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某个年龄组智力测验的平均分数是85,标准差是10,学生A得了95分,他的离差智商是()

A.100B.130C.125D.115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5.有一种我们不认识的水果,远远地能看到它鲜亮的颜色和特殊的形状;用手去触摸,感到其表皮光滑而坚硬,这种认识活动是()

A.感觉B.表象C.记忆D.思维

6.有人把()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A.访谈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

7.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是()

A.兴趣B.信念C.需要D.价值观

8.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学手段B.教学方法C.课程D.管理体制

9.“鸡不吃米强按头,到头来它也是不吃的。”这句话反映了()

A.学生的差异性B.学生的独特性C.学生的主体性D.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10.班级依赖班主任组织指挥,一旦班主任要求不严格,班级就变得松弛、涣散。此时班集体发展处于()

A.组建阶段B.初步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成熟阶段

11.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做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

12.“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人格具有()

A.生物性B.社会性C.整体性D.稳定性

13.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了()的德育原则

A.导向性B.疏导性C.知行统一D.因材施教

14.校本课程属于()

A.一级课程B.二级课程C.三级课程D.四级课程

15.近年来,一些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这一现象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连续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

16.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体现了人格具有()

A.独特性B.稳定性C.前瞻性D.功能性

17.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B.情感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意志的基础D.意志是情感的基础

18.某人待人善良热情,宽容大度;工作踏实认真,任劳任怨,这些特点属于()

A.能力B.气质C.性格D.道德感

19.下列选项符合人对时间估计规律的是()

A.活动内容贫乏枯燥,时间短估

B.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时间短估

C.活动内容贫乏枯燥,回忆时时间长估

D.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回忆时间短估

20.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建立班集体B.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C.了解和研究学生D.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21.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学生学习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

A.辨别学习B.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

2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

A.起促进作用B.起决定作用C.起加速或延缓作用D.起延缓作用

2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体现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和谐共处D.教学相长

24.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25.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心理学家是()

A.铁钦纳B.冯特C.巴甫洛夫D.苛勒

26.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

A.认识过程B.发展过程C.智育过程D.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27.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

28.给我一打儿童,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B.精神分析学派C.人本主义心理学D.完形心理学

2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属于()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

30.下列不属于教育测量的特点的是()

A.测量对象的模糊性B.测量方法的间接性C.测量表征的相对性D.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二、案例分析(15题)31.该教师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3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33.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丑小鸭伤心地离开了家,就是离家出走的意思,你们离家出走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所以你们体会不到丑小鸭的伤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谁来说说丑小鸭后来怎么了?(师随后指名回答,生1,生2,都答不上来。师表情严肃)

生3:丑小鸭……很……悲惨。(紧张)

师:悲惨吗?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个悲惨法?

生3:不……不知道。(更紧张,声音更小)

师:还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全班鸦雀无声)

师:算了,我们还是回到课文,先看看第四段是怎么说的,书上说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这时候丑小鸭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紧张。(脱口而出)

师:不对,再猜一猜。(生七嘴八舌,有学生喊出害怕)

师:害怕,对了,就是害怕。(马上给予表扬)

师:现在我要请小A回答问题(走到小A面前)。丑小鸭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它愿意吗?

小A:不愿意。

师:那它有办法吗?

小A:没办法。

师:丑小鸭会害怕吗?

小A:可能……(立时,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交头接耳,教师停下讲课,转向批评学生)

教学片段中的教师主要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

34.该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论?

35.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此教学原则?结合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36.结合案例,分析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37.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傍晚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帮助当天值日的同学一起打扫卫生。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她认为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个关于助人为乐的主题班会活动。

班会前李老师让学生们分小组去搜集助人为乐的事例、名言,并在班会上让小组代表来向大家展示搜集到的资料。班会课上,大家很认真地听各小组代表的介绍,气氛很热烈。在各小组介绍完后,李老师向大家讲解助人为乐精神对一个人形成优秀品质的重要性,并向大家讲述张同学的事情,表扬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同学们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次班会课之后,班级里的风气变得更好了,形成了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

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什么德育方法?

