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与探究-《风筝》教学案例_第1页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与探究-《风筝》教学案例_第2页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与探究-《风筝》教学案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与探究——《风筝》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与探究——?风筝》教学案例

奉贤区实验中学方彩红

一、背景分析

国学大师鲁迅的文章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晦涩难懂,古朴奥巧,真正读懂读透他的文章,那么必定要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风筝》是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是写鲁迅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侯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文章既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又写到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既有鲁迅的自省精神,又有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集中叙述了文中“我〞的惊异、悔恨、补过和悲痛的情感。对于一篇意蕴丰盛的文章,该以什么为切入点?该从哪个方面为分析课文突破口?如何让学生沉入文本的学习,读透文章的内涵?

要更好的学习这篇文章,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会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我对学生提出几个“允许〞: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保存不同于老师的疑点,允许随时质疑老师的讲述。

二、教学过程

师:小时候读过一首短诗,作者已不记得,诗句却仍有印象:“又是一个隆冬天/相逢时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过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记念。〞是呀,童年总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戏,更是美好之至。现在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所喜爱的游戏,一定还记得童年时游戏的情景。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学生自主阅读。

师:请大家谈谈读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对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应给予肯定和激励。

……

师:童年的游戏是美好的,放风筝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课文的开篇,作者却写道:“……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痛。〞这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1:童年时我曾无情的虐杀了小兄弟的“风筝梦〞。

学生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想补过,但却不能。

师;鲁迅当时在砸风筝时会怎么想?几十年之后,他又会怎么想?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整个“风筝事件〞的过程,并谈谈他当时的想法,注意表演时的语言、动作、神态。

学生表现踊跃,要求上台表演,各个表现很出色。

学生3:鲁迅当时非常愤恨,因为他认为这是没有长进孩子玩的游戏,所以他狠很地踩了弟弟的风筝。

学生4:后来他懊悔当时的行为,意识到了“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想不过但已经没有时机了。

……

师:大家对这篇文章还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5:课文最后一句话“我倒不如躲到隶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位学生有敏锐性,提出本课触及中心主旨的一句话。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学生6:这句话强调地指出:当时封建社会黑暗势力、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教育思想十分猖獗,必须坚持战斗,不能退缩。

学生7:这句话和第二段中的‘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土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相呼应。我去查有关的资料,作者写这篇的文章是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统治下,所以,这句话是当时自然气候的描述,也是作者对政治气候的感受。

同学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我都让他们通过讨论自行解决。同学预习课文时,碰到问题能去查找资料,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经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

三、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课前,我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和诗歌,同学们集思广益确定了如下途径进行搜集:a、在父母的帮忙下上网查找;b、到报刊杂志上查找;c、询问放风筝的人;d、到书上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风筝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之美,我采用的是资料的直接呈现,也就是用精美的风筝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在美妙的古典乐曲声中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学会观赏美、感悟美充沛感受到风筝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学生情操。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沉入文本,真切感受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旨。鲁迅先生怀着悲凉和忏悔相互交织的惨重不安的心情回顾了这段往事,并希求弟弟宽恕自己小时侯的差错,这实际是在精神上回返到童真世界的表现,这也正应了鲁迅的一句名言:“我更多的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3.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一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激励学生叙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表演“风筝事件〞中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高兴及自身体验的重要性,这对于正确认识鲁迅文章的深刻性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上,我激励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励学生进行探究。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构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时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还存在缺乏之处,如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上有些唐突,如果处理得再巧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