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家镇老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SD-021/18施工图设计说明2/18第一章工程概况项目区位及建设背景保家镇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部偏北。辖鹿山、青平、羊头铺3个社区,溪口、大河坝、大堂、龙河、清水、三江、团堡、长窑、东流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鹿山社区。G65渝湘高速公路、G319公路、渝怀铁路过境,郁江通航。保家镇位于郁江下游,处于彭水县中心地带,管辖原木南、羊头铺、清平、大河坝等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205.18平方公里,总人口71133人,其中户籍人口50289人,常住人口40781人。辖9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镇人民政府驻保家楼。近年来,保家镇按照“利用资源抓产业,抓好产业出特色”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工业富镇、生态立镇、水电强镇、商贸活镇”大战略,竭尽全力把保家建设成“生态环保型,以工业为支撑”的新兴集镇。并确定以“发展城市经济、打造小康保家”为主题,以打造“三江书韵”特色镇为动力。2017年5月,重庆市35个特色小(城)镇名单正式出炉,彭水县保家镇被列入其中,从2017年开始,重庆将以这35个市级特色小城镇为主要对象,以城镇建成为工作重点并深入推进,以“两加强三完善”为主要的内容的环境综合政治,就是要以加强规划引领、加强风貌政治,完善城镇功能、完善园林绿化、完善人民环境为抓手,推进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工程规模受建设方委托,我司承担对本项目的设计任务,本阶段设计为施工图设计。本项目为保家镇老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本次施工图设计包含道路、景观专业,其中道路专业中包含新建道路、道路路面改造、道路人行道路面改造,景观专业包含新建篮球场、景观改造。1.3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项目为保家镇老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本次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工程、广场、高速下道口改造、桂圆街公路路面改造及新街人行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内容主要为:新建道路全长约0.246km,道路路面改造约10150㎡;新街人行道改造约23400㎡;本次设计暂未包含交安设施设计,后期由甲方另行安排。景观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高速下道口改造约5110㎡;太极广场周边改造约3500㎡;新建1座篮球场。第二章设计依据、设计规范及主要技术标准2.1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的地形图。3)保家镇老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初设资料。4)其他资料。2.2设计遵循的规范(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6)(5)《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6)(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7)(9)《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10)《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13)《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14)《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2016)(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7)《\o"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1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9)《\o"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20)《\o"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21)《\o"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2)《\o"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JTG/T3610-201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25)《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3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设计均满足相关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要求。2.3上阶段专家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应按照技术规定完善说明书,由于项目涉及类型多,宜分别章节表达。回复:同意专家审查意见,已完善相关设计说明。2.补充规划部门对路网的未来的规划控制。回复:本次设计范围为老城区,以现状为准。3.补充道路的交通需求情况和交通车辆的构成。回复:同意专家审查意见,已在说明中将各条道路功能阐述清楚。4.完善桂圆街1、2号公路的横断面尺寸,如果有人行道,应当表达完整。回复:同意专家审查意见,已完善桂圆街1、2号公路横断面尺寸。5.新街的路幅尺寸应按照规范表达,宜采用车行道+停车带;其里程在图中为1742m。回复:同意专家审查意见,已将新街的路幅尺寸按照规范表达。6.道路改造涉及交叉口的路段宜按照规范执行,路缘半径宜采用5至10m。回复:经核实,因现状改造条件受限,本项目中新街人行道改造所包含岔路口范围无路缘半径调整条件。7.如果道路涉及地下管线,路面改造宜填不宜挖,尤其不宜浅挖。回复:同意专家审查意见,经复核,本次设计道路均不涉及地形管线等内容。8.宜补充说明各路段的照明、排水,作为城市道路,未来需要完善人行设施,最好标明远期道路的控制红线。回复:经核实,本项目进场路仅为四级公路,新街仅为人行道改造,桂圆街1、2号公路仅为路面改造,故本次设计未包含其他专业。第三章建设条件3.1工程地质条件(1)地理位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省,南连贵州省。地处北纬28°57′-29°51′、东经107°48′-108°36′之间。项目位于彭水县保家镇。