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_第1页
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_第2页
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_第3页
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_第4页
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黄喜玲黄静

[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兰州730020,甘肃〕

[摘要]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从理论上讲,词汇量越大,语

言表达能力就越强。但局部学习者对绝大多数词汇仅限于识别式掌握,对需要复用式掌握

的核心词汇的外延、内涵、搭配、惯用法等却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语言输出往往错误百

出。究其原因,除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方面的问题外,母语的负面影响也起了很大的作

用。本文主要探讨母语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负迁移效应,并就如何克服或减少这种负面影

响略述己见。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外延;内涵;搭配

NegativeEffectofLITransferinLearningEnglishVocabulary

HUANGXiling,HUANGJi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LanzhouCommercialCollege,

Lanzhou730020,China)

[Abstract]Vocabularylearningisoneofthemostimportantprocessesinforeign

languageacquisition.Theoreticallyalargervocabularyentailsastrongerpower

ofexpression.Butforsomelearners,thelearningofvocabularyisonlylimitedto

recognizingreceptivewords,withapoorcommandofthedenotation,connotation,

collocationsandidiomaticusagesofmanyproductivewords.Asaresult,their

languageoutputismarkedwithmistakesofvariouskinds.Thecausesofthe

problem,asidefromfaultystudymethodsandlearningstrategies,havemuchtodo

withthefirstlanguageinterference.Thispaperisconcernedwithananalysisof

thenegativeeffectofthefirstlanguagetransferintheacquisitionofEnglish

vocabulary,withtentativesuggestionsofferedashowtoovercomeit.

[KeyWords]firstlanguage;negativetransfer;denotation;connotation;collocation

1.引言

语言学习是一个习惯、行为形成的过程。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不可无视的

作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中存在着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的转移现象,即语

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0当母语的表达形式与目的语相同或相似时,有助于目的语学习

习惯的形成,会促进学习,学习者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容易,记忆起来也比较省时省力。母

语对目的语学习的这种积极作用被称为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然而,当母语和目的语之

间存在差异时,母语会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干扰作用(interference)。由于母语的干扰,学

习者经常会产生错误,因而加大了学习的困难,延缓学习进程,在交际中甚至会产生误解。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这种干扰作用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母语的负迁移会影响到

外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如语音迁移、词汇迁移、句法迁移、语篇迁移等。

语音、词汇、语法被称为语言的三大要素。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

要的环节。词汇是构筑语言大厦的最根本的建筑材料,是遣词、造句、谋篇必不可少的要

素。因此,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教师都特别重视和强调词汇教学和词汇量的积累。大局部

学生也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词汇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有质的飞跃,听、说、读、写、译

方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自然也会考出好成绩。于是,他们就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英

语单词甚至词典。但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词汇记了不少,但绝大多数仅限于浅薄的识别式

掌握,对于要求复用式掌握的核心词汇的外延、内涵、搭配、惯用法等总是知其一而不知

其二,致使其语言输出错误百出,难以进行有效地语言交流。究其原因,除了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方面的问题外,母语的负面影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众所周知1,学习英语词汇,

不仅要掌握词的读音、拼写和词性(即词的形态与属性),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词的外延、

内涵和搭配(即词的意义与组合),因为后者是词汇学习的关键,也是更难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主要探讨大学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词汇的外延、内涵及搭配方面所受到的母语干

扰及其在中介语中的表现形式,并就如何克服或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效应略述己见。

2.词语外延方面的母语负迁移

词的意义一般包括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前者指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后者指词所

表达的意思,通常分为外延意义(denotativemeaning)和内涵意义(connolativemeaning)

两类。词的外延意义即所指意义(referentialmeaning)或认知意义(cognitivemeaning),

它是以客观世界的特定所指以及约定俗成的意义为根底的,也就是词典中所给出的定义。

一般来说,词的外延意义是相对固定的。由于现代英语在漫长的开展演变过程中,从拉丁

语、希腊语、法语、德语等众多语言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同义词、

近义词群。翻开英汉词典,你会发现许多英语词具有相同的汉语意思;翻开汉英词典,同

一个汉语词又有好几种英语表达法。由于例句有限,再加上词典编纂过程中翻译的介入,

往往让人难以把握词义上的细微差异。正因如此,英语学习者在遣词造句时出现用词不当、

生搬硬套、褒贬不分等现象也就缺乏为怪了。从严格意义上讲,绝对的同义词是很少的,

许多字面上看来同义的词,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在一组同义词中,有表扬的,有贬抑的,

有中性的,有的还带有明显的语体特色,适用于不同的文体,或庄重,或文雅,或粗俗,

非深入钻研不能掌握。概括起来,学习者在掌握英语词汇的外延意义方面来自母语的干扰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生搬硬套,简单对应

