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备考突破2020高三化学专题强化集训——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精编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42分)常温下,浓度均为0.10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VV0A.MOH
的电离程度:c点大于d点
B.ROH溶液由a点到b点时,c(R+)c(ROH)⋅c(H+)变大
C.pH=10时,MOH和ROH溶液中,c(M+)>c(R298K时,二元弱酸H2X溶液中含X微粒的分布分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时:c(Na+)=2c(X2−)
B.Ka2(H2X)为10−7
C.常温下,体积均为50.00mL、浓度均为0.20 mol ⋅L−1的醋酸、盐酸两种溶液分别用0.20 mol ⋅L−1的NaOH溶液滴定,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可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B.曲线Ⅰ代表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
C.a点对应溶液中:cCH3COO−>c室温下,向20mL0.1mol⋅L−1Na2R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盐酸,溶液含R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关系如图所示A.0.1mol⋅L−1Na2RO3溶液中:cNa+>2cRO32−+cHRO3−
B.当溶液pH=7若定义pC是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则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酸(H2A)水溶液中pC(H2A)、pC(HAˉ)、pC(A2−)A.曲线I表示H2A的浓度
B.该酸的电离常数Ka2=10−4.3
C.c(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8.5<pH<10.5时,会有中间产物(NH2COOˉ)生成
B.在pH=9.5时,溶液中存在关系:c(NH4+)>c(HCO3ˉ)>c(NH2COOˉ)>c(C常温下,浓度均为c0,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两种碱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溶液pH随lgV/V0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当pH=b时,两曲线出现交叉点x,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0、V0均不能确定其数值大小
B.电离常数Kb(MOH)≈1.1×10−4
C.x点处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溶液稀释前的浓度相同
B.a、b、c三点溶液的pH由大到小顺序为a>b>c
C.a点的Kw值比b点的Kw值大
D.a点水电离的c(H+)室温下,用0.10 mol·L−1KOH溶液滴进10.00 mL 0.1 mol·L−1H2A(二元弱酸)溶液所得曲线如图(忽略体积变化)。已知室温下,H2AA.若点③溶液的pH=5,则c(HA−)c(H2A)=104
B.点④溶液的pH<7,加水稀释时该溶液中的c(HA−)c(人体血液存在H2CO3HCO3−、HPO42−H2POA.曲线Ⅰ表示lgcHPO42−cH2PO4−与pH的变化关系
B.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某电路板生产企业的水质情况及国家允许排放的污水标准如下表所示。为研究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取5份等量的废水,分别用30%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9、9.5、10、11,静置后,分析上层清液中铜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平衡I:Cu(OH)2+ 4N项目废水水质排放标准pH1.06∼9C72≤0.5NH2632≤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约为9
B.b~c段:随pH升高,Cu(OH)2的量增加,平衡I正向移动,铜元素含量上升
C.c~d段:随pH升高,c(OH-)增加,平衡I逆向移动,铜元素含量下降
D.d点以后,随c(OH-将浓度均为0.5 mol·L−1氨水和KOH溶液分别滴入到体积均为20 mL且浓度相同的AlCl3溶液中,测得溶液的导电率与加入碱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
B.根据图像可以确定导电率与离子种类有关
C.cd段发生的反应是Al(OH)常温下将NaOH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lgc(HX−)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 mol·L−1盐酸分别滴定10.0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溶液A.曲线②代表滴定二甲胺溶液的曲线
B.b点溶液中:pH<7
C.d点溶液中:c(H+)=c(OH−)+c[(CH3)2常温下,向0.1mol/L的某三元酸H3X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中酸分子、酸根离子的含量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HX的溶液显碱性
B.Ka2(H3X)的数量级为10−5在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得到溶液pH与A.a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b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有c(Na+)+c(NH4+)=2c(SO42−)25 ºC时,向0.1mol·L−1的NaA溶液中逐渐通入HCl气体,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lgc(OH-)mol·LA.25 ºC时,A−水解常数的数量级为10−9
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N>M
C.25 ºC时,0.1mol·L−1的HA的电离度约为1%
D.室温下,用0.1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10.00mL0.10mol⋅L−1的CH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从P点到N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C.N点溶液中cOH-=cCH3COOH亚氯酸钠(NaClO2)用于漂白织物、纤维、纸浆,具有对纤维损伤小的特点.其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已知pOH=−lgc(OA.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0−6
