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_第1页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_第2页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_第3页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_第4页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就是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示一个看法。语言材料好多,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譬如说,有个小孩很灵敏,很好玩,我很喜欢他。要把我对他的印象说出来,用什么词儿呢?用“灵〞“精明〞“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儿〞?或者用一般常说的“聪明〞?这就有个选择,从中选一个最足以表示我对他的印象的说法。说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譬如,可以说“这个小孩真聪明〞,也可以说“这个小孩真不笨〞,这又有所选择。“他心灵手巧,样样都行〞,这句话很整齐;“他干什么都很卓越,真行〞,这句话不像上一句四个字四个字的,不整齐,但是也可以,也不错。我们可以很平实地说出对一个孩子的印象,“他举止动作活泼灵敏〞,也可以打个比方,“这小孩真麻利,活像个小猴子〞。这是随意举几个例子,从用词到说一句话、一段话,这里边可以选择的方面好多好多。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就是修辞的能力。上面举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关重要的话。说重要的话,讲重要的道理,发表重要的看法,也需要选择,越是内容重要,越需要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很重要,应当具有这种能力。

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招翻新的说法,只不过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而已。创造性地运用是可以的。所谓创造性,是指在选择运用之中有独到之处。

修辞既是选择的过程,就得有选择标准。怎么选择?根据什么选择?怎么叫选择得好?怎么叫选择得不好?

选择语言材料是为了使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具有确切性,就是能够把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确切地表达出来。不仅确切,并且富有表现力。确切,富有表现力,这是我们选择语言材料最根本的考虑。就拿上面的例子说,说一个小孩“灵〞,“精明〞,“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儿〞,这些词语并不是毫无区别的,用哪一个能最确切地表达出我对这个小孩的印象呢?选择首先要从这里考虑:哪一种说法最确切。同样都确切,用这个说法是确切的,用另一个说法也是确切的,那就要考虑,用哪一个说法表现力更强,能够把我对小孩的很好的印象有力量地表达出来,使听的人、读的人受到更大的影响,能够和我产生共鸣呢?

所谓确切性、表现力,不能单单从自己主观方面考虑。语言是交际工具,有说的一方,有听的一方;有写的一方,有读的一方。说的人、写的人不仅要考虑主观方面的目的,也要考虑客观方面的要求。只有主客观统一,表达效果才会更好。譬如,你说一件事,听的人在工作很忙、时间很紧的状况下听,希望你简明扼要地说,这是客观的希望和要求。在这种状况下,假如你左用一个比方,右用一个形容,希望自己说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你的主观愿望不能说不好,但是不符合客观的要求,效果就不好。不管你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选择得多么好,也达不到目的,作用会打折扣。听的人性急,不耐烦,反而可能听不明了,同你的主观愿望恰恰相反。所以,选择语言材料,进行修辞工作,既要考虑主观,又要考虑客观,力求主客观的统一。

