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检测(二十)古代工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二十)古代工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二十)古代工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二十)古代工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二十)古代工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检测(二十)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韩非子·说林下》中的“买椟还珠”,必定程度上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A.实行“重农抑商”B.商业意识加强C.社会转型加快D.经济管理规范分析:选B“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业生产,压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资料反应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故A项错误;从资猜中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商业活动的记录,可知当时商业意识加强,故B项正确;资料仅反应了当时的商业活动,不可以表现出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资料仅表现了商业活动,没有波及经济管理规范,故D项错误。2.(2019·重庆调研)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产铁地置铁官约50处,此中有6处在今日河南境内;迄今挖掘出汉代冶铁旧址近60处,河南地区有38处且规模较大。这反应出汉代()A.冶铁技术趋于成熟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C.中原地区经济当先D.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分析:选C资猜中并无对冶铁技术的有关说起,故A项错误;资猜中并无对官营手工业总数的说起,也就不存在对照关系,故B项错误;依据资料“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产铁地置铁官约50处河南地区有38处且规模较大”可知,中原地区的经济在汉武帝时期当先全国,故C项正确;古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3.(2019·吕梁测试)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故,主人门诛。”这主要反应出()A.政府着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世袭制有益于手工业技术传承C.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特别严格D.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分析:选C据资料“违者师身故,主人门诛”可知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特别严格,故C项正确;资料主要反应了政府着重对工匠的管控,既不是为了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也不是传承手工业技术,故A、B两项错误;资料“不听私立学校”专指手工业技术学校,其实不是针对全部的私立学校,故D项错误。4.(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美国学者弗兰克以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结果是,中国依赖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1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含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经商,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的确表现为商业上的‘进贡’”。资料说明当时的中国()A.外贸的经济目的显然B.交往带有必定的打劫性C.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D.在贸易中居于有益地位分析:选D中国古代的贸易是朝贡贸易为主,外贸主假如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依照所学,中国的朝贡贸易是厚往薄;,交往不拥有打劫性,故B项错误;中国工场手工业出此刻明朝后期且数目有限,故C项错误;据资料“中国依赖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可知中国在贸易中居于有益地位,故D项正确。5.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批唐朝瓷器碎片,此中包含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疆,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这反应了唐宋时期()A.中国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制瓷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中外文化沟通屡次D.瓷器是对出门口的大宗商品分析:选D资料表现了中国瓷器的出口,不可以表现中国在当时欧亚的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故A项错误;资料表现了中国瓷器的外传而非技术的外传,故B项错误;资料表现了中外经济往;而非文化往;,故C项错误;大批瓷器出土说明瓷器是对出门口的大宗商品,故D项正确。6.公元1023年,北宋建立了益州交子务,开始正式刊行官方交子。交子采纳分界刊行的方法,每界到期时,用新刊行的交子替代旧刊行的交子。每界交子刊行以1256340缗为限。其直接目的是()A.健全金融信誉系统B.确定交子刊行规则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缓解政府财政困难分析:选B资猜中交子的刊行没有重申信誉保障问题,故A项错误;“分界刊行”“新发行为限”说明在确定刊行规则,故B项正确;交子的刊行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不是直接目的,故C项错误;资料未波及政府财政困难问题,故D项错误。7.(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宋朝统治者为了保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见效甚微,商铺侵犯通衢大道的状况屡禁不只。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认可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应出()2A.宋朝统治者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后被宋徽宗取销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分析:选D资料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城市管理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8.(2019·洛阳期中)明清时期,商业的繁华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有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A.商业分工越;越仔细B.地区生产的专业化显然C.市镇的规模不停扩大D.城乡经济联系日趋亲密分析:选B资料“棉布业市镇”“丝绸业市镇”表现出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向,与商业分工仔细没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资料反应出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向,与市镇规模、城乡经济联系没关,故C、D两项错误。9.明朝法律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个月取利,其实不得过三分。”对官吏放债、豪民逼债等行为也有各种禁令。但在“民不举官不究”的前提下,高额利率、官员放债等“违禁取利”俯拾皆是。这表示明朝()A.金融市场杂乱,经济管理松弛B.民间因需求对国家政策的抗争C.