(2)气象、水文彭水县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该县多年平均气温17.6°,最高年平均气温18.3°,最低年平均气温17.0°,极端最低气温-3.8°,极端最高气温44.1°(1953年8月19日),高山与低谷气温相差10-14℃。多年平均降雨量1224.0mm,最大年降雨量1600.9mm,最小年降雨量为最大降雨量的57%。特别是2007年6月23—24日,在22小时内降雨量达213mm,是彭水县气象站建站65年以来的最大降雨量,彭水县地质灾害绝大多数都是在汛期发生的,降雨是诱发本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彭水县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云雾多,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少霜雪。无霜期长,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早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局部大风、冰雹;初夏常有连阴雨;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秋季多绵雨;冬季少雪无严寒,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彭水县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条(不含乌江),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郁江、普子河、长溪河、诸佛江、芙蓉江。100~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中井河、后灶河等。郁江为乌江的主要一级支流,其境内流域。(3)地形地貌地貌按成因形态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构造剥蚀地貌:区内广布以阶梯状台地、脊岭、缓斜坡,平均坡度20~35°,山坡呈陡崖,地形起伏较大,缓坡叠复出现的形态,缓坡地段10~25°,陡崖地段坡度60~85°。(4)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表地质调查结合钻探揭露情况,工程区内分布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寒武系中统平井组(∈2p)、寒武系上统耿家店组(∈3g)、寒武系上统毛田组(∈3m)、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O1n)、奥陶系下统分乡组、红花园组(O1f+h)、奥陶系下统大海组(O1d)、奥陶系中上统(O2+3)、志留系下统龙马系组(S1ln),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缓坡、谷地、山顶等部位。由砂岩、粉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风化残积、坡面堆积而成,一般厚0~1.5m左右,局部厚达3m左右。呈稍湿~湿、可塑~硬塑状,稻田内浅层呈软塑状,压缩性中等,力学强度低。2)寒武系中统平井组(∈2p)白云质灰岩:主要有白云石和石灰石组成,颜色为灰色、浅灰白色。混入方解石、黏土矿物、菱镁矿、石膏等杂质。矿石呈隐晶结构。块状构造。白云岩:以白云石为主要矿物组分的碳酸盐岩,颜色为灰白色、浅灰白色。混入方解石、黏土矿物、菱镁矿、石膏等杂质。矿石呈细粒或中粒结构,呈层状、块状构造。3)寒武系上统耿家店组(∈3g)白云岩:以白云石为主要矿物组分的碳酸盐岩,颜色为灰白色、浅灰白色。混入方解石、黏土矿物、镁矿、石膏等杂质。矿石呈细粒或中粒结构,呈层状、块状构造。4)寒武系上统毛田组(∈3m)灰岩:灰白色~黄色,主要由碳酸岩矿物组成,其他为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薄层~中层构造,隐晶结构。5)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O1n)白云岩:以白云石为主要矿物组分的碳酸盐岩,颜色为灰白色、浅灰白色。混入方解石、黏土矿物、菱镁矿、石膏等杂质。矿石呈细粒或中粒结构,呈层状、块状构造。灰岩:灰白色~黄色,主要由碳酸岩矿物组成,其他为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薄层~中层构造,隐晶结构。白云质灰岩:主要有白云石和石灰石组成,颜色为灰色、浅灰白色。混入方解石、黏土矿物、菱镁矿、石膏等杂质。矿石呈隐晶结构。块状构造。页岩:黄色、主要为长石、方解石等组成,薄层结构,细粒结构。6)奥陶系下统分乡组、红花园组(O1f+h)灰岩:灰白色~黄色,主要由碳酸岩矿物组成,其他为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薄层~中层构造,隐晶结构。页岩:黄色、主要为长石、方解石等组成,薄层结构,细粒结构。7)奥陶系下统大海组(O1d)页岩:黄色、主要为长石、方解石等组成,薄层结构,细粒结构。粉砂岩:多为灰白色、紫红色,层理性较差,岩石成分与砂岩相似,碎屑含量减少,填隙物为大量泥岩与砂。8)奥陶系中上统(O2+3)页岩:黄色、主要为长石、方解石等组成,薄层结构,细粒结构。灰岩:灰白色~黄色,主要由碳酸岩矿物组成,其他为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薄层~中层构造,隐晶结构。9)志留系下统龙马系组(S1ln)页岩:黄色、主要为长石、方解石等组成,薄层结构,细粒结构。粉砂岩:多为灰白色、紫红色,层理性较差,岩石成分与砂岩相似,碎屑含量减少,填隙物为大量泥岩与砂。(5)地震根据2015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合同段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6)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和溶洞水等。1)松散层孔隙水覆盖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各河流一级阶地、河漫滩地带及山间谷地地带,受大气降水补给,就近向河谷或沟谷排泄,水量分布不均。分布于河床、漫滩地带的砂卵砾石层孔隙中的地下水,受河谷水补给充分,其水量较为丰富,地下水一般运移较快,补排较为迅速。此外崩坡积碎块石土中也有部分分布。分布于山间谷地地带的地下水,一般赋存于上部软弱的粘性土孔隙中,地下水运移缓慢,具“上层滞水”的水文地质特征。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之中,地下水量一般不丰富。随降雨而变化较大,一般在多沿裂面粉砂质页岩分布广泛地带较丰,以及粉砂质页岩岩层底面滴状或呈线状渗出。基岩裂隙水在本区较为贫乏,仅在厚层的砂岩层的裂隙见水量很小的基岩裂隙水,一般在含泥质页岩岩交界处溢出。部分泥质页岩裂隙仅限于表层,连通性差,为相对隔水层。3)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灰岩裂隙及构造裂隙中,受降雨或土层中的地下水补给。岩溶溶洞水:主要赋存于灰岩发育溶洞和岩溶通道中,受降雨或土层中的地下水补给和地区内的地表水影响。