项)()
③
吧Q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III褥是①一②一③一①
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a浓度高于膜内
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答案ACD
4.(2021全国乙,4,6分)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氏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A
第5页共22页
5.(2021河北,11改编,2分)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II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
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D.谷氨酸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答案C
6.(2020江苏,13,2分)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A
7.(2020江苏,14,2分)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天冬氨酸分子由C、H、0、N、S五种元素组成
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竣基
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小)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答案A
重难
8.(2022广东,15,4分)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
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第6页共22页
甲胆碱能神经元
乙多巴胺能神经元
丙突触后神经元
向突触小泡(含乙
V酰胆碱)
会突触小泡(含多
些巴胺)
d乙酰胆碱受体
树突或胞体
丙日多巴胺受体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答案B
9.(2021江苏,6,2分)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兴奋则会引起b、c兴奋
B.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答案C
10.(2022江苏新高考基地学校联考,10)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说明:①®⑧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A.模式1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第7页共22页
B.模式II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抑制
C.模式HI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
D.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属于模式II
答案B
H.(2021湖北,17,2分)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mmol•L细胞外液约为4mmol-L".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
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
培养液的KC1浓度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K浓度为4mmol•L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
B.当K浓度为150mmol•1.'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
C.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inol•L),K外流增加,导致细胞兴奋
D.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
答案D
综合
12.(2021湖北,23,14分)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的基本单元。神经环路(开环或闭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是感受
刺激、传递神经信号、对神经信号进行分析与整合的功能单位。动物的生理功能与行为调控主要取决于神经环路而非单个的
神经元。
秀丽短杆线虫在不同食物供给条件下吞咽运动调节的一个神经环路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图中A是食物感觉神经元,B、I)
是中间神经元,C是运动神经元。由A、B和C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环路中,A的活动对吞咽运动的调节作用是减f昌C对吞咽运动
的抑制,该信号处理方式为去抑制。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神经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
食物充足条件下食物缺乏条件下
A神经元-D神经元A神经元—D神经元
\/
\/_
B神经元B神经元4兴奋作用强
1j—兴奋作用弱
C神经元C神经元一•抑制作用强
1iT抑制作用弱
吞咽运动吞咽运动
回答卜列问题:
(D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秀丽短杆线虫吞咽运动(填“增强”“减弱”或“不变”);在食物充足条件下,吞咽运动.
(填,,熠强",,减弱”或“不变”).
(2)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其机制是。
(3)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去兴奋对A神经元调节的作用是
第8页共22页
(4)根据该神经环路的活动规律,(填“能”或“不能”)推断B神经元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有活动,在食物缺乏条件下
的活动增强。
答案(D减弱增强(2)负反馈调节(3)抑制A神经元的调节作用(4)能
13.(2020天津,14,12分)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据图回答:
(D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
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增加/减少),最终导致C.C兴
奋性降低.
⑵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
(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膜。
(3)上述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两种功能密切
相关。
(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多选)。
A.谷氨酸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D.CJ通道
答案(1)突触小泡减少(2)降低丙(3)负反馈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CD
14.(2020浙江7月选考,30,10分)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
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
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组2:0
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第9页共22页
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简要解释组3的实验结
果: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用抑
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Na,外流量。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神经。
答案(1)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
(
A
S
3
用
卷
溶液K;Na浓度升高对膜电位影响示意图
(3)①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②主动转运(主动运输)
减少③传入和传出
易混易错
疑难动作电位坐标曲线图分析
1.(2022南通质检一,13)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甲图所
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
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高,Na浓度比细胞内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
第10页共22页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
答案C
2.(2022泰州中学月考,12)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
分别用图中曲线1、II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膜
膜
内
电
钠
位
离O
子mV
含
量
A.图中b点时细胞膜外Na的含量仍高于膜内
B.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不能提高(:点的值
C.实验过程中该培养液只有Na浓度会发生变化
D.c“d,K通道开放使K外流
答案C
疑难反射弧的某环节受损的判断
3.(2022盐城阜宁中学三检,23节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也被称为渐冻症,是一种很罕见的神经性疾病,会影响大
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临床上表现为骨骼肌肉萎缩、无力、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无死亡。如图表示“渐冻症”患者的某反射弧。
(1)若刺激I处,在①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则(填“能”或“不能”)判断此反射弧的运动神经元已受损,原因
是.若刺激II处,在②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感觉神经元功能(填“正常”
或“不正常”)。
(2)兴奋性递质谷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的变化,研究发现“渐冻症”的病因之一是神经元之间谷
氨酸过度堆积,引起突触后膜通透性增强,导致神经细胞涨破,其原因是O
答案⑴不能在突触中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刺激I处无论运动神经元是否正常,①处都检测不到动作电位正常⑵由
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突触后膜通透性增强,引起必大量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大量吸水涨破
第11页共22页
题型模板
模型一膜电位曲线
典型模型
模型正常情况下的膜电位曲线
模型特征:神经元接受适宜刺激后Na内流可产生动作电位,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也会产生
电位差;若神经元接受刺激后发生CI内流,则会形成抑制性电位(膜两侧电位差进一步加大).
