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是一切_第1页
学术不是一切_第2页
学术不是一切_第3页
学术不是一切_第4页
学术不是一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学术不是一切考了现代文学,却连《深夜》也没读过1978年考回北大,事后看来,当然是意义相当重要的选择。我读研究生那年,已经三十三岁了。几乎完全说不上什么“根基”。考取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生,却连《深夜》《骆驼祥子》也没有读过——在那之前几乎是只读外国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

也从来没有发表过文章。文字训练靠的是无意写写信和“文革”中为自己所属的一派起草大字报。但对文字,一向很在意,即使是个便条,也会字斟句酌。由后来的职业看,这种习惯当然有益。

我们那一帮同学入学时,都是老青年了。钱理群、吴福辉已近“不惑之年”。这个年龄从头做起,辛苦可想而知。

每天宿舍—图书馆—教室,三点一线,真走怕了。毕业后无意回北大,不但不憧憬学校生活,看着教学楼、图书馆的灯火,总有点凄凉似的,也就由于书读得太苦、太累,付出的代价太高。

这帮人起点不同,体验各异,但好不轻易“重返校园”,都很玩儿命,相互之间也不免暗中较劲。都有了一把年纪,遇到一起,很投缘,这尤其不轻易。有时也吵架。记得有回跟人吵翻,大怒之下摔门而去,其次天早餐在饭厅迎面碰上,还想保持冷战状态,但看那同学笑眯眯地端着饭碗走过来,也就不好意思再绷着了。那几年间,寒暑假也很少休息,有的同学将老婆孩子接来,自己照样跑图书馆。议论起学术,兴奋得很,往往弄到忘情无我。一同春游秋游,必得约好了“只谈风月”,警告言必称沈从文的凌宇,只要提到沈从文的名字就罚。记得头一年秋天一起去香山看红叶,由山上下来,才察觉并没有留心红叶。也就是在那期间,我对学术“本身”发生了兴趣。

学术只是生活的一片面

由学校出来之后,就不再有当年那种跟人议论学术的冲动。学术对于我,貌似只是书斋里的事。在他人的想象中,我和丈夫和友人间,大约总在议论学术。其实我们的话题很广泛,聊的多半是社会、人事。我跟年轻人说,学术只是人生的一片面。它对我的占有已够多,我不梦想学术笼罩了我的全部生活。无意也依旧会议论议论。记得有一回去长沙开会,一进硬卧车厢,就和几个挚友大谈起四十年头——那时我正在写骆宾基,对四十年头兴致很高。

即使在不热心议论之后,依旧是一段思维极其活跃的岁月。说不上“文思泉涌”,却也往往被各种思路所冲动。还记得那时书桌上、床头上四处放了纸片,随时打定着“灵感”来袭。即使已经睡下,也会起身,将某个稍纵即逝的想法记录来。有年轻人写关于我的评论,谈到书后的“余论”,书中的解释,用了“奢靡”这个字样。那时的思维确实活跃到近于奢靡,种种想法,像是可以无穷无尽地挥霍似的。这当然是幻觉。你会老,会迟钝甚至干燥。那种“泉涌”,在我,永远不成能再现了。

整个八十年头,专业之外,对小说、美术、电影都有兴趣。订了《中国美术报》《世界美术》,和丈夫去看美术展,还约了一班挚友加入电影界的议论,“玩儿票”写影评。

写完《北京:城与人》,

对学术开头厌倦

到了八十年头末,《北京:城与人》已经完成。这是一本筹划外的书。方才已经提到,八十年头的我并不以“专业”自限,对当时的小说就很留意。写《北京:城与人》,“缘起”其实只是读了邓友梅、汪曾祺的几篇小说,被他们的文字所吸引。我的硕士论文做的是老舍,也就自然地将当代的京味小说与老舍挂在了一条线上,找到了“纵深”。文字感觉对于我太重要了。我选择研究对象,有时就由于文字感觉。京味小说外,再譬如对萧红、对明清之交的傅山,也会有不自觉的模仿。假设某段时间读一种读物,笔调会向那读物靠近。《北京:城与人》在我的“学术作品”中对比好读,与那段时间读京味小说有关。

写得肆意,心态也松弛。其中有的片面,含了一点反省。我自己缺少的,就是老北京人的生活趣味,他们那种由琐细人生中“找乐”的才能。我是个枯燥乏味的人。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于是对京味小说中的人物,有一种淡淡的赏识态度。

到了《城与人》完稿的时期,我对“学术研究”感到了厌倦。有兴趣的题目像是都已经做过,不知道该如何打发余下的岁月。炒冷饭是我所不愿的。我甚至想,自己能不能干点别的?有挚友开玩笑说,我给赵园找点材料,让她编织工艺品吧。那时往往会想到做学术的代价,譬如“活力”的斫丧。是不是真的只能这样生活?还有没有别的可能?这也应当受了八十年头的空气的激励。你会分外梦想生气勃勃生活。至于怎样“生气勃勃”,其实也说不大领会。

在转向新的课题之前,像是为了道别,写了那本《地之子》。这也是我所写的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结果的一本书。

采纳陈平原建议,

转向明清之际研究

这些年别人总要问起,为什么我后来转向了“明清之际”。我只能说,我的选择有分外个人的理由。那就是,我务必找到一个方向,把我由厌倦中救出来,重新激发起对学术的兴趣。有一段时间甚至有点走投无路的样子,在挚友们面前说起这“绝望”,竟然会泪流满面。大约就在某个这样的场合,出于可怜,陈平原、夏晓红夫妇说,试试明清怎么样?

有时候你的命运的转移,就在一念之间。也像当年考研究生,“试试明清”这一念,让我在三百年前的那段历史中流连到了今天。这期间十几年的光阴过去了。人生有几个十几年!但也像当年的考研,我对这回的选择并没有懊丧。

假设没有这次的转向,倒会真有点可惜呢,由于我终究曾经爱好中国的古代文学。

这十几年做的尽管不是文学,也依旧像是圆了一个梦。有时候,一握线装书在手,又轻又软,也会让我觉得高兴;假若遇到好的文字,那简直就是享受。当然,这种机遇并不那么多。我所做的,是像在沙里淘金,比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辛苦多了,也由于没有本钱。

最初,甚至读线装书有断不了句的时候。我没有古代文学更没有古代文献的专业训练,原先的那一点爱好也早就消耗殆尽。没有导师,只能自己摸索。好在还不算太晚,精力还对比充满。

当然,我的生活中也有别的。譬如有音乐,有电影——看看碟,或者和丈夫去电影院。依旧和挚友闲聊。我不梦想也相信不会被学术榨干。

我厌恶故作悲壮,从来不说“献身”学术,把学术这种职业神圣化也神秘化。老舍说自己是“写家”,较为平情。前些年流行说“码字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