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经济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对资本需求增添分析:选B经济管理松弛与资猜中的规定及禁令不符,故A项错误;从资料可知国家虽然对放债有禁令,可是“违禁取利”者俯拾皆是,可知是民间因需求对国家政策的抗争,故B项正确;资料反应的是对于对高利贷的规定,没有波及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资料反应的是高利贷问题,与资本主义萌芽对资本需求增添没关,故D项错误。10.(2019·邯郸一模)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全部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地区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隆C.丝织业处于全国当先地位D.传统经济构造发生了改动分析:选D资料是江南地区一些市镇经济构造的改动,与地区性商人、对外贸易以及丝3织业地位没关,A、B、C三项错误;由资料“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全部贸易莫不仰给于是”可知这些市镇依赖纺织业生活,传统经济构造发生了改动,故D项正确。11.(2019·洛阳期中)据《东京梦华录》记录,北宋年间的汴京,凡是闹市里和居民集中地方,茶坊(茶社)鳞次栉比,不单有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还有商贩、劳感人民破晓行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宋朝茶坊的兴隆主假如因为()A.茶叶的栽种十分广泛B.文人雅士的推进C.城市商业经济的繁华D.市民阶层的流行分析:选C宋朝茶坊的兴隆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喝茶之风流行有关,故C项正确;A、D两项不是主要原由,清除;资料仕女、商贩、劳感人民喝茶,与文人雅士推进没关,故B项错误。12.(2019·柳州联考)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归纳为三个拐弯,此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末,连绵至第9、第10世纪。它打破自然经济的锢闭,使钱币沟通渐渐增加,是商业、手工业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这一看法重申()A.经济政策的持续性B.经济发展拥有地区性C.经济发展的活跃性D.经济形态的打破性分析:选C资料重申的是经济发展,不是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资料重申是经济的整体发展特点,并未突出地区性,故B项错误;资猜中钱币沟通增加打破自然经济的锢闭,说明经济发展的活跃性,故C项正确;我国向来是自然经济形态,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资料一嘉靖“倭寇”危机,裸露了明朝官方应付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向结尾。最后在遣兵调将停息倭寇此后,明朝大海政策达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做出了重要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同意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同意外商入华经营海上贸易。固然经历了诸多波折,可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公司的兴起,到万历末年,“海舶千计,漳、泉颇称丰饶”,中国海商公司快速成长壮大起;,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流行和发展,自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拓了多条国际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世界。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度中的新格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创始运转。制度变迁致使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快速兴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摊平了道路。4——摘编自《明朝海商与海上次序》资料二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大海,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产,因此控制了世界。”——摘编自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败的原由》(1)依据资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嘉靖年间大海政策的调整及影响。(13分)(2)依据资料一、二并联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大海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大海”“控制世界”的原由。(12分)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资料一第2、3句分别归纳归纳;第二小问,依据资料一第4、5、6句分别从国外贸易、航线变化、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剖析。第(2)问,可依据所学,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国际形势等方面简析即可。答案:(1)调整: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商人出洋贸易;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从“海禁”到同意月港开海、澳门开埠。影响:促使了国外贸易的发展;促使了澳门的流行和发展;开拓了多条国外贸易航线;使白银大批流入中国;加快全世界贸易的发展;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形成。(2)原由:①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不充分,不具备控制世界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政府的大海意识不强,固然同意民间参加国外贸易,但政府政策的支持不够;③文化上:“重农抑商”的意识根深蒂固,约束了商业的发展;④从世界范围看: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快速展开殖民扩充,挤压了中国商业的世界市场。14.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资猜中国古代钱币演变概略表时间概略商周以贝壳作为主要钱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钱币春秋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战国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秦不为币汉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唐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宋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纸币成为基本流通钱币,铜钱已不据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据有相元当比率5鼎力实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明币(以称量钱币非铸币存在)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常常用钱,外;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清造银元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联合;逻辑严实。)(12分)分析:第一提炼结论,注意题目要求是两条,依据表格可从钱币的材质、形制、名称等方面;提炼结论,如古代中国的钱币材质经历了由一般金属到纸币再到贵金属的演变,形制上由不规则到一致为圆形方孔,命名上由以重量单位命名到以年号命名,等等。而后联合所学知识并依照资料进行说明、剖析演变的原由。注意史论联合,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