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生物知识点归纳_第1页
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生物知识点归纳_第2页
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生物知识点归纳_第3页
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生物知识点归纳_第4页
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生物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TOC\t"样式1,1"\h1、(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33、(B)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44、(A)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45、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46、(A)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57、(A)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58、(A)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9、(A)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610、(A)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711、(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 712、(B)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713、(B)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小分子物质) 714、(B)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715、(A)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716、(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17、(A)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818、(B)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819、(B)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820、(B)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821、(C)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923、(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 924、(C)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925、(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1026、(A)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 1027、(B)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1028、(B)细胞有丝分裂主要特征、意义 1129、(B)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1130、(A)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以及实例 1131、(B)细胞分化的过程和原因 1232、(B)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1233、(A)细胞衰老的特征: 1234、(A)细胞凋亡的含义 1235、(B)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236、(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1237、减数分裂的概念(B) 123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B) 1239、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B) 1341、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B): 1442、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 1443、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B) 1544、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 1645、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 1646、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 1647、DNA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和意义(B) 1648、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B) 1649、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 1650、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B) 175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A) 1752、遗传的分离定律(C) 185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1854、基因对性状控制(B) 195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A) 1956、伴性遗传及其特点(B) 1958、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A) 2059、基因重组的意义(A) 2060、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B) 2061、基因突变的意义:(A) 206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A) 206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A) 2164、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A) 2265、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和特点(A) 2266、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A) 2267、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类型(A) 2269、遗传病的产前诊断与优生的关系(A) 2270、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关系(A) 2371、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A) 23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B) 2373、生物进化的历程(A) 2374、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B) 24植物的激素调节 2475.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B) 2476、其他植物激素:A 25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677、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B 2678、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 2679动物激素调节(B) 2780、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理解) 27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781、稳态的生理意义B 278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288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B 298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08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B 31种群和群落 3186、种群的特征A 3187、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数学模型B 3288、群落的结构特征(A) 3289、群落的演替A 33生态系统 3390、生态系统的结构A 339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B 349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5生态环境的保护 369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369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 369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 364—1分子与细胞 3796、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797、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798、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3799、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7100、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3710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710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710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710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374—2遗传与进化 37105、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37106、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374—3稳态与环境 37107、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3710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37109、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7110、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37TOC\o"1-1"\h\uN= 32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R基中)【基本单位】:氨基酸

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约20种

(取决于R基)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基不同)【氨基酸通式】:见右侧方框【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含4种元素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

肽链数=水解时耗水数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18N肽含有N个氨基酸,含有N

1个肽键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元素组成】:C、H、O、N、P

【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1分子磷酸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1分子磷酸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功能】:①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②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极其重要的作用

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存在场所脱氧核糖核酸DNA脱氧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4种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核糖核酸RNA核糖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4种主要存在细胞质中,少数在细胞核,细胞质基质有mRNA和tRNA,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也含RNA【小结】:核酸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另外DNA主要是双链,RNA主要是单链(双链DNA比单链RNA稳定性高)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3、(B)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元素组成】:

C、H、O【主要功能】:

构成生物体结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壁)、主要能源物质【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构成RNA)、脱氧核糖(构成DNA)、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植物;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植物;葡萄糖+葡萄糖);

乳糖(动物;半乳糖+葡萄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物质】:

