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010204自主复习•对接高考•专家史论•徐中约:“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新中国的“一五”计划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03核心素养•以图证史: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梦”考点二探索与失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新中国政府通过没收
、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和土地改革等措施,到
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提示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下列有关过渡时期及其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一五”计划实现总路线的各项任务B.完成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在经济建设目标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至1956年B官僚资本3.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1952自主学习•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4.右图反映了我国
时期的建设成就。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的工业建设和交通建设在地域分布上呈现什么特点?还有哪些重要成就没列举出来?提示“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交通建设集中在西部。还有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一五”计划自主学习•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 (
)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C6.[史料]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取决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问]史料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这一指导方针的确立,有苏联建设经验的启示,但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的
基础,特别是
的基础非常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重工业自主学习•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7.[史料](摘自2019年重庆高考T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史料中的“工业基础”应初步建立于
时期,体现其作用是什么?提示“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8.[史料]“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及举措。提示理由: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工业品市场需求扩大;国家要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举措: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农村建立起来。自主学习•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0.“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11.[判断]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通过组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9.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均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C√12.[填空]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产资料
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系的革命,具有
革命的性质。公有制社会主义自主学习•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3.[史料]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问](1)史料表明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基本确立。(2)材料中“问题已经解决”有何影响?解决后我国经济体制有何基本特征?14.陈云说:“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上述措施(
)A.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B.使经济建设转为以轻工业为主C.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D.使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提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自主学习•考点二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
,明确了党和人民当前的总任务。这次会议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总任务”是什么?会议确立的建设方针是什么?提示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既反保守有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2.
年,中共制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发起“大跃进”和
运动,导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主要矛盾1958人民公社化3.右图漫画的主题是《好大的南瓜呀!》。与下图漫画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D.“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C自主学习•考点二探索与失误4.[史料]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问]史料体现了“大跃进”的本质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
,明显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高速度、高指标5.《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是指
,其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C.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人民公社B自主学习•考点二探索与失误6.1959年12月,毛泽东和工作人员一起过66岁生日,生日宴会实行“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席间他说:“现在全国遭灾,有的地方死人呀,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到底好不好?群众有什么意见?正确的情况搞不到。”[选择](1)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毛泽东反对祝寿,因此材料真实性不足B.“全国遭灾”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毛泽东认识到自己的“左”倾错误,并立即纠正D.为解决物资匮乏,采用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问答](2)结合所学,简析“解读选项”带来的主要影响?提示“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二者是造成1959至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B自主学习•考点二探索与失误7.“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都是因为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示
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8.据记载,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城市职工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年到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B.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大量减少C.工人下乡,大炼钢铁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落实9.我国从1966~1976年10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如下:“1966~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下降9.6%。1967~196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下降4.2%。1972~1973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2%。1974~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9%。”其中1973、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出现两次较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D✕对接高考(2019•课标全国Ⅱ,31)“一五”计划的主要目的(2019•课标全国Ⅱ,31)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2019•课标全国Ⅰ,31)“一五”计划(工业化)对接高考•【例1】