4)地下水补、径、排特征概况本区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雨,其次在某些地段也有地表水补给和地下水的越层补给。3.2现状条件3.2.1进场路现状进场路右侧平常将于近期修建运动场及其他运动设施,为使现状场平区域远期的交通流畅,本次于平场北侧新建进场路,以保证远期发展的集散功能。进场路现状3.2.2回龙街人行便道现状回龙街人行便道现状为农地,周边建筑较多,建筑间间距较小,高差较大,当地居民出行极为不方便,故本次设计新建回龙街人行便道,以保证当地居民出行安全,便捷,更会保证保家镇远期经济发展。故本次设计新建回龙街人行便道,以保证当地居民出行的安全、便捷。回龙街人行便道现状3.2.3新街人行道现状新街现状两侧人行道整体情况较好,局部位置出现踏空、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局部路缘石发生沉降。新街现状道路两侧均设有行道树,长势较差,品种多样,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同时未设置树池。目前新街现状道路为保家镇主要交通通道,现状人行道出现的病害已直接影响到整体市容市貌,同时影响居民出现体验及缺乏景观性。新街两旁房屋均高于新街人行道20cm不等,新街人行道宽度为4.5-6.5米不等,本次设计对新街人行道部分进行拆除后新建,不对新街路面及平纵线型做任何调整。现状新街人行道路面主要为青石板铺装,经调查,现状人行道结构层厚度约20cm,年久失修,均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损坏、破裂,破损率达到65%左右,导致居民出行及其不便。为提升城市整体市容市貌及居民出行体验、效率,经与建设方沟通交流,本次设计对新街人行道进行全面破除后重建。新街人行道现状3.2.4桂圆街1号公路、2号公路现状经过现场实际踏勘与调查,现状桂圆街1号公路、2号号公路横断面组成形式为0.5米(硬化土路肩)+3.5米(车行道)+3.5米(车行道)+0.5米(硬化土路肩)=8.0米,经拟合,道路平纵面线型、纵坡线型良好,,符合四级公路(Ⅰ类)标准,现状路面已出现开裂、龟裂、断板等病害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出行舒适度以及整个保家特色小镇的城市观感。根据建设方意见,本次设计对桂圆街1号公路、2号号公路进行路面破除后重建。第四章主要技术标准4.1拟建项目的性质根据周边现状道路的调查以及业主要求,本项目中进场路为保证保家镇远期发展的重要连接道,回龙街人行便道为保证当地居民安全、便捷出行的一条人行通道。4.2道路现状本项目中包含新建道路与道路改造。其中进场路为平场北侧一条重要连接道,总体由南向北延伸,进场路全长155.467米;回龙街人行便道总体由南向北延伸,全长91.21米;新街、桂圆街1号公路、桂圆街2号公路仅为现状拟合,现状道路线型满足规范标准。4.3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进场路主要技术标准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采用值1公路等级等级四级公路Ⅱ类四级公路Ⅱ类2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5153路基宽度米4.54.54行车道宽度米1×3.51×3.55土路肩宽度米2×0.52×0.56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15457回头弯最小半径米10--8设计荷载公路-Ⅱ公路-Ⅱ9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1/25桂圆街公路主要技术标准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采用值1号公路2号公路1公路等级等级四级公路Ⅰ类四级公路Ⅰ类四级公路Ⅰ类2设计速度公里/小时2020203路基宽度米7.08.08.04行车道宽度米2×3.02×3.52×3.55土路肩宽度米2×0.252×0.52×0.56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20602007最大纵坡%93.684.88竖曲线最小半径(凸)米100--4009竖曲线最小半径(凹)米100600050010设计荷载公路-Ⅱ公路-Ⅱ公路-Ⅱ1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1/251/25第五章道路工程设计5.1道路设计原则1、严格遵守各专业设计规范,技术标准。2、在“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前提下,使工程整体效果达到“交通顺畅、经济合理、美观大方”的要求,使其功能性和经济性得以最大的发挥。3、遵从功能合理、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置道路横断面,尽可能增减少路基挖方和道路用地。4、根据道路沿线地形地貌,道路竖向设计时优先服从地形地貌,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尽量保持道路沿线景观植被,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道路沿线环境破坏。5、充分考虑道路绿化和排水布置,确保城市整体建设效果。6、结合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高要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道路绿化设计。5.2道路平面设计进场路:本次设计进场路位于场平区域北侧,起点桩号K0+000(X=3258036.006,Y=530256.221),随后延场平北侧边线布线,终点为K0+155.4673(X=3258111.447,Y=530384.043),进场路共设置1道平曲线,半径为R=45米。回龙街人行便道:本次设计回龙街人行便道位于回龙街,起点桩号K0+000(X=3257530.981,Y=530008.896),随后由南向北布线,终点K0+091.2052(X=3257601.576,Y=530065.242)与现状道路接顺,回龙街人行便道共设置1道平曲线,半径为R=80米。5.3道路纵断面设计进场路:本次设计进场路未设置变坡点,纵坡为直坡,坡度为1.64%。回龙街人行便道:本次设计回龙街人行便道未设置变坡点,纵坡为直坡,坡度为-1.162%。5.4道路横断面设计(1)横断面设计根据近期道路周边地块开发情况和业主要求,并结合经济实用原则,本次设计中横断面组成如下:进场路:0.5米(硬化土路肩)+3.5米(车行道)+0.5米(硬化土路肩)回龙街人行便道:4.5米(人行道)(2)超高加宽设计本次设计进场路、回龙街人行便道采用四级公路Ⅱ类加宽形式。5.5路面设计结合现场调查、道路等级、交通量情况及业主相关要求,本项目中新建进场路、人行便道路面结构如下:面层:22cm厚C30混凝土面层(28d龄期的抗弯拉强度不小于4.5MPa)基层:18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18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夯实5.6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不能处在过湿状态。2)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填筑。