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上学期《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共28小题)1.对下列谚语或古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云腾致雨,露结晨霜一一“露结晨霜”是说秋天早上的霜是由还水形成的 B.下雪不冷化雪冷一一雪在降落的过程中温度降低 C.霜前冷,雪后寒一一“霜前冷”是指气温骤降,水蒸气容易凝华成霜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一冰是由水形成的,但是一定比水的温度低2.物理课上,老师先让同学们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让甲同学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C.白雾是由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D.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的小液滴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始终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 B.教室窗户玻璃内侧出现“冰花” C.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直冒“白汽” D.从口中取出的体温计被电风扇猛吹而示数减小4.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温暖的春天,冰冻的湖面开始熔化 B.炎热潮湿的夏天,打开冰箱门可以看到“白雾” C.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 D.寒冷的冬天,冻冰的衣服慢慢变干5.美丽的树挂、霜是怎样形成的?如图甲所示,将冰块防御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发现低于0℃,并仔细观察会在易拉罐底部出现了霜,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白霜的形成是吸热过程 C.出现白霜时,冰水混合物中冰的质量在变小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含有盐的水凝固过程中温度会降低6.小王同学每天坐公交上下学,善于观察的她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校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下列有关小水珠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窗上的小水珠是由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B.夏天,窗上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C.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都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7.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春天,冰雪消融﹣﹣﹣﹣﹣﹣﹣熔化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自然界中雪的形成9.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所示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雪后天晴10.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升华的是()A.开水冒“白气” B.湿衣服逐渐变干 C.冬季河面结冰 D.樟脑丸逐渐变小11.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12.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雪消融 B..晶莹露珠 C..凝重的霜 D.冰雕变小13.四季分明的兰州城宜居宜游。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14.夏天,细心的小明发现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附着一层白色的粉末,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15.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B.剥开冰棒的包装纸看到冰棒昌“白气”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消失了” D.严寒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了“冰花”1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厨房蒸屉的“白气” B.冬天树叶上的“霜” C.夏天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的“烛泪”17.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B.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18.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吸热的是()A.草叶上的露珠 B.屋檐下的冰挂变小 C.树叶上的白霜 D.旷野上的白雾19.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以下关于“括号”内物态变化名称、“虚线框”中“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①a是“液化”;②b为“放热”;③c是“凝华”;④d是“升华”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20.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A.树枝雾凇 B.山涧云雾 C.冰雪消融 D.草间露珠2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江河的冰雪化成“水” B.草叶上形成“露珠” C.早晨大雾弥漫 D.树叶上形成“霜”2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樟脑丸逐渐变小 B.河水结冰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23.将干冰(二氧化碳固体)放入常温水中,发现水中出现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最后在水面处破裂。由此可知()A.水沸腾了 B.气泡里的气体,主要成份是水蒸气 C.水温不断升高 D.水的内能减少了2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甲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乙中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现在把它们放在20℃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霜,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 B.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水,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 C.甲的内壁M侧有水珠,乙的内壁P侧有一层霜 D.甲的外壁N侧有水珠,乙的外壁Q侧有一层霜25.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表面会生成一些白色颗粒上,这是发生了()A.熔化 B.凝固 C.蒸发 D.凝华26.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浓雾缭绕 D.霜寒料峭27.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28.下图为东北雪乡露天温泉附近的产生的雾凇,产生雾凇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华 C.凝固 D.结晶二.填空题(共8小题)29.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态的霜花,它是形成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棒冰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这是形成的。接着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它是的结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30.在北方的冬天,0℃以下的冻衣服也会变干,是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需热;在寒冷的冬天,门窗玻璃(填“内”“外”)表面结的冰花是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热。31.晓丽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一只冰鸡,(1)细心的晓丽发现:它表面上有一些“白粉”,这是造成的,同时还看到冻鸡周围有(填“上升”或“下降”)的“白气”,这是造成的。32.“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气温下降而使空气中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雪后,由于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33.寒冷的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冰花,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冰花是在玻璃窗的(选填“内”、“外”)表面;而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选填“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34.