①生命的燃料: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太阳能【小结】: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所有二糖中都包含一分子葡萄糖。二糖和多糖是单糖脱水缩合而形成。细胞只能吸收利用单糖。红糖、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单糖。(另:糖蛋白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4、(A)脂质的种类与作用【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N、P【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共同特征】: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功能】: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a.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有关);c.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小结】: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等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约是糖类的2倍)生物体内能源物质利用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5、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a、(B)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种类及其作用【主要化学元素种类】:(1)、C是最基本的元素(因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2)、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O、N、H。(3)、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因为鲜重水最多);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干重蛋白质最多)(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5)、常见种类有20多种;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6)、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C、H、O脂质:C、H、O、N、P脂肪:C、H、O蛋白质:C、H、O、N肽键:C、H、O、N核酸:C、H、O、N、PATP:C、H、O、N、P纤维素:C、H、O性激素:C、H、O抗体:C、H、O、NDNA或RNA:C、H、O、N、P胰岛素:C、H、O、N、S半乳糖:C、H、O叶绿素:C、H、O、N、Mg染色质:C、H、O、N、P血红蛋白:C、H、O、N、Fe磷脂:C、H、ON、P纤维素酶:C、H、O、N生长激素:C、H、O、N甲状腺激素:C、H、O、N、I【常见化学元素作用】①缺钙动物会发生抽搐、佝偻病等②Mg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③铁(Fe2+)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④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b、(A)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小结】: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DNA和RNA鉴定鉴定的物质鉴定的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注意事项淀粉碘液蓝色还原性的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Cu2O)1、50-65℃水浴加热2分钟2、A、B液先混匀再使用,现配现用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先加A液1mL摇匀后滴加B液4滴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1、组织样液+苏丹Ⅲ(Ⅳ)染液直接观察2、制成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Ⅳ染液红色DNA甲基绿绿色(细胞核)使用显微镜观察RNA吡罗红红色(细胞质)6、(A)水和无机盐的作用A、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与作用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④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液体环境中。B、【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少数以化合态存在(如牙齿和骨骼中的钙)【无机盐的作用】: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例如:血浆pH主要取决于HCO3-、HPO42-)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7、(A)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虎克(英国)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活细胞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荷兰);“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的名言。【细胞学说奠基人】: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8、(A)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①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有的镶在表面、有的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②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排列组成。③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主要成分(2)、【细胞膜的成分】磷脂: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主要成分细胞膜组成蛋白质: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糖类: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在膜的外表面)【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3)、【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半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包装成熟有活性的蛋白质)→囊泡→细胞膜→细胞外。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生物膜系统功能】: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③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小结】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②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其他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与细胞膜基本相同。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④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⑤植物细胞最外面的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是全透性结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9、(A)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B)【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场所主要场所【参与有氧呼吸的第Ⅱ和第Ⅲ阶段】线粒体的多少与细胞耗能多少呈正相关,比如新生细胞比衰老细胞多。“嵴”是内膜凹陷形成,增大膜面积,有助于化学反应进行。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鉴定:用__健那绿___染料使其呈现__蓝绿色__。(B)【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部细胞、白化苗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也不一定有叶绿体,如原核生物蓝藻细胞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类囊体【也可以说成“囊状结构薄膜”或‘基粒”】

【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加工蛋白质。参与糖类、脂质合成。根据有无核糖体附着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前者有核糖体附着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分裂旺盛、代谢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里面是细胞液。【细胞质基质】:化学组成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主要功能是进行许多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即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①【小结】细胞液:液泡里面的液体①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所有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的液体,细胞液、核液等。是否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无是否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无有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是否有细胞壁无有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是否有中心体有无低等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②细胞质=细胞器+细胞质基质③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都呈液态,但是化学组成和功能是不同④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⑤【细胞器共性归纳】(1)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合成时)(2)产生ATP(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叶绿体:光能→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线粒体: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热能(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质)(4)生理活动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5)参与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供能)(6)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7)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无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10)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中心体(11)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线粒体、叶绿体、液泡(12)含DNA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13)含RNA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用3H标记亮氨酸)10、(A)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形态结构】:①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进)和RNA(出)通过的地方。(DNA不可以通过)11、(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无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共同点】: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常考的真核生物】: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团藻、衣藻、绿藻、伞藻、水绵等低等藻类。(有真正的细胞核)【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包括螺旋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水华、发菜)、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小结】: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细胞膜与真核相似。12、(B)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细胞核和细胞质只有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才能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精子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生命都很短暂便是很好的证明。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基础是必须保持细胞的完整性。第三单元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13、(B)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小分子物质)比较项目运输方向是否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消耗O2、CO2、H2O、乙醇、甘油、苯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消耗氨基酸、各种离子、生长素、葡萄糖等(A)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胞吞和胞吐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后释放、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这种过程消耗能量,但是不跨膜。14、(B)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15、(A)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酶的作用】: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小结】验证酶的高效性一般用酶与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验证酶的专一性可采用“底物相同酶不同”或“酶相同底物不同”的思路进行。16、(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不可恢复。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但是不影响酶的活性。17、(A)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元素组成】: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18、(B)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酶1【转化】ATPADP+Pi+能量酶2(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小结】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在ATP和ADP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光合作用光反应(类囊体薄膜)产生的ATP只可以用于暗反应(叶绿体基质);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几乎可以用于除光合作用暗反应之外的所有耗能反应。ATP水解是耗水的,释放能量,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与之相反,ATP的合成是脱水的,消耗能量,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TP脱下2个Pi后生成的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第四单元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19、(B)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1648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1771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1864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1948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20、(B)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能【总方程式】:CO2

+

H20

(CH2O)

+

O2叶绿体【图解】

【表解】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区别条件需要叶绿体上色素、光、酶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场所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的基质中物质变化(1)水的光解2H2O4[H]+O2(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1)CO2固定CO2+C52C3(2)C3的还原2C3(CH2O)+C5能量变化叶绿素把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小结】①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②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占总量3/4)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占总量1/4)

