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一课教学_第1页
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一课教学_第2页
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一课教学_第3页
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一课教学_第4页
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一课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次第周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4、通过识读各个时期的割据形势图,提高识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像材料,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2、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以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通过课前预习课本及查找与课本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从课文及课后材料中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觉分裂混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学法指导教学方式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课件及视频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再到集中。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创境激情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林俊杰的《曹操》歌曲,来引出本节课的主线--曹操一生的跌宕起伏,由曹操的一生经历对三国历史进行降串联。二讲授新课一、崭露头角(1)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谁建立起来的?其后经西汉、东汉历时4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2、利用曹操《蒿里行》,引导学生思考东汉末年分裂割据战争带来了哪些恶果?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让学直观地从图上了解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教师小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甚至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二、开始崛起(1)官渡之战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下,广大人民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得出: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1、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出预测:“在这几个军阀中,谁最有实力顺应历史潮流,顺就人民的愿望,结束这种战乱局面呢?”曹操实力日益增强(出示官渡之战前袁曹对峙形势图),逐渐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与袁绍集团对峙的局面。俗话说的好,一山难容二虎,那么北方的两个大集团,他们愿意和平相处吗?不愿意又得采取什么方法呢?2、通过官渡之战实力上的对比,请学生预测一下战争结果。3、由教师根据《官渡之战示意图》,说说战争的经过,(从战争双方力量以及战略战术上组织),在教师讲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通过预先设好的表格从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上来作出总结归纳。(由学生完成官渡之战故事讲述)4、由学生完成官渡之战总结表格。教师小结:教师先强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消灭了一些军阀,统一黄河中一游地区。(2)曹操能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并统一北方的原因?利用文字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曹操的势力是怎么样壮大的呢?”材料一: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志》材料二:沮授说绍云:“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弗能用。《三国志》教师小结:曹操通过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人上能做到“唯才是举”,经济上“实行屯田”的措施,实力日益增强。心理上:曹操虚心谨慎。正当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展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时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统一全国)(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1、教师出示《东汉末年形势图》,引导学生思考曹操要想统一全国但是还有哪些势力可以与他相抗衡?2、处于弱势的刘备为了谋求治国安邦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请一位同学来讲讲“三顾茅庐”的故事。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知道“诸葛亮是怎么给刘备出谋划策的?以及派谁去游说孙权的?”教师小结:曹操一心南下,孙刘也已走向联全,战争爆发在即。三、严重挫折(1)赤壁之战[过渡]公元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通过赤壁之战活动地图,请一位学生对作战双方实力,作战大致的经过进行介绍。2、通过《火烧战船,曹操逃跑》,突出赤壁之战的结果,并引导学生从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归纳赤壁之战的概况。教师小结: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四、壮志未酬(1)三国鼎立[过渡]课件出示《赤壁之战后形势图》。赤壁之战后,三国的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也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西进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正当曹操为统一南北的大计而苦心经营的时候,他却因病死了,他未能看到南北统一的那一天,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曹操未竟的事业将由谁来继承?(曹丕)2、请生阅读课本104页,然后根据三国鼎立的知识回答。教师小结: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小结通过展示课标和完成板书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和小结。拓展思考:为什么魏/蜀/吴不去兼并其他两国来完成统一?你认为三国鼎立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倒退?理由?历史的进步。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局面;三方互相牵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作业布置例题训练学生联系前面知识思考并回答学生阅读图片材料分析当时形势并得出结论。师生一起解决上述问题,并指导学生在课本上相关文字处做好标记。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观察图片,从战争的发展形势来思考并作答认真阅读教两则材料,寻找相关信息。阅读完毕后找出曹操与袁绍在对待人才上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得出答案。由老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学生做出笔记。阅读课本小字部分,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学生认真听老师分析当时三方形势学生说出相关的历史成语: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根据图片分析战后三方势力变化,得出结论三方大致势均力敌的结论。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所看到的东汉末年形势图以及三国形势图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课前《曹操》及三国人物图片把下课后处在兴奋状态的学生引入本课的历史情境,激起学生的联想,加速了同学进入学习状态。从学生思考的问题入手引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与期待。通过简单的知识回顾把之前所学的知识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学生在认知上出现一个断层。通过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及曹操诗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势及感受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及百姓生活造成深重的灾难,为学好下一节内容作铺垫。通过对人民渴望和平的心声,自然地引入了官渡之战的战前双方准备情况,把官渡之战的历史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使学生已有的零碎的知识片段得到一个系统的重组。通过所设置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战争的情况作出大胆的预测,通过动态地图了解战况,紧接着师生一起归纳战争的要点,再通过历史情景剧总结出战争失败的原因,环环相扣,呈现出了一场完整的战争,学生参与其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开拓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通过形势图直观地分析出当时的形势,指出当时曹操南下还有阻碍,通过故事反衬出处于弱势的刘备决心自强的意志,肯礼贤下士,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也起到了对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作用。诸葛亮给刘备出谋划策也显示出了一代军事家、政治家的聪明才智,突显出正确的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结合活动地图对战争的大致经过作简单介绍,再加上通过影像资料,直观形象地突出了战果,加强了学生的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影像资料调动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