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饮证_第1页
中医内科学饮证_第2页
中医内科学饮证_第3页
中医内科学饮证_第4页
中医内科学饮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饮证概述

中医内科学饮证2/41一定义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一些部位病证。中医内科学饮证3/41二、历史沿革

1《内经》论‘积饮’《素问·六元正记大论篇》

:“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湿淫所盛……民病积饮……。”《素问·气交变大论篇》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饮发中满,食减。”中医内科学饮证4/41二、历史沿革

2《金匮要略》论‘痰饮’首创‘痰饮’病名。广义痰饮是诸饮总称,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留饮、伏饮等。窄义痰饮专指饮留肠胃。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治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中医内科学饮证5/41二、历史沿革

3《千金要方》论‘痰饮’

“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澼饮,水澼在两胁者;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胃肠,动摇有声。”

中医内科学饮证6/41二、历史沿革

4《儒门事亲》论‘痰饮’

病因有五:“有膹郁而得之者,有困乏而得之者,有思虑而得之者,有痛饮而得之者,有热时伤冷而得之者。饮证虽多,无出于此。”治疗观点:“治病有先后,不可乱投,邪未去时,慎不可补也,大邪新去,恐反增其气,转甚于未治之时也。”认为:“饮当去水,温补转剧。”中医内科学饮证7/41二、历史沿革

5《景岳全书》论‘痰饮’

“痰之为病,必有所以致之者,如因风因火而生痰者,但治其风火,风火清而痰自息也。如因虚因实而生痰者,但治其虚实,虚实愈而痰自平也。未闻治其痰,而风火可自散,虚实可自调者,此所以痰必因病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也。故内经之不言痰者,正以痰非病之本,而痰为病之标耳。今举世医流,但知百计攻痰,便是治病。竞不知所认为痰,而痰亦因何而起。”提倡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饮证8/41二、历史沿革

6程门雪论‘痰饮’《金匮》痰饮,着重在饮,以后发展,着重在痰。一切怪病多生于痰,认识痰饮,是辨证上一个很主要问题。中医内科学饮证9/41三、范围(类似于)痰饮:胃潴留、幽门梗阻、胃肠神经官能症。悬饮: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等。溢饮:?心性水肿?肾性水肿?支饮: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中医内科学饮证10/41病因病机

中医内科学饮证11/41病因外感:六淫(风寒湿暑燥火),疬气,秽气内伤:饮食不节,劳倦,情志,房劳,病理产物体虚:老年,宿疾,久病,劳役、它病,先天不足中医内科学饮证12/41病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胃脾运化布散水谷精微肺通调水道,敷布四肢百骸肾蒸腾气化,主司开合膀胱尿液饮食水谷中医内科学饮证13/41

病机正常生理:三焦者,决渎之官。肺主治节,通调水道。脾主运化,转输水谷精微。肾主开合,分清泌浊,主蒸腾气化。中医内科学饮证14/41病机基本病因为感受寒湿,饮食不节,体虚劳役(体质虚弱)。总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宣,肺脾肾三脏运行水液功能失调。三脏之中,脾运失司,首当其要。病理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而中阳素虚,脏器不足是主要病理基础。中医内科学饮证15/41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饮证16/41一.辨证关键点辨部位:区分哪一个饮证。辨虚实:即分清虚实之主次。中医内科学饮证17/41二.类证判别中医内科学饮证18/41中医内科学饮证19/41

辨证论治

一.辨证关键点—虚实

实证

虚症有邪无邪外邪七情饮食脏气损伤起病急起病慢病程短病程长呕势紧迫,祛邪乃愈重复发作,祛邪症重

中医内科学饮证20/41辨证论治

二.辨呕吐物酸腐败臭—食积不化酸水绿水—肝热犯胃苦水黄水—胆热犯胃浊痰涎沫—痰饮中阻少许粘沫—胃阴不足清水稀涎—脾胃虚寒中医内科学饮证21/41

辨证论治

三.辅助检验急性胃肠炎:血常规、大便常规及培养。胰腺炎:血、尿淀粉酶。胆囊炎胆石症:B超。消化性溃疡:呕吐物隐血、GI、胃镜。肝炎:肝功效、病毒学检验、电解质。中枢性疾病:头颅CT。中医内科学饮证22/41

辨证论治

四.类证判别

呕有物有声吐有物无声干呕无物无声呕吐与反胃反胃乃呕吐一个特殊类型,其病机为‘胃中无火’,致食入之后,停留胃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皆为未经消化之物。合称呕吐中医内科学饮证23/41

辨证论治

四.类证判别呕吐与呃逆指胃中之气冲逆于上,经喉间发出呃呃之声,无饮食痰涎自口中吐出。恶心一个自我感觉,欲吐不吐之际,多为呕吐之前兆。‘虽日恶心,而实胃口之病,非心病也。’中医内科学饮证24/41

辨证论治

五.呕吐临床意义

生理现象变异:如妊娠反应。机体保护性反应:如伤食、过分饮酒、毒物。治疗八法之一: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吐法是一治疗伎俩。提醒毒物药品反应:西药如一些抗菌素,中药如桔梗、山豆根等。中医病理表现:任何原因有损于胃,或胃自身病变,皆可发生呕吐。中医内科学饮证25/41关于吐法《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伤寒论》:病人手足逆冷,脉窄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中医内科学饮证26/41

辨证论治

六.治疗标准基本治则:和胃降逆。实证:祛邪虚症:补虚中医内科学饮证27/41

辨证论治

七.分型论治

外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脾胃虚寒痰饮内阻胃阴不足实证虚证中医内科学饮证28/41实证

1.外邪犯胃主证:突然呕吐,脘腹满闷。伴随证:风寒:发烧恶寒,头痛肢楚,苔薄白脉浮紧。风热:发烧恶风,头痛咽痛,苔薄黄脉浮数。暑湿:胸脘痞闷,身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濡数。治则:疏邪和中,降逆止呕。处方:霍香正气散。银翘散黄连香薷饮。

中医内科学饮证29/41实证

2.饮食停滞主证:呕吐酸腐,吐后得舒。伴随证: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臭秽。苔脉:舌苔垢腻,脉滑实。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处方:保和丸中医内科学饮证30/41实证

3.肝气犯胃主证:呕吐吞酸,嗳气频频。伴随证:胃脘不适,胸胁胀痛,每遇情志刺激、情志波动而症重。苔脉:苔薄脉弦。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处方: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中医内科学饮证31/41实证

4.痰饮内阻主证:呕吐痰涎清水。伴随证:脘闷不适,头眩心悸。苔脉:舌苔白腻,脉滑。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处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中医内科学饮证32/41虚证

1.脾胃虚寒主证:饮食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伴随证: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苔脉:舌淡脉濡细。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处方:理中丸。中医内科学饮证33/41虚证

2.胃阴不足主证:呕吐少许粘液痰沫,或作干呕,重复发作。伴随证:口干咽燥,饥不欲食。苔脉: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治法:麦门冬汤。中医内科学饮证34/41

【预後转归】中医内科学饮证35/41预後转归1

呕吐作为一个临床症状,其预后转归取决于原发病。中医内科学饮证36/41三、范围1消化系统:胃肠道炎症、溃疡病、幽门梗阻、贲门失驰缓症、肝炎、胆囊炎、胰腺炎。2感染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全身性感染。3代谢及内分泌:尿毒症、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中医内科学饮证37/41三、范围4

中枢性:脑炎、脑肿瘤、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病等引发颅内压增高。5周围感觉器官病变:内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