3)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4)路基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要求,注重工程景观效果。(2)填方边坡设计8m范围内填土边坡坡率为1:1.5,8~16m范围填土边坡坡率为1:1.75,每阶之间设置2m宽平台,边坡平台设1:25的内倾横坡,利于排水。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路堤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但应清除地表腐植土及树皮草根等,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按陡坡路堤进行处理,路堤填筑前须在斜坡表面上开挖1~2m宽的台阶,做成坡度为2%的反向横坡,以防路基滑动而影响其稳定性。路堤修筑时,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小于90%。当路堤基底范围内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采用拦截、引排等措施将水引离填方区,并可适当在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风化的砂砾石料或块片石。(3)挖方边坡设计挖方边坡中风化岩质采用1:0.75,强风化及老土采用1:1,杂填土采用1:1.25。开挖总高度大于8m时应分级放坡,并在二级边坡间设置2m宽平台,平台设以1:25的外倾横坡,利于排水。本次设计挖方边坡高度每级均为8m。当挖方边坡上侧山坡汇水面积大时,应于坡口5m以外适当位置设置截水沟,截水沟挖出的土可在截水沟之下做成土台,台顶应筑成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施工时可根据实地情况具体设置截水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当边坡为石质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宜采用综合开挖法施工。在接近设计坡面1m范围以内应采用人工开挖,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碎石或砂卵石。(4)半填半挖路基设计1)为了减少半填半挖路基的纵向、横向不均匀沉降,挖方路基部分在路槽下超挖50cm后回填砂砾石,路基纵向超挖处理渐变长度为10m。填方路基部分,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地表开挖反向台阶,台阶宽度3m。同时为保证路基稳定,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渗沟,并与挖方路段纵向渗沟相联接。2)土工格栅(1)土工格栅上下侧及距格栅层8cm内的填料粒径不得大于6cm。(2)土工格栅(以下简称“格栅”)施工工序为:①平整场地对地基土有其他配套处治措施(如设置片石排水沟,塑料插板等),则需完成这些措施后进行土工格栅施工,并在地表铺设50~100cm砂岩碎石或砂(卵)石垫层,这样现状利于提高土与格栅间摩阻力,又利于地基排水固结。②按设计拟定的位置,沿路基横向铺设格栅。铺设格栅时,应注意格栅间连接与拉直平顺。格栅的纵、横向接缝可采用尼龙线或涤纶线缝接或U型钉连接等方法使格栅间连接成整体,格栅间互相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在受力方向联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格栅扭曲、皱折、重叠,则不利于其发挥作用,故铺设时应拉直,使格栅平顺均匀,铺好的土工格栅每隔1.0m用钩头固定于地面。③填土在铺完格栅后,应及时(48h)填筑填料,每层填筑应按“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严禁先填筑路堤中部。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土工格栅上,必须卸在以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大于1m。一切车辆、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铺好的土工格栅上行驶,只允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④反卷格栅在第一层填土达到预定厚度并经碾压到设计压实度后,将格栅反卷回包2~20m绑扎于上一层土工格栅上,并人工修整锚固,在反卷端外侧培土1.0m,保护格栅,防止人为破坏。⑤按上述工序完成了一层格栅铺筑,并按同样的方法步骤进行其他各层格栅铺筑,所设格栅铺完后,即开始上部路堤的填筑。(3)路基上部铺筑土工格栅方法类似,但填土压实度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4)未尽事宜参照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执行。(5)填方路堤基底处理路堤在施工前应清除地表植物根茎、耕植土,积水洼地地段应开沟、排水、晒干,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横向排水碎石盲沟,并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在路堤填筑前还应实施地基填前夯实;另外,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路基,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设置2%~4%内倾反坡。(5)边坡防护为贴合规划对道路的定位,本次设计对填挖方边坡的采用植草护坡+格构防护的形式,达到保证边坡稳定的同时也起到美化环境,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6)路基排水设计在道路填方坡脚排水不畅路段设置排水沟。填方边坡散排水可直接排入沟壑,若排水不畅,可在填方坡脚处设置排水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若临时使用可采用土沟,但长期使用应M7.5水泥砂浆砌片石,应采用1∶3水泥砂浆抹面。若填方边坡散排水无法排除路基外,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临时排水管涵,临时排水管涵用钢筋砼圆管涵(Ⅱ级重型管)。临时排水管道、排水沟设置位置和管底高程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但应满足管道最小覆土0.7m的要求)。管道数量根据需要也可适当增设,达到临时排水的目的。临时排水设施将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网系统的完善逐步取消。路基分层填挖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为保证排水顺畅,本次设计考虑在桂圆街1号公路、桂圆街2号公路两侧修建盖板边沟,盖板边沟尺寸高为0.53m,宽为0.6m。