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通关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通关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通关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通关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通关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蘸酒(zhàn)

咸享(hēng)

颓唐(tú)B.舀出(yǎo)

笔砚(yàn)

羼水(chàn)C.哄笑(hǒng)

蒲包(pú)

拭擦(shì)D.门槛(kǎi)

木屑(xiè)

阔绰(chuò)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疲惫

装饰

搏大

绯红B.干瘪

寂莫

海鸥

簇新C.淤滩

谎言

隽永

喷薄D.烽烟

飞窜

悲哀

笑蜗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但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B.聪明的山寨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大山呈现一种独特的美。C.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D.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9年1月12日,老红军李光在遵义逝世,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B.1月17日,通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采访的发言,使我真切认识到华为作为国产知名品牌的责任与担当。C.冬季的云南大理无量山漫山遍野盛开着樱花,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季节。D.过去常年被冰雪覆盖的极地已出现绿色苔原,其原因是气温上升、积雪层减少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乘风好去,__________,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曹列论战》一文,完成下列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虚夸,夸大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属:属于2.下面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何以战?C.咨臣以当世之事。D.战于长勺。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跟乡邻的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B.从全文看,鲁国能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准确地把握时机。C.全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几次对话,其它内容略写。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D.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评战一胜战;另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一请问一参战一释疑。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蒲柳人家》中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高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1.对选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所以人们虽然认为他编故事、讲故事根本算不得学问,但也说他是有学问,而且是“大学问”。B.他编的故事、讲的故事说起来煞有其事、头头是道,但却是无中生有、信口开河,人们为了嘲讽他,就称他是“大学问”。C.他能凭空编造出那么生动曲折、有枝有叶的故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人们真诚地认为他有“大学问”。D.他会编故事、讲故事,应该说是有点学问,但人们为了满足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的虚荣心,干脆称他为“大学问”。2.如果给何大学问画一幅画,下列要素组合最典型的一项是(

)A.古驿道

大鞭

文庙

光背儿马B.唱本

书囊

文庙

崇山峻岭C.古驿道

长衫

唱本

崇山峻岭D.长衫

书囊

大鞭

光背儿马3.下列能够体现何大学问慷慨大方性格的一项是(

)A.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B.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C.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D.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4.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乡土气息浓郁。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颔联中“山河破碎”和“身世浮沉”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2.本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都表达了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