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运用,应用化学论文_第1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运用,应用化学论文_第2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运用,应用化学论文_第3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运用,应用化学论文_第4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运用,应用化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运用,应用化学论文摘要:化学修饰电极作为电化学、电分析化学中研究的热门领域,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当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药物、医学等不同领域的检测。伴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提高化学修饰电极的选择性、灵敏度、重现性和稳定性,知足当下检测技术的要求,本文对化学修饰电极的类型,制备方式方法和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本文关键词语:化学修饰电极;应用;医学检测;环境检测;药物分析;Abstract:Chemicallymodifiedelectrode,asahotresearchfieldinelectrochemistryandelectroanalyticalchemistry,hasaverywiderangeofapplications,andhasbeenwidelyusedintheenvironment,drug,medicineandotherfieldsofdetection.Withtheimprovementofpeopleslivingstandardinrecentyears,newrequirementshavebeenputforwardtothedetectiontechnology.Inordertobetterimprovetheselectivity,sensitivity,reproducibilityandstabilityofchemicallymodifiedelectrodeandmeettherequirementsofcurrentdetectiontechnology,thispapersummarizedandanalyzedthetypes,preparationmethodsandapplicationsofchemicallymodifiedelectrode.Keyword:chemicallymodifiedelectrode;application;medicaltests;environmentaltesting;pharmaceuticalanalysis;自20世纪60年代化学修饰电极由Miller和Mulay分别报道问世以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特别活泼踊跃的前沿热门领域。它打破了传统仅仅局限于裸电极与电解液界面的电荷传递范围内的研究,为电化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研究者们能够摆脱以往受困的外界因素,根据自个的实验目的与人为设计,选择性的在电极外表覆盖一层薄膜物质,进而到达自个预期的实验目的。化学修饰电极又具备构造简单、价格低廉、微型化便于携带,深受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由此激发了广大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实现了其在不同领域应用的价值。化学修饰电极(ChemicallyModifiedElectrodes,CMEs)是通过将优质的分子、离子、聚合物等化学物质,固定在由导体或者半导体制作的电极外表,借Faraday反响(电荷消耗),呈现出特定的化学、电化学、光化学性质,到达人们预期的高灵敏度,强选择性的性能。化学修饰电极集分离、富集、选择于一身,其核心在于对电极外表层的设计与构建,主要的途径在修饰材料和修饰手段上的选择,由于修饰材料与方式方法的选择性广泛,导致构造的化学修饰电极变化莫测,使以前不能进行的反响得以进行,其具有很大的发挥展潜力与应用价值,当前已应用于化学、医学、生命科学、环境检测、药物分析、军事等领域。1、化学修饰电极的种类化学修饰电极主要是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与修饰手段对电极外表就行修饰,进而改变电极的性能。根据修饰材料作用与电极外表的方式不同,可将化学修饰电极分为吸附型、共价键合型、聚合物薄膜型三种类型。吸附型:利用电极在溶液中产生吸附作用,将修饰物质结合在电极外表,构成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薄膜的修饰电极。吸附型电极又可分为,平衡吸附型,静电吸附型,LB(langmuir-blodgett)膜型,SA(self-assembling)膜型,涂层型。吸附型电极的制造方式方法简单直接,但是在实验条件不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重现性与电极的稳定性受修饰物质的浓度,电解质溶液的组成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修饰层在检测时发生脱落或者失活的现象,又由于修饰物质的有限性,当前此方式方法的使用较少。共价键合型:利用化学修饰电极外表的分子层微观构造,先对电极进行预处理,引入键合基(如含氧基等),然后利用修饰化合物与键合基发生共价键合反响,把特定基团连接在电极外表。用此法制备的修饰电极稳定性高,选择性强,使用寿命长。但制备经过繁琐耗时,又可能由于通过某种有机反响进行键合,导致覆盖率较低。聚合物薄膜型:利用聚合物直接涂抹或聚合物单体发生聚合反响在电极外表构成聚合物膜的电极称为聚合物薄膜型电极。运用此法能够制备单分子层或者多分子层的修饰电极,制得修饰电极膜的厚度不但均一,而且可控,稳定性与重现性也较好。多分子层较单分子层相比具有较大的化学,机械和电化学的稳定性。而且由于多分子层上的三维空间构造,为活性基提供了更多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强了电势场,放大了电化学响应信号。此法经济绿色聚合物种类诸多,当前在研究修饰电极时被使用的较为频繁。2、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是开展研究的基础,对电极外表的构建是研究的核心。采用不同的修饰方式方法,能够制得不同性能的修饰电极。修饰方式方法的设计、操作步骤合理性与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电极外表的构造,进而影响修饰电极的活性,稳定性和重现性等。当前电极的修饰方式方法有:吸附法、共价键合法、电化学法、组合法、掺杂法、涂渍法、滴涂法等。常见的主要方式方法有:滴涂法、共价键合法、吸附法和电化学法。