色素提取实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P98)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④光反应进行一定要光,暗反应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⑤大棚蔬菜最好使用无色(白色)薄膜或玻璃。(白光中包含红光和蓝紫光)⑥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参与光合作用的酶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都有⑦光合作用中14C标记的CO2的路径是:CO2→C3→(CH2O)⑧夏季晴朗中午,植物气孔关闭的目的是减少蒸腾作用,但是光合作用会下降,因为缺少CO2⑨C3、C5变化分析举例:其他因素不变,若增加CO2浓度,则短期内,由于增加CO2浓度,有更多的C5与CO2固定生成了C3,而C3的还原过程基本不变,生成的C5基本不变,所以C3含量增加、C5含量减少。(一般C3、C5的含量变化相反)21、(C)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22、(B)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一般不考)延长光照时间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轮作)增加光照面积如:合理密植、套种(间作)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增强光合作用效率适当提高CO2浓度:施农家肥、使用CO2发生器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23、(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有氧呼吸过程】过程: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中)

第二阶段: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内膜中)【无氧呼吸过程】①概念: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②过程:1、C6H12O6→2丙酮酸+2ATP+4[H](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2酒精+2CO2+能量(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2乳酸+能量(细胞质基质)【呼吸作用的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进行部位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然后在线粒体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是否需O2需氧不需氧最终产物CO2+H2O不彻底氧化物酒精或乳酸(仍含有能量)可利用能(储存ATP中)1161KJ联系第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24、(C)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①包扎伤口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口贴”等敷料,目的是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有利于伤口愈合②酵母菌用于制造馒头和面包时利用了其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的特点,使食物疏松多孔。而用于酿酒时,首先应该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然后再让其密封发酵,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的真核生物。③谷氨酸棒状杆菌用于发酵制醋时需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因为它是好氧型细菌。④植物一般需要疏松土壤(中耕松土),促进根系有氧呼吸,有利于根部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同时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分解者)分解有机肥,产生CO2和无机盐等⑤水果在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撞伤会加速呼吸作用,使得水果容易腐烂变质⑥水稻长期淹水,幼根会缺氧而变黑、腐烂,即发生了酒精中毒。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⑦乳酸菌发酵产乳酸属于无氧发酵。经过发酵,营养物质种类增加,有机物总量减少,酸性增强⑧人丛平原到高原,虽然可能会有高原反应,无氧呼吸增强,但主要还是以有氧呼吸为主⑨体育运动中,马拉松以有氧呼吸为主;400m跑以无氧呼吸为主⑩青饲料、酸菜等可长期保存的原因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它微生物的生长⑾水果保藏需要一定湿度、零上低温、低氧的环境(还可以充氮气);种子的保藏需要干燥、零上低温、低氧的环境。目的都是抑制细胞呼吸。⑿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阴雨天气要适当降低温度是为了减少呼吸作用酶的活性,减少有机物消耗。⒀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这时需要清洗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细菌⒁提倡慢跑、太极、有氧体操等运动的原因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缺氧,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使肌肉酸胀无力。强度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和减肥。⒂人在剧烈运动时,如100m运动,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小结】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变成热能,少部分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氧呼吸与燃烧的化学本质相同,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是体内的呼吸作用比较温和,而体外燃烧较剧烈。有氧呼吸不一定在线粒体内进行,比如好氧细菌;光合作用不一定在叶绿体进行,比如蓝藻呼吸作用中有机物里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热能生物不能利用)第五单元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25、(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生物的生长】:主要是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②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控制的范围有限);【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先有分裂间期,后有分裂期。【小结】选择细胞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应该选择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比例最大的那种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26、(A)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叫做无丝分裂。(也有DNA的复制和分离;并且细胞要增大)【例子】:蛙的红细胞27、(B)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不同点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数目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小结】①注意区分核DNA和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不同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③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同源染色体,只是没有联会、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④赤道板是虚拟的,不存在;细胞板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参与细胞壁的形成⑤低等植物有丝分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只有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⑥着丝点分开,染色体会暂时加倍,染色体组也加倍,姐妹染色单体变成0⑦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有丝分裂时移向每一极的基因相同,都是A、a、B、b⑧有丝分裂绘图主要掌握中期和后期的图形,从以下几个角度把握:细胞形状、染色体的组成及排布、纺锤体的形成等28、(B)细胞有丝分裂主要特征、意义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29、(B)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无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例:蛙的红细胞分裂30、(A)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以及实例【特点】:持久的、稳定的、渐变的【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实例】: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B细胞、T细胞等31、(B)细胞分化的过程和原因【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需要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等活动,主要发生在细胞间期。【原因或本质】:基因控制的细胞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变)32、(B)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实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克隆(多莉的诞生)(原理: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基础(原因)】:细胞中具有该物种全部的遗传物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总结】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全能性的判断标准是有没有体现“从细胞到生物个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濒危植物的抢救;克隆技术可用于濒危动物的抢救33、(A)细胞衰老的特征: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34、(A)细胞凋亡的含义【凋亡定义】: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是主动的。【细胞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被动的。【凋亡举例】:胎儿手的发育、蝌蚪尾巴的消失、体内衰老细胞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女性的月经【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35、(B)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该“死”的细胞不死,不该“死”的细胞却死了,也就是说无论凋亡过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凋亡36、(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癌细胞的特征】:①能无限增殖。(原因是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②容易扩散和转移。(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使癌细胞间黏着性下降)③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致癌因素与癌症的预防】:癌细胞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内因: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激活,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2)外因: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恶性肿瘤的防治】:远离致癌因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必修2:遗传与进化37、减数分裂的概念(B)【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B)【精子形成过程见下图,卵子的发生,自行绘制】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B)【以二倍体2N为例】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染色单体4n4n4n2n2n2n00核DNA数目4n4n4n2n2n2n2nn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22222211染色体组数222211210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0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每条染色体上DNA数0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0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0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40、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睾丸(精巢)卵巢过程精细胞变形,全部均等分裂不需变形,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不均等,极体是均等分裂性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2种)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相同点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小结】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属于体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通过有丝分裂增殖。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c、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人类的性染色体X和Y也是同源染色体,但是形状大小不同,携带的基因也不同d、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e、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g、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h、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i、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j、有丝分裂的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k、尤其要注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图形绘制l、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m、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及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而不是受精作用时n、受精作用时,细胞核基因父方和母方各提供一半,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o、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存在的基因可以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原因可以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41、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B):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2n;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42、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1)分裂后形成的是体细胞。(2)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产生2个子细胞。(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4)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无自由组合行为。(1)分裂后形成的是生殖细胞。(2)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产生4个子细胞。(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4)同源染色体有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有自由组合行为。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菌落菌体毒性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荚膜有R型细菌表面粗糙无荚膜无【过程】:=1\*GB3①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2\*GB3②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3\*GB3③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4\*GB3④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5\*GB3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结果分析】:格里菲斯做的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艾弗里做的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NA。【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小结】①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②艾弗里提取的DNA最纯也还含有%的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氨基酸等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32P标记DNA有31P标记DNA