B.亚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C.pH=7时,溶液中含氯微粒的浓度大小为:c(HClO 2)>c(ClO在某温度时,将nmol·L−1氨水滴入10mL1.0 mol·L−1盐酸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KW=1.0×10−14
B.b点:c(NH4+)>c(Cl−)>c(H+)>c(OH25℃时,向一定浓度的Na2X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的已知:H2X是二元弱酸,Y表示cX2−c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n表示pH与pcHX−cH2X的变化关系
B.Ka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8分)已知:25℃时,Ka1(H2SO3)=1.5×10−2
(1)H2SO3溶液和NaHA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H
(2)0.1 mol/L Na2S
(3)25℃时,将10 mL 0.20 mol·L−1的HCOOH溶液和10 mL 0.20 mol·L−1的CH3COOH溶液分别与10 mL 0.20 mol·
①HCO3−
②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HCOO−)____c(CH3COO−)(
(4)25℃时,某溶液中含有0.001 mol/L Ca2+、0.010 mol/L H2SO3,加入K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H2SO3的挥发和分解)。当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影响锅的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某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CaSO4、(1)“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溶物”用碳酸钠溶液浸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为防止洗出液中的Fe3+腐蚀铁质管道,常在洗出液中加入SnCl2溶液,反应中Sn2+转化为Sn(4)柠檬酸(用H3R表示)可用作酸洗剂,溶液中H3R、H2R−、HR2−、R3−的含量与pH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a曲线所代表的微粒的百分含量随溶液pH的改变而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弹解释(5)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对锅炉水(含Ca2+、Mg2+、HCO3(1)甲醇是一种常用的新型燃料,其合成反应如下:CO(g) +2H2(g)⇌CH3OH(g)
ΔH<0。现将①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 A
t B(填“>”、“<”或“=②A、B两点的平衡常数K A
K B(填“>”、“<”或“=(2)常温下,向10mL 0.1mol/L的H2C2O4①判断KHC2O②C点时,c(K+)与c(HC2O(3)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去除CO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2.某种电化学装置(电解质为NaOH溶液①CO2转化为CO的电极反应式为
;生成的CO还可用作电池燃料,若有1molCO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②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2CO= 2C+O2(ΔH>0)来消除CO(I)、A、B、C、D、E、五种元素均是短周期元表.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半径最小,B、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均为其电子层数的2倍,D、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Y、Z、W、G、甲、乙七种物质均由上述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元表B形成的单质M与甲、乙(相对分子质量:甲<乙)浓溶液的反应分别是:甲与M反应生成X、Y、Z.乙与M反应生成Y、Z、W,且X、Y、W均能与Z反应,反应条件均省略.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l)X、Y、W均能与Z反应,若将标准状况下的X和D2按4:1充满试管后将其倒立于水槽中.待水不再上升时,试管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假设溶质不扩散)
(2)若将X、W、D2按4:4:3通入Z中充分反应.写出总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G是一种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酸式盐,则G的化子式______,取0.2mol/L的NaOH溶液与
0.1mol/L的G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加热至充分反应后,待恢复至室温剩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此时测待溶液的pH=12.则此条件下G中阴离子的电离平衡常数Ka=______
(Ⅱ)(4)某温度时.向AgNO3溶液中加入K2CrO4溶液会生成Ag2CrO4沉淀,Ag2Cr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g2CrO4的溶度积常数(Ksp)为1×10−8
B.含有大量CrO42−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g+
C.a点表示NH4Al(SO4)2是食品加工中最为快捷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中;NH4HSO4在分析试剂、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0.1mol⋅L−1NH4Al(SO4)2中c(NH4+)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0.1mol⋅L−1NH4HSO4中c(NH4+)
(2)如图1是0.1mol⋅L−1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象.
