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课件_第1页
生理学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课件_第2页
生理学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课件_第3页
生理学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课件_第4页
生理学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概述3/4/20231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的四种生命活动特征:①新陈代谢(metabolism):最基本的特征②兴奋性(excitability)③适应性(adaptability)④生殖(reproduction)3/4/20232(一)剌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1、刺激━━人体及其组织细胞所处环境因素(内外环境)变更,称为刺激。2、反应━━在刺激作用下,机体或组织所产生的变更称为反应。一、兴奋性*3/4/20233反应的表现形式(1)兴奋:相对静止→活动;或活动弱→活动强

(2)抑制:活动状态→相对静止;或由活动强→活动弱3/4/202343、刺激要具有的三个条件①确定的强度②确定的持续时间③确定的强度-时间变更率3/4/202354、阈值、阈剌激的概念

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阈强度)。这个刺激,称为阈刺激。阈上刺激>阈剌激>阈下刺激。3/4/20236(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1、定义:活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实力(或特性),称兴奋性。

衡量指标──阈值阈值小:兴奋性高阈值大:兴奋性低3/4/20237兴奋与兴奋性区分:

兴奋━━表现

兴奋性━━潜在的实力3/4/20238

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

2、可兴奋细胞通常是指3/4/20239二、适应性1、定义:机体按环境变更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程称为适应,机体所具有的这种实力称为适应性。。2、分类:生理性适应;行为性适应。3/4/202310四、生殖繁殖后代,持续种族。3/4/202311其次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参考:第10-14页3/4/202312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1、“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2、细胞膜的功能:屏障、转运、识别和信号传递。3/4/2023133/4/202314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simplediffusion)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如:O2、CO2通过细胞膜。3/4/202315(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借助细胞膜特殊蛋白质进行转运。1.以“载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的转运。特征:(1)结构特异性高(2)饱和现象(3)竟争性抑制2.以“通道”为介导:如Na+、K+、Cl-等离子转运。3/4/2023163/4/2023173/4/202318不行激活备用状态:可被激活3/4/202319离子通道

(ionchannel)1、通道状态通道激活--通道处于开放状态通道失活--通道处于关闭状态2、通道结构的类型:(1)化学门控通道(化学依从性通道)(2)电压门控通道(电压依从性通道)(3)机械门控通道

3/4/202320*(三)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Na+、K+的主动转运:Na+-K+泵(sodium-potassiumpump),或称钠泵(sodiumpump)---Na+-K+依靠式ATP酶的蛋白质3/4/2023213/4/202322细胞膜上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

建立起一种贮备势能。3/4/202323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的特点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特点:1、物质作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移动2、细胞本身不需耗能主动转运

(actiontransport)1、物质作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移动2、细胞本身需耗能如:钠泵、钙泵等包括:1、单纯扩散:如O2、CO22、易化扩散载体转运通道转运3/4/202324(二)出胞(exocytosis)和

入胞(endocytosis)作用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通过出胞与入胞形式。3/4/202325

图2-6入胞和出胞模式图3/4/202326其次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

的一般生理特性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朝气制3/4/2023271、生物电定义2、主要存在形式有:(1)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2)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3)局部电位(localpotential)

3/4/2023283/4/202329(一)细胞的静息电位

(restingpotental,RP)1、静息电位概念指细胞在安静(未受剌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又叫做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膜电位。RP:-10~-100mv2、细胞的极化状态是指:细胞膜内侧带负电细胞膜外侧带正电3/4/202330(二)静息电位的产朝气制

1、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及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离子分布通透性

膜内阳离子:K+为主最大(安静时)

阴离子:带负电大

分子有机物

膜外阳离子:Na+为主最大(有效剌激)

阴离子:Cl-为主

3/4/202331高K+++--+++---+++---K+外流淌力:膜内外K+浓度差K+外流阻力:膜内外形成的电场力阻力动力3/4/2023322、静息电位与钾离子的平衡(1)RP形成_主要是由于细胞内K+的外流。(2)K+外流的动力:细胞膜内外K+的浓度差。(3)K+外流的条件:安静时细胞膜对K+有通透性。3/4/202333*3/4/202334(二)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1、动作电位的概念指细胞在受到适当剌激后,其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逆的、可扩布的电位变更。3/4/2023353/4/2023362、动作电位的产朝气制#3/4/202337高K+++--+++---+++---Na+内流淌力:膜内外Na+浓度差和膜内带负电阻力动力高Na+-------+++++++高Na+A图B图Na+内流阻力:膜内带正电3/4/202338高K+++--+++---+++---K+外流淌力:膜内外K+浓度差和膜外带负电阻力动力高Na+-------+++++++A图B图动力高K+K+外流阻力:膜外带正电3/4/2023391)AP的组成及产朝气制:Na+平衡电位(1)去(除)极化(上升支)——主要由Na+的快速内流形成。(2)复极化(下降支)——主要由K+的快速外流形成。(3)离子复原:钠泵3/4/2023402)相关定义(1)极化(2)去极化(除极化)(3)复极化(4)反极化(超射)(5)超射值(6)超极化3/4/202341去极化(Na+内流)复极化(K+外流)

