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庭中的教育智慧_第1页
名人家庭中的教育智慧_第2页
名人家庭中的教育智慧_第3页
名人家庭中的教育智慧_第4页
名人家庭中的教育智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人家庭中的教育智慧许大敏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能在周三晚与大家相聚。我是修远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许大敏,今天,我们将共同探讨的是名人家庭中的教育智慧。宋庆龄女士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最深的成果。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是的,无论你信与不信,家,就是一个人的根,一个人的灵魂。家就是妈妈的味道,就是你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原因。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就是这四个字成为了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就是这四个字为他许下一个叫“爱国”的誓言。以至于他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三拒诏书”、他有勇气直捣黄龙,他敢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愤慨地对统治者喊出:“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的铮铮铁言。在明知朝廷有愧于他的前提下,还为朝廷白了少年头。成就了一个伟大而不屈的灵魂。曾国藩是嘉庆年间人,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是清朝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始人。毛泽东曾说出“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对这位已故乡人极尽推崇。曾国藩有兄妹九人,他是家中的长子,祖辈以务农为生,生活比较宽裕。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文化程度不高,但是阅历丰富,及其重视后代子孙的教育;他的父亲曾麟书是私塾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所受到的是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我们看他的家书中,好多地方都体现了老一辈留给他的教育理念,当然,这是存于常态的生活中的教育。而到了曾国藩这儿,他对此作了总结,形成了男子“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细工、粗工”需样样精通的系统理论。现居住在上海徐汇区的周麟老人,是曾国藩最小的女儿曾纪芬的外甥,他的家案头放的是至少有几十年历史的陈旧的台灯,阳台上堆满了手稿和书籍,用的是掉了漆的桌椅,窄窄的小茶几。让人不禁想起曾国藩的“勤、俭”箴言。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时,见到世家子弟一味的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欧阳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使其子女一生简朴,未出现奢靡之风。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日理万机,但他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的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一次教育他们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人。曾国藩的一些优良品格在他的后人身上都得到了体现,他们在事业上遵守规矩,在为人处事上老实诚信,在决断事务时谨慎,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工作上勤奋刻苦。在很多领域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很难说不是归功于他的教导。其实,好的教育不是一纸条文,而是润物无声般的言教身教,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浸润。好的教育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尊重与呵护,能让他们的潜能与长处得到很好的发挥。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然而,他却是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的人,他的成就离不开他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有一次,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开启了他的探索之门。米勒在《爱迪生传》中说:〃如没有神的启示,没有一个舵手,没有一个引导的力量,爱迪生决不会有一个科学和数学的精密头脑来领悟宇宙的奥秘。”爱迪生一生的发明,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洛奇称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不仅要受教育者获得人格的完善发展,奠定乐观积极地挑战生命历程的思想基础。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过程,是鲜活生命的成长历程,受教育者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理应受到关注和敬畏。个性化教育的真正意义恰在于教育核心价值的回归与孩子个性的释放,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钱学森:不教而教家教就是“不教育”,这看似不可思议的教育理念,却充满了哲理。从钱永刚的介绍中足以体现这种“不教而教”教育理念的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钱永刚当时就说:“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了!”但炊事员接着解释的话却让钱永刚记住了一辈子:“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钱学森独特的家教法,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家庭认真学习、每一位家庭成员认真反思。家长教育的主要任务、首要任务应该是从孩子的品德教育抓起,树立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同时,作为家长,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科学育儿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来到世界,一定有他特定的使命。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教育孩子的方式却各有不同。正确的教子方式让孩子成为领跑者,而不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