在中介语开展过程中,许多英语学习者往往采用一种过于简单化的词汇学习策略,即

从汉语的意念出发,在汉英词语之间寻求对等。这也许是母语的负迁移效应最为突出的地

方。例如把中国的"红茶"直译成redtea(blacktea);"注意身体"说成noticeyourbody(take

careofyourself);"晒太阳"shinethesun(sunbathe);"跑车"runcar(sportscar);“家庭电

脑"familycomputer(personalcomputer),等等。这种生搬硬套、简单对应的做法,虽然对

语言输出者而言是一种弥补知识缺陷的策略,却让语言接受者不知所云。

同样的问题还表现在同义词的选择方面。例如,汉语的“吃〃字所对应的英语词就有

eat,have,take,drink等,那么"吃药"到底选用哪个更适宜?不少学生用ealmedicine,而

地道的英语那么是takemedicine。又如“看”这个汉语动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

义:"看电影"是seeafilm;"看电视"是watchTV;"看书"是readabook;"看病"seethe

doctor;"看图"studythemap;"看手相"readone'spalm;"看茶"bringacupoftea;"看

座"offeraseat;”[行情)看涨"(themarketprice)beexpectedtorise;"看笑话"laughat,

等等,不一而足,显然不是简单地使用look,see,watch所能表达的。再如,谈到“要求、

请求“,学习者可能会想到ask,beg,demand,require,request,pray,entreat,implore等10多

个同义词,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使用起来就会举棋不定•比方儿子向母亲要

面包,这个“要"字用哪个词表达?如果用request,母子之间的亲情关系未免显得有点冷

淡和疏远;beg是“乞求、乞讨”的意思,除非母亲是个虐待狂,否那么儿子要面包吃怎

会用beg一词;entreat是非常正式的书面用语,显然不适合亲密的家庭情景。其实这里用

ask一词就能贴切地表达意思:Thesonaskedhismotherforsomebread.法庭要求证人出庭

作证,就应该用require:Thecourtrequirestheattendanceofwitnesses.

2.2褒贬不分,望文生义

如“busybody"这个词,大多数学生容易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乐于助人的“大忙

人”,其实它相当于汉语的“爱管闲事的人",绝对没有表扬一个人的意思。“politician”

的外延意义是“从事政治、关心政治、特别是以政治为生涯的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它是个贬义词,指政客,含有“不讲原那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能言善变,言而无信”

之义。又如"homely”一词,中国学生很可能会按构词法home+ly推论出“在家里的,

舒适方便的",殊不知,这个词的意义在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里有很大的差异。在英国英

语里它是一个褒义词,意为“朴素的,不做作的;亲切的,如在家里的",而在美国英语

中的意思是“形秽貌陋的"。据说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在美国的一次演说中说“leansee

homelyfaceshere.,z于是听众悻然,有些女性竟然愤然离席,以示不满。

再如,中国学生一看到“favoriteson",很容易会把它跟汉语中的“宠儿”一词联系

起来。这样的理解与其说是不当,毋宁说是错误。因为“宠儿”一词多含贬义,英语中要

表达“宠儿",只用favorite一词足矣。“favoriteson”是美国人对其国父华盛顿的尊称

(commendatorytitlegiventoGeorgeWashington)»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

胜利,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美国人正是为了表达对华盛顿的尊敬和热爱,

亲切地称他为“favoriteson"。后来,这个词也常指“深孚众望的政治家;为本州人所拥

护的总统侯选人”等,通常用于政治场合。$n:Indianaisseekingthepresidentialnomination

foritsfavoriteson.(印第安纳州正在物色为本州人所拥护的总统侯选人。)

"toblowone'sownhorn(trumpet)与汉语的“各吹各的号”十分相似,但二者貌

合神离。前者是个英语成语,表示“自吹自擂,自我炫耀”,意思接近汉语的“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o如:Ifhe'ssosuccessful,whydoeshehavetokeepblowinghisownhom?(既

然他干得很出色,干吗要整天自我吹嘘呢?)o汉语中的“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那

么表示两个或几个人各干各的事或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能协调一致,与英语中的“each

doeshisownthing”相对应。

英语中“do-gooder"看上去很像是“做好事的人"。但事实上它是个贬义词,这会

让不少人感到奇怪。?韦氏国际大词典?给这个词的定义是:“真心实意有志于为社会谋福

利或进行改革的人,但通常是不现实的人道主义者,一般带有过于天真或急躁鲁莽,徒劳

无功等贬义。"MacmillanEnglishDictionary的释义是:"someonewhoalwaystriestohelp

people,especiallypeoplewhoarepoororintrouble.Thiswordisusedasacriticism,tosuggest

thattheirhelpisunnecessaryorunsuitable/7如此看来,把一个多此一举、常帮倒忙的

“do-gooder"当成“做好事的人”,确实是高抬他了。

2.3词类混淆,词性误用

汉语是一种多动词语言,动词十分丰富,使用频率很高0而英语往往使用形容词、介

词或名词来表达动词意义,所以静态表达法比较常见。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语言生成中往

