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_第1页
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_第2页
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_第3页
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_第4页
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美术鉴赏》第十四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一、教材分析本课开篇对中国现代美术予以界定,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其后,课文分别介绍中国现代绘画和中国现代雕塑两大美术门类的概况、代表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1.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第1自然段:介绍中国现代绘画概况。第2-4自然段,介绍中国画在20世纪形成两种类型,分别介绍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及其代表画家与代表作品。第5-6自然段,介绍油画的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第7自然段,介绍“创作版画”的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第8自然段,介绍“中西结合”的新品种新样式的绘画及其代表画家、作品。第9自然段,简略介绍近年来绘画的新探索。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第1自然段:指出中国现代雕塑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介绍20世纪50年代雕塑成就及代表作品。第2-3自然段,介绍20世纪80年代至今雕塑快速发展,并列举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二、学情分析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美术作品内涵,这样,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2、通过作品的比较,了解中国现代美术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感受中国现代美术的时代精神。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自信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2)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2、教学难点:(1)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2)分析、理解作品。四、教学过程设计(共1课时)北京师大附中平谷第一分校赵燕京学生活动时间安排通过作品展示,教师提问,中国传统艺术的画种有哪些?对比今天与古代的绘画发生了哪些变化?主动参引导学生主15分钟2画代表作品)放一段音乐作品并提问:引出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进行作品分析。对比欣赏,15分钟同学自引发学生思中国画(传统型和融和型)由发言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声音的表现)《虾》居》油画董希文《开国大典》吴作人《齐白石像》4属于创作版画,它以上世纪30年代初期由鲁迅先生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新木刻运动为开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黄河母亲》兰州:运用传统的雕刻手法表现,表现母亲的睿智,微笑着注视怀中的孩子,佑护着孩子的成长。归纳本课所学知识。随着社会的巩固学习成3分钟发展,中国现代美术界呈现出百考。花齐放的一种盛况,各种艺术门类都呈现出一种新气象。其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另一方面是西方绘画(素描、油画和版画)的引进并迅猛发展。说明传统型绘画和融和型绘画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探索,在华风尚也各具特色重要的贡献,以及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等。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增长了知识,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五、板书设计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3.情节性或叙事性。动作和衣饰、各个物品的品种、类属以及地点、环境等特征。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首先分辨:1.肖像作品;2.主题性作品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六、教学建议一课本提到的美术家与作品应重点介绍,也可根据自行安排的课时,拓展内容,多欣赏该艺术家的其他作品。