①其中符合0.1mol⋅L−1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填写字母);
②20℃时,0.1mol⋅L−1NH4Al(SO4)2中2c(SO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分析】
A.0.10mol/LMOH的pH=13,则MOH为强碱,不存在电离平衡;
B.根据c(R+)c(ROH)⋅c(H+)=c(R+)c(OH−)c(ROH)c(H+)c(OH−)=KKw判断;
C.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D.lgVV0=2时,MOH的pH=11,水电离的c(H+)=10−11mol/L,ROH的pH=10,水电离的c(H+)=10−10mol/L,以此解答。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平衡,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弱电解质电离程度与溶液浓度关系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答】
解:A.0.10mol/LMOH的pH=13,则MOH为强碱,不存在电离平衡,c、dMOH的电离程度相等,故A错误;
B.由c(R+)c(ROH)⋅c(H+)=c(R+)c(OH−)【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侧重考查图象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图中曲线含义及各微粒变化趋势与溶液的pH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一般。【解答】A.溶液呈中性时c(H+)=c(OH−),根据电荷守恒B.由图可知pH=7时,c(HX−)=c(X2−C.NaHX溶液中HX−虽然电离和水解但是程度都较小,所以溶液中含有X的微粒主要是HX−,根据图分析可知溶液的pH<7,NaHX溶液显酸性,D.溶液pH由1升至2.6时主要存在的反应是:H3X+故选B。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的电离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明确溶液中溶质及其性质、离子积常数影响因素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
【解答】
A.甲基橙变色时溶液的pH范围为3.1∼4.4,NaOH溶液滴定醋酸达终点时pH大于7,故A错误;
B.浓度相同的醋酸、盐酸的初始pH,醋酸的较大,曲线I代表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故B错误:
C.曲线Ⅰ代表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溶液中存在:c(CH3COO−)+c(OH−)=c(Na+)+c(H+);a点对应溶液pH小于7,即c(H+)>c(OH−)。得c(CH3COO−【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后溶质组成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根据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进行分析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
A.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0.1mol/LNa2RO3溶液呈碱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2c(RO32−)+c(HRO3−)+c(OH−),所以c(Na+)>2c(RO32−)+c(HRO3−),故A正确;
B.当混合溶液体积为40mL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HRO3,HRO3−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所以其溶液呈碱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酸稍微过量,所以混合溶液体积稍微大于40mL,故B【解析】【分析】
本题是对酸的电离知识的考查,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点,难度一般。关键是掌握酸的电离的原理,侧重知识的能力考查。
【解答】
A.曲线Ⅰ表示H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的变化,而不是H2A的变化,故A错误;
B.依据图像,该酸的电离常数Ka2=cA2−×cH+cHA−=10−4.3 ,故B正确;
C.依据物料守恒,当温度不变时c(H2A)+c(HA−【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荷守恒的应用、图象的分析与应用等,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图象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解答】
A.由图象可知开始生成了NH2COO−,后来NH2COO−消失,所以NH2COO−为中间产物,即在溶液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间产物生成,故A正确;
B.根据图象可知,当pH=9时,图象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NH4+)>c(HCO3−)>c(NH2COO−)>c(CO32−),故B正确;
