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渡时期(1949-1956)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义社会,而不时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背景: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措施: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②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③在城市合理调整工商业。"3.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4.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五计划(1953-1957)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尤其是重工业发展严重不足。内容:①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统购统销政策(1953-1952)原因①一五计划,保证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配合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严峻的粮食供需矛盾,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过程1953年10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这标志着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正式出台。1953年11月开始实行油料计划收购和食油的计划供应。1954年9月实行棉布计划供应、棉花计划收购。1992年底,全国844个县(市)放开了粮食价格,粮食市场形成,统购统销才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内容①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简称统购)的政策,统购价格及统购粮种均由中央统一规定。②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简称统销)的政策。③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私营粮食工商业进行严格官制,并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特点①从农副产品到粮棉②从农村到城市③呈现阶段性影响积极影响①粮食统购统销的实施,维持了物价的稳定。物价的稳定意味着国家能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的投资计划②统购统销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③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消极影响①统购统销强化了城乡二元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的贫困与落后②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良影响③统购统销催生了票证制度,带来一些消极后果成就:1956年底,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①现实需要: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增强军事力量的需要。②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③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④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三大改造(1953-1956)内容:①农业和手工业:集体化道路;(方式:生产合作社;从根本上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二、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76):探索与失误1.正确的探索:(1)1956年《论十大关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2)中共八大1956年背景①1956年,“一五”计划建设取得重大成就;②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2.曲折的道路(失误)(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调整中前进(八字方针的提出)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调整(核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年):国民经济的劫难三、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建设(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背景:①“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②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内容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经济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意义:①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②我国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长期以来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实施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然后推广到全国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作用使农民拥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调整时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1950-1952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953-1956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课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1958当时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共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十项分产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四、对外开放1.特点:全方位(向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多层次(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2.形成:①.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2010年建立喀什经济特区;②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③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间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④浦东开发开放: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⑤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城市体系。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背景:①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全球化加速;多极化趋势加强②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过程:①“南方谈话”(1992年):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问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②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③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奠定框架)④中共十五大(1997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池加酸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中国含氟聚合物薄膜项目创业计划书
- 德育副校长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土地占用申请报告-土地占用申请
- 中国功能水制造行业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铁塔青岛市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国磷肥制造项目创业计划书
- 大学读书考试题目及答案
- 大二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 非协议书就业登记表
- 制冷与空调安全培训课件
-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研究
- 《普通生物学》第二版讲义第1章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绪论
- 胆囊炎伴胆结石护理查房
- 发展汉语-初级读写-第一课-你好
- 《雪地寻踪》选择题及答案
- 《HSK六级辅导》课件
- 2024届绵阳市2021级高三一诊(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 热处理工艺卡片
- 运筹学02375计算题经典题型全攻略
- 移动公司县级分公司总经理竞职演讲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