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中写道:“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这段话中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2.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A.自由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公正性3.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下图展示内容的主旨是 ()◎汉藏一家亲的历史画卷阎立本《步辇图》◎雕版印刷的杰作《金刚经》经卷◎击球少女的英姿打马球铜镜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 B.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 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4.“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5.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6.下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空格内应依次填入 ()A.三国、隋、元 B.三国、五代、元C.东汉、五代、北宋 D.东汉、隋、北宋7.在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文成公主入藏”“安西都护府”“唐蕃会盟碑”“回族的形成”“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料和信息,这一专题复习的主题应是 ()A.经济发展史 B.科技成就史 C.民族关系史 D.文学艺术史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人物主要事迹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A.孝文帝、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B.孝文帝、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D.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9.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 ()A.重武轻文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奖励耕战政策 D.重文轻武政策10.下图呈现的是西汉至南宋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根据下图可知 ()A.政治中心南移 B.城市生活繁荣C.中央集权加强 D.南方经济发展11.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诗人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热闹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野蛮残暴C.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12.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指南针传入欧洲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13.探寻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料结论A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内民族交往频繁B北宋出现夜市、“交子”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D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安定了边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4.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等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该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C.经济控制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加强15.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我国古代人物与其科技文化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A.华佗—《本草纲目》 B.司马迁—《史记》C.宋应星—《农政全书》 D.罗贯中—《红楼梦》16.1624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殖民者将整个台湾置于其统治之下。1662年2月,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复归中国所有。以下主题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A.据台湾倭寇为乱施火攻都司破贼B.“马车夫”窃据宝岛郑成功扬名中华C.拒招抚郑氏末路遣水师两岸一统D.五十载岁月轮回逐日寇光复神州17.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一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域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 ()A.小徐:西汉和唐朝 B.小李:明朝和清朝C.小刘:元朝和清朝 D.小陈:元朝和明朝18.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19.在处理与外国的贸易纠纷时,乾隆采取的措施是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通过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加以严格限制。这说明乾隆时期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加强君主集权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推行自由贸易政策20.以下中国古代的治世局面,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文景之治”④“康乾盛世”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6分)习近平提出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材料二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材料三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材料四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三个文明都出现过断层,被野蛮文明取代、同化,然后灭绝。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邓敏《走读历史》(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写出一条即可,4分)(2)材料二叙述了哪一历史事件?郑和率领船队先后进行了几次远航?(4分)(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制定的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行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22.(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653年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势力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1)材料一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3分)(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该制度在地方管理方面有哪些创新之处。(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4分)23.(13分)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材料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材料三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4分)(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实现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3分)24.(14分)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城,以其宏伟气势,浩大规模,深携民族精神,一直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材料二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三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1)我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曾大规模修筑长城,请分别说出这两个朝代的名称,以及修长城的目的。假如让你对明长城作全程考察,你选择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6分)(2)结合材料一,谈谈为什么长城对中国人很重要。(2分)(3)结合材料二,指出京剧大致形成于何时。其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4分)(4)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2分)
答案1.B2.D3.C4.D5.D6.A7.C8.A9.D10.D11.D12.D13.D14.A15.B16.B17.C18.A19.C20.D21.(1)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2)郑和下西洋。7次。(3)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不能故步自封,闭关自守。22.(1)安史之乱。重文轻武政策。(2)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3)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等。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4)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23.(1)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2)根本原因:明清科举制度(八股取士)阻碍科技进步。主要原因:①政治制度特点:君主集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进步。②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