二介绍画家与作品分析,可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发表看法,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三配合本课内容,也可带学生到艺术馆参观,在现场学习讨论。七、相关资料(一)作品分析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国画)齐白石齐白石(1863—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后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三百石印富翁等。1863年11月22日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一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曾随外祖父读村学,1年后因家贫而辍学,在家放牛砍柴。15岁拜师学木匠,始为粗木工,后为细木工,以擅雕花名闻乡里。2127学篆刻。他曾在70印,刻后复磨,磨后又刻。客室成泥,欲就干,移于东复移于西,移于四方,通40岁以后5次云游祖国南北各地,积累了不少创作素材和画稿。50多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并锐意进取,立志创新。1922年陈师曾首次将齐白石的画介绍到日本,1927年北平艺术1937年“七•七”事变,齐白石辞去一切教职,闭门居家。1939年,为了拒绝大小敌伪头目纠缠索画,在大门上贴一1944年,停止卖画,并以“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的诗句,表示宁可挨饿,也不取媚恶人丑类。这一年他写了不少抒写亡国之愤的诗,如《题胡冷庵(胡佩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画家欣喜作画颇多。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义1952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同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6年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1955年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9月16日逝世于北京。齐白石的绘画,以画花鸟草虫为多,且兼工、写两种画风,皆造诣高深。而他的写意人物画与山水画,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毫不逊色甚至更为突出。简括、传神、外,他在诗、书、印等方面也造诣高深。参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写)《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件作品,是1953年文学家老舍请白石老人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如何将很远处的蛙声表现出来,一时也难住了年逾90高龄的老画家。老人经过两天两夜的冥思苦想,突然从“出山泉”三字中获得灵感,决定在“泉”字上做文章,据此,成就了这一名画。处隐隐传来,真乃没有蛙声胜过蛙声。和继承中国自古强调表达诗意的绘画传统。据记载,宋代画院录用画家的考试,的考生则画桥头外挂一酒帘,将“锁”意表达了出来,深得皇上赏识;又如“踏或鹭鸶缩于舷间,或乌鸦立于篷背,意在舟中无人,然考第一名者则画一孤舟,船夫卧于船尾,身旁横一孤笛,以示终日无游客,船夫曾吹笛解闷,后吹笛也腻烦了,而卧于船尾睡起觉来,这样便将“无人渡”和“尽日横”双层意思都表现出来。虽然这些诗意画我们见不到了,但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却让我们领略了诗意画的妙趣。功力与技巧。山水册页中国画)黄宾虹黄宾虹(1865—原藉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自幼攻诗、经、书、画及篆刻,青少年辗转求师,奠定浓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中年“激于时事,戊戌版、书画鉴定和美术教育工作。他在古文字学、画史画论等方面造诣颇深,著述505070岁左右,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如他曾八上黄山。其一生旅行游记画稿在万件以上。70“黑、密、厚、重”的特点。其独特的“深厚华滋”的艺术风格,不仅丰富了中90上杂树参差丛生、植被丰厚郁郁葱葱之感。局部裸露山石和山间房舍留为空白,比。臆造,而是对自然山川了然于胸之后,离象取神,表达心象之山水的神来之笔,是不求貌肖的神似之作。他用积墨,意在墨中求层次,以表现山川之浑然元气。虚和黑中留白之技巧。在层层积墨加深之后,形成墨中有墨、色中有色、色墨交融,使深沉中蕴藏着墨色的神奇变幻,把积墨的应用和表现发挥到极致。记写雁荡山花中国画)潘天寿潘天寿—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了他的审美追求——以骨气、骨力取胜。他的画不论构图、用笔,都追求雄强、豪壮、气势之美。强其骨即讲求力之美。我国清末以来的文人画多巧而秀媚,缺乏骨力与气魄,而潘天寿的中国画,不论是画劲松修竹、山花野草,还是画翠鸟鹰鹫、崇岭巨石,无不具有豪放的气势。这不仅是他正直倔强的个性的表现,也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欲以雄力改造世界的崇高理想的曲折反映。的热情,信手画来,总是表现得那么新颖别致、优美动人,真有一种化平凡为神奇的杰出才能。