C.在pH=9.0时,溶液中存在关系,溶液中存在离子NH4+、H【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图像分析判断及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图中纵横坐标含义及曲线变化特点、正确判断碱性强弱是解本题关键,A为解答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根据图知,ROH加水稀释10倍,溶液的pH值减小1,说明ROH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则MOH为弱电解质,
A.常温下浓度为c0的ROH pH=13,且ROH为强电解质,则c0=0.1mol/L,所以能确定初始浓度,故A错误;
B.lgV/V0=0时pH=12,c0=0.1mol/L,电离常数Kb(MOH)=cM+×cOH−cMOH=10−2×10−20.1−10−2≈1.1×10−3,故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注意溶液离子浓度与导电性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中等。稀释之前,两种溶液导电能力相等,说明离子浓度相等,由于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则醋酸浓度大于盐酸浓度,加水稀释时,醋酸进一步电离,所以稀释过程中,醋酸导电能力大于盐酸,则Ⅰ为醋酸稀释曲线,Ⅱ为盐酸稀释曲线。【解答】A .根据图像可知稀释前溶液导电能力相同,这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但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因此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故A错误;
B.本题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根据图像可知导电能力最强的是c点,其次是a点,最小的是b点,所以a、b、c三点溶液的pH由大到小顺序为b>a>c,故B错误;
C.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则a点的Kw值与b点的Kw值相同,故C错误;
D.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大,对水的电离程度抑制越大,则a点水电离的c(H+)大于c点水电离的c(H+)
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明确每个点的溶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溶质的成分以及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分析离子浓度大小,题目难度较大。
【解答】
A.点③时,溶质为KHA溶液,Ka1=c(HA−) · c(H+ )c(H2A)=10−2,故c(HA−) c(H2A)=10−2 c(H+ ),由于pH=5,c(H+)= 10−5mol/IL,故c(HA−)c(H2A)=103
,故A错误;
B.点④时,溶液pH<7,加水稀释时溶液pH将增大,即c(H+)将减小,由于Ka2=c(A2−) · c(H+ )c(H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缓冲溶液分步电离与水解,平衡影响因素,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明确习题中的信息及有关Ka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解答】
A.磷酸pKa2=7.2,则
,曲线Ⅱ表示表示与pH的变化关系,曲线Ⅰ表示lgc(H2CO3)c(HCO3−)与pH的变化关系,故A错误;
B.a→b的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对水的电离的抑制减弱,则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故B错误;
C.当cH2CO3=cHCO3−时,lgx=0,观察图可得,pH=6.4,而
cHPO42−=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图象变化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A、根据图像,在pH=9时,Cu元素的含量最小,即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约为9,故B、b~c段:pH增大,c(OH−)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I中,Cu(OHC、c~d段:pH增大,c(OH−)增大,平衡ID、d点以后,c(OH−)增大,平衡II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Cu(O故选B。
1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反应前后溶液导电性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离子浓度变化决定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注意图象变化的实质理解,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解答】
A.当滴加到24mL时铝离子恰好完全沉淀,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4mL×0.5mol/L3×20mL=0.2mol/L,故A正确;
B.
根据图像可以确定导电率与离子种类有关,故B正确;
C.