38.请运用所学教育原理分析这一事例

39.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试以气质类型学说加以分析

40.课堂实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张老师:你是如何验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学生1:我是这样比的(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四个角比较)。

张老师:都是这样比的吗?

学生们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的。

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位学生(生2和生3)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

学生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

张老师:怎么比?

学生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正方形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两个角比较。

学生3: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教师让学生3操作给大家看。

学生3:把正方形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原来的四个角就全部重合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在随后动手验证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分别沿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对折,把四条边折到一起去,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张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41.三毛学数学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十分钟内,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的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符合或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

42.男生甲:他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语文成绩却总是倒数几名。每次上语文课他都如坐针毡。趁老师不注意,他从课桌里拿出数学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下课铃响了,他赶忙收起课外书,飞速将同桌的答案抄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女生乙:她的成绩在全年级都名列前茅。老师刚布置完作业,她很快就写完了。有时候,她觉得这种题目太简单了。离下课还有十分钟,她又没事可干了,没办法,只能翻开书本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在处理时应遵循什么样的教学原则?教学实践中应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43.结合案例分析该原则实施的基本要求

44.请你对拓展学生甲的思维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45.请结合上面的案例,分析我在对小红的教育中运用的德育原则、方法

三、简答题(5题)46.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47.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48.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49.贯彻直观性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0.青少年儿童有哪些合法权利?

四、论述题(3题)51.试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52.简述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含义

53.如何解释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记忆效果最好的现象?

五、辨析题(2题)54.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55.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专业知识的发展。

六、填空题(2题)56.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____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

57.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动机理论的一种,在这一理论中,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____

参考答案

1.BB[解析]反射是指机体在神经系统(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心理现象的原则。

2.DD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IQ=100+15Z,Z=(X-X)/SD。Z代表个体的标准分数,X表示个体测验得分(原始分数),X代表相应年龄群体平均分,SD则为群体得分的标准差。代入公式Z=(95-85)÷10=1,Z为1,则此人的IQ=100+15×1=115

3.DD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

4.C18世纪普鲁士颁布了多项教育法令,规定了国家强迫义务教育的各方面具体要求和措施,如l763年的《普通学校章程》。1885年普鲁士实行免费初等义务教育。

5.A

6.DD观察法是掌握原始资料的必要方法,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开路。因此,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7.CC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可以激起或抑制人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原因

8.C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指1999年正式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9.C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题干中的这句话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

10.AA班集体的形成阶段主要有:①组建阶段。②形成阶段。③发展阶段。④成熟阶段。题干中的情况说明班集体正处于组建阶段

11.CC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由题干中的测量工具测定鉴别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心理测验的方法

12.D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很难改变。“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就是人格稳定性的典型写照。

13.C

14.CC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地方课程是二级课程,校本课程属于三级课程

15.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题干中,将幼儿当成小学生开展教育教学,这种“一刀切”的行为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6.DD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具有功能性的表现

17.A

18.C

19.B

20.C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1.CC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学生学习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2.CC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23.D题干所述意思为: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隐含意思为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故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24.A

25.BB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6.AA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是教学过程的本质

27.DD【解析】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_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疲劳和厌烦。

28.A

29.AA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表现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

30.D教育测量的特点包括:①测量对象的模糊性。②测量方法的间接性。③测量表征的相对性。

31.该教师主要运用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1)该教师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面对学生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啊?这一提问的回答,体现出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并且借此机会表扬了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一德育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自觉履行,做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2)该教师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的德育去影响集体,无形之中也对每位学生提出了道德的要求: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3)该教师不仅指出了学生平时的优秀表现,强化了学生已有的良好行为,同时又比较委婉地指出了学生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引导学生克服消极因素,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32.①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③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展开思想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④贯彻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坚定不渝地认真执行

33.案例中的教师主要采用了谈话法。谈话法,亦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案例中的老师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讲授课程的内容,体现的正是谈话法