往只注重词义而忽略词性,顾此失彼,导致许多词性误用的现象。如:

Hehasawaredtheimportanceofcomputerskills.(他已经意识到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性。)

Istronglyagainstedhisproposal.(我强烈反对他的建议。)

在这里,学习者把形容词和介词误当动词用,并在词尾加了-ed以构成分词和过去式。如

果把这两句改成静态表达法,便是地道的英语:

Hehasbeenawareoftheimportanceofcomputerskills.

I,mstronglyagainsthisproposal.

3.词语内涵方面的母语负迁移

词的内涵是建立在外延意义根底上的隐含意义(implication,overtone)或附加意义,

是词语在人们脑海中产生的情感反响或联想,往往因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异。由

于词语的内涵意义犹如浴盆里的香皂不易把握,一般的词典也没有明确的解释,因此在词

汇内涵意义的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往往更明显。这里我们仅以英汉色彩词、动物词为

例,谈谈英汉词语因内涵不同而引发的问题。

3.1色彩词

有人说绚丽多彩的色彩词是贯穿中西文化的一条彩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透过色

彩词可以让我们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所管窥。首先,英汉语中的色彩词数量不同。汉语里

常用“赤、橙、黄、绿、青、蓝、紫"7个字来描绘各种基色,英语中那么有11个根本的

颜色词:red,black,white,yellow,green,blue,brown,purple,pink,orange,grey。其次,英美

民族和我们在色彩的观感上存在差异。例如,中国的“红糖”英语叫"brownsugar","红

茶”那么称"blacktea"。汉语中常说把某人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而英语却要说“beat

somebodyblackandblue,z。

另外,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东西方人给色彩词赋予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

同。中国人用红色象征喜庆桔祥、幸福圆满、兴旺兴旺。过春节要在大门两旁贴上红色对

联,结婚时屋里屋外张贴大红"喜”字,凯旋归来要披红戴花。反映在词汇上,带“红”

字的有“红利、走红、红榜、开门红、满堂红、大红人”等等。这在英语中是无法找到对

应词的,因为红色往往使西方人联想到危险、暴力、流血,还会和革命以及共产主义联系

在一起。在英语中红色是“政治上激进”的代名词,含有贬义。而在近代中国,红色是无

产阶级革命和政权的象征,如“红军”、"红色政权”、"红色革命根据地",都是褒义词。

红色在汉语里偶尔也含贬义表示嫉妒,比方“嫉妒得眼红"或''得了红眼病”。如果将"嫉

妒得眼红”直译为red-eye,既不表示嫉妒也不指医学上的红眼病,却是美国英语口语词,

指夜航航班,=red-eyespecial,而red-eyed指眼睛布满血丝的,红眼圈的。在英语中,

红眼病叫pinkeye,表示嫉妒那么用greenwithjealousy或green-eyed。例如莎士比亚在?

奥塞罗?中就用green-eyedmonster(两眼发绿的怪兽)喻指嫉妒。另外,英语中green还

是“青春之色”、含"幼稚”之意,如无经验的新手被称为green-hand或greenhorn,不成

熟的想法叫greenthought。可见英汉色彩词真是“色彩难调”!

黄色在汉语里是“色情、淫秽”的代名词,如“黄色电影,黄色报刊”等。与此相对

应的英语词不仅有yellow,如yellowpress指的是刊载低级趣味之文字或耸人听闻之消息、

丑闻以吸引读者的黄色报刊(源出1895年?纽约世界报?(NewYorkWorld)的连环画?

黄孩儿?(YellowKid),漫画为吸引读者用黄色印刷),而且还有blue,如bluefilm(黄色

电影),bluevideos(黄色录像),bluejokes(下流玩笑)等。此外,blue还有“忧郁、沮

丧”之义,如Don'tlooksoblue!(别那么垂头丧气的!)ItistheblueMondayagain!(又到

了令人烦闷的星期一!)Monday之所以blue,就是因为轻松愉快的周末已过,忙碌的一周

又要开始。当blue表示“忧郁、沮丧”之义时,与之对应的汉语词应是“灰色”。

3.2动物词

和色彩词一样,英、汉语中的动物名词也极易产生语际干扰。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

同一个世界,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和情感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会