5.6新街人行道改造设计5.6.1新街人行道路面结构设计新街现状人行道损坏较大,局部地方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面砖损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业主方意见,本次设计对新街人行道部分进行拆除后新建,新建新街人行道路面结构采用:25×15×6cm厚人行道透水砖粗砂找平层5cm15cm厚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碾压密实路基(重型压实度≥95%)人行道原则上采用2%的缓坡排水,但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本次新街人行道改造实施范围为新街K0+020-K1+742.3176,具体详见新街人行道改造平面图。5.6.2新街横断面本项目中新街横断面组成形式为:4.50—6.50米(人行道)+6.25米(车行道)+6.25米(车行道)+4.50—6.50米(人行道)=21.50—25.50米本次设计仅对新街人行道部分进行拆除后新建,不对新街路面及其他方面做调整。5.6.3路缘石设计本次设计新街路缘石采用花岗岩材质,路缘石尺寸为100cmx15cmx35cm。路缘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5.6.4人行道透水砖设计人行道透水方砖采用人行道透水砖25×15×6cm,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方砖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方砖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人行道方块采用挤浆法安砌,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人行道上必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60cm。5.6.5无障碍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在靠人行靠树池一侧、公交车站、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盲道。全线道路人行道处均设置盲道,盲道宽0.6m。1)路段无障碍设计本道路的无障碍设计是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无障碍物铺设位置一般距绿化带或行道树树穴0.25~0.3m,行进盲道宽度为0.6m,在行进盲道转折处设置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则采用提示盲道圈围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全路段人行道上不得设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渡,斜坡坡度满足1:20的要求。行进盲道提示盲道人行道障碍物的提示盲道2)交叉口无障碍设计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20,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15。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与隔离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同时还设置音响设施,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人行横道单面坡缘石坡道三面坡缘石坡道5.6.6树池设计新街两侧人行道均设置有行道树,行道树长势较好,根据业主要求,本次设计需新建树池,新建树池围边为外边宽1.0m的正方形,材料采用花岗岩,尺寸为100cm×20×10cm。同时由于原有行道树长势较差,影响道路景观形象,需对原有新街行道树进行更换,更换树种为天竺桂,树型优美,干径15cm。在条件受限时,会同参建各方同意后,可根据现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5.7桂圆街1号公路、2号公路改造设计5.7.1改造路面结构设计本项目中桂圆街1号公路、2号公路道路现状路面为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较差,严重影响了保家镇的市容市貌,由于道路现状两侧为既有房屋,大型施工器械无法进入,施工条件受限,设计考虑改造后与现状标高一致,故将现状路面开挖40cm后重新铺筑路面结构层,本次设计桂圆街1号公路、桂圆街2号公路路面结构如下:面层;18cm混凝土面层(抗弯拉强度不小于4.5MPa)基层:22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素土压实,压实系数≥97%本次桂圆街1号公路、2号公路公路改造范围为桂圆街1号公路、2号公路全段。5.7.2桂圆街横断面本项目中桂圆街1号公路、2号公路横断面组成形式为:0.5米(硬化土路肩)+3.5米(车行道)+3.5米(车行道)+0.5米(硬化土路肩)=8.0米本次设计仅对桂圆街1号公路、2号公路路面部分进行破除后新建,不对平纵线型做调整。桂圆街1号公路、2号公路路基路面同宽,土路肩进行硬化,与路面结构同步浇筑。5.7.3排水边沟设计为保证排水顺畅,本次设计考虑在桂圆街1号公路、2号公路两侧修建盖板边沟,盖板边沟尺寸高为0.53m,宽为0.6m。具体详见大样图。5.8交叉口设计沿线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为避免投资浪费,本次设计交叉口与规划交叉口一次性实施到位。5.9施工要点5.9.1路基工程(1)路基填料要求路基填料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以上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宜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路床路基路基路基0~3030~8080~150150以下5.03.03.02.010101515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米,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打夯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2)路基填筑要求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口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其沟槽的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且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用压路机压实。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不大于50cm时,应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80cm时,路基压实过程中应对管道结构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3)路基压实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路基压实原则上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要求详见下表。