34.(1)课程理念提倡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课堂教学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案例中的老师没有就书本上的知识来讲,而是去关注学生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学生个人的观点,提倡学生对《长城砖》的内容提出质疑。(2)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做到因材施教。(3)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4)该案例中的老师恰当地运用了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5)新课程理念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跳板,而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5.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贯彻此原则要做到: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思考的首要问题。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题中教师在讲授动物概念时,并没有直接给出动物的定义,而是不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与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的问题,形成一条由问题构成的教学主线,使学生进入有意义自主学习的心理过程。引导学生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最后让学生掌握了动物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36.(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疏导性原则。疏导性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案例中陶行知回到校长办公室时,学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理,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2)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当陶行知看到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时,他制止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从这一点看出陶行知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从陶行知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可以看出,陶行知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3)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整个教育过程,陶行知先斥责了学生,后来又给了学生四块糖,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这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37.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是运用了说服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法来教育学生

38.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所给予的人的发展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39.(1)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

(2)根据案例可以判断王亮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王峰属于黏液质气质类型。

①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在情绪方面,无论是高兴还是忧愁,体验都非常强烈,也进行得非常迅速,而在情绪爆发之后,很快又平静下来。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但理解问题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在行动上生机勃勃,顽强有力。概括地说,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是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②黏液质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比较微弱,心情比较平稳,变化缓慢,他们经常心平气和,很难出现波动的情绪状态,不容易发出强烈的不安和激情。他们喜沉思,在进行任何工作之前都作细致的考虑。能够执行已做出的决定,不慌不忙地去完成工作。往往对已习惯的工作表现出极大热情,而不容易习惯于新工作。概括地说,黏液质是以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的。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0.张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问答法,它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问答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1.①违背了疏导的原则。教师面对有问题的学生,应该耐心引导,促进学生克服缺点和不足。案例中的老师发现三毛的数学成绩不真实时,应该在课下积极引导,而不应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让三毛出丑丢面子,使其丧失信心,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②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案例中的老师在发现三毛数学成绩不好时,应该深入了解三毛对于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三毛提高成绩。③违背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并及时肯定和引导,逐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案例中的三毛为了考取好成绩采取提前背题目的方法,这起码可以说明三毛记忆力好,并且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老师应该结合三毛这些优点,积极引导帮助三毛提高数学成绩。④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能怀疑批评或者忽视他们,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一定要尊重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案例中的老师因为三毛数学成绩不好,就打击挖苦她,显然是对三毛的不尊重,同时也是不信任三毛会学好数学的体现

42.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在处理时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要求有: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充分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③尊重学生的差异。④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⑤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3.进行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有:①以发展的眼光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这是实行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该学生性格孤僻,并深入了解了其性格孤僻的原因,对该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②根据学生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因材施教。要对不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进行教育。该老师有意将班上宣传委员的位置空缺,多次暗地里给该学生创造机会,把她的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多次在班上进行展示鼓励其发挥个人特长,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新蕾奖。最终,该生恢复自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案例中的女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在我苦口婆心地动员下仍然拒绝担任宣传委员,作为班主任的我,采取一系列适合她的方法来促进她的进步,从而改变了她的性格,最终使她考上了大学

44.进行联想训练;头脑风暴法;限时练习;丰富想象力

45.这一案例中教师遵循的主要是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运用的是品德评价法。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并发扬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学生获得不断发展。品德评价法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它是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品德评价主要有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操行评定等方式。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首先没有将学生视为不可救药,而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通过平时的了解,掌握学生的优缺点。同时又创造了给后妈捎信这一教育契机,在信中对学生进行表扬,又借用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学生明白教师并非告状而是表扬,这就让学生感到高兴,易促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后面教师又不断和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进取心,使其自觉展开内部矛盾斗争,达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的目的,促使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46.(1)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3)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47.(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发扬教学民主。

(4)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知识

48.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都包含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教育目的侧重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的要求。而教育方针除了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之外,还包含怎么培养人,侧重于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

49.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50.青少年儿童作为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有生存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等。青少年儿童作为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有参加教育教学权、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获得公正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