小明在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他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冷藏室和冷冻室内,几分钟后发现室的温度计示数较低,他还观察到冰箱的冷冻室内积着厚厚的霜,这些霜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过程。小明妈妈把食物放进冰箱冷冻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明家的冰箱应该更(容易/不容易)产生霜。35.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当对烧瓶微微加热时,会观察到碘没有,而是直接;停止加热后,气态碘没有,而是直接。(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36.如图,小明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后,可以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且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白霜。白霜的形成是现象。由此想到寒冬玻璃上的“窗花”出现在(选填“室内”或者“室外”)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37.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碘的沸点是℃,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中是,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选填“空气”、“水蒸气”、“小水珠”或“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白雾”的形成原因是:。38.如图,小高同学在进行“碘锤”实验时,(1)用“水浴法”加热“碘锤”,发现什么现象?这是什么物态变化?(2)停止加热后冷却一会儿,发现什么现象?这是什么物态变化?(3)停止加热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上底部内壁上出现较多的碘粒,你采取什么方法?(4)小高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发现碘的熔点是℃,碘的沸点是℃,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用“水浴法”加热“碘锤”有两点优点:一是:二是:。39.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碘的沸点是℃,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的主要成份是由,水面上大量的白雾的主要成份是,(以上两空均选填“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小水珠”),白雾是由(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40.老师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了色的气体,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2)有同学认为碘是先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请根据右表你认为碘的状态变化是理由是。物质熔点/℃沸点/℃碘四.解答题(共10小题)41.“白露三秋尽,清霜十月初”。“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两个重要的节气。(1)霜和露的形成都需要热。(2)“霜降”节气之前,早晨通常能看到露水;“霜降”节气之后,早晨才开始看见白霜。请说说这种变化其中蕴含的道理。42.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和。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答:。43.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你认为实验方案更好些(填数字),你的理由是: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低于/等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先再变成气态的现象,不能说明“碘的升华”。实验方案1实验方案2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碘的熔点:114℃碘的沸点:℃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约500℃44.如图(a)所示装置,称为“碘锤”,锤内有一些碘粒。(1)微微加热“碘锤”,B端处的碘粒慢慢消失,同时“碘锤”内出现了紫色气体如图(b),这一现象说明:。(2)如图(c)(d),停止加热后在A端凹槽处滴入冷水,继续观察可发现A端附近(现象),这个现象说明:。(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后。4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和。(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46.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来烘托效果,但过一会白雾消失了。请你利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47.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玻璃窗上常常会结冰,玻璃上冰花图案各异,有的像兰花,有的像马尾松,还有的像一朵朵的梅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房间里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玻璃后放热结成的冰,也就是说是凝华而成的。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就逐渐向四周发展。但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有的窗缝里有风进来,风大、风小情况不同;有的玻璃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干净、有的脏,这样,水蒸气蒙上去的时候,就分布不均了,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花纹,非常漂亮。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1)冰花在玻璃的(填“室内”或“室外”)表面。(2)与冰花的形成有着相同物态变化的是(a.霜b.雾c.露)48.晓明同学将冰和盐的混合物放入搪瓷杯里,盖紧杯盖,过了一会儿,观察发现搪瓷杯的外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固体物质。(1)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推断此固体物质的来源及物态变化名称。(2)说明推断此现象发生的原因。(3)与此实验现象符合相同原理的自然现象有。49.阅读下列文字,试分析文中有关的物理过程,完成表格内的填空。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空间,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文中句子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液化凝重的霜50.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将碘锤放在热水中/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安全卫生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数控高精度内外圆磨床项目建议书
- 安全培训教学方法改革课件
- 广东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轻工纺织大类】模拟练习
-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佛山市高明区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第四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贵州省福泉市引进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棕、藤、草制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IN-1130-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羟丙纤维素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广西骨伤医院招聘实名编制工作人员(高级职称)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发行公司债法律意见书正文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
- 高血压护理查房ppt
- 全关节镜下FiberTape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课件
- 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法基础超详细版本
- 《临建布置方案》word版
- epsonlq590面板操作
-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理PPT课件
- 存货计划成本法
- 某某某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
- (完整)地面硬化施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