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诞的世界里行动_第1页
在荒诞的世界里行动_第2页
在荒诞的世界里行动_第3页
在荒诞的世界里行动_第4页
在荒诞的世界里行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在荒诞的世界里行动

前不久,我和魏烨吃了顿饭,距离我们上一次吃饭已经过去了半年。这半年内,他由于旧疾复发,此后与酒和辛辣的食物绝缘,换过一次工作后,原本进展顺遂的工程突然间推翻重来,回到原点。算起来,他已经整整一年没有碰小说了。

我多少能够理解他的情况——这当然基于一些我们的共同之处:都来自南方小城;都不怎么擅长同别人打交道;就算平日里更热爱待在自己的空间里,对于自己到底想在大城市实现什么并不那么明晰,但依旧受不了家乡那种人际稠密的窒闷气息而宁愿留在生活压力更大的北京或者上海;不能夠算是毫无写作阅历,但是仍时时陷入困惑;时而会猛然间对小说流失兴趣,但兜兜转转一圈又觉得,即使要付出繁重卓绝的努力,写小说依旧是一件值得持续去坚守的事。在研究生入学面试那会儿的简短交谈中,我们还不那么了解彼此之间这些共同点,但它们成为了之后我们全体对话与议论的根基。

自然,得益于室友关系,魏烨跟我之间,发生过不止一次关于小说的对话,这些对话发生在去食堂的路上,发生在饭桌上,发生在两张书桌形成的对角线间,也发生在睡前的短暂时刻,黑暗中,那些话语貌似漂泊在室内空间的某个角落,像絮尘,等待再一次归整、围拢、重组,成为一场新的议论。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感谢读研为我们赢得的这段时间,一段貌似只为了写作、阅读、议论而存在的时间,不受外界事务的侵扰、因其纯粹而注定要在生命中留下印记的时间。某种程度上,魏烨比我更早意识到了这段时间的难能难得,于是他也用一种异于常人的勤奋来填满它,就算是那些他不动笔静坐桌前的时刻,从他弓背、低头、用手撑着脑袋和狂饮茶水的容貌,你也能判断他从来没有中断过对小说的斟酌。将这个过程加以具象化,约莫是类似某种细致仪器疯速运转的场景。他还有一些自己的写作习惯,譬如他更热爱用外接键盘而不是用笔记本上那种浅浅的键盘,我揣摩他约莫热爱自己打字时那种手指跟思绪一起飞起来的感觉。虽然背对着他只能让我一向听到“啪嗒啪嗒”的声音,那种声音给我带来了猛烈的焦虑感,跟他比起来,我始终显得迟迟疑疑、犹踌躇豫,拿不定关于小说的全体方法。

这种区别,也反映在我们的议论当中。魏烨更轻易在斟酌后对一个文本(无论是小说还是影像)得出明显有力的结论,退一步讲,就是他对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作品的好坏可以给出最直接的判断,而我那么时常陷在自己含混的感受中。于是,议论成为了魏烨的主场,他一边琢磨一边不断组织语言,我在凝听的同时,会突然被他提出的某个观点开启一个新的视角,就像是堵塞在脑中的有机物突然被疏通剂分解掉了,我在他的激发下逐步也开头提出自己的看法,话题逐渐抵达兴奋区,无论结果是否能够达成一致,那都是研究生阶段最巧妙的体验。已经记不清我们一起议论过哪些电影了,它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区间带,国产文艺片、漫威和DC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可怕片、动画片……可以断定的是,那些看美剧和电影的时刻成了一种必不成少的滋养,它们经常在议论中被魏烨拿来与小说作类比,在他那里,纯文学与类型文学,商业电影与文艺电影,不需要被彻底地二元划分。

这正是为什么,你会在阅读魏烨这三篇小说的过程中感受到某种混杂的气质。三篇小说都创作于魏烨的研究生阶段,这其中当然不乏探索的因素,在一段可以不问任何事一心写作的时间里,尝试各种可能性,而魏烨的个人趣味,也已经充分呈现在了这几部作品当中。

毫无疑问,《故居》、《热垫圈》可以归为一类,《虚度七种》属于另一个阵营,假设记忆没有出岔子的话,当时我们曾经以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将现代短篇小说分成两大敌对传统作为话题,而这两种敌对传统——“契诃夫-海明威”模式与“卡夫卡-博尔赫斯”模式,分别被魏烨实践到了他的小说写作中,根本上他大片面作品都属于前一类,于是《虚度七种》成为了一个好玩的参照物。

《故居》遵循传统的叙事,全知视角,围绕一个最核心的事情开展,“一个原本微缺乏道的事情如何逐渐发酵将人逼至绝境”,带着这个疑问,如何敷陈、推衍,到达终点,成了魏烨乐于玩的想象力嬉戏。在他看来,社交媒体、体制内的作风,都是小说的必备要素,而人在关键时刻一些不受操纵、没有根本动因的本能倾向,在某一刻貌似是最具破坏效果的“致命一击”,在另一种处境下,却只是“生活小事”,当这样的境遇差进入小说中,代表了魏烨试图从混乱人生中挖掘真谛的努力。

《热垫圈》虽然跟《故居》归为一类,却更为更加,它受到可怕片的灵感想发,是对社会新闻的另类处理,但同时又由于“热垫圈”这一物件所奠定的气质,变成了可怕与喜剧的杂交。表达者的声音在当中一向试着与读者站在一起,来见证这一切,尽管他并不说明自己的态度,始终是一个戴着面具的人。借由表达者声音的介入、打断,人物与时空之间的跳荡,《热垫圈》被拆分得像是一出多幕剧。而“偶然”因素对人物命运的玩弄加深了其中的猖狂感。

这里需要提一下,在我和魏烨成为室友前,他已经为《萌芽》杂志长期撰稿,我没有读过那段时期他的小说,据他说,那是一些在趣味上有点模仿王小波的作品——在一个可查看的范围内,那是国内不少青年写起步阶段会模仿的对象。无论魏烨的阅读谱系如何生长,毫无疑问,王小波奠定了他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基调:幽默。

幽默在《故居》和《热垫圈》里大片面时候匿伏在他的比喻句里,譬如“女方那么化了极为浓重的妆,仿佛为了增厚那张极度削瘦的脸,而在外围裹上了厚重的粉。这张脸让张超想起他妈妈做的炸虾”、“他就像一条屎橛被遗弃到一个枯燥的地方,经年累月如今已经彻底硬掉了”,这样的喻体是专属于魏烨的,在他的小说里比比皆是。

幽默是连通他两个小说阵营的一座桥,而猖狂那么是另一座。《虚度七种》里的七个故事不是弥漫细节的生活事实,是简化过后的生存样本,却是对猖狂性的高度提纯,带着对20世纪“察觉非理性的哲学”的嘲弄,一些人名、著作名还有真实存在的组织、嬉戏被变形放置其中,虚实交织,一本正经却又猖狂不经,但在审读过后,它们最终无疑指向了这样一个方向:在难以把握、难以理解的世界面前,断定行动的意义。

我想,这约莫就是为什么我在知道它是魏烨写作练习的前提下依旧热爱这篇作品的理由。从学校毕业之后,我们又做了一年室友,随后,在不同的城市开头自己的工作生活,一度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理由暂停了小说写作,也因小说在这个时代的命运而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