这幅《记写雁荡山花》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他从深入雁荡山写得粗细、刚柔、黑白、青红的强烈对比,并巧妙地使之达到对立统一,产生丰富的变化和动人的艺术效果,同时创造了花卉与山水结合的独特形式,以小见大,以平见奇。群马图中国画)徐悲鸿徐悲鸿(1895—,江苏宜兴人。父亲是个穷画家,幼年随父亲学画。17岁时在宜兴女子师范学校任图画教师。1914年5月曾去日本学习美术,年底回国应良中国画的宏志。1919年赴法留学,选学写实艺术,拒绝“现代主义”艺术,艺术”的实写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1927年回国,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29年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1934年受欧洲诸国之邀,在多士。1946年,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造型,用科学的比例、解剖和透视等法则加以改造,以写实的“惟妙惟肖”替代和推动的写实主义运动能影响一代人和中国美术界。《群马图》是1940年徐悲鸿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时,闻及国内鄂北大捷时欣然命笔创作的,他在画面左上角题写“鄂北大捷豪兴勃马,姿态各异,静中有动,透出一股内在的力量,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众。为近处青草,其余处空白便令人产生草原辽阔之感。四匹骏马前三匹昂首竖耳,似有警觉,后一匹低头吃草,使之动态有对比。由于画家熟悉马的解剖,在画马觉。以马论,速写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春雨江南中国画,46厘米×68厘米,1984年作,画家自藏)李可染李可染—1989),江苏徐州人。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早年曾就读于上海美专、西湖艺专,先后学中国画、油画,后专攻中国画。上世纪20年代末参加青30年代投身爱国救亡运动,40年代执教于重庆国立艺专,将一腔爱国热忱付诸丹青。1946年先后拜齐白石为师,随黄宾虹学山水画,为祖国山河立传。50年代至60年初,他走遍江南、四川和两广等地区的名山,最后10年才确立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山水画的特色是博大、雄浑,充满活力,重视山水画意境的创造,进一步解决了山水画的层次表现,创立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这种样式,从中期的以“积墨法”为主,发展到变得更富有艺术魅力。《春雨江南》一画是李可染山水画创作高峰时期,即上世纪80年代的重要代表画是先用浓墨勾勒轮廓,再以皱擦积墨与泼墨兼用,达到“墨韵”与“神韵”交力,显示出一种博大、深沉、浑厚、开放,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油灯花果绘画)林风眠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从小随父学画,并为做石匠的祖父当助手,奠定他朴素和勤劳的品质。1918年留学法国学油画,1925年归国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后转任杭州艺专校长至1938年。此间,他热衷于美术教育和美术活动,力主改革中国传统绘画。自抗战初期,他辞去艺专校长职务后,不再热心活动,而是埋头于绘画创作的探索。1952—1977年间,以退休教授身份栖绘画的创作。和意境的基础上,融入西方19世纪以来的创作理念之新传统,强调色彩和造型绘画现代化之路。画面的机械感,其结构紧凑、严密,给人以均衡和富有变化的形式美感。画家在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构成令人赏心悦目。齐白石像油画,11689厘米,1954年作,中国美术馆藏)吴作人吴作人(1908—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1930年赴欧留的金质奖章和“桂冠学生”荣誉。1935年归国,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和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教务长、院长,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85年法国政府和文化部授予艺术文学最高勋章。1988年比利时国王授予王冠级勋章。20世纪50《镜泊湖飞瀑》等作品,其画色调醇厚清新、明快和谐,洋溢着中国心魂。他从40年代也开始水墨画的探索,60年代后渐入成熟境地。作品风格洗练,具有典雅的诗境与墨韵,代表作品有《牧驼图》等。91岁高龄。的了解。这是他创作这一肖像画最有利的条件。但是,画家并不满足于这一点,的色彩就显得突出。狼牙山五壮士油画,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詹建俊詹建俊,当代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9年画家应中国国家博物馆1941年9月25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第1团7连6班班长冯宝玉,副5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转移,在易县地区的狼牙山英勇阻击日军3500余人发起的数次进攻,苦战一天,毙伤敌90余人,后又主动把敌人引至悬崖绝路,弹药用光后仍顽强战斗、誓死其余3国人民心间这一英雄史诗的主题。