cd段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钾反应,故C正确;
D.e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故D错误。
故选D。
13.【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本题注意把握图象的曲线的变化意义,把握数据的处理。
【解答】
A.H2X为二元弱酸,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则Ka1(H2X)>Ka2(H2X);
lgc(X2−)c(HX−)=0时,c(X2−)c(HX−)=1,此时pH≈5.4,则Ka2(H2X)≈10−5.4,可知Ka2(H2X)的数量级为10−6,Ka1(H2X)的数量级大于10−6,故A正确;
B.H2X为二元弱酸,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则Ka1(H2X)>Ka2(H2X)【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滴定过程中导电率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像不同变化阶段溶质的情况。
【解答】
(CH3)2NH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等浓度时离子浓度比NaOH小,则导电性较弱,由此可知②为(CH3)2NH的变化曲线,①为NaOH的变化曲线,加入HCl,(CH3)2NH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性逐渐增强,而NaOH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产水,离子浓度减小,由图象可知加入HCl 10mL时完全反应,导电性最小,
A.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②为(CH3)2NH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
B.b点溶液中溶质为(CH3)2NH2Cl和(CH3)2NH⋅H2O,由Kb[(CH3)2NH·H2O]=1.6×10−4可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pH>7,故B错误;【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相关知识,解答这类问题应明确图像的变化趋势以及图像中的特殊点等,试题较难。
【解答】
H3X的溶液中存在H3X⇌H2X−+H+,H2X−⇌HX2−+H+,HX2−⇌X3−+H+,随着溶液pH的增大,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因此a、b、c、d分别代表H3X、H2X−、HX2−、X3−。
A.由图中B、C两点数据分析可知Ka2(H3X)=1×10−5.6,Ka3(H3X)=1×10−7【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根据图象分析,明确发生反应的原理,把握溶液中的守恒关系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整体难度不大,是基础题。
【解答】
A.a、b、c、d四个点,根据反应量的关系,a点恰好消耗完H+,溶液中只有(NH4)2SO4与Na2SO4;b、c、d三点溶液均含有NH3⋅H2O,(NH4)2SO4可以促进水的电离,而NH3⋅H2O抑制水的电离.b点溶液呈中性,所以a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A正确;
B.b点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a+)+c(NH4+【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曲线分析问题,涉及电离常数及影响因素、水解常数等,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分析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由图中N点数据可知,当−lgc(Cl−)mol·L−1=1,即溶液中c(Cl−)=0.1mol/L时,NaA全部转化为HA,此时溶液中水电离出的−lgc(OH−)mol·L−1=11,即溶液中c(OH−)=10−11mol/L,溶液pH=3,可得Ka(HA)=c(H+)c(A−)c(HA)≈10−3×10−30.1=10−5,再结合Ka(HA)×Kb(A−)=10−14,推知【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答】
A.CH3COOH与NaOH恰好反应时生成强碱弱酸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而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应该选用酚酞作为滴定指示剂,故A错误;
B.从P点到N点,根据图象曲线变化可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恰好反应时达到最大,之后又开始减小,故B错误;
C.N点溶液中溶质为等浓度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
CH3COO−)+c(OH−)=c(H+)+c(Na+),根据物料守恒可得:2c(CH3COOH)+2c(
CH3COO−)=c(N【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稍大,正确分析、理解题中信息及图象数据是解答本题关键,注意明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
【解答】
A.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K=c(ClO2−)⋅c(H+)c(HClO2),观察图象可以看出,当pOH=8时,pH=6,c(ClO2−)=c(HClO2),因此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0−6,故A正确;
B.由图可以得出:碱性条件下ClO2−浓度高,即在碱性条件下亚氯酸钠较稳定,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会转化为亚氯酸或二氧化氯等,故B错误;
C.根据图可知,pH=7时,存在c(HClO2)<c(ClO2−),故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分析计算判断能力,明确温度与水电离程度关系、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水解平衡常数表达式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D中水解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水的离子积常数越小,a点时溶液温度小于25℃,则水的离子积Kw<1.0×10−14,故A错误;
B.b点时溶液的pH<7,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l−)>c(NH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4+)>c(H+)>c(OH−),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25℃时溶液的pH=7,则:c(H+)=c(OH−)=10−7