因民族的不同而异,这种不同的认识和情感必然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因此许多与动物有关

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试比较以下英、汉明喻:

astimidasarabbit胆小如鼠;asscarceashen'steeth凤毛麟角

asstubbornasamule倔津如牛;aswetasadrownedmouse湿得像落汤鸡

asstrongasahorse强壮如牛;asmerryasacricket快乐得像百灵鸟

asblindasabat有眼无珠;aspoorasachurchmouse一贫如洗

不难看出,英、汉比喻的喻体大相径庭,但是各有道理,这反映了英、汉民族对事物认识

上的差异。作为弥补知识缺陷的一种策略,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明喻时借用母语喻体形象

的例子并不罕见。

再以华夏民族的图腾龙为例。传说中的龙是神灵之物,能兴云降雨,上天入地,神通

无比。正因为它的神力与威灵,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汉民族素以“龙

的传人”自喻。因此,汉语里凡含“龙"字的成语一般都是褒义词,如“龙腾虎跃”、"生

龙活虎”、"藏龙卧虎”、"虎踞龙盘”等。尽管"龙”通常被译作“dragon",但实际上

所指的并不是同一种动物。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有四足和翅

膀,是凶恶的怪兽,是邪恶,凶残的象征。在英语里,用“dragon"喻人,可绝不是什么

恭维话,而是说这个人是凶神。由于“龙”与"dragon"文化内涵的巨大差异,中国人自

称“龙的传人”、父母"望子成龙”确实让西方人费解。如果把“亚洲四小龙"直译成"four

Asiandragons”,西方人必定难以接受。于是许多英文报刊根据“功能对等"的原那么将

其巧妙地译为“fourAsiantigers”(亚洲四小虎)。因此,为了区别西方的dragon和中国

的龙,人们常将后者译为“Chinesedragon"。

4.词语搭配方面的母语负迁移

一门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其约定俗成的搭配范围,这些搭配范围限定了词的意义

和用法。同一语言中的同义词很少有完全相同的搭配范围,而不同语言中的对等词具有相

同搭配范围的就更为少见。英语中的词语搭配比汉语复杂得多,有以名词为中心的搭配、

动词为中心的搭配、形容词为中心的搭配等。在学习英语词汇搭配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

效应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往往只从语义着眼逐字转换,忽略了词与词之间的可搭配性

(collocability)和兼容性(compatibility),从而导致各种搭配不当的错误。下面仅以名词和

动词为中心的搭配为例加以说明。

4.1以名词为中心的搭配

以名词为中心的词汇搭配可分为两种:固定搭配和自由搭配。固定搭配具有习语性,

是语言开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其整体意义不等于各构成成分字面意义的简单叠加,通常

不能逐字直译,也不能用同义词替代,否那么就会破坏搭配的约定俗成性,失去其特定含

义。例如:

whiteelephant无用而累赘的东西金白象;fonddream黄粱美梦W美梦

hightea正式茶点W醉茶;servicestation加油站W效劳站

名词的自由搭配又分两种:一般搭配(genericcollocation)和特殊搭配(special

collocation)oafastcar/horse/runner属于一般搭配,而afastlife/dye那么属于特殊搭配,

意思并非“快节奏的生活”、"易上色的颜料",而是"放纵的生活"、"不褪色的颜料”。

名词的特殊搭配是有标记的语言成分(markedform),学习时需要倍加注意。

4.2以动词为中心的搭配

动词(包括动词词组)是英语中最活泼的词类,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较难掌

握的一类词。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介词或副词搭配会有不同的意义,而同义的几个动词又

往往与不同的介词或副词构成搭配。例如,“指控某人犯谋杀罪”中的"指控”一词,至

少有三个对应的英语同义词:accuse>chargeflIindict,但这三个同义词却有三个不同的搭

配模式,只能译作toaccusesb.of(chargesb.with或indictsb.for)murdero这里介词的选

择受到动词的制约,汉语中没有此类制约,这就为母语的迁移提供了条件。

再如,英语动词有限定性动词和非限定性动词之分,前者指在人称和数上须与主语保

持一致的动词形式,后者指不定式、分词、动名词形式。由于汉语动词没有限定与非限定

之别,受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学习者常犯类似以下的错误:

他喜欢打乒乓球。-Heenjoysplaytabletennis.

我们正考虑取消这次会议。fWeareconsideringcancelthemeeting.

可见学习英语动词,不仅要掌握根本的词义以及与介词、副词的常用搭配,而且还要熟知

动词的语法属性,即哪些动词必须后接动名词,哪些必须后接不定式;哪些与动名词或不

定式搭配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别;哪些动词必须接单宾语,哪些必须接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