滴涂法:选取适当的溶剂将材料溶解,之后采用滴涂等方式涂在电极外表,在红外灯下使用适当的温度等方式将其烘干,制得化学修饰电极。滴涂法操作简单可将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和纳米材料涂在电极外表,应用广泛。共价键合法:对电极进行预处理,引入可供活性的特定的基团,一般是含氧的基团,之后再利用共价键合反响将修饰物固定在电极外表。吸附法:通过利用电极与修饰物质之间的化学吸附或者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力等方式方法,将修饰物吸附在电极外表,到达改变电极性能的目的。电化学法:电化学法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电化学沉积法、电化学聚合法、电化学氧化。电化学沉积是在恒电压或恒电流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复原反响,将修饰物沉积在电极外表构成修饰膜。电化学聚合法是以一定的单体为反响物,将与处理好的电极放在一定浓度的单体中,在电化学氧化复原反响的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响,在电极外表构成聚合物薄膜。电化学氧化是将修饰材料的电活性物质在电极外表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响生成氧化产物,氧化产物再通过吸附或共价键合的方式将修饰物固定在电极外表,生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化学修饰电极。3、化学修饰电极的应用3.1、化学修饰电极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华而不实排放的污染物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对环境中存在污染物的得种类与含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环境污染物检测方式方法,主要依靠高昂的仪器设备,其检测的灵敏度、专一性、多样性不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化学修饰电极不仅降低了检测成本,而且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灵敏度、准确度较高,能够使检测环境愈加微型化,提供更方便有利的检测条件。当前,化学修饰电极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检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3.1.1、化学修饰电极在无机污染物中的检测应用当前,化学修饰电极对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检测主要对象是重金属离子、亚硝酸根离子以及其他污水中污染物的检测。杨永锋等利用硝酸铋离子溶液与酪氨酸(L-Tyr)构成的聚合物为薄膜,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外表,制备了铋膜/聚合物电流型传感器,并利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考察了对镉、铅两种重金属离子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示清楚,相对于对于Cd2+与Pb2+的混合溶液而言,其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0~14molL与0.00625~14molL,对于单一浓度为10mmolLCd2+,检测线性范围为0.9989~29.98molL,单一母液浓度为10mmolLPb2+,检测线性范围为0.9989~59.62molL[1]。金威韬等利c-MWCNTs-Au/CS修饰的c-MWCNTs-Au/CSGCE电极,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检测亚硝酸钠,能够很好的测定亚硝酸盐。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亚硝酸钠的浓度c分别在0.8~10mg/L和10~500mg/L时,其氧化峰与电流与亚硝酸钠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mg/L。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亚硝酸钠浓度c分别在0.05~1mg/L、和1~150mg/L的范围内时与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mg/L[2]。温芳芳等对污水中亚硝酸盐的检测,分别制备了三种不同的电极,研究结果表示清楚细菌纤维素/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检测亚硝酸盐的线性范围为0.5~4590M,灵敏度分别为527.35AM-1cm-2,检测限为0.2M,金/硫化钼/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检测亚硝酸盐的12~2100M,灵敏度分别为1.734和6.735mAM-1cm-2,检测限为4.0M,硫化钥/硫化钴/氮掺杂木质素修饰电极检测亚硝酸盐的线性范围0.5~179M和179~5160M,检测限为0.2M[3]。3.1.2、化学修饰电极在有机污染物中的检测应用在环境污染中有机污染物占据着主要的部分,华而不实酚类污染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工业领域,合成酚类化合物的同时,伴随着酚类污染物排入到环境中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医药的生产、生产塑料、造纸等工业领域产生的污水废气未经处理排入到环境中,对海洋、大气、江河、土地、动植物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陈重镇等通过将带负电的氮掺杂的碳量子点(N-CQDs)与PDDA酸化正处理后的碳纳米管CNTs相结合,得到基于N掺杂碳量子点@碳纳米管()材料,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上制得基于N掺杂碳量子点@碳纳米管的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对双酚A(PBA)的检测。实验结果表示清楚该电化学传感器在pH为8.0溶液中表现出了对PBA良好的检测性能,线性范围0.4~40M,检测限为65nM[4]。马琳琳等通过电聚合L-脯氨酸法,一步将氧化石墨烯电化学复原到玻碳电极上,制备了新型的聚L-脯氨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poly(L-Pro)/ERGO/GCE),实现了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单独测定同时测定。结果表示清楚,在0.1MpH为5.0的PBS中,对苯二酚在5.0010-7~2.5710-5M的浓度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10-7M。