(2019•课标全国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知识定位建国初期的“一五计划”★素养解读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一五计划”的特点。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根据“一五计划期间”定位于新中国成立初的“一化三改”时期。历史解释由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推知生产性建设尤其工业投资增加,即为工业建设奠基。A对接高考48分选择题>>>『史论链接』新中国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见《创新设计》对接高考•【例2】
(2019•课标全国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知识定位新中国“一五”计划及背景★素养解读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背景。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据题干“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即为1953~1957年;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史料实证题干反映出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中美英三国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数据,不是工业水平,增速越快意味着原先的工业基础越弱。A对接高考•【例3】
(2019·课标全国Ⅱ,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知识定位新中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素养解读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措施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据题干“1953年10月”及全国范围等判定属于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历史解释概念型选择题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计划体制的特征与“计划收购”“由国家严格控制”相符。C对接高考•【例4】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对接高考25分综合题>>>史料一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条(右图)★学会读史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和出处来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提示史料一是报纸的新闻报道,属第一手史料。看待:一方面,即时采访及记录,具有很强可信度。另一方面,报道也会有欠准确客观的地方,使用时须注意是否附带价值判断或观察角度偏窄的情况。★学会用史史料一属于哪一类史料?如何看待这一类史料?内容信息载体信息对接高考•史料二我的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学会读史分析数据史料注意其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节点及其反映出了历史信息。提示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学会用史根据史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时间信息时间信息对接高考•史料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例5】新中国的“一五”计划对接高考12分开放题>>>★读史用史两幅历史地图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化建设。思维提示:解答历史地图类题型一看文字(尤其标题),二看时间,三看变化或趋势(社会转型)。关注小图所提供的特殊信息。如本题先判断时空,然后联系知识。洋务运动时期“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读史用史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对接高考•★案例分析
看清图中文字掌握所涉时间提取变化角度天津机器局,汉阳铁厂等洋务企业;第一汽车制造厂,无缝钢管厂等新中国企业。提取变化角度:如考生从地域分布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来提取,信息明确,便于说明。如从工业结构方面提取亦可。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初期对接高考•★答题提示
示例一
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化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尤其通商口岸地区为最;新中国工业布局扩展至内地,尤其东北为最。说明:近代中国沿海沿江最先受到外来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影响较早且程度较深。新中国统一全国,计划经济,注重整体工业布局。(从国内外形势分析亦可)示例二
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基础薄弱,尤其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优先集中发展重工业。说明:近代中国工业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不平衡。新中国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苏联帮助下大力发展重工业。示例三信息:洋务运动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说明:洋务运动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核心素养•[从“以图证史”角度探讨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梦”]『例』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C『命题突破』图像不仅仅被合法地纳入新的史料范畴中,更在方法论意义上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自主性诉求。上述历史图片中前两幅反映了“大跃进”中的“浮夸风”“急促冒进”,后两幅反映了人民公社运动中大办公共食堂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标志着“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核心素养•『素养解读』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对于历史学的意义就是要把出土或传世的图像材料怎样作为史料来加以研究,主要关注:一为图像确定真实的时代,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为图像的信息用美术史的方法正确解读;三,图像的展示其实也隐含了主流意识形态或强势文化主导了或者遮蔽了图像的表现形式,同样需要个案的研究。『史料选读』伴随“大跃进”而出现的人民公社运动,使人们生活雪上加霜。全国原有的74万多个农业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平均28.5个农业社合并成一个人民[从“以图证史”角度探讨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梦”]核心素养•『史料选读』(续)公社,每个公社平均有4500余户农民。入社后的社员交出全部自留地,并将私有房基地、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转归公社所有。公社在分配上实行工资制,同时实行粮食供给制,即全体社员不管家中劳动力多少,都按照人口免费供应粮食,并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公共食堂。公共食堂使农民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单独做饭吃变为全家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到1959年底,全国农村到食堂吃饭的人数达72%。然而,由于管理落后和粮食产量的下降,大部分食堂都不能满足全社基本饮食。农业生产周期长,工作分散,完全采用集体劳动的形式影响了农民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违背了农业生产规律,超越了当时中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从“以图证史”角度探讨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梦”]专家史论•【命题素材】“大跃进”运动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德阳初一考试题型及答案
- 高压阀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 鹤壁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员工工作技巧培训
- 广西中考物理5年(2021-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光现象(原卷版)
- 2025年高级经济师之工商管理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
- 无煤协议书 中国
- 温室大棚分红协议书
- 代销协议书怎么写
- 2025年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重塑医美格局:驾驭中国医美新潮流
-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课件2024
- 2025-2030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储能系统协同调度管理技术
- 2025年全国共青团“新团员入团”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检测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青海省泽库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5年《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 2025福建厦漳泉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社会招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冠心病护理课件
- 保安员培训课程大纲
- 防爆电线管道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