路基压实度设计要求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四级公路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4下路床30~80≥94上路堤80~150≥93下路堤大于150≥90零填及挖方路基上路床0~30≥94下路床30~120--压实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均匀一致,压路机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填土的压实遍数,应按压实度要求,经现场试验确定。压实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构筑物安全。碾压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压实度应达到要求,且表面应无显著轮迹、翻浆、起皮、波浪等现象。压实应在土壤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值的±2%时进行。(4)路基质量验收标准路基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弯沉值(0.01mm)满足设计要求纵断高程(mm)-20,+10中线偏位(mm)≤30平整度≤15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施工时必要的附加宽度)横坡±0.3%且不反坡边坡不陡于设计值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测弯沉值L0填挖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填方路基≥30MPa≤310≤265挖方路基≥40Mpa≤240(5)路基填筑注意事项填筑前应将地面积水、生活垃圾等清除干净。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作路基填料。填方中使用房渣土、工业废渣等需经过试验,确认可靠并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应打碎或剔除。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规定宽50cm。路基填筑中宜做成双向横坡。透水性较大的土壤边坡不宜被透水性较小的土壤所覆盖。受潮湿影响较小的土壤应填在路基的上部。在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应视压实机具的功能确定,人工夯实应小于20㎝。路基填土中断时,应对已填路基表面土层压实并进行维护。原地面横向坡度在1:10~1:5时,应先翻松表土再进行填土;原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形,每级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m,台阶顶面应向内倾斜;在砂土地段可不作台阶,但应翻松表层土。(6)构筑物处理路基范围内有既有地下管线等构筑物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alphabetica、施工前,应根据管线等构筑物顶部与路床的高差,结合构筑物结构状况,分析、评估其受施工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B、构筑物拆改或加固保护处理措施完成后,应进行隐蔽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形成文件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C、施工中,应保持构筑物的临时加固设施处于有效工作状态。D、对构筑物的永久性加固,应在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承受施工荷载。新建管线等构筑物间或新建管线与既有管线、构筑物间有矛盾时,应报请建设单位,由业主、管线管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处理措施,并形成文件,据以施工。沟槽回填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alphabetica、回填土应保证涵洞(管)、地下建(构)筑物结构安全和外部防水层及保护层不受破坏。B、预制涵洞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强度及预制件装配接缝的水泥砂浆强度达5Mpa后,方可进行回填。砌体涵洞应在砌体砂浆强度达到5Mpa,且预制盖板安装后进行回填;现浇钢筋混凝土涵洞,其胸腔回填土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顶板以上填土应在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C、涵洞两侧应同时回填,两侧填土高差不得大于30cm。d、对有防水层的涵洞靠防水层部位应回填细粒土,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石、碎砖及大10cm的硬块。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1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5.9.2路面工程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1)质量标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及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基层底基层1压实度(%)≥95≥93按附录F检查,每压实层每1000m2取1点2厚度(mm)-20-30按JTGE60(T0912)检查,每50m取测1点或1000m2取1点3弯沉值(0.01mm)≤34≤80按JTGE60(T0951)检查,每20m取测1点47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2.5~4.01.5~2.5按JTGE51(T0805)检查,每2000m2(或每一作业班)取1点5平整度(mm)≤12≤15按JTGE60(T0931)检查,每20m每车道取1点6中线高程(mm)+5,-15+5,-20水准仪,每20m取1点7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不小于设计值+B尺量,每40m取1点8横坡(%)±0.5±0.5水准仪,每20m取1点路面宽(m)<929~164<166(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中的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不大于6.5h,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