超射离子复原(钠泵)静息电位(K+外流)阈电位

3/4/2023423)试验依据3/4/2023434)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阈电位与锋电位

阈电位:指膜去极化到能引起动作电位爆发时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3/4/2023445)动作电位产生的意义(1)是细胞兴奋的标记(2)是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性表现。3/4/2023453、细胞动作电位期间兴奋性的周期变更确定不应期:兴奋性降至零,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兴奋性渐渐复原,可再接受剌激产生动作电位3/4/202346#3/4/2023474、动作电位的特性:(1)具有“全”或“无”现象(2)不衰减性传导(3)具有不应期:由于具有不应期,所以相继产生的动作电位不发生重合(或总和)。3/4/2023483/4/202349(三)细胞的局部兴奋

(第63页)

局部反应的特点:(1)剌激依靠性:没有“全或无”现象,其幅度可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2)电惊惶性扩布:即呈递减性传布(3)总和反应:没有不应期,可以总和(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3/4/202350引起细胞兴奋的方式(1)赐予一次阈或阈上刺激:使RP降到阈电位水平,爆发AP.(2)赐予多次阈下刺激:局部反应总和→RP降到阈电位水平→AP爆发3/4/202351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一)兴奋传导的机制:通过局部电流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3/4/202352(二)兴奋传导的特征(1)完整性:要求自身结构和生理功能完整(2)双向性传导(3)不衰减性或”全或无”现象(4)绝缘性(5)相对不乏累性3/4/202353三、兴奋在不同细胞间的传递(一)动作电位在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3/4/202354

1、神经-肌接头的结构*3/4/202355①AP到达神经轴突末梢,细胞外Ca2+进入轴突末梢②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并裂开,释放Ach③ACh进入接头间隙与接头后膜上的N2型ACh受体结合④Na+内流(为主)→终板电位⑤邻旁肌细胞膜静息跨膜电位降至阈电位水平⑥爆发AP→触发肌肉收缩2、过程3/4/202356留意(1)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ACh——属于化学传递(2)终板电位(Na+内流为主)属于局部兴奋(3)由胆碱脂酶水解ACH3/4/2023573、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递(2)时间延搁(3)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3/4/202358四、骨骼肌的收缩(一)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及分子组成3/4/202359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组成3/4/202360(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1、滑行学说2、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运动3/4/202361肌细胞收缩、舒张及三联体结构示意图3/4/202362(1)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横桥的特性:

Ⅰ具有ATP酶的作用,可分解ATP的放出能量。

Ⅱ在确定条件下能与肌动蛋白呈可逆性结合(2)细肌丝:肌动蛋白:有与横桥的结合点原肌凝蛋白:安静时掩盖肌动蛋白上的横桥结合点肌钙蛋白:与Ca2+有很强的亲和性的结合位点3/4/2023633/4/202364按随意键飞入横桥摇摇摆画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心滑行横桥摇摆横桥与结合位点合,分解ATP释放能量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的构型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3、肌丝滑行3/4/202365*(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_指把肌纤维动作电位(兴奋)和肌纤维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主要步骤:3/4/2023661.兴奋-收缩耦联——三个主要步骤: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3/4/2023673/4/202368总结

1.横桥和肌动蛋白的结合是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2.三联体是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3.耦联的因子是Ca2+4.Ca2+是触发和终止肌肉收缩的关键

3/4/202369(四)骨骼肌收缩的外要表现骨骼肌收缩的形式:1、依据肌肉的长度或张力变更,分为:(1)等张收缩——张力不变,长度缩短。(2)等长收缩——张力变更,长度不变。

3/4/2023702、依据剌激形式不同: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3/4/202371第三节人体与环境一、内环境及稳态3/4/202372(一)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细胞外液是细胞干脆生活的体液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3/4/2023733/4/20237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作较小幅度的波动,保持着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状态),这一状态称为稳态。

(二)内环境稳态3/4/202375第四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整一、神经调整(nervousregulation)神经调整: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整。调整特点:反应快速、精确、作用部位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调整基本过程: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3/4/202376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皮肤)效应器(肌肉)传出神经感受器(皮肤)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传入神经3/4/202377*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更所作出的规律性的应答。3/4/202378反射分类:

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条件反射:后天获得。3/4/202379二、体液调整(humoralreglation)

体液调整:指机体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