1.(2018江苏,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ms)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e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C
2.(2022安徽六安一中、阜阳一中等校二联,28)如图表示在神经纤维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
刺激后,记录电极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图中①'④为可能记录到的膜电位变化图。下列各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X____________
YZ
神经纤维
丽
①②
M黑oa胴仁45r一寸间
③④
A.电位变化为图①,记录电极为Y
第12页共22页
B.电位变化为图②,记录电极为Z
C.电位变化为图③,记录电极为Z
D.电位变化为图④,记录电极为Y
答案D
变式模型
变式特殊情况下的膜电位曲线
模型特征:当神经纤维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膜电位曲线的峰值、曲线走向等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2022广东肇庆二模,12)若电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可检测到一次电位变化,如图1,图2中的正常曲线。若在某一时刻
(处理点),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发生不同的变化,如图L图2中的虚线所示。下列关于处理方式的分析正确
的
是
A
U-
抖
与
黑
A.图l利用某种药物影响K.通道运输K'
氏图1利用某种药物打开C1通道使C1内流
C.图2利用某种药物阻断K通道运输K'
D.图2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
答案C
实践应用
4.(2021湖南,11,2分)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
时间(ms)
图a
第13页共22页
膜电流(mA/em?)
时间(ms)
时间(ms)
图c
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
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
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答案A
模型二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典型模型
模型电流计指针偏转次数及方向分析
模型特征:神经元的兴奋会引起膜两侧电位发生变化,在适宜的位置放置灵敏电流计,可通过检测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偏转方
向及次数来检测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1.(2021陕西汉中阶段考,9)如图一为坐骨神经一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二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
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图二
A.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一次,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
B.刺激图一中的N,能检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刺激图一中的比会引起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图二中c点,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
答案C
第14页共22页
变式模型
变式兴奋传导和传递方向的探究
模型特征:通过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次数以及相应效应器的反应,可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特点。
2.(2022湖北恩施一模,14)在神经纤维(图1)和突触结构(图2)的表面连接灵敏电流计,以a、b、c为刺激点。根据刺激时灵
敏电流计的偏转情况(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探究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及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分别在a、b、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指针都偏转2次
B.若刺激图1中的刺激点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需要改变刺激点或接点位置
C.两图均需要调整接点或刺激点位置,才能证明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只偏转1次,即可证明突触传递的单向性
答案B
实践应用
3.(2021河南驻马店期末,28)将如图所示的有活性的蛙神经一肌肉标本置于任氏液(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溶液)中进行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
②灵敏电流计
神经
接头(特殊的突触)
肌肉
⑴任氏液中的Na浓度与K.浓度的比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液中的;配制任氏液时需要加入
HCOlHPO亍等离子,其作用是.
(2)若要测量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应如何放置?;若适当降低任氏液中的Na
浓度,测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动作电位峰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15页共22页
(3)若要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与肌肉之间单向传递,应该如何操作?(图中①和②为可选择的刺激位点,实验
结论可忽略不
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答案(1)大于维持任氏液的PH稳定(基本不变)(2)将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变小(3)在①
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观察灵敏电流计是否发生偏转、肌肉是否收缩;在②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观察灵敏电流计是否发生偏转、肌
肉是否收缩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中国女足与亚洲杯冠军(2022江苏新高考基地学校四联,15)2022年2月,在水庆霞教练的率领下中国女足姑娘顽强拼搏重夺
亚洲杯冠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在铲球过程中因撞击形成痛觉属于条件反射
B.接队友的传球时大脑皮层对脊髓有调控作用
C.比赛时队员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比赛后队员呼吸依然急促与体液调节作用时间长有关
答案BCD
2.膝关节舒展与屈曲(2022苏、锡、常、镇调研二,11)关节呈舒展状态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其反射弧如图所示。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①
伸
肌
②,
肌
抑
制性
神
中
间
元
经
③
A.①是传入神经,②③是传出神经
B.①的分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③起抑制作用
D.当刺激足底皮肤引起膝关节屈曲时,②将会产生抑制反应
答案B
复杂情境
第16页共22页
3.刺激与阈电位(2022泰州泰兴中学4月考,10)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相同强度的电刺激刺激神经元A进行实
验:I.单次电刺激;H.短时间连续两次刺激,用记录微电极记录神经元B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阈电位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
图2
A.单刺激时,神经元B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A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足有关
