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蜀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蜀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蜀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蜀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他是谁?《蜀相》杜甫【了解诗人】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参考: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写作背景:公元760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无路请缨,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诵读提示: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初读诗歌读准节拍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感伤、叹惋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杜甫游武侯祠的所见所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品一品8

有人认为“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自”“空”两个字用的最好,你怎么看,好在哪里?

?析一析“炼字”题答题步骤第一步:释字意,说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步:绘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揣摩语言想象意境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寂寞和感伤寄寓冷清寂寥

融情于景以乐衬哀自空——独自——白白地意境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聆听1.释字意:“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自”、“空空的”的意思;2.绘形象:碧草春色,无人欣赏;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3.点作用: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思考:这句用凝练的语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写了哪些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制定天下鼎足三分的雄才大略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肱骨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诸葛亮的忠心报国思想情感:三顾频烦说的是谁?称颂、崇敬、仰慕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思考:题目是蜀相,可是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一、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二、诗人对诸葛亮和刘备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的羡慕。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也包括着诗人自己。这一句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思想感情:深沉、叹惋、感伤

思考: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他的情感为什么是深沉和悲伤的?挖掘二者连接点

诸葛亮

杜甫时代才情理想付出结果不同人物角度战争频频动荡不安战争不断安史之乱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致君尧舜上,志在匡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拼尽全力,不遗余力统一大业未成内心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终遭贬谪志向未就壮志未酬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孙吴,北拒曹魏。仕途屡遭贬谪,失意难耐。本诗的主旨是什么?1、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2、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3、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概括主旨此诗很伤感,却自有一种伤感的美。它的美,美在意蕴!诗类点击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两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高中教材咏史怀古诗回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周瑜来对比,感慨壮志难酬。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用典故,以廉颇自比—表达壮心不已,收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二)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贬)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怀人伤己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方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怀古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风景依旧,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讽今伤今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

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刘禹锡的《石头城》理性反思作者身置其中,发一己感慨;咏史怀古诗小结内容分类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思想感情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物事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理性反思,启迪后人。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用典答题方法找准连接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