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投入还是要素升级-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_第1页
要素投入还是要素升级-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_第2页
要素投入还是要素升级-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_第3页
要素投入还是要素升级-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素投入还是要素升级-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经了三十多年的年均10%以上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开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以要素驱动和投资规模驱动为主要特征,几乎无限供应的劳动力是该模式的前提条件,甚至是基本原因〔蔡《P,2022〕。但是,劳动力投入、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信息化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奉献随着我国经济开展阶段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随着人口红利等传统竞争优势的不断减弱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动乱变化,特别是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资本积累速度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和“干中学〞技术进步效应消减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22〕,中国经济开展进入了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期,塑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必须要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协调性和平衡性亟需加强。

一、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文献综述

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就是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劳动、资本、技术进步等不同因素奉献的测算过程。关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文献主要从要素投入、要素升级、制度变迁和全要素生产率等4个方面展开研究。

要素投入主要是指劳动力、资本、根底设施等经济增长模型中最早使用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几乎所有关于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文献中都会波及到相关的要素投入指标。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由大量资本、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投入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从投入产出关系看,都属于数量扩张型的〔石磊,1994〕,世界银行〔1998〕估计,物质资本的增长可以解释37%,劳动力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可以解释17%,劳动力部门转移可以解释约16%。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资本与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并不能完全的解释经济增长。

要素升级主要是指在要素投入中所对应的将同质的要素辨别为不同质量水平要素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信息化水平等从质量上衡量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在技术进步方面,主要是通过研究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两个角度来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王小鲁等〔2022〕通过考察自主创新对全素生产率的影响来判断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在人力资本方面,人力资本的衡量一般是通过受教育年限来替代,王小鲁等〔2022〕、赖明勇等〔2022〕的研究都认为教育在促进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差距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制度变迁主要是指非投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市场化、对外开放度等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不是从直接投入来影响经济增长,而是通过制度上的变革而引起的变化。樊纲等〔2022〕认为1997年~2022年,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奉献到达年均1.45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39.2%是由市场化奉献的。城市化伴随着各类要素由乡村向城市集中,促进了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出口导向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特征,对外开放使我国能够发挥比拟优势,促进技术转移,从而提高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通过计算增长余值得到而不能察看到的所有因素所带来的增长。一般来说,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都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生产要素的量的投入一般不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比方,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市场化改革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Chow和Li〔2022〕发现1978年以后TFP大约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奉献为32%,Bosworth和Collins〔2022〕那么发现20世纪90年代TFP对经济增长的奉献份额高达54.7%。

二、要素投入与要素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经济增长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二是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包括除要素投入之外其他引起生产函数发生变化而使经济增长率提高的因素。前者可以概括为要素投入,后者那么指要素升级。要素投入是指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劳动、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投入属于此类;要素升级是指生产要素“质的提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信息化、知识增长属于此类。在生产函数和经济增长理论中,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直接增加产量或促进经济增长;要素升级通过提高要素生产率增加产量或促进经济增长〔李佐军,2022〕。

但是,要素投入并不能完全的决定经济增长,索洛模型中的余值就是劳动力和资本所不能解释的经济增长局部。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增长要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而且在同样水平劳动力和资本禀赋下,不同国家或地区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经济增长水平。这样,对劳动力和资本的品质就逐渐进入到解释经济增长的范围当中,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改善品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既可以包括人力资本的提升,也可以是物质资本累积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改善。人力资本也可以看作是劳动力,技术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也属于物质化的资本。

《木《济增长理论来看,现代经济增长文献大致可以分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AK类型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外生参数的变化具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而新增长理论,无论是AK类型的还是R&D类型的,最显着的特征是外生参数的变化具有增长效应〔舒元,徐现祥,2022〕。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突破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以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禀赋和要素投入增长为根底的研究框架。要素投入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和要素增速减缓的过程,则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要长时期的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依靠要素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依靠要素升级,改变生产可能性曲线,同样数量的要素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中各国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主要是由于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存在巨大差别。同时,要素升级还能够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变。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能够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技术进步也不一定能够影响经济增长,从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到生产技术的进步,中间还有许多环节面临不确定性,比方时机本钱、路径以来、逆向溢出、要素禀赋、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唐未兵等,2022〕。