邻苯二酚在3.0010-7~3.0510-5M浓度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7M。同时在邻苯二酚与对苯二酚的混合溶液浓度为8.0010-7~2.5710-5M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随各自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5]。3.2、化学修饰电极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药物是预防、治疗人们疾病的物质,加强对药物质量、安全、纯度、药效的检查与控制对人们的疾病的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药物的作用与测定药物的含量对于开发新的药物,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用化学修饰电极对药物进行测量,其主要突出的特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抗污染性能好,简单、方便、快速。碳纳米管由于具有特殊的外表和立体构造,所以具有超强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热学性能、电子传导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朱作艺等用离子液体掺杂的聚苯胺薄膜修饰电极,在其外表覆盖季按化碳纳米管,制备季按化碳纳米管离子液体掺杂聚苯胺复合膜修饰电极,用于研究髙浓度抗坏血酸和尿酸对多巴胺测定的干扰,实现多巴胺高灵敏度的选择性测定,该方式方法成功用于药物样品中多巴胺的定量分析[6]。司晓晶等多壁纳米碳管为基底,通过循环伏安法聚合维生素B12制备了MWNTs/VB12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测定了血清中对羟基苯乙酮的含量,结果显示该修饰电极测定对羟基苯乙酮时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与选择性,今后将在中药p-Hyd测定和临床分析中有更大应用空间[7]。杨素玲等通过将多壁碳纳米管作为乙二胺长链的载体,再通过静电作用将柠檬酸根离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作用于多壁碳纳米管的长链乙二胺上,以此制得纳米金/乙二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Nafion复合薄膜修饰玻碳电极,利用该电极对芦丁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为,最低检出限为3.210-8mol/L,并成功应用于测定复方芦丁片和芦丁片样品中的芦丁的含量[8]。3.3、化学修饰电极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人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对体内生物物质的检测技术对于临床治疗,预防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化学修饰电极因体积小、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广发应用于医学检测领域。当前在医学检测领域,研究较多的是对多巴胺与葡萄糖含量的检测。多巴胺是由内脑分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对多巴胺检测方式方法与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提高检测的便捷性对治疗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Tourette综合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文静等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将氨基酸和石墨烯同时修饰在裸玻碳电极上,建立一种测定多巴胺的方式方法。结果表示清楚多巴胺的氧化峰电位与其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线为3.010-7mol/L,测定结果的响应电流明显增大[9]。张仁泽等将Bio-MOF-1材料与三联吡啶钌分子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制备[Ru(bpy)3]2+@Bio-MOF-1复合材料,将其修饰在了电极外表,构建了新型双层修饰电极,采用ELC分析法对多巴胺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研究表示清楚,此双层修饰电极[Ru(bpy)3]2+@Bio-MOF-1对多巴胺的检测范围为1.010-10~1.010-3mol/L,检出限为2.010-11mol/L,为多巴胺的检测提供了更为便捷、低成本、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定量分检测方式方法[10]。葡萄糖作为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其产生的热量用于维持人体体温和能量储备,在人体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葡萄糖含量过高会引发肥胖糖尿病等异常感觉和状态,过低会引发休克、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与日俱增,更为精到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对于治疗这两种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潘大为等采用恒电位沉积聚合的方式方法,在Au电极上沉积了金属Cu微颗粒,通过次方式方法制备的金/铜微颗粒/聚邻氨基酚/葡萄糖氧化酶(Au/Cu/POAP/GOD)电极,有良好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响应速度快,对葡萄糖的最低检测限为0.01mM,具有很好的临床运用价值[11]。张驰等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CuO/RGO纳米复合材料与Nafion及去离子水混合构成CuO/RGO/Nafion的悬浊液修饰于裸GCE外表,构成了层状构造外表,制成了CuO/RGO/Nafion/GCE化学修饰电极。构造表示清楚,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检测线性范围到达3.4mM,最低检测限位2.6M[12]。4、结论与瞻望化学修饰电极具备构造简单、体积小、低成本、选择性强、稳定性高、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