水泥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对存放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应进行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均匀系数均应大于10,级配组成如下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筛分要求序号筛孔尺寸(mm)基层底基层137.5-100231.510090~100326.590~100--41967~9070~8859.545~6848~6564.7535~4030~5072.3618~3820~3580.68~228~2090.0750~50~7液限%<25<28塑性指数<7<9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水泥稳定碎石压碎值质量要求道路等级基层底基层其他道路<35<40(3)施工要求施工中严格执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相关要求。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3)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25~3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5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根据周边工程项目的经验,使用相应的大功率摊铺设备和足够的碾压设备,使20cm厚底基层满足压实度要求。4)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5)大厚度的碾压需要通过灌砂、钻芯等手段加强质量抽检,确保摊铺混合料的压实度、均匀性满足技术要求。同时混合料的拌和能力也要也要相应提高2、水泥混凝土面层(1)水泥本项目为轻交通,路面水泥宜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旋窑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小于42.5级。水泥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1.1~2要求。水泥各龄期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表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MPa)4.5龄期(d)328水泥实测抗压强度(MPa)≥1742.5水泥实测抗折强度(MPa)≥47水泥化学成分及物理指标表水泥性能轻交通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1.8氧化镁含量(%)≤6.0铁铝酸四钙含量(%)12.0~20.0铁铝酸三钙含量(%)≤9.0三氧化硫含量(%)≤4.0氯离子含量(%)≤0.06初凝时间≥0.75终凝时间≤10标准稠度需水量(%)≤30.0比表面积(m2/kg)300~450细度(80μm筛余)(%)≤10.028d干缩率(%)≤0.10耐磨性(%)≤3.0(2)细集料应选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不得低于Ⅲ级,路面宜采用中砂。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细集料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0.0含泥量(按质量计)(%)≤3.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1.0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0.06云母含量(按质量计)(%)≤2.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0.5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吸水率(%)≤2.0表观密度(kg/m3)≥2500.0松散堆积密度(kg/m3)≥1400.0孔隙率(%)≤45.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结晶态二氧化硅含量(%)≥25.0标准级配范围砂分级方筛孔尺寸(mm)9.54.752.361.180.600.300.150.075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粗砂100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中砂10090~10075~10050~9030~608~300~100~5细砂10090~10085~10075~10060~8415~450~100~5(3)粗集料应选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Ⅲ级,符合规定级配,最大公称粒径31.5mm,碎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碎石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碎石压碎指标(%)≤30.0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2.0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20.0含泥量(按质量计)(%)≤2.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7吸水率(%)≤3.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1.0洛杉矶磨耗损失(%)≤35.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岩石抗压强度(MPa)≥沉积岩60变质岩80岩浆岩100表观密度(kg/m3)≥2500.0松散堆积密度(kg/m3)≥1350.0孔隙率(%)≤47磨光值(%)≥35.0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标准级配范围级配类型粒径(mm)方筛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成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面层粗集料的级配范围和技术要求层位累计筛余的质量百分比(%)31.526.519169.54.752.36面层0~520~3540~6060~7575~9090~10095~100(4)外加剂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3.6.1的各项技术指标,供应商应提供有相应资质外加剂检测机构的品质检测报告,检验报告应说明外加剂的主要化学成分,认定对人员无毒副作用。(5)接缝材料接缝材料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胀缝板。