进城——西藏组画之一油画,1980年)陈丹青陈丹青,当代油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进城》是画家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研究生时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之一。陈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男女藏民的强悍、俊美和对宗教的虔诚。画的色调浓重,色的表现力。作品展出时受到极大欢迎,美术界给予很高的评价。一湾解冻的湖水水印木刻,45厘米×351980年后)古元古元(1919—1996),广东中山县人,出身于贫寒的归侨家庭。年稍长,目睹社会1938年奔赴革命圣地木刻积极反映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风格朴实、自然,在单纯、趣形成自己的风格。家手法非常洗练,仅依靠树的一片密枝的“灰”调子和中景一排齐根的树干,造代表作。全民皆兵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59年)集体创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一批近代中国雕塑的优秀作品。这件《全民皆兵》便是置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大门两侧的雕塑群之一,16位雕塑家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旨在表现中国抵御外敌的武装力量,不仅有强大的陆海空三军,之中的主题思想。于三阶底座之上,使之高低错落,富有布局的变化,又构成一个整体。民兵形象健壮饱满,神情凝重,充满必胜的信念而气势夺人。他们身着50年代服装,衣纹概括洗练,造型典雅,是反映中国民兵英雄气概与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庆丰收中国农业展览馆,1959年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由鲁迅美术学院苏大伦、郑惠南负责,由曲乃述、李仁章、王熙民等10位雕塑家于1959年创作完成的。最初设计稿经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华君武等选定后,农民形象,肌肉夸张有如古代石雕中的天王、力士,显示有无穷的力量。双马奔高昂的精神风貌。雕塑构图严谨,塑造精练,造型饱满,线条流畅,气势雄伟,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雕塑艺术的气派。参照王克庆《继往开来蓬勃发展——中国城市雕塑50年》)和平少女北京、日本,1985年)潘鹤王克庆郭其祥程允贤潘鹤、王克庆、郭其祥、程允贤皆为当代著名的雕塑家。这件《和平少女》创作于1985年,两件同样雕塑一件置放在日本长崎市的和平忘后事之师,推进中日友好关系,维护持久和平。作品以洁白大理石为材料,用美、丰姿绰约,舒展双臂,回眸注视着落于臂上的白鸽,俨然是一尊护卫和平的圣洁女神,使人的心灵受到洗礼,感到和平之可贵与美好。歌乐山烈士纪念碑(重庆,1985年江碧波叶毓山江碧波、叶毓山皆为当代著名的雕塑家。建造的。这件集圆雕和高浮雕为一体的高达11米的巨型雕塑是两位作者用数年的艺术语言的组成部分。黄河母亲兰州,1986年)何鄂何鄂,当代雕塑家。佛像,又有今日女性美的特征,她美丽、端庄、慈祥、睿智,微笑着注视匍匐于其宽阔胸怀中茁壮的孩子,佑护着孩子的成长。母亲的长发顺着肩部流淌下来,的波浪。这件采用古代石雕手法及概括处理的雕塑,具有中国雕塑的特征。风凌霄汉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中心,1990年)杨英风杨英风,当代雕塑家。属材料,以极其简化的形体构成的一条架起的帆船,给人以风帆高扬的轻快感,法的旧有模式的局限,更具现代性。五月的风青岛,1996年)黄震黄震,我国当代雕塑家。律与不规律的矛盾统一、大圈与小圈叠构的变化与统一,是该件作品富有盘旋、3米高的红色巨体在平阔的广场上给人以强烈的视念的变化。粒粒皆辛苦中国画方增先方增先(1931—,浙江兰溪人。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现任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此画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画的是一位老农蹲在地上伸臂在捡拾地上的麦穗,了农民珍惜粮食的情感。画家又以“粒粒皆辛苦”为题,旨在启迪观众。该画笔20世纪50年代人物画精品。祖孙四代中国画)刘文西刘文西(1933—,浙江嵊县人。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该画创作于1962年。画家以敦厚质朴的笔法,刻画了生活在黄土地上的祖孙四代农民的憨厚、纯朴、勤劳的品格和富有时代感的精神风貌。父亲手拄铁锹,儿显示着画家的写实功力与表现技巧,是20世纪60年代的佳作。春水归舟中国画张大千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1949年始旅居阿根廷、巴西和美国,1978年定居台北。1950年以来在世界多国举办个人画展60余次。1956年在尼斯会晤毕加索。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赠予金质奖章。张大千对传统中国画极为熟悉,且是人物、山水、花卉,工笔与写意皆能的多面手,晚年创泼彩画法,发展了中国山水画,也使其画进入现代。大胆地将墨、色结合,大水分地泼洒,以彩破墨或以墨破彩,使画面呈现有如抽观的自然景观有机交融的艺术表现。黄山一线天中国画)刘海粟刘海粟(1896—1994),江苏常州人。