mol⋅L−1,c(NH【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知识及离子浓度大小关系,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解答】
H2X为二元弱酸,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则Ka1H2X>Ka2H2X,结合Ka1H2XcH+=cHX−cH2X、Ka2H2XcH+=cX2−cHX−可知,PH相同时,cHX−cH2X>cX2−cHX−,又因pY=−lgY,则pH相同时,pc(HX−)c(H2X)<pc(X2−)c(HX−)。
A.由图象可知曲线n为pcHX−cH2X的变化曲线,曲线m为p【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平衡,侧重考查弱酸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以及离子浓度比较,难度一般,利用平衡常数为解题关键。
【解答】
(1)Ka1(H2SO3)=1.5×10−2,Ka2(H2SO3)=6×10−8,Ka1(H2A)=1.3×10−7,则Ka1(H2SO3)>Ka1(H2A)>Ka2(H2SO3),亚硫酸可以制得H2A,同时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方程式为:H2SO3+HA−=HSO 3−+H2A,故答案为:H2SO3+HA−=HSO 3−+H2A;
(2)Na2SO3
溶液中存在亚硫酸根的水解和亚硫酸氢根的水解,且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水解,溶液呈碱性,则离子浓度为:c(Na+)>c(SO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利用、电解原理和电极反应书写等,属于常考题,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1)若使用稀硫酸会生成微溶物硫酸钙,会沉在反应物的表面,使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故不能选硫酸,
故答案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反应物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在水垢进行酸化之后,只有硫酸钙是不溶物,加入碳酸钠,可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碳酸钙,方程式为CaSO4+CO32−⇌CaCO3+SO42−,
故答案为:CaSO4+CO32−⇌CaCO3+SO42−;
(3)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原则,2mol Fe3+转化为Fe2+,总共得到2mol的电子,则同时有1mol Sn2+转化为Sn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n2+=Sn4++Fe2+,则Sn2+与Fe3+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故答案为:1:2;
(4)H3R⇌H2R−+H+,随着pH值的增大,氢离子浓度会减小,平衡向右移动,所以H3R含量会减少;H(2)①酸
②c((3)①CO2+2e−+H2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像的分析能力、以及化学平衡中的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电极反应方程式、自发反应的条件,涉及知识范围广,题目难度中等。【解答】(1)①由图像可知,B点比A点压强大,反应速率快,用的时间短,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t②A、B两点的温度相同,故平衡常数KA=K(2)①B点加入10mLKOH溶液时,溶液恰好为KHC2O②C点时,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中满足电荷守恒,c(K+)(3)①CO2转化为CO的电极反应式为CO2+2e−+H2O=CO+2OH反应2CO= 2C+O2(ΔH>0)来消除CO的污染,该反应ΔH>0,ΔS<0不能,因为该反应的ΔH>0,ΔS<0。
25.【答案】128mol/L;4NO2+4SO2+3O2+6【解析】解:(I).A、B、C、D、E五种元素均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其电子层数的2倍,分别处于第二、第三周期,则B为C元素、E为S元素;D、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二者同主族,则D为O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C为N元素;A的原子半径最小,则A为H元素;
X、Y、Z、W、G、甲、乙七种物质均由上述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元素B形成的单质M为碳,与甲、乙浓溶液均能反应(相对分子质量:甲<乙),可推知:甲为HNO3、乙为H2SO4,甲与M反应生成X、Y、Z,乙与M反应生成Y、Z、W,则X为NO2,W为SO2,Y、Z分别为H2O、CO2中的一种,X、Y、W均能与Z反应,则:Y为CO2,Z为H2O.
(1)(1)NO2和O2按4:1充满试管后将其倒立于水槽中,发生反应4NO2+O2+H2O=4HNO3,溶液体积等于混合气体的体积,令混合气体体积为5L,则硝酸的物质的量=4L22.4L/mol=15.6mol,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幼儿科学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文8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 跨境电商箱包配饰品牌2025年海外市场品牌推广效果评估模型
- 2025年单招九大类考试试题及答案
- 爆破音教学课件
- 中国科举考试题库及答案
- 智联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十二课 期待与挑战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心理健康六年级下册大百科版
- 幼儿安全培训表格课件
- 爱牙日课件教学课件
- 公司各类补贴管理办法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试试卷(完整版)含答案
- 2025年铜化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培训
- 2025至2030中国桌面云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干眼基础试题及答案
- T/DZJN 118-2022废旧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材料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 艾灸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实践
- 资质代办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岗位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