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3.9.1的各项技术指标,填缝材料应选用与混凝土板壁粘接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应优先选择使用树脂类、橡胶类或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2的规定。5.10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a、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拌和、运输、摊铺及养生,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_F30-2014)相关规定。b、在浇筑混凝土面层前,应将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基层表面上的浮土杂物予以清除,并进行必要的修整。c、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其容量应根据摊铺机械的性能、工程量和施工进度配置。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宜采用自卸汽车,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合料从搅拌机出料后运到铺筑地点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应根据试验室的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_F30-2014)表6.4条的规定,可参考下表6-10。装运混合料,应防止漏浆和离析,夏季和冬季应有遮盖或保温措施,卸料不宜高于1.5m。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摊铺完毕允许最长时间施工气温(℃)到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h)到摊铺完毕允许最长时间(h)5~91.22.010~191.01.520~290.751.2530~350.41.0d、使用小型机具施工时,模板应采用刚度足够的槽钢、轨模或钢制边侧模板,不应使用木模板、塑料模板等其他易变性的模板。模板应连接牢固、紧密,不允许漏浆,模板应与水泥混凝土面板同高,长度宜为3~5m。(需设置拉杆时,模板应设拉杆插入孔。)每米模板应设置1处支撑固定装置,并应按要求的坡度和线型安设,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与混凝土拌合物接触的表面应涂脱模剂或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e、混凝土拌合物用小型机具摊铺前,应对模板的位置及支撑稳固情况,(若有传力杆、拉杆的安设)等进行全面检查,修复破损基层,并洒水湿润。用厚度标尺板全面检测板厚与设计值相符,方可开始摊铺。f、每车道路面应使用2根振捣棒,振捣棒在每一位置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全面振动液化,表面不再冒气泡并泛出砂浆为准,不宜过振,也不宜少于30s。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500mm;至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m。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传力杆和拉杆(若有)等。每车道路面并配备1块振动板和1根振动梁振实路面,在振动梁振实后,应拖动滚杠往返2~3遍提浆整平。g、在抹面机完成作业后,应进行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缺边、掉角。应使用抹刀将抹面机留下的痕迹抹平,当烈日暴晒或干旱大时,应加快表面的修整速度,精平饰面后的面板表面应无抹面印痕,致密均匀,无露骨,平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h、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时,路面应采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沟槽,为降低噪声宜采用非等间距刻槽,尺寸为:槽深3~5mm,槽宽3mm,槽间距在12~24mm之间随机调整。硬刻槽后应随机将路面冲洗干净,并恢复路面的养生。i、混凝土路面铺筑完成或软做抗滑构造完毕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养生应根据现场情况和条件选用覆盖养生或喷洒养生剂养生等方法,养生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应特别注重前7天的保湿养生,一般养生天数为14~21d,高温天气不宜少于14d,低温天气不宜少于21d,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面板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j、切缝切缝方式应根据本路气温条件选择适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_F30-2014)规定的三种切缝方式中的一种,本项目所处位置除冬季施工昼夜温差大于10℃外,其余时间均小于10,所以考虑采用硬切缝。施工气温与防止断板应采用的切缝技术白天夜间温差(℃)切缝方式缩缝切深<10以200度×时积控制硬切缝,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硬切缝1/4~1/5板厚10~15每隔1~2条提前软切缝,其余用硬切缝补切,软硬结合软切深度4~5cm,补深1/4板厚,已断开的缝不补切>15宜全部软切缝,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管战略管理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6年山东省东营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濮阳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枣庄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宝鸡中北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评估公司奖罚管理制度
- 代驾公司代驾人员管理制度
- 海洋观测平台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初三第一次月考家长会课件
- 2025年云南省中考数学-26题二次函数降次幂题35道
- 借车风险责任协议书
- 2024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计划
- 装饰装修监理实施细则
- 社工服务保密协议书
- 护理给药制度
- 2025年康复治疗师职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