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即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1917年在该校画人体模特儿引起社会轩然大波。1928—1949年间,刘海粟赴欧州诸国考察美术并讲学。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1988年曾1080墨泼彩和色彩强烈对比手法,使画气势雄壮,富于力量感。画家将西画的透视、染等技法,表现出山色苍茫、浮云流动及远处云海迷漫的意境。西陵峡中国画)傅抱石傅抱石(1904—1965)1933年赴日留学,1935年归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949年任南京师大教授,后任江苏画院院长、江苏省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峡两岸奇峰兀立、恢宏苍茫的壮丽。春风蛱蝶图中国画)俞致贞刘力上俞致贞(1915—1995),北京人,早年师从于非,后拜张大千为师,曾在故宫博物院国画研究馆等单位任职,后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刘力上(1916—,江苏都江人。早年拜张大千为师。曾任职中国美术研究所,从事绘画史论研究,后任中央工艺美院教授。俩人为伉俪画家。俞致贞曾多年临摹古人真迹,又种草养花,细心观察,对花卉蝶蛱了然于胸,故她所绘花鸟形象写实、典型而传神。此画中巨石兀立,石前的红粉二色牡丹,花团锦簇,绿叶参差,相衬相映,两只蛱蝶嬉戏飞舞于枝头,创造出阳光明媚、春蛱蝶翩翩动人,犹如将观者引入真境一般。朱荷碧盖中国画)袁运甫袁运甫(1933—系、色彩的互衬对比关系以及粗放与工细的对比等,构成色彩既丰富、抽象,又后的全新的中国画之画法。牛中国画)韩美林韩美林(1936-,当代著名画家。该画是画在宣纸上,以水墨为主的一种全新的造型方法。画家以大小板刷为笔,探索地发展着。当敌人搜山的时候(木刻)彦涵彦涵(1916—,江苏东海人。1938年赴延安,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1949年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美协书记处书记。这件作品创作于1943年,反映八路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进行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游击战。画面描绘山区老百姓托举着一位八路军战士向搜山敌人射击的情画家冯钢百油画)李铁夫李铁夫(1869—,广东鹤山人。18岁赴美国,后去英国主攻油画,是我国第一位赴西方学油画的人。1905—1925年间曾随美国著名画家切斯和萨金特学习。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外获奖。解放后回到祖国大陆。该画是1934年为其朋友——曾在美国学习油画的画家冯钢百所作的肖像肩,以洒脱有力的笔法,痛快淋漓地刻画出人物形象与眼神。窗前的女人体(油画)潘玉良潘玉良(1899—江苏镇江人。自幼丧失父母,一度沦为青楼,靠自己苦学,1921年赴法留学,1929年归国,曾在上海、南京两地大学任教,是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女画家。1937奖、巴黎大学多尔烈奖,先后20余次获沙龙展出奖。松、色彩丰富,给人以审美愉悦的画图。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刘开渠(由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在中国现代雕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重点介绍;又由于人们对其很熟悉,故将此图放在书眉。)刘开渠(1904—1993),安徽萧县人。1920年考入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赴法学雕塑,1933年归国任杭州美专教授兼雕塑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创作多件歌颂抗战英雄的纪念碑和纪念像。解放后,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1953年调入北京,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设计。其后又创作一席等职。他的一生为我国的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胜利渡长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为纪念百年来为反帝反封设计、精心施工,历时8年落成。纪念碑四面浮雕分别为《虎门销烟》曾竹韶创作)(王丙召创作)(王临乙创作(滑田友创作萧传玖创作张松鹤创作和《胜利渡长江》(刘开渠创作。《胜利渡长江》表现了千帆竞起,百万雄师强渡长江的宏大而雄壮的场面。整座浮雕线条交错充满动感,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形体饱满,形神兼备。王朝闻性与概括性的对立统一,吸取外国优良经验与坚持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的对立统百年奋斗的伟大功绩,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流芳百世!(参照王克庆《继往开来蓬勃发展——新中国城市雕塑50)《收租院》之交租妇女泥塑,1964年)四川美术学院《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