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 李商隐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端居 李商隐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端居 李商隐阅读附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端居李商隐阅读附答案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解释:①该诗是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②端居:闲居③素秋:秋天的代称

8.“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状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5分)

9.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1)“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夫妻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此题考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客居异乡孤单生活的抚慰,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猛烈,为孤单所咬啮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中寻求抚慰。即使是短暂的梦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但“路迢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一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经年,魂魄未曾入梦〞。

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悄悄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气氛,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但它的示意色调却相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纯净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抚慰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

9.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重的主观色调,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如从其他角度回复,如一、互文手法,二、拟人手法,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此题考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重的主观色调。寂居异乡,

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对比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缥缈雨色、朦胧夜月的掩盖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貌似也在悄悄相对中浮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应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

“雨中〞与“月中〞,貌似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假定是月夕),自不妨同时在心中浮现从前经历过的另一幅图景(雨夕)。这样把眼前的实景和记忆中的风景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示意出像这样地中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同时,这三组词两两互文错举,后两组又句中自对,又使诗句具有一种回环滚动的美。假如联系一开头的“远书〞、“归梦〞来体会,那么这“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红树,貌似还可以让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