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教学设计_第1页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教学设计_第2页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教学设计_第3页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教学设计_第4页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速读文本,准确获取主要信息。2.通过比较阅读,把握消息与通讯写法上的不同。3.结合文本,分析新闻作者的立场与情感倾向,品味作者的家国情怀。4.通过新闻图片,发现其传达的新闻信息。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学习过程1.知识要点回顾⑴新闻的定义: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⑵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上:指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⑶新闻的结构:①标题;②导语(副标题):是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新闻当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概括;③.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④背景:是新闻的历史情况和坏境条件;⑤结语: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启发与激励性的语言。2.文本阅读⑴浏览图片,说说你从两幅图上看到了什么?提示:要看到图中主要的内容,更要关注图片的文字说明。⑵速读两文,用一句话概括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心随飞翔》: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监控飞船飞行状态及航天员杨利伟身体状况一切正常。《英雄潇洒走苍穹》:10月15日-16日,经过严格训练备战的中国英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载人飞行。⑶划出两篇文章中直接表明作者立场与情感倾向的内容,品味作者的家国情怀。表达上:短句为主,叙述、描写、抒情兼用,画面感强。思想情感:情感激越、真挚,格调高昂、奔放。⑷结合下列的图表,说说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篇目侧重点发表时间新闻文体心随飞翔记事,用语简洁明快,表达方式变化多样,描写直观、感性。2022年10月16日事件消息:短、快英雄潇洒走苍穹写人,报道全面,叙述详细,作者自己的和引述的评价多。2022年11月10日人物通讯:慢、全面3.拓展阅读⑴阅读《“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和《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说说与课文《心随飞翔》在语言特征有什么异同点。《出征记》与《心》语言特点极为相似:短句为主,用语概括、感性,画面感强。《我国进行》具有新闻典型的语言特点: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拓展阅读文章1:《“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这是一次英雄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2022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这时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承担。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中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是!”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相互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总指挥李继耐率有关领导乘车随后。车队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向发射塔架驶去,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拓展阅读文章2:《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新华网酒泉10月15日电)千年飞天梦,今朝终成真。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在现场观看飞船发射时强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4日下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刚闭幕,胡锦涛就和黄菊、吴官正、曹刚川、王刚等一同赶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连夜听取了关于飞船发射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15日凌晨,地处戈壁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方既白,晨曦微露。5时2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这里,亲切会见首飞梯队3名航天员。胡锦涛说,“神舟”五号马上就要发射了,这是你们盼望已久的庄严时刻,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庄严时刻。一会儿,杨利伟同志就要作为我国第一个探索太空的勇士出征,就要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相信你一定会沉着冷静,坚毅果敢,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等待着你胜利归来。执行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激动地表示,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8时50分,胡锦涛等领导同志来到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与此同时,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罗干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飞船发射现场上,晴空万里,阳光明媚,“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巍然挺立,箭体上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上午9时整,火箭在震天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9时42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指挥控制大厅内,顿时一片欢腾。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江泽民主席,向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向所有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他指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的不懈奋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他希望航天战线的全体同志,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不懈进取,不断夺取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发展的新胜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立新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会见了各参试单位的代表,还视察了载人飞船发射场、测发指挥楼、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参观了发射基地历史展览,并向聂荣臻元帅纪念碑敬献了花篮。这次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包括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四个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飞船上进行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的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有关单位研制。按预定计划,“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绕地球飞行14圈,随后,航天员杨利伟将乘坐飞船返回舱于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截至新华社记者发稿时,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正常。⑵阅读《杨利伟:中国的航天英雄》,说说与课文《英雄潇洒走苍穹》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异同点。明确:同:都是语言朴实,情感倾向明显人物的通讯。异:《英雄潇洒走苍穹》一文较简短,只突出了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的太空飞行,中间插叙部分他训练的场景,较多地引述了别人对杨利伟的评价。《杨利伟:中国的航天英雄》则较全面地叙述杨利伟的人生经历,特别突出了他的英雄事迹,细节多。拓展阅读文章3:《杨利伟:中国的航天英雄》2022年10月15日9时整,随着38岁的中校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真,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国。由此,杨利伟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而杨利伟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叱咤蓝天风云十年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这是杨利伟父母对他的要求。儿时的杨利伟脑子灵,反应快。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考进县重点中学尖子班,并多次参加全县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拿过不少奖。1983年夏季,18岁的杨利伟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机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从800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1996年的初夏,身高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在训练中心,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各类“强化训练”。每做一次训练,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但杨利伟严格要求自己,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各项训练成绩都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驶向太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飞船模拟器”成了杨利伟的“家”。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100多个。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后来,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取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2022年10月15日晨,杨利伟进入飞船,按照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的各项检查。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火箭即将点火。指挥大厅里充满紧张气氛,许多观看飞船发射的人,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间仿佛凝固了。指挥大厅里传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这时,屏幕上出现杨利伟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画面。全场顿时掌声雷动。一位老专家激动得满眼泪花,不住地说:“杨利伟,好样的!”事后,这位老专家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杨利伟敬礼向大家致意告别,心里想的是大家,惟独没有他自己。这不仅体现了杨利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展现了杨利伟的人格魅力。飞船绕着地球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升腾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由于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烂熟于心,在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没有出现一次失误。国外媒体和航天员同行也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的杰出表现,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及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成名后仍保持平常心回来后,杨利伟成为了公众人物,有许多活动需要他参加,但只要一有空,他就和战友们在一起,交流太空飞行心得。回来后不久,他就主动要求参加航天员例行的体能训练。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21小时太空之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