B.静息电位的数值以细胞质膜夕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为0mV
C.神经元同一部位短时间给予多个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
D.单刺激下神经元A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会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答案D
4.多个单刺激的叠加效应(2022扬州中学3月月考,18)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的电位变化,称为
突触后电位。科学家为了探究突触后电位的特点,做了如图实验。其中甲图中A、B、C为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乙图中字母及箭
头分别代表轴突类型及刺激时间点,阈值代表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膜电位。下列针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多
选)()
第17页共22页
1.1HJLBH晶/:时间
乙
A.轴突A、B、C释放的均为兴奋性递质,都会引起突触后膜的某种离子通道打开
B.单个轴突引发的突触后电位,其大4坏口持续时间是相对恒定的
C.连续的低于阈值的单刺激有叠加效应,不同来源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神经元作用的效果也可以叠加
D.突触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联系,越容易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答案BC
5.脊髓与截瘫(2022如东、姜堰、沐阳三校4月联考,10)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由上而下分为
颈段、胸段、腰段、峨和尾段。脊髓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医学上T殳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或损伤引起的截
瘫称为高位截瘫;四肢丧失运动功能,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以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为主要
临床表现。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四肢正常运动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脊髓管理的只是低级反射活动
B.当直接刺激离体的脊髓腹根时引起3的细胞体兴奋后,兴奋沿2和1传递,在背根能检测到神经冲动
C.截瘫患者除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外,同时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D.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乙处的初期可引起中枢部位细胞代谢加快
答案B
6.吃辣椒时总是感到热的原因(2022南京三模,22)吃辣后舌头上会有火辣辣的感觉,诺贝尔奖获得者DavidJulius等人发现
了辣椒素受体(TRPVD,解释了吃辣椒时总是感到热的原因。TRPV1是一种通道蛋白,其被辣椒素激活时,造成Ca;通过TRPV1内
流而产生兴奋,进而产生“灼烧感”。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8页共22页
(l)TRPVl被辣椒素激活后造成的Ca:内流(填“消耗”或“不消耗”)ATP.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TRPV1结合,使感受
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产生此感觉后,往往会引起机体的呼吸运动增强,这一过程(填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科学家将纯化后的TRPV1蛋白重构于人工脂质体上,用40℃接近热痛的物理阈值刺激TRPV1时,发现其还具有热觉感受功
能,说明,完美地解释了吃辣椒时总是感到热的原因.
(3)图1表示麻醉药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作用机理。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质膜,起不到麻
醉作用,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可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填序号).
细
胞
膜
图1
①突触后膜可能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②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1出细胞,则通道蛋白I最可能为K'通道
③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HI,可能导致Na无法内流
④辣椒素的作用机理是与通道蛋白II结合,不改变通道蛋白H的形态结构
(4)图2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I、II(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
同).P点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1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3所示。若将N处的电极移至X处膜外,电表1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4
痛。
第19页共22页
图4
①电表II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基本相同。
②当电表I记录到图3中b点电位值时,膜外电位为电位。电表I记录到的图3中C点电位对应图4曲线中点
的电位;若将该神经细胞置于更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图3中c点位置的变化是.
③若将S处电极移至膜外,在T点给予适宜刺激,则电表H发生偏转的次数为次.
答案(1)不消耗大脑皮层属于
(2)TRPV1不仅可以被辣椒素激活,也可以被热刺激激活(TRPV1既是辣椒素受体,也是热觉感受器)
⑶①②③
(4)①3②正d上移③两
审题解题
(2022苏州、张家港联考,24)丫-氨基丁酸(GABA)是成年动物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抑制性递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通常情况下,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后,C1通道开放,C1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差—
(填“增大”或“砌(填“促进”或“抑制”淡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2)研究大鼠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胚胎发育早期未成熟神经元时发现,这类细胞的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西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线路代维协议书
- 2025版哮喘病常见症状及护理指导培训
- 口腔科种植牙术后护理措施
- 可持续发展 破局企业增长升维难题-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2025
- 营养配餐与设计
- 颧弓骨折护理饮食宣教
- 和润德育品牌体系构建
- 跌倒坠床患者评估
- 放射科CT影像诊断规范要点
- 以部编五上《太阳》教学为例谈小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 2004-2023天津卷交际用语总结清单-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 食品智能技术加工专业职业规划
-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课件
- 检察院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范文
- 语文课趣味小游戏=
- 几种常用潜流人工湿地剖面图
- 桥架敷设电缆专项施工方案
- 小区路面封闭施工方案范本
- 幼儿照护:睡眠环境布置考核标准
- 乘坐电梯的安全注意事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