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_第1页
呼风唤雨的世纪_第2页
呼风唤雨的世纪_第3页
呼风唤雨的世纪_第4页
呼风唤雨的世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1、教师板书课题。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2、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3、展示评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1、听写部分词语。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3、学生给老师释疑:⑴诗句的本意。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电脑住宅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课前准备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二)初读感知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三)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3.集体交流:(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四)课外拓展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把握文章大意。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⑴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⑵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①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四、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新词。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繁衍:逐渐增多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毋庸置疑:无须怀疑。五、读全文。六、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二、深入局部,品读感悟1、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恐龙与鸟类在骨骼结构上相似的地方展示。恐龙与鸟类有亲缘关系及恐龙应该长羽毛的证据作一一展示。⑵根据这些证据,科学家们做了怎样的假说?这一假说有没有找到更有力的证据?⑶理解句子,体会研究者们的喜悦,感悟“欣喜若狂”:自己小声读句子,结合课文想想,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理解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做“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是“点睛之笔”)2、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即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⑴同桌采用对比朗读法朗读第四自然段。⑵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恐龙变化的时间是漫长的;恐龙的特点是多样的;从繁衍生息的情况看恐龙家族是庞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的两足奔跑;有的四足行走;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的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有的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的)猎食性恐龙: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渐长,像羽冀,会拍打/体表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⑶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①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②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③再读课文,加深理解。⑷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理解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体会:“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从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a.“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b.“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5)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着的工作作风。三、总结全文,激发探索欲望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1、齐读最后一段。2、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3、讨论: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四、课外延伸,实践作业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2、选作:再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读。条件允许的话,组织一次“恐龙展示会”。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导言: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那么你知道飞船上都有谁吗?(杨利伟)其实,飞船上除了杨利伟,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2.学生交流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师:植物种子——这批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经过航天旅行后,发生了神奇的变化,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变化后的植物种子会给人类带来什么益处呢?三、再读、理解体会1.指读,梳理文路: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请全班同学读。中间请四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四段各写的是什么?2.读后梳理:种子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后的用途2.引导集体交流(1)植物种子在太空旅行后,结出的果实发生了什么变化?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新的太空品种。”变异植株什么意思?(3)太空种子会给人们带来什么益处?食用、药用、他用……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3.小结: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真正的魔法师是谁呢?(科学家)是的,科学的力量是伟大的,掌握了科学本领,就仿佛一位魔法师,会变出许多美妙的东西,造福人类。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好科学知识。4.指导朗读。经过太空旅行的植物种子多么神奇呀!科学研究的力量多么神奇呀!让我们再通读全文,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吧!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四、师生共议、学习写法。1.题目运用拟人手法;2.语言生动活泼,知识性、趣味性很强;3.段落之间条理清楚,层层深入;4.运用举例说明、数据说明、分类说明等方法。五、拓展延伸现在神州七号宇宙飞船即将遨游太空,你就是一名科学家,你想培育什么太空种子?结出的果实会有哪些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呢?想一想写下来。语文园地八学习目标1、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2、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3、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4、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课前准备1、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2、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谈话导入1、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2、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a.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b.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指导学生交流1、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a.出示文字屏幕: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b.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2、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3、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4、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5、师生相机评价。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总结感悟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