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因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存量通过知识积累来影响技术创新,最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初级教育和高级教育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初级教育作为生产要素直接促进最终产出,高级教育那么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与模仿的速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随着信息产业的崛起,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着传统结构和增长方式,能够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升级换代,能够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优化劳动力和资金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素投入和要素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根据数据可获得性,本文选择1985年~2022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自治区数据完整性较低,本文不予考虑〕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劳动力和资本,属于要素投入因素,第二类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信息化水平,属于要素升级因素,第三类是城镇化率、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属于制度变量。因此,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为GDP,自变量包括劳动力〔Lab〕、资本〔Inv〕、技术进步〔Tec〕、人力资本〔Hc〕、信息化水平〔Inf〕、城镇化率〔Urban〕、市场化水平〔Market〕、对外开放度〔Openness〕、电力消费〔Ele〕、贷款余额〔Loan〕、货运量〔Freight〕等指标。劳动力和资本是C-D增长模型中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属于要素投入性质的影响因素。为了衡量要素投入和要素升级之间的差别,本文引入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为了解决劳动力和资本等指标对GDP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引入“克强指数〞中的用电量、贷款余额和货运量这3个指标。同时,引入城镇化率、市场化指数、对外开放度这3个控制变量。

从表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劳动力供应和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分别要提高0.451和0.159个百分点,而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信息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分别提高-0.00767个百分点、0.120个百分点、0.0729个百分点。因此,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以劳动力和投资为主,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人力资本和信息化水平虽然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并不如劳动力和投资的影响明显。

考虑到1985年~2022年长达30年的期间内,我国经济开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逐步接轨,国际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2022年参加WTO和2022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开展冲击较大。因此,本文将1985年以来的开展阶段分为2022年及之前、2022年以来和2022年以来三个时间段,分别回归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三个阶段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变化较大,从2022年前后比拟来看,劳动力的影响因素在下降,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因素都明显增大,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逐渐从要素投入向要素升级转变。2022年以来,要素投入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仍在不断下降,要素升级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是人力资本的影响能力不断增强。但是,2022年以来信息化水平的影响能力有所下降。制度变量中,城市化的和市场化的作用仍然较大,对外开放度的作用相对较为稳定。总体来看,要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仍然占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要素升级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大,制度变量那么一直处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但是2022年的经济危机以来,要素投入的重要性有所增加,而要素升级的影响力在下降。

同时,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开展差距仍然较大,影响各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存在一定差别。按照通常的做法,将我国划分为4大区域。

从表3可以看出,影响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但是劳动力和信息化水平仍然在各地区之间都有较为显着的影响。东部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力、投资、信息化水平,中部地区那么为劳动力、技术水平、信息化水平,西部地区那么包含了所有5个影响因素,东北地区那么包括除技术进步外的其他4个影响因素。要素投入仍然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制度变量中,城市化对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对东北地区那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东部地区影响并不明确,市场化水平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较大,对外开放度那么仅在东部地区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总体来看,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以要素投入为主,但是与经济开展水平相关,东部地区要素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地区,而制度变量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四、推进要素升级,促进供应侧改革

要素投入与要素升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方面。前者通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影响经济增长,后者主要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影响经济增长。要素投入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下的经济增长模型,在AK和R&D增长理论中,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等因素逐步内生于经济增长理论当中,对于现实经济增长的解释性要高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长期以来,大局部文献分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一直都是以要素投入为主,通过要素升级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有较大的差别性。本文通过研究发现,1985年以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以劳动力和投资为主,要素升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限,仅人力资本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较为明显。分时间段来看,在2022年参加WTO之前,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明显,2022年以后,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减弱,要素升级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但是2022年金融危机以来,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又进一步加强。分地区来看,中部、西部和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