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_第1页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_第2页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_第3页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_第4页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育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要做到这点,就需教师改变教育观念,使自己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勉励者,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口诵心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自己如何学习。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我从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入手,进行教改尝试。

下面是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做法:

一、预习指导

学生在课堂内进行:

先通读一遍,将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分别做上记号。查字典,给生字注音,查出不懂的词的义项,用铅笔批在课本上,留待思考决定。默读一遍,找出文中的人物、事件(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并弄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白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知道事件的先后顺序,相互的联系与人物的关系,并试着给课文分段。再读,思考重点词语、句子和课后习题,把一时无法理解的记录下来来,并且想好提问的问题。

老师巡回走动,观测学生,强调学生的读要眼看、口诵、耳听、心惟、手写。这时,学生主要是个人活动,个人查字典,个人读,个人思考,使每个人读到、想到、写到,渐渐学会查字典的技能,养成读、思的习惯。

二、启发探讨

师生共同释题:

学生一看到这个课题,就知道课文的内容一定是围围着鲁迅先生这个人物来写的。"为什么呢?'我问学生。学生说:"课题中我的伯父,指的就是鲁迅先生。'"那么,为什么还要加上我的伯父这四个字呢?这不是重复了吗?'我又问。学生动了动脑筋,有的说:"在这四个字里,有两个词应当注意:一是伯父,它说明了和鲁迅先生的关系,这篇文章一定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或侄子写的。'有的说:"一个是我,它告诉我们这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的伯父四个字,把意思说明确了,不是重复。'学生的理解很好。通过研究课题,他们弄懂了课题的含义,对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老师引路开头之后,下面主要是学生的问题。以前,学生有疑问,往往是一股脑提出来,老师记不住,学生也记不住。老师只有采取引导的方法,学生才能把能解决的问题尽量由自己解决,真正不能理解的才提出来。同时老师还要勉励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抓住关键处。

有的学生问:"老师,伯父说他自己的记性好,又没有批评我,我为什么又羞愧,又后悔,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呢?'有的学生问:"鲁迅先生明明知道侄儿把张三的事说到李四的身上,也不批评,却说自己的记性好。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这两个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就组织学生围绕它去读书,去思考。一位学生发言:"鲁迅先生说自己的记性好,里面就含有批评的意思。你想,我这么大年纪的人都记得很明了,你小小的年纪,记性还不如我,这不是说明你不认真吗?'有的学生说:"这比批评还厉害,所以我羞愧、后悔、难受。'还有的学生说:"直说怕我受不了,说明伯父很仁义。'这位同学的话刚完一个学生立刻改正说:"不能说仁义,应当说伯父很和蔼,教育人很有方法。'

学生说明了了,老师就不用再重复。这一段问题基本解决了,我叫学生把这一段再读一遍,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印象。

下一段,我请学生解释"恍然大悟'一词。好几个学生都争着起来解释这个词。但我要学生解释这个词的用意不仅是要理解它、把握它,更想通过它引起学生的疑问:"我'是否真正恍然大悟了呢?有火星就会燃起熊熊烈火。学生顺着这个词读"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发现"我'没有悟对,于是有学生发言说:"伯父说的碰了几次壁的壁还有别的意思。'

我进一步引导:"壁还有什么别的意思,还是只有别的意思?'

学生讨论开了。我请大家结合"四周边黑洞洞的,还不简单碰壁'这句话来理解"壁'的含义。

学生们又争着发言,有的说这个"壁'是黑暗的旧社会,有的说这个"壁'是反动派的统治,有的说是封建势力,还有的说是旧习惯基本都说到点子上,我一一点头给予确定。接着我说:"鲁迅先生的话很高深,含义很深,小孩子当然不简单理解,因此,当时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了,'突然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话:"他们不是笑话我,笑我太不聪明白,而是笑我当时天真的样子。'接得太妙了。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已经合拍,老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表达出来了。

下一段,学生们根据课后的习题的提醒,注意力都集中在鲁迅先生救治、资助车夫之后脸变得严肃这一点上。我要求学生根据"他没有回复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终深深叹一口气'来想象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

一个学生说:"我想鲁迅先生当时是这样想的:这个社会是这样的不公允。大冷的天,车夫还光着脚在马路上奔跑,不然,家里的人又得挨上一天饿了。怎样才能让车夫穿上鞋子,让他的家人吃上饱饭呢?怎样才能把这黑洞洞的墙壁推倒,让人们见到光明呢?咳,这些话对小孩说得明了吗?以后她会明白。'

还有一个学生对课文的行文提出了看法。他说:"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过他们这一小段不应当分开,应接着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这一句。起初,我并不知道她问鲁迅先生一个什么问题,看了上一自然段才明了,分开不如接着。'

我赞扬了这个学生勤于动脑,进一步补充说明白应接着的道理。

最终,我请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的想的得多呢?

好几个学生都说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病,三更半夜写文章,反劝阿三多休息,不要干重活。我要学生把课文的前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时候课堂上只听见嗡嗡的读书声和低低的谈话声。这是学生们在边读边议。过一会儿,有人举手了,两个、三个、十个、二十个好了,可以全班探讨了。

有的说鲁迅先生救治车夫,还给他钱,让他在家疗养几天,连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车夫,为车夫的事想了好多;有的说鲁迅先生想到的是要砸烂四周黑洞洞的墙壁,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并的说鲁迅先生假如待人不好,不替大家说话,就得不到工人、学生的拥护;送挽联、送花圈的有这么多人,就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接下去,师生共同探讨课后的思考练习。

我认为越是开放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就越高。我在备课时,除了深钻教材外,还总要设身处地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对课文的理解,设想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可能提不出来,自己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