DNA有32P和31P标记DNA分子是遗传物质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标记【小结】①早在1957年,格勒(Girer)和施拉姆(Schramm)用石炭酸处理烟草花叶病毒,把蛋白质去掉,只留下RNA,再将RNA接种到正常烟草上,结果发生了花叶病;如果用蛋白质部分侵染正常烟草,则不发生花叶病。由此证明,RNA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②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就生物界而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③噬菌体作为一种病毒,专性大肠杆菌寄生,欲使其带上放射性标记,必须首先使宿主细胞大肠杆菌带上标记,然后再让噬菌体去侵染,从而带上相应的标记④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试验后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试管的上清液中;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试验后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⑤侵染时只将DNA注入,蛋白质外壳全部丢弃,然后以T2噬菌体的DNA为遗传物质,利用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分别合成蛋白质外壳和新的子代噬菌体的DNA.⑥T2噬菌体不可以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因为T2噬菌体作为一种病毒是专性活细胞寄生的。⑦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思路相同: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44、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特点】: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③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A与T配对,之间2个氢键;G与C配对,之间3个氢键。45、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就某一特定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46、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有足够多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有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n种②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③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和结构单位。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④遗传信息可以描述为:DNA中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⑤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认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解释】生物的性状并不都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例如人的身高就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身高都起一定作用;同时身高又不完全由基因决定。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也有重要作用。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调控。47、DNA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和意义(B)【实质与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48、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B)49、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分别作模板DNA的一条链作模板mRNA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其他条件解旋酶、DNA聚合酶、ATP解旋酶、RNA聚合酶、ATP酶、ATP碱基互补配对A—TG—CDNA→ATGCRNA→UACGmRNA→AUGCtRNA→UACG产物两个子代DNA分子一条单链mRNA蛋白质或多肽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DNA仍保持原来的双链一个mRNA上同时各自合成各自的肽链遗传信息传递方式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细胞能分裂的细胞所有活细胞【小结】①DNA复制中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②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③转录产生的RNA有三种: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④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密码子表在生物界基本通用。密码子表中一共有64种密码子,其中有3种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UAA、UAG、UGA),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18种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色氨酸和甲硫氨酸2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⑤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核糖体,搬运工是转运RNA(tRNA)。每种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