这就涉及到对象和场合的问题了。假如你对孩子们讲一件事,用了一些抽象的、对比难懂的字眼,用了一些繁杂的句子,总之,要很费一些思考才能够理解明了,尽管你所选择的词、句子都不错,话组织得也不错,但是效果并不好,由于不适合对象。相反,假如你是对一些理解能力对比强的青年人、成年人说同一件事,几句话就可以说得明了,你却反复解释,这样说了那样说,反反复复,效果也不会好,由于不适合对象。同样的一件事,对家里的人随意说说,向熟悉的同志介绍介绍,或者你觉得需要向领导反映一下,汇报汇报,在这些不同的场合,就需要有一定区别的讲法,就是说要得体。对你的家里人和熟悉的同志,很严肃,像煞有介事,或者向领导汇报,嘻嘻哈哈,“谈笑风生〞,都不得体。所以,修辞,也就是选择语言材料,组织语言材料,要考虑对象,注意场合。话说得得体是很重要的。所谓得体并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虚伪,说些言不由衷的话,那样根本谈不到得体与不得体。所谓得体,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同这样有关系的一些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贴合这种场合的要求,贴合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这可并不是说对于什么样的人说话可以大模大样,对于什么样的人说话要低三下四,不是指这种区别。对任何人说话都不应当大模大样,也不需要低三下四。不过,对象不同,说话总应当有些区别。无论对长者、老者说话,对年轻人或者比自己小得多的人说话,都需要诚恳、亲切。对长者、老者,总要多一点尊敬的神态吧,对年轻人或者比自己小得多的人,总要多一点关切爱抚的神态吧,这就是得体的问题。对长者、老者、老师、长辈说话,缺少应有的尊敬的表示;对一个孩子说话,缺少应有的关切爱抚的表示,那能够说是得体的吗?当别人称赞自己的时候,总应当有点谦逊的表示,但是,也得实事求是,谦逊过头,达到了不合事实的虚假程度,也就不得体了。相反,不谦逊,很不客气,哪怕自己确实做了一点有成绩的事情,不管对谁,表现了不谦逊,不客气,也是一种不得体。所谓得体,就是在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前提之下,根据具体的场合、具体的对象,采取恰当的说法,表现出自己一种应有的修养,一种对比高尚的思想精神面貌,这就是得体。不管口头上说话,书面上写文章,都应当考虑这个问题。所谓要讲点精神文明,要讲点语言美,并不是要学点花巧,而是要实事求是,要真实,亲切,而又得体。说到这里,就自然要联系到选择语言材料,也就是说进行修辞工作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修辞有时代性,有社会性。语言有一个很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古到今,语言是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语言材料有不少是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也有不少是渐渐产生的一些新的材料,所以,它既有历史的连贯性,又有不同时代的时代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是一种社交活动。那么,它不能不受社会发展变革的影响。然而,语言又是一个全民性的交际工具,它不像社会变革那么强烈。所以,在各个不同的社会里,它既有某些共同性的东西,又有不同社会的一些不同风习、特点的反映。因此,选择语言材料,怎么叫做选择得好,怎么叫做选择得不够好,或者不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既有要求一致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学习修辞,不能完全没有时代观点,不能完全没有社会观点。静止地来讲,说某种修辞方法好,不考虑时代和社会的因素,这种讲法是不够确切的。我们今天的社会对于语言的运用,首先要求确切性,也就是要求实事求是,要求朴实。当然也要求有表现力。然而,必需明确,表现力是在确切性的基础上存在的,失去了确切性,谈不到表现力。假话、大话、空话不管装饰得多么好,由于它是不确切的,所以它是缺乏表现力的,是我们不仅不提倡,并且反对的。一提到学习修辞,往往引起联想,就是怎么把话说得美丽一些,怎样把文章写得美丽一些。我们不反对说话说得美丽,文章写得美丽。美,幽美,是我们所提倡的。但是,必需首先记住,只有在实事求是、确切、严密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美丽、幽美。假话、大话、空话是最不幽美的话,最不美丽的话。当我们学习修辞的时候,这是首先要明确的。此外,现代化要求一切考究速度,考究效率。说话,写文章,也是这样。因此,我们提倡简单,明快。像“推敲〞的故事,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名句,作为认真细心、一字不苟的写作态度,说明写作是一种艰难的脑力劳动,不是马马虎虎就可以取得成就的,讲讲未尝不好。但是,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需要的是既严肃而又灵巧的态度和能力。为一个字琢磨好半天,以至穷年累月地去下修辞的功夫,我们不去过多地提倡。这也可以认为是修辞有时代性的一个方面。

最终要说到,修辞既是一个选择过程,那么,只有我们对于语言知道得多,在我们头脑里有丰富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假如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很贫乏,总共就知道那么一点点,就会那么一点点,还说得上什么选择呢?要达到基本上确切都很困难,由于语言材料不够用,表现力就更谈不上了。所以,通过广泛阅读优秀的读物,平日从各个渠道留心生活里的那些幽美的有用的语言材料,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言积累,才能使自己的头脑里有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在这种状况之下,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才能从这个宝库中选择出所需要的材料。因此,学习修辞,先决的条件是要丰富自己的语言,不这样,谈不到修辞能力。所以,仅仅把修辞看成为一种技巧或技术是不够的。丰富语言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同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充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关系十分密切。在这样的基础上,语言会渐渐地丰富起来。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学习一点修辞知识,这时,修辞知识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使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起来。

练习

一本文提出的修辞选择的两个标准是什么?文章在说明第一个标准时,谈到对象和场合的问题。结合的观点,完成下边的练习。

1.鲁迅在《阿Q正传》第一章中写道:“然而要做这一篇速朽的文章,才下笔,便感到万分的困难。第一是文章的名目。〞接着又说明自己对“名目〞的考虑。说说为什么会“才下笔,便感到万分的困难〞。

2.《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下大雪,谢安和他的侄子侄女谈论文学。不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谢安就问道:“大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回复说:“撒盐空中差(chà,大约,稍微)可拟。〞侄女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对他们的比喻作简要评析。

3.一天晚上,云淡风轻,苏轼和黄庭坚对月赏梅。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走过来,看看他们俩,笑着说:“我有一联,只是有两个关键字未找妥,想请教你们。这一联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苏轼知道妹妹喜欢出难题,但又不能拒绝,只好细心琢磨起来。黄庭坚稍一思考,便回复道:“轻风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